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著

往生有分第一集 妙蓮老和尚著

妙蓮老和尚對福嚴佛學院學僧開示二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妙蓮老和尚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妙蓮老和尚對福嚴佛學院學僧開示
  
  修戒恭錄
  
  (七十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早齋時說)
  
  一、參學須有眼耳根
  
  俗語有句話說:「智者千慮難免一失,愚者萬思也有一得」。這就是指我們往往誤以為某某權威、學者、有名位的人,他說的話多有分量;不錯!他們的話是有 分量,但是否都是百分百的正確呢?尤其我們當學人的,學道聞法是要了生死的,那確乎自己的耳根要利,眼根要明才能辨別,否則,你就被對方的權威鎮住了。
  
  因為人畢竟是人,還不是佛陀已證得一切種智,當然佛陀所說、所行的,一切一切都是滿分的對,對佛語我們要這樣信;但等而下之者,不但你是人、是權威, 就算你是菩薩,如果般若智慧沒有圓滿,還有一分無明、黑暗,那就不是十五的圓月亮,那麼他說話就不能百分百的正確。所以我們當參學的人要有這番認識。尤其 在現在末法的時代,求善知識開示正智慧、求善知識指導,一不小心就會把你指導到死衚衕裡頭去了。那怎麼辦呢?修行以念佛為穩妥,大家還是老老實實念佛吧! 千萬不要好高騖遠,依佛所說來修就不會錯的。
  
  二、法以契機為最妙
  
  當然佛陀也有對機說法的話,有了義的、有不了義的。什麼是不了義的?對機不同,所說的法就是兩樣;如乙的根性與甲的根機不同,那乙依甲的法來修就修不 成了。我們生在這苦惱的時代,正處於佛前佛後,好像孤兒身心無依無賴一樣,心裡有疑卻無處可問,縱使問到對方所說的不錯,各宗各法皆知;雖然廣學多聞,但 是否每一宗都專精深究呢?他說的法是否合你的根性?是否助於你所專修之法呢?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這地方關係到我們的法身慧命,又不得不注意。
  
  就像一位醫生,雖然知道藥性,開藥給你吃,但他有沒有替你把脈?懂得脈性嗎?有沒有摸到你的病源?如果醫生先檢查你的病症,檢查對了,確知病症再依病發藥,那當然可治你的病;否則,一不小心沒對症下藥,病治下好,還把你治死了有分。
  
  當然,一般講:大乘是了義法,小乘是不了義法。可是大乘法雖了義,但小根者不能接受,對其而言,那還是不了義;法是以利益眾生為重,小乘法雖不了義, 若能利益小根之人,那對小根者來說,小乘法也是了義的。所謂「藥無貴賤,癒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妙。」對佛法要有這種看法。當然一乘般若是好,般若是 諸佛之母,那麼我們現在愚昧眾生能不能修實相念佛呢?就好像人參雖高貴,可是你虛弱的身體能不能受補呢?草方雖是便宜,可是卻能治病。我們修學佛法、當參 學的,這個正知見要有,否則愈修愈糟糕。
  
  三、暢佛本懷唯淨土
  
  佛法所說的一代時教,有說得契理而不契機,有雖契機但不能契理,這樣就不能暢佛本懷;而念佛法門,既契機又契理,就真的是暢佛本懷之法。這倒不是我們 修念佛的就說念佛好,「老王賣瓜,自賣自誇」,賣瓜的說自己瓜很甜。若瓜是真的甜,我能說它是苦嗎?我們修念佛法門確實是真的好,為什麼?三根普被,利鈍 具收。上根人修,得上等之報;下根人修,得下等之報。這就好像一雨普潤,大樹就多受一點雨,小樹就受少一點水,以各種根性都能得益,所以暢佛本懷的唯有淨 土法門。
  
  關於淨土法門大家要分清楚,十方皆有淨土;但我們所求生的淨土是指在娑婆世界正西方,過十萬億國土之外,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國土。而一般人說:「你 就求一個淨土嗎?十方佛不念,十方土不求,怎麼就單求一個國土呢?」要知道,我們修淨土的人,念阿彌陀佛就是念十方佛,生阿彌陀佛的淨土就是生十方淨土, 要有這樣的自信。否則,被人家這麼一講,你就「是啊!對的!」把大好的彌陀法門捨棄了而改修其他的法門,多麼愚蠢!
  
  要了解「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第一就是第一,你不能說佛佛道同嘛!「十方諸如來,同共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無畏亦然。」你要知道,那是約法身 來說的,自己要把教理分清楚了。諸佛的報身、應身就不同了,報身是修因感果所得的報;諸佛所修的因不同,所感的果當然有差別;發心修因不同,所感報身亦不 同,所以應身也就不同,你不要再儱侗說同。同!那為什麼還要說阿彌陀佛第一,是法界藏身呢?這地方認清了吧!
  
