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 淨空法師講述

怎樣念佛往生成佛 淨空法師講述

第二天

[日期:2010-08-0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天

諸位法師、諸位同修:

昨天我們將佛法做了一個簡單的介紹,這對於我們的修學是有必要的,因為只有正確的認識、明瞭,才曉得如何來修學。一般講,修學的方法很多,大家常常常聽說八萬四千法門,確實是有這個數字,並不是隨便說的,在佛學辭典可以查得到,確確實實是八萬四千法門。其實法門不只這麼多,所以四弘誓願裡講「法門無量誓願學」,這個「無量」也是真實的。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法門?這是因為眾生的根性不相同,我們知道佛陀教化眾生,他的對象不是局限在某一個地區的,經論裡常說「虛空法界」、「一切眾生」,這種廣大,我們無法想像,都是佛教化的對象。初學的同修聽到這個說法,總不免懷疑,這麼大的範圍,佛用什麼方法去教?何況這裡面的眾生,包括常說的九法界,從菩薩、緣覺、聲聞到六道眾生,都是佛教化的對象。

此時此刻,我們得人身在人道,我們所居住的這個地球並不很大,而地球上幾十億人,個個根性都不相同,佛要是用一個方法教這麼多人,那是很困難的事情,不見得每一個眾生都能接受。

所以佛的說法是講求契機、契理,契機是適合個個不同根性眾生的需要,這樣說起來就有很濃厚的趣味了。接著是契理,佛所教的,無論他用什麼方法,用什麼樣的手段,絕定與宇宙人生的真相相應,他不會說假話;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般若經》上講的「諸法實相」,也就是真如,也就是本性。

經論裡面所說的名詞很多,總不外乎是同一個道理,這個道理佛用了許多的名詞,他的用意就是告訴我們不要執著名相,名相是工具,不是我們修學的目的,我們可以用工具,但是不能執著它,執著就把我們的悟門堵塞了,也就是說,你不能開悟了。佛法講求的是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而後才能達到離苦得樂。

法門這樣多,佛教自從傳到中國來之後,到隋唐之時,是佛教的黃金時代,大小乘各個宗派,幾乎是在那個時期建立的,祖師分宗判教,其目的都是便利我們大眾修學,因為我們每個人的興趣不相同,根性不相同,也可以說習性不相同,而修學佛法絕定與過去生中有關連。不但佛法如此,世法也不例外,許許多多的習氣不是這一生養成的,與前世有關係。正因為如此,後天的教育非常重要。

根性善的,那當然沒有問題,只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就能夠成聖成賢;根性劣的,根性惡的,這些習性若能遇到良好的教育,他也夠斷惡修善,也能夠成為賢人君子,所以教育非常非常的重要。

中國在古代,最早建立教育制度是在漢朝,漢武帝的時候奠定了中國教育的基礎,一直綿延到清朝末年,我們教育的宗旨幾乎都沒有改變,教育的目的是教你做人,以這個為目標,讓你知道人與人的關係,這就是我們講的倫理的關係,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兄弟關係、朋友關係、君臣關係,這「君臣」就是現代社會裡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這些你都能夠認識清楚才知道怎樣做人,才能夠維繫社會的秩序、安全、繁榮、興旺。

另外教你人與天的關係,也就是說人與鬼神的關係;鬼神確實存在,不是虛構的,學佛的人對這事情更能夠深信不疑。人與天人的關係,人與鬼神的關係,人與一切自然萬物的關係,中國教育是教這些。

科學技術也有,但是並不重視,你要是問為什麼不重視這些科技?科技雖然對我們生活帶來一些方便,可是你要曉得它的副作用及害處是不堪設想的。我們中國古聖先賢有鑒於此,所以在教育上就特別著重在人文,而少講科技。

其實這些原始的科技在我們中國很早就有了,這個是大慈悲心哪,希望社會長治久安,所以不發展這些東西,細細想一想是非常有道理的。

今天西方人著重在科技教育,帶給我們全世界的人是惶惶不安啊,不知道地球那一天會被這個科學毀滅掉。諸位想想,這個壓力、陰影常常在我們身邊,它的好處到底在那裡?

