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觀心不可執著肉體,心無方所,「不在中間及其內外」。初初只要念起即知便可。三個月後可窮究念從何處來?如何形成?或窮究原本的心態是個甚麼覺受?
二、觀與參是殊途同歸的兩種方便。宜先觀後參較快。參也只參「本心」(原本的心態是個甚麼境界)為直截了當。
三、凡是好奇、功利動機而想學法的人與我無緣。凡是志在慈悲濟世、追求解脫、失志上乘、不計得失、以悟為期,終生不退者皆願為友。至於皈依一事,依人不如依己,佛佛皆靠自力,求佛不能成佛,求法則甚有用。
(一九八五年四月廿一日)
佛、仙、神、天、人、畜生、地獄、餓鬼、胎、濕、卵、化生之差距只是心靈狀態不同而已。佛之大慈悲具體表達在心印的傳授,得此心者頓超諸地,能保任無失,一生大事成辦,悟亦只是善能詮釋此心而已。心外另覓悟緣,反而失落寶貴真心,思之。
今後宜謙虛謹言而時時觀照自心,於心態調和時思索「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即是真正修行,諸外道之言盡名心外有法,切不可信,不則迷失,實在可悲。須知饒是畢生修持,不得正法亦難獲此心態,切知珍惜。
我法「以無相為宗」,若見幻相悉皆是妄,並以空觀之,莫執為實,尤不可生喜生怖、生奇特想。
(一九八五年六月七日)
立志修道之人,貴能掃除閑思雜念,不執、不計,全盤放下,只活在責任義務之中,「修己俟命」乃稱正確。若也每從一己起念,雖居深山,絕人跡處,心念亦難停息,修行豈非妄語?總須於得到這顆心始得。欲於世事能放下,則須識得自心,方有入處,不然徒見光陰虛耗,歲月淹流,斯乃自棄,不名修行矣。
修行之道貴能反省、觀心,尤貴保任安祥心態,愚前後所說之講詞、錄音帶,靜聆精研,但能一句會心,亦可受用不盡,不另贅言。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六日)
所詢六祖答佛性義,略答如下:
真修行人當依師教揚棄一切二元概念,離卻二邊,亦不執中,惟守「一心如如」──「守本真心」,豈有此種問題提出?所謂「照顧腳下」,唯貴保任耳。才離「安祥」便是「暫時不在,如同死人」矣!寧有閒工夫起分別、覓知解?彼既提出此種世俗見、知解宗之疑問,顯然不瞭解六祖橫說、豎說、有說、無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之旨,六祖乃作是答。且所答甚明,弟不須更有疑問。就世間法而言,佛性確是無常,蓋被六塵所覆,五陰所蓋,佛性不常顯現故;善惡諸法熾然顯現,隨分別心,無有息止,眾生永處二元相對法中,不離邊見,故六祖言「常」,豈不甚宜?問者若已澈心源,必不虛問此理,既滯世俗見解,不覺離見為當,六祖如此答,允稱對機,斯即因病與藥,對機說法是也。
修行未悟,至妥途徑輒為「放下萬緣」;修行澈悟以後行履,則為「不染萬緣」。目前弟宜追求並保任安祥心態,方是穩妥之法,不則沈於知解,亦即虛耗時光,殊非智者矣。
(一九八六年元月廿二日)
此事無關明與不明,亦無道理可資探討,唯貴秒秒保持心的安祥,一念外馳,允名外道;暫忘保任,名為放逸,若不爾者縱經百千萬劫,絕不相應。
倘離心態安祥之保任,求玄、求妙、求理、求事,斯名背覺合塵,佛說為可憐憫者。弟不如說而行,如法而修,按捺此心不下,吾亦無可奈何。望善自保重,獻身社會不離正業,乃不失為正人,若仍胡思亂想不肯如說而行,一個勁找道理、覓玄妙,非我友也。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七日)
修行是「獨行道」,獨行而自重,廓然於相外,斯即「唯我(覺)獨尊」。倘不甘寂寞,喜好談論,非我同見同行也。
愚說法數年,心要全寓「安祥之美」與「修心訣」中,反覆閱讀必有所會,其餘盡屬知解,無大利益。另「信心銘」原文宜熟背,功德與金剛經等。
