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耕雲書箋 耕雲先生講述

示忠雲

[日期:2011-01-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示忠雲

我所渴望的是弟子們實修、實悟並把正法弘揚、延續下去。說到供養,真供養是法供養,此身尚且為幻,更況其餘?你的問題反映出你的確是在修行,所以我很樂於解答。

一、知得生命的屬性,時時覺知真偽就可以了。原本無道理,切莫找道理,更與熱與濕無關,若果恁麼想下去,那是典型的妄想。

二、天臺教觀有頂、忍、暖、世第一諸種反應。你的重覺乃必經過程,不可以緊張,更不可以疑慮。只要路沒走錯,中間的景象是無害的,只莫執著,淡然應之,便是好現象。否則我執太重,便不是法器了。

三、昏沈是陰重的現象。基因是以往想得太多,反省懺悔得不夠。如果平日保任上得力,此一現象會慢慢消失。普通修行人卅年尚且去不盡陰氣(五陰所積),何況你才剛剛契入正法?別急,慢慢來吧。

四、偶現光明那只是靈光一閃,若果修行有成,就永遠生活在金色光明裏了。別怕,那是對你修行的鼓勵和啟示。但卻不可以嚮往、追尋,因為修行絕無僥倖。

以一種淡然、安祥、喜悅、寬容、知足、感恩以及「常見自己非,不見他人過」的心情,時時察知自己的心態,便是真實修心,也無須特地安排一段時間去觀心。倒是應該安排一段時間做有系統、很周延、很綿密、心志集中地去反省,才是最最有益的修行正途。

(一九八五年元月十六日) 

人總是活在自我、自是、自我我欲、自我保有的執著中,於是人也不能不活在自我束縛、壓縮、煎熬、腐蝕中,而沈淪、迷失、墮落。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九的人,意識不離軀殼,於是活得不瀟灑,死後遭業牽。

人無須追求真理和永恆,人只要確切認知了原本的自己,當下也便證實到人原本解脫,原本自在,原本安祥,原本永恆,原本當下的心就是真理,根本無須向外追求,只由於自我執著,才瞎卻了慧眼看不到真實。

想想看,當他專心聽法──那種平常而又真實的語言,環顧四周,那一個不是容光煥發,反映出心靈的澄澈?可知唯有你那光明、正直、無私、無罪、圓融安祥的心,才會使你綻放生命的華彩,才會使你活得安祥,也才能讓你擁有幸福的人生。

「安祥之美」和歷來的講話,說得夠清楚了,只希望你拿出堅強的決心、毅力來戰勝自己的錯誤,寧死絕不明知故犯,相信以你的慧根,只要不辜負自己,不腐蝕自己,秒秒保持內心的安祥與心地的純正,不須多久就會澈悟本來面目的。

禪的表現方式是多彩多姿的。為了遷就現代人的根器,我已是把隱喻變作明說了。再不成功,那就是「不為」,非「不能」了。

古德說:人成則佛成。好好做人吧!能夠無愧於家庭子女,去成功也就不遠了。修學禪法乃是「獨行道」,須耐得寂寞,長久不退才行。

(一九八五年十月廿一日) 

生存的前提是適應;生活的基礎在和諧。人若不知足,必然闖禍;人若不包容,矛盾叢生。

不怕錯誤,只怕不肯拋丟機械慣性與軀殼起念。

主觀是我執的發露;不滿乃安祥之大敵。能看別人(不幸者),想自己,就該生感恩、知足之想才對。

高興你再次下決心。請記住:最不原諒自己的人,最容易得到佛天的寬恕。從今以後請牢記:

時時自覺(不是覺他);念念自知(要批判它)

事事心安(讓心無愧);人人調和(泯除矛盾)

認真力行,並讚美「法」──安祥禪,必能證得永恆的圓滿,離開這,別無真實;背離這,自趨毀滅。

保持此刻的心態,延伸到永遠。

(一九八九年三月卅一日) 

人生之所以「苦」,完全是錯誤織成的。人若不能擺脫錯誤,就免不了「求樂得苦」了。幸好「天大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而且「回頭是岸」。可知錯誤並不可怕,也難避免,只要肯反省,能自覺而幡然改轍,就像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一樣可敬、可貴了。

儘管禪是無為法,但如不貴求心安,也是不能相應的。若能時時讓真我主宰心國,如說而行,行所心安無愧,便是真實修行之禪者。若更求突破,則是頭上安頭了。

總之,不可令心不安,毅然行所心安,秒秒恒持安祥,便與禪宗合拍,功滿果圓,不求自得。若令心不安,便是自欺、自違兼亦玷污最上一乘法門,斯可哀耳。

切盼力持安祥,莫存餘念,兼能守身如玉,護心如城,時至功成必矣。

(一九八九年七月七日) 

【書籍目錄】
第1頁:示觀然 第2頁:示癡呆
第3頁:示張生 第4頁:示吳生
第5頁:示鄧君 第6頁:示寶林
第7頁:示如夷 第8頁:示行雲
第9頁:示忠雲 第10頁:示陳君
第11頁:示懷恩 第12頁:示仰雲
第13頁:示許女 第14頁:示張生
第15頁:示宗雲 第16頁:示王女
第17頁:示譚君 第18頁:示蔡生
第19頁:示李女 第20頁:示陳君
第21頁:示劉女 第22頁:示閒雲
第23頁:示顏君 第24頁:示吳生
第25頁:示陳生 第26頁:覆悟修
第27頁:示溫居士 第28頁:覆王居士
第29頁:示林君 第30頁:示李君
第31頁:覆李居士 第32頁:示韋君
第33頁:示邱生 第34頁:覆陳居士
第35頁:示嘉義諸君 第36頁:示蘇女
第37頁:覆臧居士 第38頁:示曾生
第39頁:示鄭君 第40頁:示奉君
第41頁:覆高居士 第42頁:覆李居士
第43頁:示奉女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