佛法,近而言之是幫助我們這一生得到真正的幸福、美滿的生活,這是近的目標。但是諸位要曉得,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課題,如果不能夠在這一生超越六道輪迴,任何成就,給諸位說,都等於零。

這一個事實,我們不能不警覺,警覺到這個問題了,在佛法裡來講,這個人就覺悟了,知道生死事大,輪迴恐怖,我們怎樣在這一生當中解決這個問題,用什麼方法?所有大乘經教裡面講的理論方法,都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所以法門,方法門道就很多了。

這些法門有沒有優劣呢?給諸位說,沒有。佛講的很清楚,「法門平等,無有高下。」,從理論上講,從方法上講,沒有兩樣。可是我們眾生根性不相同,於是在平等門裡又變現出差別的差別門,就像《華嚴經》裡五周因果裡的平等因果中生出了差別因果,這些我們都要注意到,都要明瞭,差別因果是我們眾生根性上發生的。

有一些法門,我們修學感到困難,困難的原因是過去生中沒有薰習,所以這一生初接觸就感到很生疏。過去生中,生生世世曾修這個法門,這一生當中一接觸,就感到很容易、很熟悉。可見得差別因果與過去生中的薰習有著密切的關連。

我們怎麼知道過去生中學那個法門呢?這一樁事情,最方便的是你不妨去體驗體驗,去觀察觀察,甚至於也可以去嚐試一下,看看有沒有效果,如果有效果,那就適合你的根性;沒有效果,那就不適應了。這個如果不適應,我們再嚐嚐其它的法門。

從前佛陀在世,這個事情方便,佛陀有圓滿的智慧,圓滿的德能,一切眾生見到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知道你過去生中,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狀況,他給你說法就很契機了,像大夫治病一樣,知道你的病根,你的病怎麼得來的。

他給你說法就是給你治療,真是藥到病除,非常有效果。我們在經典上看到的,許多弟子們聽世尊講經說法,這一部經還沒講完,講了一半,有開悟的,有證果的,這就說明佛說法契機啊。佛滅度之後,在正法時期還有菩薩、羅漢應化在世間,他們也有高度的智慧,也能觀機;現在是末法時期,這些現世的賢聖就少了。

我們凡夫業障深厚,從那裡看出來呢?從你的妄想、分別、執著。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們的妄想、分別、執著不曉得要比古時候的人重多少倍,再加上我們的生活環境不好,外緣不好,外緣裡面最不好的就是電視。

你們那一個不看電視?你天天看電視,你就被電視污染你的清淨心;你看報紙、雜誌,糟了啊,每一天受這些東西的薰習,你學佛怎麼能學得成功?

所以大家要認識,這妖魔鬼怪在那裡?電視、廣播、雜誌、報紙就是妖魔鬼怪,你對於這個東西喜歡得不得了,天天親近它,你怎麼能脫離這魔掌呢?

所以諸位要想學佛,要想脫離六道超越生死輪迴,真正有決心的話,這些東西要遠離,家裡面最好不要有電視,最好不要訂報紙。我已很多年不看電視了,也不看報紙,人家問我,每天天下太平,沒事啊,你說多自在。

你們的事情亂七八糟,我沒有事;你看我們同住在一個地球、一個社會,我天天沒事,天下太平,你們天天多事,都亂烘烘的,這境界就完全不相同了。

不是說不看電視就沒有智慧了,不看電視就不能應付這個社會了,我照樣應付,你們很多人提出問題,我都能夠給你解答,可見得我不看這些東西,對我沒什麼影響。這個不能不知道,你認識清楚了,我們才把這些障礙排除掉。

佛法的法門多,這是祖師大德大慈悲心的流露,為了我們修學方便起見,分宗判教,我們在這些宗派當中,選擇適合於自己修學的法門,不要以為某個法門高,某個法門低,沒這回事情,那是你自己虛妄分別。

所有一切法門,歸納到最後,都是歸納在「戒定慧」三學,總不出這三門;這三門,給諸位說,就是覺正淨,這三寶啊。所以學佛的同修剛入佛門就要求授三歸依,把佛法修學根本的原則傳授給你。無論修學那個法門,總不離這個根本原則,這個根本原則就是三寶,佛、法、僧。佛是覺,法是正,僧是淨,總不外乎這個原則。

