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 道源老法師講

佛說阿彌陀經講錄 道源老法師講

第七天

[日期:2010-1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源老法師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七天

諸上善人慈悲,道源講幾句話打打閒岔!今天已是佛七圓滿之日,亦是阿彌陀經講演圓滿之日,大眾要留心諦聽!昨天已將勸信流通「丁一、略引標題」講完,即是將六方佛講完,今天接講「丁二、徵釋經題」。

丁二、徵釋經題

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

這是釋迦牟尼佛自己徵問,自己解釋這部經的題目。「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阿彌陀經的經題,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等十六個字。這裏為什麼把「稱讚不可思議功德」略掉,而只剩下八個字呢?因為「稱讚不可思議功德」,就是稱揚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議,這在前面已經詳細解釋過,道理很容易了解,所以簡略掉不解釋。下面這八個字「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應如何解釋呢?「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上這段文是釋迦佛所解釋的經題。假若有善根的男子和有善根的女人,聽到這部阿彌陀經之後,能以受持。「受持」者,領納於心曰「受」,憶念不忘曰「持」;就是能以把阿彌陀經,領納到自己的心裏,憶念不忘,這就是「受持」。背本曰「誦」,對本曰「讀」。把它念熟了,背著經本念出來,稱為「誦經」。若對著經本念,那只是「讀經」。而佛弟子一直到了末法時代的今天,各道場做晚課,必須「誦持」這部阿彌陀經,就可以知道此部阿彌陀經的重要了。

「及聞諸佛名者」,聽到了前面六方佛那麼多的佛名,因為能以受持阿彌陀經的人,會念到六方佛,自然也會聞到諸佛的名號。會得到什麼樣的利益呢?「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一切諸佛都會加「護」愛「念」。加護令不退墮,愛念令得增進。「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華言無上正等正覺。此為五種不翻中之「順古不翻」,故保留梵文。無上正等正覺,即超九界以獨尊之佛果。解釋此名,應從下往上解釋。梵語「三菩提」,華言正覺;正覺者,超過六凡法界之不覺及外道之邪覺。梵語「三藐」,華言正等;正等即平等,二乘聖人雖稱正覺,但只能自利而不能利他,故不能稱為正等。佛名為正等正覺即超過二乘法界。梵語「阿耨多羅」,華言無上。菩薩自利利他,雖稱正等正覺,但以無明未盡,覺道未圓,故不能稱為無上。唯佛一人,三覺圓滿,萬德具備,堪稱「無上正等正覺」。成佛之後名為菩提果,在因位中名為菩提心。初學大乘,求證佛果,名為發菩提心。但凡夫發心,容易退轉,今因受持阿彌陀經,承蒙諸佛護念,故「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是故」者,以能受持阿彌陀經,皆蒙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之故。所以到此再叫一聲當機者舍利弗,並且顯明的再加「汝等」二字,就是叫我們大眾,應當相信我釋迦佛所說的話,並及十方諸佛所說的話。相信後就必須發起堅固信心,絲毫無疑!以上把「丙一、勸信流」一科全部講完了。

丙二、勸願流通

我們相信之後就要發願,願生西方。你若不發願,信了等於沒信。所以現在要講「丙二、勸願流通」。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過去的人已經發了願,稱為「已發願」。現在的人現今就發願的,稱為「今發願」。未來就是當來,當來的人發願即稱「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就是發願要生到阿彌陀佛極樂國土。「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些已發願的人、今發願的人、當發願的人,因為受持阿彌陀經起了信心,而發了願力,就得到諸佛之所護念。所以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文是跟著前面勸信流通的文解釋的。「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諸佛護念而使你精進不退,必得往生極樂國土。這三個「生」是對著前面三個「願」而說的,就是已發願的人,已經生到極樂國土。現今發願的人,現今就能生到極樂國土。當來發願的人,當來決定能生到極樂國土。總而言之,有願必生,只要你發願往生西方,一定能往生西方的。「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是故」者,有願必生之故。不但你們要發願,一切有信心的善男子、善女人,就是相信西方有個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有個阿彌陀佛的人,就應該趕快發願,往生極樂國土。以上把「丙二、勸願流通」一科講完了。

(釋疑)問:十方眾生悉皆信願念佛,往生極樂,極樂世界只是一個世界,如何能容納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呢?

