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靈之窗 證嚴法師著

心靈之窗 證嚴法師著

貳、心靈風光(上)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貳、心靈風光(上)

  心路風光

  本會的宗教處舉辦了「慈濟老友回娘家」的活動,在第一批老友中,我看到一位張老醫師。他坐在輪椅上,我就去握握他的手說:「張老醫師,很多年沒看到你了。」他說:「我已經九十七歲了!」當初他幫助我義診時是七十歲,現在已經九十七歲了,日子過得很快。

  記得當時每次去義診時,最遠曾到台東或豐濱,還有花蓮縣的鄉下地區,每個星期六、日或是有節日時,我們都會下鄉去義診。

  我問他:「孫子呢?多大了?」他說:「你抱過的那個,現在醫學院將畢業,快要當醫師了。」提起那個孩子,我又想起當初他的媳婦一連生了三、四個孫女,而老醫師的觀念比較守舊,一直希望有個男孫子。我說:「男孩、女孩都平等,女孩也不錯啊!」他說:「才不一樣,有個男孫多好!」我心想,他的媳婦壓力可真大。

  後來張老醫師的媳婦懷胎足十個月了,那天剛好又要去台東義診,張太太對同是當醫師的先生說:「我可能今天會生產。」張醫師說:「今天要去義診,還是讓我安心去吧!妳要生的時候,就去醫院好了。」他向婦產科交代好之後,就和父親一起去義診了。

  當時一坐上車,花蓮醫院的護士告訴我這件事,我聽了非常感動,就說:「張老醫師,真的很感謝你,你想要有男孫子,就祝福你如願吧!」還在義診時,他們接到電話——「生了,果然是男孩!」他們父子都很歡喜。

  小孩子滿月之後抱來給我看,我就抱一抱、搖一搖,說:「阿公是醫師,爸爸也是醫師,將來你也要好好當醫師!」沒想到現在真的要當醫師了。

  回首當年,想想現在,真是歲月不饒人。不過,彼此分享三十多年前攜手走過來的這條心路風光,的確覺得很溫馨、很可愛!

  現代經典

  現在慈濟的歷史經典,有許多活生生的、個人的親身經歷。

  就如慈濟醫院的曾院長(於八十八年退休,現為慈濟醫院榮譽院長),記得當初他一聽說我要建醫院,好像很驚訝,覺得一個出家人,要如何蓋醫院呢?蓋醫院實在是很辛苦的事。

  在談話當中,我說我看到很多窮困人家,他們又貧又病,實在非常可憐!他也提起他年輕時,到麻豆、布袋研究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得到「烏腳病」的經歷。當時還沒有病名,烏腳病一詞還是曾院長先說出來的。

  他很用心地投入研究,當時鄉下人很節省,電燈都很昏暗,曾院長告訴我:「那時大部分的人家裏面都是黑漆漆的,燈泡這麼小,我就從昏暗的房間裏把病人背出來。」等到病人坐在門口,一看整只腳都黑了,分不出是臟還是已經爛掉了,所以他就去舀一桶水,蹲下來為病人洗腳,洗乾淨後才知道是什麼顏色。當時我聽了,內心好震撼,真是一位好醫師啊!

  我心想:將來把醫院蓋好後,要請這位大醫王來做慈濟醫院的好領導者,因為他是一個好醫師。緣,就是在當時結下的,所以從我開始蓋醫院的每一張圖,都是由曾院長和一位杜院長評鑒,當時兩個人都是臺大的副院長,所以那時我就請他們兩位來幫我蓋慈濟醫院。

  看到大愛臺的螢幕上,曾院長從草創時期娓娓道來,慢慢地說到現在,他拿出一張張歷史照片,真的拍得很好,這就是慈濟要保存的文化,也是一部現代經典。

  慈院與仁醫

  每年的八月十七日就是紀念慈濟醫院(簡稱慈院)啟用的日子。十多年前的這一天,正忙著醫院啟用和靜思堂破土,非常熱鬧。時間過得真快,回想起陳英和院長,十多年前安裝開刀房儀器時他就來了,還帶來一群護士,一來就開始打掃。