都歸依到這個地方,法門才平等,否則你說法門平等,怎麼個平等法?而且「覺正淨」這三個字,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你們想想,覺悟的人,他的知見焉能不正?心地當然清淨,所以得一個字,另外那二個同時得到。思想、見解純正之人,當然覺悟,當然清淨。一個清淨心的人,自然覺悟,自然就正知正見了,所以它是「一而三。三而一。」。給你講三寶,任何一條入門,一切都圓滿得到,所以法門是平等的。

如果我們就事而論,在中國古代,佛法分十個宗派,其中二派是小乘,其餘八大宗是屬於大乘,小乘在唐朝曾經盛行了一個短暫時期,唐朝末年之後,小乘就衰沒了。我們初學佛後,也對這樁事情提出質疑,為什麼小乘在中國不能夠興旺?

以後我們得到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中國以往學佛的人多半都是先讀儒家、道家的典籍,有這個基礎再入佛門;而儒家和道家的典籍,它們裡面所說的理論、方法、境界,實在講不亞於小乘,於是這些典籍代替了小乘經論,所以小乘以後很難在中國發展。

中國人以儒道的基礎直接就入大乘,這樣入門而修學成就的人太多太多了,我們看看八大宗這些歷代的祖師大德,幾乎都是這樣入佛門的。

可是在今天就有了困難,今天我們不學小乘教,四書五經也不唸了,開頭就學大乘,這個困難就來了。今天科技這麼發達,生活受用如此普遍,為什麼我們修學的成就卻比不上古人?那就是古人他有基礎,我們今天學佛沒有基礎,正如同蓋大樓一樣,他們有地基,所以建築物能一層一層的蓋得很壯觀。

我們今天沒有打地基,那只能搭個小茅蓬、小帳蓬而已,建築物一蓋起來就倒塌掉了,就不能成就了。這是說明今天修學大乘的人為什麼不能成就,你沒基礎啊。

那應當怎麼學法呢?你不從小乘經論上紮根,你就要從四書五經上奠定基礎,這是一定的道理。雖然我們現在年歲大了,讀書的年齡已經過去了,可是依舊要用這些典籍來補助,我們才有成就的可能。

總而言之,如果你不是天才,中下根性的人一定是循序漸進,由淺而深,跟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研究所,你不能躐等,天才太少了,億萬人當中難得有一、二個,你不讀書怎麼行?

這是說明現代佛家的典籍垂手可得,幾乎每一個人都可以請一套《大藏經》回去供奉在家裡,這是古時候的人作夢都不敢想的,得到一部經典就很難很難,怎麼可能全藏都得到?這是得力於現代科技的發達,印刷術的進步,價格低廉,才有這麼多的便利。

現在得到是容易,成就卻不如前人,要細細想想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你把這個原因找到,你把這個原因消除了,你才能有進步。

因此法門就需要選擇,就中國這些宗派而論,我們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在中國,禪宗、性宗他們是從覺門入的,它提倡的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所以覺正淨,他是從「覺」門入,這是宗門裡提倡的。

而它的對象,六祖在《壇經》裡就說得很明白了,接引的是上上根人,若不是上上根人,參禪參了一輩子都不開悟啊,這種人,太多太多了。我們試問自己是不是這個根性?

禪的確是好,不是不好,真好,只是我們煩惱習氣太重了,用禪定的功夫伏不住煩惱;換句話說,別說大徹大悟你做不到,你連禪定的功夫都得不到。這禪定的修學是先得定,《楞嚴經》上講得很好,「靜寂光通達」,「靜寂」是定功,定功達到一定的程度,智慧開了,世出世法一切通達。

有同修來告訴我,說他自己貪圖佛法,佛法好啊,樣樣都想學,這一部《大藏經》,你要學多久才能學得完呢?我們在傳記裡面看到,龍樹菩薩學釋迦牟尼佛留下來的這些典籍,這三藏十二部的典籍,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全通達了。你試試看,你用三年,三十年,三百年,當然你沒有三百年的壽命,說實在話,三百年你也不能通達。

原因在那裡?你要曉得龍樹是什麼人,初地菩薩,煩惱已經斷了,智慧已經開了,就是宗門講的明心見性,大徹大悟之後,看這部《大藏經》,三個月就通達了,就畢業了。

我們今天煩惱習氣,妄想重重,這個東西障礙住本性,障礙了自性的智慧,別說這一大藏,一部經都不能通達,這是真的。所以學佛要從那裡學起呢?佛在四弘誓願裡,就把修學的次序告訴我們了。

第一個要發心,要發大心,「眾生無邊誓願度」,你要真發,天天唸沒用處,從內心裡面發出來,我要幫助一切眾生,脫離苦難。這樣的大心發了,你才會用功,為什麼呢?我勇猛精進不是為自己,為自己可以懈怠,早一天成就,晚一天成就,不在乎啊;為一切苦難眾生,那我們就得勇猛精進,我早一天成就,眾生早一天離苦,你這個責任多麼大?所以說「大願為先導」,你不發大心,你怎麼能成就?