答:這種疑惑,皆是凡夫「偏計所執」而起的。須知極樂世界,乃是阿彌陀佛無量功德之所成就,是妙有世界。妙有是不可思議,非是凡夫執著大小局定之有。例如,維摩丈室,只有一丈見方之地,能容納三萬二千師子寶座,你就應該相信,一個極樂世界就能容納十方世界念佛的眾生了。

丙三、勸行流通分二    丁一、諸佛轉讚    丁二、教主結歎

丁一、諸佛轉讚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釋迦牟尼佛」,釋迦佛是我們的本師;本師者,根本教師。西方阿彌陀佛、東方阿(音同觸ㄔㄨˋ)鞞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都是釋迦佛說出來的。設若釋迦佛不說,我們連一尊佛,亦不會知道。因此,我們稱念釋迦佛名號時,特加「本師」二字,稱曰:「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以表感念佛恩,特別尊重!我們對於本師的名義,尤應留心詳記。梵語「釋迦牟尼」,華言能仁寂默。「能仁」者,能以仁慈一切眾生,「寂默」者,不著相。「寂」是不著身相;所謂「不離菩提場,而至鹿野苑」。終日出入往返,著衣吃飯,及至赤足走遍全印度,悉皆寂無身相。「默」是不著語相;所謂「終日說法,無法可說」。乃至說法四十九年,不曾說出一字,是皆默無語相。茲再詳解其義:能仁者,是大悲;寂默者,是大智。凡夫有悲無智,二乘有智無悲,菩薩雖具悲智,而未能究竟。佛是大乘極果聖人;大乘者,即是大白牛車。這輛大白牛車,有兩個輪子,一個是悲輪,一個是智輪。釋迦佛駕著這輛大白牛車,悲智二輪,一齊雙運,普載一切眾生,由凡夫地越過化城,直抵寶所。唯佛一人,悲智雙運,究竟圓滿,故號為能仁寂默。一切萬法,悉皆含攝於悲智二法之中,故稱為萬德洪名。又能仁是事,寂默是理,理事無礙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相,寂默是性,性相圓融故號能仁寂默。又能仁是俗諦,寂默是真諦,真俗一如故號能仁寂默。廣而言之,三藏十二部,一切功德莫不具足於釋迦牟尼四個字中,故稱為萬德洪名。

「娑婆世界」,就是我們所住的這個世界。梵語「娑婆」,華言堪忍。謂這個世界的眾生堪能忍受痛苦,而不願出離三惡道的痛苦。或因轉世為人,已不能記憶;就現在人道之中,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等八苦交煎,親身體驗,應不忘記!但是堪能忍受痛苦,而不願出離。或因未聞佛法,而不知苦樂。既聞佛法,而又聞到淨土法門,就應願離娑婆,求生極樂。我佛慈悲,苦口婆心,再說明娑婆世界是如何的痛苦,極樂世界是如何的快樂,為什麼不願出離娑婆,而求生極樂呢?此為娑婆眾生「剛強成性,難調難伏」之故!

「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五濁惡世」者;「濁」是渾濁不清,「世」即世界。世界本無濁惡,因有下面所說之五種濁,而變成五濁惡世。

