此部經是佛金口所講、不問自說的妙經。其他的經典,則是請問而說的。唯獨彌陀經是佛不問自說的。為什麼呢?因為此經的道理太玄妙了,一般聲聞的智慧達
不到,一切菩薩也不明白,故無人請問淨土法門的因緣,但此法應該說,故佛看機緣成熟便說此經。這部經在佛教裡非常重要。 這部經為什麼重要呢?佛法
將滅時,最先滅的是楞嚴經,因為一切魔王最怕楞嚴咒,而楞嚴經是為楞嚴咒而說的。楞嚴經滅後,接著其他經典亦相繼消滅了。那時雖有紙,但紙上沒有字。最後
只剩阿彌陀經,在世上多停留一百年,會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然後阿彌陀經亦滅了,只剩六字洪名「南無阿彌陀佛」在這個世界上多待一百年,以此六字洪名又度了
很多人,有無量無邊那樣多。以後六字洪名中,「南無」兩字又沒有了,就剩「阿彌陀佛」,再下去一百年,佛法就沒有了。故此部經是最後才滅的,故非常重要。
恩師上道下證法師給台灣大學晨曦學社念佛組彌陀要解學習班的教導中,答復極樂童子的提問,所作的開示,留下了二片極為珍貴的迷你光盤。時間是在公元
2002年的6、7月間。這二片迷你光盤的開示,雖然是以問答方式演說,但是恩師卻很巧妙地把她一生對淨土法門和彌陀要解的深切體悟,毫無保留地全部融匯
在其中。聽聞過的一位蓮友說:
『反復聽聞,修正了自己過去錯誤的想法,心安定很多,不會再時常心慌慌地。而對佛力、對佛號功德、對淨土法門的信心,頃刻間大為增長。心境安定、法喜充滿、前所未有。生活中也比較能夠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因此,對佛、對師父充滿了感恩之情。』 書為淨宗法師2005年10月於廈門啟明寺演講的部份整理稿。 淨宗法師就《阿彌陀經》中五點一般人容易誤解之經文:(一)關於「多善根、多福德」,(二)關於「一心不亂」,(三)關於「心不顛倒」,(四)關於「善男子、善女人」,(五)關於「若一日……若七日」,依據善導大師的思想而闡釋,令人閱後心中明朗,信心穩固。 宋朝以後,淨土正依論釋,如曇鸞大師《往生論註》、道綽禪師《安樂集》、善導大師《觀經疏》等一系之寶典,皆失照於中土。後之弘淨土者,失此依怙,多傍附
他宗而著疏。或以禪釋淨,或以台釋淨,或以賢釋淨,故宋朝後之淨土思想多具融混性。蕅益大師《彌陀要解》則是諸宗融混中,最精最妙之淨宗要典,直將《彌陀
經》義,和盤托出。杜盡一切偏邪知見,破除一切自力心執,唯顯「五濁惡人,但持名號,徑登不退」之無上心要;彰淨土一法仗他力故,不憑修證,唯稱佛名而
已。
明智旭大師。特著要解以釋此經。更超前賢之不逮。發所蘊奧之未發。析義判教。勸導信願。若畫龍之點睛。宛轉精耀。徹淨宗之骨髓。達佛意之普周。類六方之共讚。同諸佛之廣長。厥趣幽深。若非再添注釋。今人豈易入室。頃圓瑛法師。受天津居士林請。講斯解全文。欲使眾聞瞭若指掌。特先編輯講義。普令或聞或見。一目貫通。‧‧‧
寶公上人,素抱教弘天台,行重淨土之大願。遠秉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宏模,近遵蓮池、蕅益、諦公、印老之懿範。談經則字字指歸淨土,說法、則言言融會蓮宗。於旭祖彌陀要解一書,尤番番講演,頻頻開導。語意懇切,悲心殷重。如擊洪鐘於昏夜,寱夢皆醒。鼓金鐸於迷途,癡暗咸覺。聞者見者,莫不令其即有念而證無念,即有生以入無生。悟自性之彌陀,達唯心之淨土。‧‧‧
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要。非信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信則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願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行則執持名號,一心不亂。‧‧‧
按佛教修學方法,號稱「八萬四千法門」;博大精微,千頭萬緒,洵非博地凡夫,所能把握肯綮。彌陀要解係闡釋阿彌陀經之要典,阿彌陀經乃開示「持名念佛,帶業往生,橫超三界」之經法。此一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下手易而成功高。但備「三資糧」,便得「三不退」。
|
網站搜索
本周此分類熱門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