大心發了之後,從那裡下手?斷煩惱,煩惱無盡誓願斷。所以佛法修行,在第一個階段是發心,諸位同修有沒有發這種大心?前天有一個人問我,出家人受戒,頭上燒的香疤,他不懂,他叫「戒疤」,「你們受戒,有人受三個戒,有人受九個戒。」,這個說的當然是外行話,這是什麼意思?

這個與受戒不相干,這叫「燃香」,在家居士都把香燃在手臂上,出家的燃在頭頂上,什麼意思呢?就是四弘誓願的第一願,「眾生無邊誓願度」,我發這個願,可以捨己為人,燃燒自己,照耀別人,取的是這個意思。一看到我燃香,我已經發了這個願了,我可以為一切眾生犧牲生命,在所不惜,發這樣的心啊。

今天佛門燃香的風氣很普遍,有沒有發這個心呢?他為什麼燃?燃香供佛,多燃幾支,佛就喜歡了。我看不見得,佛一定喜歡一個很健康的人,看到頭上燒這麼多疤,哎,我看了都不喜歡,那個手臂好好的,燃燒好多點,多難看啊,佛怎麼會喜歡這些?所以一定要懂得它真實的意思,它是代表自己在佛菩薩面前發下這個願,捨己為人。

我們勇猛精進就是捨己為人,所以修行的下手,不管那個宗派,不管那個法門,方法再多,都是斷煩惱。你要問你自己修學有沒有效果?換句話說,你煩惱斷了多少?你的貪瞋痴慢,如果今年比去年少了幾分了,那就恭喜你,你的功夫得力了。

假如你誦經、拜佛、持咒,勇猛精進,可是貪瞋癡慢比去年增長了,你那些功夫白修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煩惱斷盡了才能夠學法門,這是現代學佛跟古時候不一樣。

古大德教學,宗門就更不必說了,就是教下,諸位也許聽說「五年學戒」,你入佛門,五年學戒,實在講就是現在一般學校的「新生訓練」,軍隊裡的「入伍訓練」,它的時間是五年,不是學三藏裡的律藏,不是學這個。「五年學戒」是遵守老師的教誡,你是初學,初學不能夠離開老師。

老師教你什麼呢?並不教你經典,老師以善巧方便幫助你斷煩惱;煩惱當然不能夠完全斷掉,但是五年當中一定能夠做到煩惱減輕,智慧增長,然後才有能力學法門,無量法門才可以學,這個學還是選擇的學。

所以教下,像賢首、天台、三論、法相,他們走的是「正門」,正知正見;淨土宗和密宗走的是「淨門」。剛才講三門,一而三,三而一,所以說「法門平等。無有高下。」。

如果不是上根利智,「覺門」很不容易成就,這個法門真的叫「一步登天」,可是你那一步要真的登天了才行,登不上去,摔下來是粉身碎骨,那個不是開玩笑的。教下,中等根基的,應當都有成就,因為它循序漸進,由淺而深,像讀書一樣,小學、中學、大學,按步就班的,但是時間很長,也要得到好老師的教導才行,它是漸漸的得到成果。

實在說,最方便的還是修清淨心,這個法門好,密宗修清淨心,淨土宗修清淨心,這二宗都是修清淨心,密宗比淨土宗難,難得太多了。給諸位說,密宗是絕對的清淨,淨土宗是相對的清淨;相對的清淨好修,絕對的清淨難修,這裡面的差別很大。