切記「法即是心」,「心外無法」。苟有一「理」寓於心,謂是「勝解」;一事縈於懷,排遣不去,不名「閑道人」。若求多知斯名「運糞入」,自戕道種,愚不可及。唯安祥心態乃名「正受」耳。
總之,最上乘法非普通根器能承當,弟具道心與慧根,應以獨行道自勵,少作交遊,莫輕開口,方克相應。
(一九八六年二月廿三日)
修行貴誠敬,否則虛偽的因,只會招來幻滅的果,中間是沒有彈性的。
誠,便是不虛偽;敬,即是不懈怠。若還只冀功效,不肯苦修;只知慕道,不肯改過;只願獲得,不願付出;既學正法,又不肯遠離外道,最後將會沈淪外,一無所得。
人要肯唯求心安,才能學道。你既認知了過去的虛假自我,就應該生大慚愧心,痛下決心,揚棄錯誤,拔除罪根,杜塞惡源,絕不可把錯誤重複下去,才能入不二法門,證生命圓滿,不可再因循自誤、只知不行。
(一九八九年二月廿八日)
凡學最上乘法,切忌守竅,尤忌閑知見,應揚棄一切見解,唯持心安祥,亦莫求功效,莫存理路,乃名正行。此事看似簡單,苟無大誠敬、大福慧,絕難相應。
最切要處在於力保心胸之磊落光明;做人做事之心安無愧,能如此必能相應。若能秒秒不失安祥,不一年、二年則大事必得了畢矣。
此事是「獨行道」,非一般小根所能信受,故忌與人談論,唯甘於寂寞、淡泊,乃克修學此法、行履此道耳。
(一九八六年三月十三日)
從所提問題,可以證明誠如你自己所說的,你忘了修行了。你問──
一、二人面有紅光,伊自己不能互見等……。豈不見古德道:「眼見如盲」。佛說「世界非實」。你偏對「光影門頭」感興趣,與不二法門大不相應。今後盼老實修行,莫再受六根愚弄。至彼紅光滿面乃因健康良好、工作順利,與佛法毫無交涉,亦不須見到自己的光始能修行。何不謹守「心外無法」?豈甘心將心外馳,淪為外道?寧不知壇經「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之叮嚀?果欲學宗乘,須牢記「不二」,掃諸相對始得。
二、犯人想學佛,可洽禪學會寄若干「安祥之美」供其閱讀。如獄方同意,亦可提供錄音帶供聆聽。
三、弟只消切實活在責任義務裏,事事求無愧,時時持安祥,有暇如法持誦金剛經,實踐「獨行道」──不與人談佛法,不怕枯寂、無聊;莫執形式,莫求道理,只求安祥,便是上上根器真實修行的路徑。若果不甘寂寞,喜湊熱鬧,好談佛法,妄想度人,時間過去,你將萎縮。惕之,思之。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一日)
人都是活在錯誤裏的,可貴的是能覺醒、擺脫。蓮花的可貴也只在於它出淤泥而不染。因此便成了佛法的象徵。
人在反省中有覺以往的虛擲歲月、浪費人生、無明妄作、污穢心田,悔愧之餘縱聲慟哭,便能沖洗去少許心垢,益能看清假我的醜惡,故反省最貴「由衷」。有了這次的震撼,對你的未來而言是件好事,以後只要力除心垢,力持安祥,則「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未來種種譬如今日生」,重新做人必有新領悟而拓出新境界無疑。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二日)
能離妄想、不著相、斷瞋怒,就會秒秒安祥,最簡、最易,希望保持此刻心態,不要間斷,便是真實佛子,便可就路還鄉,勿疑。
(一九八八年三月廿七日)
來信讀悉。洋洋數千言,吐盡心曲。人在未圓滿前,總是活在錯誤中的,只有明道而行道,始可免於大過。因此,以往的事不要再去想了,只要時時留意安祥之保持,不再把罪過、錯誤重複下去就可以了。所謂「天大的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只要痛改前非,是可以蒙佛天寬恕的。
我法乃「無為法」不必執著如何修行,尤不可期待成就,但能外不著相,內不妄想,唯求心安無愧,力保秒秒安祥,則修行事畢矣。若急欲成就即是「法執」,與道相背,切記。餘不一一。
(一九八八年七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