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解惑錄一 耕雲先生講述

解惑錄一 耕雲先生講述

怎樣增加心力?

[日期:2010-08-2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怎樣增加心力?

問:安祥出現漏洞是否無記?修行過程總是七上八下、進進退退,是否心力不夠?如何於動中修行得力?

答:安祥有漏並非無記心,無記心是無因無果,無善無惡,沒有知覺,睡著了,叫無記。無記只是對修行無益,卻不會構成修行的漏洞,漏洞是生理上的現象,如軀殼起念……等。

修行過程,七上八下是因心力不夠。心力不 夠的人,力不從心,欲振乏力,別說修行不會圓滿,做任何事,都不會成功,凡是成功的人都是鍥而不捨的。如果你像王冕、愛迪生一樣把工作當享受,工作會帶給 你快樂、健康、智慧、榮譽,而且會從工作中湧現出創新的能力;如果你對工作帶著一種厭煩無奈、壓力,以莫可奈何的心情去做,工作對你便是一種懲罰,會剝奪 你的健康、喜悅、智慧、和生命的光彩,使人生趨於黯淡。如何才會喜歡你的工作?首先你必須承認你應該活在責任、義務中,藉付出滿足需要,這樣每天忙於工 作,卻忙得心安。如果一個人有優厚的收入,而天天在家睡覺,那是在創造人生的負值。若果大家都只想獲得而不肯付出,人會餓死,地球也會提前毀滅。所以,人 要從工作中找出磁力(對工作的喜愛),磁力越強大,吸引力越大,做事一定會成功。比如畫家畢卡索對美術有磁力,如果叫他去搞電腦,他可能交白卷。所以,自 己是不是法器,根器好不好,這看你對法──禪,是否有磁力,是否是生活中唯一的興趣?如果你覺得時時刻刻都少不了它,不能放棄它,誰也不能從你手中奪走 它,若有這種興趣,這種情感,你對禪自然就會產生心力。

一般人修行,只想獲得,不肯付出;只想收 穫,不肯耕耘;只想成功,不想努力。這種錯誤觀念,不論從事任何事業或工作,都是一種罪惡。佛法有修「般舟三昧」的人,他不坐不臥,一直不停的走動,求什 麼?求心安,如果各位心態是安祥的,當你走過一條熱鬧的大街,好像沒有看到一個人似的,而你也沒有碰到汽車,也沒有掉進水溝,這便是「動中得力」的體驗, 只要你保任安祥心態,不管做什麼都是得力的,不僅得力,而且省力。古人說:「得力處即是省力處。」

【書籍目錄】
第1頁:無「電阻」相應快 第2頁:桶底脫落是什麼?
第3頁:念金剛經消除業障 第4頁:心空及第歸
第5頁:如何自修才不會走錯方向? 第6頁:如何對治胡思亂想?
第7頁:如何才是真修行? 第8頁:何以斷除煩惱,趣向真如亦是邪?
第9頁:如何才是真無念 第10頁:怎樣增加心力?
第11頁:保任之外可否打坐? 第12頁:「思想虛空」不正確
第13頁:如何能使安祥心不失? 第14頁:真正皈依處
第15頁:學禪在認識你自己 第16頁:妄想心重易隨境轉
第17頁:妄念很多要追根究底 第18頁:如何保持平常心?
第19頁:知道佛理,但如何做到? 第20頁:觀心的要領和方法
第21頁:如何破除無明? 第22頁:八風不動固守封疆
第23頁:自尊自重才能活得自在 第24頁:如何辨別修行有無進步?
第25頁:如何克服胡思亂想? 第26頁:如何突破病痛業障?
第27頁:攀緣心重怎麼辦? 第28頁:修行是否一定要禪定或誦經?
第29頁:如何才能得到正見及正定? 第30頁:開悟的類別
第31頁:關於吃素的問題 第32頁:如何閱讀指月錄?
第33頁:如何做到在睡眠中心識不昏迷? 第34頁:無為法的差別
第35頁:不要被情感左右 第36頁:皈依師就是皈依自己
第37頁:如何打破無始無明? 第38頁:如何才能大澈大悟?
第39頁:如何才能把觀心與工作合一? 第40頁:佛法是內學,莫向外覓
第41頁:保持安祥精神自然充沛 第42頁:反省從何做起
第43頁:如何做好反省? 第44頁:怎樣才能斷命根?
第45頁:如何參破難懂的公案? 第46頁:什麼是修行最好的境界?
第47頁:青年學生不能教他無為法 第48頁:心垢如何鑒別得知?
第49頁:從煩惱的感受上顯示出覺性 第50頁:什麼是中道?
第51頁:常自生煩惱、好惡心重怎麼克制? 第52頁:有所得與無所得的深意是什麼?
第53頁:如何才能粉碎獨頭意識 第54頁:三心不可得時,是否即是本心?
第55頁:如何克制妄想? 第56頁:持咒的要領及回向
第57頁:如何對治作惡夢? 第58頁:何謂「得來」如何才能「得來」?
第59頁:什麼叫靈感? 第60頁:斧底抽薪除病因
第61頁:反省懺悔除心垢 第62頁:教學與修行兩者如何調適?
第63頁:在生活中如何契入不二? 第64頁:心若不動,創作靈感從何而來?
第65頁:有關參話頭的問題 第66頁:身心原是幻愚者執而迷
第67頁:怎樣才能做到去執禪定? 第68頁:孟子說「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其深意何在?
第69頁:發露懺悔的方法 第70頁:為什麼會活在無明病痛中?
第71頁:甘於寂寞的人永不寂寞 第72頁:珍惜末法難得的緣生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明月長風 发表于 2012-7-13 10:39:25
末學覺得:寫的是不錯,可是好像沒掻到癢處。
有念即是無念?...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念,不是死了,便是和木頭石頭無別?
這個見解,末學覺得有問題!

動時,知非即捨;靜時,三際托空,
染著見取,是諸可還,知是非汝;
人非木石,不可還者,非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