密宗的清淨心跟諸佛如來的心地相等,所以它難,那是高度的清淨,不是普通的;也就是說,他在五欲六塵裡面能夠與一切眾生和光同塵而不染。這一招利害啊,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如果你在五欲六塵裡修,你還染著,那你一定墮三途;但是淨土宗是遠離五欲六塵,這個就簡單了,知道自己沒功夫,不接近它,離開它,得清淨心,所以這個清淨心就比較容易多了。這是二種都修清淨心的法門其截然不同之處。

於是千經萬論,諸佛如來,祖師大德為我們大家所提倡的,實在講,不僅是為我們,而是為九法界一切眾生所提倡的,淨土念阿彌陀佛的法門,這個很不可思議。

世尊示現在我們這個世間成佛說法,大家都曉得,第一部經是在定中講的《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經》當中,佛給我們說了二千多種修行的方法,二千多個法門啊,這麼多法門說出來之後呢,而以五十三參,五十三位法身大士,用他們來表演,示範給我們看。我們在這裡面發現,他們推祟的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他們推崇這個法門,這在《華嚴經》上非常明顯。

善財參訪第一位善知識德雲比丘,德雲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超越十法界,證入一真法界了。為什麼還叫他做「比丘」?這是表法的,因為他初證法身,還要依靠僧團,不能夠離開老師,所以叫他做「比丘」,實際上他是法身大士,用這個來表法而已。

你看他教導善財念佛法門,他將念佛法門歸納為二十一大類,二十一種;能念的方法也說了五種,細細去觀察,他這二十一類已將諸佛如來所說的一切法門,統統都包括了;換句話說,沒有一個法門不是念佛法門,顯示出《大華嚴經》裡面所說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

任何一個法門都能統攝一切法門,這個「一」是任一,不是專一,如果說禪,禪就統攝念佛;如果說念佛,念佛就統攝參禪;任何一個法門都能統攝一切法門,這才叫「不二」,這才叫「一真」。

他那個「念」不是口唸,「念」這個字,我在講習當中講的很多,我們中國人要珍惜,要好好的去唸書,文字是符號,我們古老的祖先大德們,創造這個符號,留傳到今天,這種文字在世界上任何國家民族都不能夠相比的,為什麼?智慧的符號,讓你一看到,你就覺悟了,這個不容易。

「念」字是會意,你看到這個符號,體會到這個意思,上面是「今」,「今」是現在,下面是「心」,「念」就是現在的心,可見得不光口唸。你現在心裡頭有「覺」,就是「念佛」,那麼禪宗是念佛,性宗也是念佛。

你現在的心裡有「正」,正知正見,那麼教下是念佛;你現在的心清淨,一塵不染,那個淨土宗也是念佛。所以他那個「念佛」的意思是這個講法的,含蓋了全部的佛法,沒有一法不是念佛法門。

這麼多念佛法門,德雲比丘他自己怎麼個念法呢?我們在經上看到善財童子去訪問,他沒在家,他在另外一個山頭經行,善財童子費了好幾天的功夫才把他找到,在別峰上找到,「別峰」就是代表特別法門,這個法門是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

他表演的是這一套,他用的方法就是經上講的「般舟三昧」,「佛力三昧」,這法門著重在經行,我們現在講「繞佛」,是以繞佛為主,他不坐下來,不躺下來,不休息,始終在經行,或者是站著。可以站著,可以走著,就是不能坐下來或躺下來。

《般舟三昧經》告訴我們,這種念佛的方法是屬於精進念佛,日夜不間斷,期限是以九十天為一期,就是三個月。從前的人行啊,有這個體力,能夠三個月不睡覺,三個月不坐下來,精進修學這個法門。現在人不能不承認自己業障深重,一個晚上不睡覺就不行了,你能說我們業障不重嗎?

所以古大德在註解裡就有通權達變,九十天不行,我們把時間縮短,一個星期,這是古德的註解裡特別通融,為我們開出這麼一個方便。古人既然有了方便,在方便當中還可以更方便嘛,所以我們可以提倡一天,一個月修一次,或者半個月修一次,用德法雲比丘的方法。

我們體會到,這種方法在今天講,現在人都很著重養生,是最好的養生之道。「身」是個機器,需要動,身要是不動,這個機器就壞了,就會有故障。身要動,心要靜,你才會健康。

現在人恰恰相反,身,他不動;心,胡思亂想,他怎麼能不生病?完全顛倒了,這個就是講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顛倒了。