第一、劫濁:梵語「劫波」,華言時分,按現在來講,就是時間。在娑婆世界沒有好時間,因為有下面四種濁,把清淨的時間,變成渾濁的時間,故名劫濁。

第二、見濁者:即有身、邊、邪、見取、戒禁取等五種知見渾濁不清,故名見濁。一、身見:由妄執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身體為「我」,而起的知見,故名身見。我們的身體,本來污穢充滿,常流不淨之臭皮囊;但因起了我見,執著是我,反而愛護的無微不至。總想多得享受,由此而起貪慾心。貪得不順利,便起瞋恨心。不應貪而貪,不應瞋而瞋,這就是愚癡心。貪瞋癡一起,總名起惑。由起惑而發動身口名曰造業,由今生起惑造業,來生決定受苦報。再由來生受苦報時,又起惑造業。因此生死輪迴,受苦無窮,推究原因,皆因「身見」而起的。二、邊見:即「斷」「常」二見。或執斷的一邊,或執常的一邊,各執一邊,故名邊見。執著邊見的人,皆不相信有來世果報,執斷見的人,認為人死了就斷滅了,沒有來生來世。執常見者,認為人死之後,仍轉世為人,生生世世永遠為人,不信有天道、阿修羅道及三惡道。執著斷常二見,對社會有何弊害呢?這二種人,皆不相信「今生造因,來生受報」。例如,執斷見的人,造一切惡業,世間法律最重者處以死刑,但他並不恐怖。他會說,人總要死一次的,死了就算了,有什麼可怕的。執常見者,無惡不作,處以死刑,並不恐怖。他說,死了之後,再過二十年,仍然是這樣高大,有什麼好可怕的。因法律不能鎮壓,他們就任意作惡,自害害人,擾亂民安,危及國家社會,其關係甚為重大!三、邪見:不正謂之邪。身見、邊見皆非正見,悉應謂之邪見,何以第三另標邪見呢?須知第三獨標邪見者,乃是撥無因果之大邪見。這種人絕對不相信因果,他認為眼見有很多作惡的人,享受富有之樂;反而有很多行善的人,卻遭受貧窮之苦,還有什麼因果報應可談呢!我們要知道,因果是通三世的,現在享受富有之樂的人,是前世所造的善因,今生才得到富有之樂果。可惜,他不知道依福培福,反而依福作惡,來世決定受苦。現世受貧窮之苦的人,是因為前世沒有培福,所以今生才遭受貧窮之苦。幸而他在惡劣的環境中能以行善,來世決定享受富有之樂。更要知道,果報有三種:一、今生報。二、來生報。三、多生報。今生報者,所造善業、惡業之力強,今生即受到善報或惡報。來生報者,今生所造善業、惡業之力不太強,須要等到來生方受果報。多生報者,今生所造之業因,來生因緣未能遇合,要等到多生,方能受報。例如,今生你害死一個人,來生他應該害死你。但因彼此都在流轉生死,就算都轉世為人,但以所生的地方不同,亦不能受報。須要等到第三生、第四生乃至多生,會到面時,方能受報。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尤其要知道「一切法唯心造」的道理,現在是二十世紀末葉,多數人皆信現實,不信來生。由眾生之心力所感,將「來生報」及「多生報」,悉皆變為「現世報」,造了善業,很快就得到善報。造了惡業,很快就得到惡報。因果報應擺在眼前,還能不相信嗎?四、見取見:如世間哲學家,見到一部份道理,就認為見到全部份的道理。「見取見」者,上面這個「見」字,是他「見」到一部份道理。中間這個「取」字,是他取著不捨。下面的「見」字,因他見到一部份道理,取著不捨,以偏蓋全,而生出一種知「見」,故名見取見。五、戒禁取見:如世間一切外道,各有其戒條,他認為他們所定的戒條,是最完善的。因此取著不捨,而生出一種知見,故名戒禁取見。以上五種見,名曰「五利使」。「利」是銳利,生起來很快,斷除亦很快,故名五利使。

第三、煩惱濁:昏煩惱亂,故名煩惱,亦有五種:一、貪欲:遇到財、色、名、食、睡的境界,便起貪欲。一、瞋恚:遇到不順利的境界,便生瞋恚。三、愚癡:一切正當道理,全不了解,故名愚癡。四、我慢:他認為他是最高最大,任何人都比不上他而看不起別人,故名我慢。五、疑惑:對於佛理,不是不信,因為多疑之故,而不能決定相信,故名疑惑。以上五種名曰「五鈍使」,「鈍」是遲鈍,此五種煩惱生起時,是慢慢生起,斷除時亦須慢慢斷除。五利使、五鈍使,名曰「十使」,使者驅使之意。由這十種煩惱,驅使眾生起惑造業,流轉生死。在生死道中,眾生自己毫無主宰,實在太可憐了!

第四、眾生濁:由五陰等眾法和合而生,故名「眾生」。六道凡夫,皆名眾生。現在專講人道的眾生,乃由粗陋弊劣之五陰而生。舊譯「五陰」,新譯「五蘊」。「陰」者,積集之義;「蘊」者,和聚之義。由色、受、想、行、識等五種法,積集和聚而成為一個眾生。一者色陰,質礙為義,乃是我們的外身,有體質,有阻礙,可以看見,可以觸到,故名色陰。二者受陰,領納為義。可以領納受用苦樂之境,故名受陰。三者想陰,取像為義。事境雖然過去,但仍然想到「過去之境」,故名想陰。四者行陰,遷流為義。妄念遷流,從無止息,故名行陰。五者識陰,了別為義。對於一切事理,可以了別識知,故名識陰。受想行識四陰,乃總說我們的內心,有這四種作用。我們的五陰粗陋弊劣,所以名曰粗弊五陰。

第五、命濁:生命短促謂之「命濁」。人的壽命不過百年,就讓你活到一百二十歲,仍然是生命短促。在這百年之中,少年青年很少聞到佛法,壯年雖然聞到佛法,仍未發心修行。到了晚年,真要發心修行時,可是歲數已經盡了。就算不墮三途,幸而仍得為人,但是能否聞到佛法,能否發心修行,還成問題!因此,生命短促,名曰命濁。