  四、憑至誠心生西方
  
  「四十八願度眾生,九品咸令登彼岸。」你念佛有什麼功就感什麼土;你念佛念到事一心,生方便有餘土;理一心,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淨土是佛陀所住之 土;而信願堅固,不能得一心,是生凡聖同居土。所以大家要明白,只要信願堅固,至誠念佛決定得生,不是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才可以往生。
  
  彌陀要解所說的一心不亂,那是指事、理上的一心;但還有我們凡夫的一心呢!凡夫的一心,就是你有至誠、有慚愧,犯了戒就懺悔;有慚愧心,再發至誠心來 念佛,這樣就決定萬修萬人去。淨土法門說三根普被嘛!如果只有到達一心不亂的人才能去,那就只有上根的人能修,下根的人就絕分了。修念佛法門的人,這些地 方要以慧眼認清,不要給別人將你說糊塗了。
  
  醫生執死方治病,會把人醫死;你看文不知文義,把眾生的善根都弄壞了。約法身來說是佛佛道同,諸佛平等,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我們凡夫的法身與佛也 是平等平等,無少許缺啊!但我們卻沒有佛的功德,只有罪障;「舉心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這樣的業障凡夫,你叫他得一心,怎麼可能?那不是拉牛上樹 嗎?對上根人,要他一心可也;對下根人,要方便安慰。
  
  人若有開悟的根性,當然念佛能得一心,可破見思二惑得事一心。所謂事一心,就是心不為貪瞋癡所亂,身不為殺盜淫所亂,在事上能夠定;此即到了羅漢果, 不會造惡業,已經出三界了。一般凡夫怎麼可能達到如此的事一心?那凡夫又如何能生西方呢?就憑你的至誠心。佛法就是「一分至誠,一分感應;十分至誠,十分 感應。」沒有至誠就沒有感應,有至誠必有感應!感應如「洪鐘在架,有叩則鳴。」你「大叩大鳴,小叩小鳴。」若不叩,它就不會響。因果道理就是這個樣子,因 果決定不虧人的,你只修因證果就好了,這點我們要信得及。
  
  五、萬善回向生淨土
  
  念佛的人想生西方當然是要一心,我們凡夫做到至誠心就是一心;你不要以為我們的心一動都不能動、一亂都不能亂。這麼一說,把眾生的心都弄煩、弄急了, 「唉!怎麼搞的,我不念佛還沒妄想,一念起佛來妄想那麼多,那怎麼生西方呢?」請勿急,你只要發至誠心念即可得一心,但不可心急。
  
  要知道,生西方不一定只有念佛才能生啊!萬善回向淨土皆可往生,如:一日一夜受持三皈、五戒、菩薩戒,憑此功德回向都能生;聞佛名都是成佛種子,至誠 稱一聲、十聲皆可得生啊!為什麼要把三根普被那麼廣大的淨土法門說得那麼窄小!把眾生說得怕死了。呀!我念佛不能一心,生不到西方了!此乃不明「若人散亂 心,入於塔廟中,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之誤。
  
  六、往生是回自己家
  
  生西方有什麼難?生西方就等於回自己的家,回自己的家有什麼難呢?只是我們就像太保太妹不聽父母的話,跑到外面漂流不願回家。只要你回心不要在外面做 太保太妹就好了;家裡有父母,什麼寶都有,只要你想回家就行了。回家父母會幫你把身體打理得清爽、飯準備好了,讓你好好吃、好好的睡,只要你不要在外面亂 跑、不要在外鬼混就好了。同一理由,只要你想生西方,阿彌陀佛就決定來接引你。你能信得及,安愚守分,這樣子念佛,就是有善根福德因緣;你不信,就是沒有 善根福德因緣,就不能夠生西方。念佛當然要多善根,信,就是多善根;你不信,就不是我們念佛的同倫,就不能生西方。當知能不能生西方是完全操在你自己的信 心、誠心,及向上回家之心啊!
  
  不管你是太保太妹,在外面被人家怎樣的罵、怎樣的打,可是父母仍在家裡望著你:「好孩子!回來啊!」壞孩子在父母心中還是好孩子;我們這些五逆十惡的 眾生,在大慈悲佛陀的心中都是好的;世法、出世法道理都是這個樣子。不要把佛法說得那麼玄妙,把人家說得退了道心。生西方真是那麼難嗎?實實在在不是件難 事,什麼是難?你不信就難、你不修就難;你信、你修就容易。你不信不修,當然是業障太重了,病已經到了沒藥醫的時候,夫復何言!
  
  七、老實念佛必成佛
  
  大家記住!「一失人身,萬劫難復。」憑我們的起心動念、所守的戒行來判斷,那恐怕決定墮三塗有分。印光祖師說:「汝將死,快念佛;心不專一,決墮地 獄;餓鬼畜生尚難求,勿妄想人天福果。汝將死,快念佛;志若真誠,便預蓮池;聲聞緣覺猶弗住,定克證等妙圓乘。」「生西方決定成佛。」這些佛言祖語,大家 要奉行勿忘,千萬不要聽那些假善知識的話,一聽就糟糕了!難道假善知識的話,比佛祖還好嗎?請善思惟!
  
  祝福大家!老老實實、安守本分念阿彌陀佛,同生西方!
【書籍目錄】
第1頁:臺灣靈巖山寺創建緣起暨展望 第2頁:上妙下蓮長老簡介
第3頁:往生有分 第4頁:敬賀妙蓮法師掩關二十年
第5頁:妙蓮老和尚過堂開示(一九八八年四月) 第6頁:靈巖山寺剃度大典紀實
第7頁:出家現僧相就是良福田 第8頁:妙蓮老和尚過堂開示(一九八九年九月)
第9頁: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 第10頁:妙蓮老和尚佛七中開示二
第11頁:佛七圓滿開示 第12頁:主禮龍善寺佛七第一天晚上開示
第13頁:主禮龍善寺佛七第二天晚上開示 第14頁:妙蓮老和尚對福嚴佛學院學僧開示
第15頁:妙蓮老和尚對福嚴佛學院學僧開示二 第16頁:記臺灣靈巖山寺西方三聖開光暨
第17頁:妙蓮老和尚新春開示-因緣果報慧欣恭錄 第18頁:朝陽升起了 - 釋修如
第19頁:拜向靈巖山.佛種永心頭 第20頁:人在淨土打佛七 - 沈明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