佛法的教學一定跟事實真相相應,身要動,你看散步,散步這種運動有百利而無一害,我們現在看到早晨有許多人跑步,跑步是好運動,可是裡頭有副作用,心臟不好的話,容易出狀況,唯獨散步經行是有好處,絕定沒有壞處,心裡面專念阿彌陀佛,心清淨,沒有妄想。心清淨,身在走動,最健康的修學方法。

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華嚴》五十三參,開頭就教我們這個方法。諸位要知道,第一個法門,在一般習慣上說叫「先入為主」,善財童子修什麼法門呢?善財就修這個法門;一直到最後,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圓滿了,他成就了,一生成佛,用什麼方法?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佛在《無量壽經》上告訴我們,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能信、能願、能行,你就決定得生,《彌陀經》上所說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你看了這一句經文,有什麼想法呢?想到自己業障深重,煩惱太多,沒有善根,大概這個法門我沒指望了,你要來問我,我也告訴你,你沒指望了。

我為什麼說你沒指望了呢?因為你自己說你沒指望,那就真的沒指望了;你自己要是說:「我絕定得生。」,那我就恭喜你,你絕定得生,為什麼呢?這種事情不要問別人。

什麼叫「善根」?什麼叫「福德」?昨天已經跟諸位概略說過了,今天我們再把它落實在念佛法門上。善根就是你能信、能解,你對所接觸的法門深信不疑,對於淨土三經五經,你能夠理解,或者是讀經,或者是聽講,你懂,你明白,這就是你有善根。

什麼是「福德」?福德是願行,你真的發願,求生極樂世界,一心想阿彌陀佛,專持名號,你就有福了;你的善根福德就具足了,不少啊。

如果你對這個法門懷疑,信不過,不肯念這句「阿彌陀佛」,那你就少善根福德了,你這一生就不能成就。由此可知,善根福德因緣,因緣是指你遇到這個法門,那因緣你就具足了。你在這一生當中看到淨土五經,看到《無量壽經》,聽到念「阿彌陀佛」,那你的緣是具足了。

現在的問題就在你的善根福德,換句話說,你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發願?肯不肯念阿彌陀佛?如果這三個你統統都具足了,那你是從無量劫來,生生世世的修行在這一生當中達到圓滿,絕定超越輪迴,不但超越輪迴,超越十法界了。

縱然是下下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也不輸給龍樹菩薩,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你的智慧、神通、道力,說老實話,絕定在龍樹菩薩之上。龍樹菩薩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三個月,你不需要用這麼長的時間就能一切通達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殊勝、利益、好處,《無量壽經》講的很詳細,那是佛親口說的,你要是懷疑,你就是不信佛了。學佛第一個要信佛,佛在經上講的句句真實,特別是《無量壽經》傳到中國來最早,後漢時候就來了。

當年慧遠大師在廬山建第一個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人在廬山結蓮社,後來我們尊稱他老人家為「初祖」,淨土宗的初祖。當時他所依靠的經典,就是一部《無量壽經》,因為《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都還沒有翻譯出來,只依靠一部經啊。

三經是後來才翻譯的,五經就更後了,清朝末年才有四經,《普賢行願品》是咸豐年間,咸豐就很晚了,魏源居士把它附在裡面,稱為「淨土四經」。民國初年,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將《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附在四經後面,稱為「淨土五經」,五經是這麼來的。

這二位大德把這二部經附在三經之後,我們仔細觀察,有道理,有智慧,因為淨土宗實在講就是華嚴,昨天我跟諸位提到的,華嚴是淨土的圓滿,淨土是華嚴的成就,是一不是二。怎樣成就華嚴呢?唯有念佛求生淨土,這個大圓滿、大成就,你在一生當中就證得。

而且真正念佛,發願求生的人,現前就得阿彌陀佛本願威神的加持;這種利益,功德的殊勝,是任何一個法門都不能比的,直接得佛加持,不但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都加持你,非常明顯,我們如果細心留意,你不難覺察出來。才知道這個法門能夠普度九法界一切眾生的根基,連華藏世界文殊、普賢這二位上首菩薩都求生淨土。