上面所說五濁,有兩層因果;見濁、煩惱濁為「因」,眾生濁、命濁為「果」。見濁乃至命濁為因,結成劫濁為果。以上是消文,以下是釋義: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如我的「我」,是釋迦佛的自稱,像我在前面稱讚那六方諸佛不可思議的功德。而這六方諸佛,都在其本國宣揚阿彌陀經,使其國土的眾生,都相信這部阿彌陀經。這就是他們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我讚歎他們,這六方諸佛像我一樣讚歎他們的讚歎我。這是諸佛互相稱讚,佛門裏有句話,「要得佛法興,還得僧讚僧」,佛法要興隆,還得出家人讚歎出家人。經上佛與佛的互相讚歎,就是要給我們做榜樣的,也是要令眾生起信仰心。僧讚僧,就是要眾生信仰僧寶,因為僧寶是住持佛法,弘揚佛法的人。若是沒有僧寶,佛寶和法寶就無法住世了。所以要佛寶和法寶興隆,就必須僧讚僧!這是文外之意,帶著勸導。前面六方諸佛,包括十方諸佛,他們都轉加讚歎我們釋迦佛的功德也是不可思議,「而作是言」,他們都這樣講。下面就是諸佛讚歎的話,「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讚歎釋迦牟尼佛的功德不可思議,他能做甚難希有的事情。「希有」就是少有,「能為」就是能做,什麼是最難做,又最少有的事呢?「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是第一種難,五濁惡世修行用功實在不容易,釋迦牟尼佛居然就在五濁惡世裏,得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得到無上正等正覺,也就是在五濁惡世裏成了佛。這不是難上之難,希有中的希有嗎?所以稱為「甚難希有」。

另外還有一種難,「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這個難信之法,就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極樂世界見佛聞法,圓證三不退,一生補處,圓成佛果,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我們信了佛法,就要修行用功,要能斷煩惱。要想斷煩惱,必須修行五戒、十善、四諦、十二因緣、六度等法,這些漸次法門,眾生容易相信。修淨土法門,只念一句阿彌陀佛的聖號,生到極樂世界煩惱就能斷盡,這是眾生難信的。但是,釋迦牟尼佛甚難希有,能為世間的眾生說此難信之法,所以六方諸佛都讚歎釋迦牟尼佛。以上把「丁一、諸佛轉讚」講完了,現在接講「丁二、教主結歎」。

丁二、教主結歎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這是我們的本師教主總結起來讚歎。還叫一聲當機者,「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諸佛所讚歎我的話,都是誠實之言,你們也應當知道我在娑婆世界行此難事。什麼難事呢?「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第一、能在五濁惡世裏成佛,是為甚難。第二、教導眾生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能於把無始劫以來的生死了脫,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為什麼世尊要自己讚歎自己呢?這是要我們知道,釋迦佛大慈大悲,為度脫娑婆世界的苦惱眾生,在五濁惡世裏成佛。而且專為末法時代的眾生,說持名念佛法門,能以斷除煩惱,了脫無始劫以來的生死,一生成佛。我們讀經至此,應該涕淚悲泣,感念佛恩深厚!應立即堅定信心,發願念佛,求生極樂。見佛聞法,證無生忍,還入娑婆,弘揚淨土法門,普度眾生,皆發菩提心,同生極樂國,以報佛恩!

現在將「勸行流通」全部講完,合前面的「勸信流通」、「勸願流通」就是將「乙一、普勸」一科講完了。

乙二、結勸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此科總結起來再勸我們。「佛說此經已」,即釋迦佛把阿彌陀經講完了。「舍利弗及諸比丘」,舍利弗是當機者,及諸比丘者,即除了前面講的一千二百五十個大比丘之外,還包括其他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四眾弟子。「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一切世間的眾生都包括在內,還有天眾、人眾、阿修羅眾等。梵語「阿修羅」,華言非天;有天之福,無天之德,故名非天,是三善道之一。六道的眾生裏,只有三善道的眾生能來聽經。三惡道的眾生被惡業繫縛住了,沒機會來聽經的。「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大家聽完了這一部阿彌陀經,皆大歡喜,生起信心,而受持淨土法門。「作禮而去」,大眾都起來頂禮謝法。「而去」,到那裏去呢?都一心念佛去了。講到這裏把阿彌陀經全部講完。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第一天
第3頁:第二天 第4頁:第三天
第5頁:第四天 第6頁:第五天
第7頁:第六天 第8頁:第七天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