我對這樁事情是搞了好多年才搞明白的,我從前都懷疑,我們凡夫求生淨土,及一般菩薩求生淨土,在情理上都講得通,華藏世界文殊、普賢是毘盧遮那佛的左右手,華嚴三聖,一邊是文殊,一邊是普賢,他們是華藏世界的等覺菩薩,後補佛,為什麼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這個問題困惑了我很多年,想不通;到最後唸《彌陀經》得到答案,實在講,《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我們常常唸,粗心大意,含糊籠統,沒看出它的門道。

經上跟我們說明,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到現在才十劫,十劫這時間很短,就算十個大劫也不長。這十劫裡面往生的人,大部份都成佛了,不是少份。那多份,以百分比來講嘛,絕定不會在百分之五十以下,應當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到西方極樂世界都已經成佛了。

這樁事情非常要緊,絕定不能夠疏忽;阿彌陀佛在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之初,第一批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是世間自在王如來的弟子,這是世間自在王如來勸導他的學生到極樂世界去修學,這是第一批的。

第一批到現在有十劫了,第二劫去往生的,到現在有九劫了;第三劫去往生的,到現在有八劫了;你這樣按時劫來算,絕大多數的人成佛了,換句話說,五劫之前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現在都成佛了。

我們從這裡面恍然大悟,明白一個事實,原來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做佛,只要四、五劫的時間就成功了;你看你在十方世界去作佛要三大阿僧祇劫,天文數字啊。三大阿僧祇劫給誰說的呢?不是給我們說的,我們不在數,無量劫修行到今天都不在數。

所以三大阿僧祇劫是對法身大士說的,像《華嚴經》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從你證得圓教初住菩薩這一天算起,也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一天算起。

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十個位子,第二個阿僧祇劫從初地到七地,七個位子;第三個阿僧祇劫只修三個位子,八、九、十地,到法雲地,後面還有等覺。我們從這個地方來看,愈往後愈難,這四十個位子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來完成,那要是依照這個道理來算,等覺菩薩要破最後一品無明證究竟圓滿的果位,大概至少也要一個阿僧祇劫。三大阿僧祇劫只是到法雲地啊。

這個我們才想通了,為什麼文殊、普賢要到極樂世界去了,極樂世界快啊,他在華藏世界要用一個阿僧祇劫才能得到大圓滿,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太容易了。

像我們這種凡夫,一品煩惱都未斷的,到西方世界成佛只要四、五劫;他們那種等覺菩薩到那裡,恐怕只要一、二天就成就了,他為什麼不去?

這個疑惑我們才解開,然後才知道西方極樂世界無比的殊勝,為什麼諸佛如來讚嘆;你在《彌陀經》上看到六方佛讚嘆,「六方佛」的翻譯是省略的,實在講是「十方佛」,玄奘大師的譯本對於經文保存的很完整,沒有欠缺,十方佛啊,說得很詳細。《無量壽經》上也是說「十方佛」,但說得簡咯,沒有如《彌陀經》講得詳細。

所以仔細一觀察,細心去想一想,這個道理就明白了,西方世界成佛快速,我們採取這個法門,的確效果很顯著,如果諸位要是專心念佛,如理如法,依照經典所講的理論方法,你認真的去修學,要多久才能感覺到有效用?給諸位說,三個月,不長。

三個月你就感受到自己功夫得力了,所謂「得力」,就是你感到煩惱輕了,妄想少了;你會發現自己智慧增長。這是怎麼發現的?從前看人、看事都迷迷糊糊的,都不甚清楚;現在看人、看事都很清楚、明白,這就是你的智慧增長了。

你有能力辨別真假,有能力辨別邪正,有能力辨別是非,都不要思考,一接觸就明瞭,這是智慧增長了。所以你要真正會念佛,念的很如法,三個月到半年,一定得這個效果。如果你要是念個半年,或者是十年、八年,愈念頭腦愈迷惑,愈念愈愚癡,愈念煩惱愈多,實在講,不怪經典,不怪佛菩薩,只怪你自己錯用了心。

開經偈上講「願解如來真實義」,你是「錯解如來真實義」,你是「曲解如來真實義」,那有什麼法子呢?這個責任要你自己負,為什麼別人很短時間就有效果?為什麼我們自己沒有?功夫不得力,趕快反省,把那個不得力的毛病找出來,這個就是聰明人。

這個法門感應最快速,我們聽的很多,見的也很多,我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好例子,感應真的不可思議。如果你有疑惑,那怎麼辦?疑惑一定要消除,不是叫你勉強相信,那個是辦不到的,有疑惑,一定要破迷起信,怎樣破迷?深入經藏。

經藏不必涉獵太多,淨土的五經一論,你就在這上面下功夫,去讀誦,去研究,看古大德的著述,可以破除你的迷惑。如果再不行,大乘經論裡重要的,像《華嚴》、《法華》、《楞嚴》、《金剛》都可以幫助我們破迷起信,對於修淨土都有很大的幫助,一定要斷疑。

如果自己不能讀誦,古人的註解都是文言文,如果我們對於文言文的修養不夠,那你一定要請教這些在家、出家的大德,向前輩的學者求教,虛心的學習,希望把這個疑惑拔除,你才能得大受用,才能夠得真實的利益。

依照這個法門修學成就的,不要說是古人,《淨土聖賢錄》、《往生傳》所記載的太多了,到底是真的或假的?現在的人懷疑心很重,疑,佛在經上說是菩薩最大的障礙;古人對於一般事也許會懷疑,但是對於聖教不懷疑,所以在佛法裡講到「三量」,現量、比量、聖言量,可是現在人對於聖言量也懷疑了,那就沒救了。

佛菩薩還能騙人嗎?騙人的人都不是好人,這大家都知道;騙人的人一定有目的,如果說無緣無故去騙一個人,那大概神經有問題,騙人都有目的的。諸佛菩薩距離我們遠了,還會騙我們後人嗎?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說他是頭腦有問題才欺騙我們,他講出三藏十二部這樣多的經典,而且頭頭是道,不像是神經不正常的人。

所以對於佛菩薩及聖賢人一定要存恭敬心,絕定不能懷疑,你就有福了,這是屬於福德。對於古聖先賢存懷疑的心,說實在話,是福德很薄的人,尤其是對於諸佛菩薩、祖師大德們,這些修行證果的人,《金剛經》上講的,四相四見都破除之人,不是普通人哪。他們對於諸法實相,個個是親身證得,他不是從比量,完全是從現量裡所流露的。

所以我們今天初學,對於經典所講的絕定不懷疑,完全肯定,我們就有受用。佛在經上教我們遠離五欲六塵,我們要真幹,遠離五欲六塵真的是享受,這不是假的。五欲六塵就是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法,我們六根所對的這些境界。

怎麼個離法呢?在這個境界裡絕定不起貪瞋癡。財色名食睡,我們需不需要呢?需要,需要裡頭沒有貪心,能得少量也就滿足了,知足就常樂,你就會得大自在,你就會開真實的智慧。

今天世間人迷在五欲裡頭,迷得太深、太重了,所以日子就過得很可憐、很辛苦。你要問,他能不能得到?他自己以為他得到了,那是自己以為,實在是一樣也沒得到。《金剛經》上就講得很清楚,「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想這大家都承認的,這是能得的心;能得的心沒有了,你用什麼去得?

所得的,那境界就是萬法,佛給我們講得很清楚,萬法緣生,當體即空,了不可得。能得所得統統不可得,你天天在這裡想求得到,頭腦有問題啊,與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所以那些過來人,諸佛菩薩叫我們看破、放下,那是真的。

看破,即是一切事實真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放下,那是世出世法心裡頭絕不沾染,你多自在,多快樂。從那裡下手?從不看電視、不聽廣播、不看報紙、不看雜誌、不聽是非下手。古德講的好,「知事多時煩惱多」,統統不看了,我沒事,我沒煩腦了。天天都沒事,天天都天下太平,看到每個人都歡歡喜喜,這個多自在。

又給我們講「識人多處是非多」,你認識人多了,交際應酬多了,你的煩惱就多了。沒有必要認識的人,我們不要認識;不必要的場合不必去;沒事就到山林曠野無人處散散步,念念佛,好自在啊。

這都是古聖先賢真實的教誨,我們應當記住,應當學習,應當去享受啊,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人與人往來,應酬多了,那是痛苦的享受,那是煩惱的享受,諸位只要細心去比一比就曉得了。

念佛往生絕定是真實的,念佛自在快樂也是真實的,今天時間到了,明天我把這個真實的事情給諸位舉例子報告幾位,提供我們作參考,也勉勵我們共同的來學習,謝謝諸位。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提要 第2頁:第一天
第3頁:第二天 第4頁:第三天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