  那時送來一台儀器,陳英和醫師就在加護病房外忙著拆封,我正好經過就問:「陳醫師!你在做什麼?」他說:「我要安裝這部儀器,正在清點螺絲。」當時陳醫師好年輕,剛從臺大受完訓練升為總醫師。

  當年的年輕小夥子與醫院同時成長,如今他已經成功地完成上百例脊椎側彎的矯正病例,也早已經是列入金氏紀錄的名人。

  看著他長大、邁入中年,看他成功,看到他能替我們負起醫療的重擔,真的很欣慰。

  培育良醫

  慈濟醫學院的學生已經進入實習課程的階段了,感覺上醫學院才創校,一下子這些孩子就開始要走進病房實習了,這表示我們醫學院培育的人才,開始可以發揮功能與良能。

  因為學生的課程要進入臨床實習,所以,除了醫院原有的醫師外,還要趕快號召一些兼具學者身分的好醫師來慈濟,一定要具有教授身分,並且品德良好。有不少教授在國外很成功,都有不錯的發展機會,但他們都覺得與其在海外開創,不如回歸台灣,教育自己的同胞子弟,所以他們都下決心回來。

  有心回來就能同心、同道、同志,更希望大家和心齊力,將教育與臨床聯貫起來,好好地帶領學生,也為社會培育更多的人才與良醫。

  生命與時光

  〈普賢菩薩警策文〉云:「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就是在提醒我們要愛惜時光。

  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阿公,覺得身體不舒服,就到台北某家大醫院檢查,結果是末期癌症。兒子不敢讓父親知道,老阿公覺得在治療過程中病情沒有好轉,也很辛苦,於是就想回花蓮。

  但是,還沒到家就病況轉急,於是直接送到慈濟醫院。他罹患的是膀胱癌,醫師護士很用心地為他急救,一直到半夜一點才處理好,老阿公覺得舒服了,醫師才回宿舍休息。但是到半夜三點多,老阿公又痛起來,醫師再到病房為他處理,一直到天亮。

  阿公很感恩醫師不辭辛苦地為他處理,而且絲毫沒有一句怨言。這位阿公很感動,所以一看到志工就說:「來慈濟醫院真好,志工這麼關心我,最高興的是看到活生生的觀世音菩薩來幫助我,這裡的醫師、護士真的是大慈大悲。」

  有一天阿公對藥物起反應,對醫師說:「醫師,我這幾天怎麼一個人都看成兩個人。」醫師就說:「阿公,這種藥物反應是正常的。你不要看人,看錢好了,鈔票一張可以看成兩張。」醫師幽默地解釋,阿公聽了很高興,也知道這是用藥的正常反應。

  老人住院將近一個月,醫師慢慢地讓他了解病情,剛開始他有些不能接受,經過志工不斷地引導、帶給他歡喜,現在老阿公不僅能自娛,還會娛樂別人。他會拉二胡、唱歌,把快樂帶給別人,在僅剩的日子裏,他已經把生死看開,把握著時時刻刻,發揮自己的良能。

  生命的長短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在人間是否懂得道理?懂理之後是否已經實踐?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能聽到一句真理並且去實行,即使晚上就死亡,也已足夠了。所以,生命最重要的是,用在理事會合的生活中,把握當下,做就對了。

  愛心無價

  有一次在慈濟醫院開會時,連續聽到好幾次救護車的聲音,每次我都會心裏一震!掛念著救護車裏的人到底怎麼了?是輕傷還是重傷?也在心裏默默為他祝福:但願他來到我們醫院,經過救治後就能平安無事,這也是我們蓋醫院的目的。

  雖然常為了醫院的事務而擔憂,但是想到病人被送來後能得救,就覺得這種代價已值得。我們要「尊重生命」,因為生命是無價的,不能以金錢來衡量,而愛心的付出也是無價的。每次想到這裡,所有的煩惱就會拋開了;還好有這股力量推動著我,才能繼續不斷地向前邁進。

  全省醫療網

  每次聽取「全省醫療網」的進度會報,就可以想像未來這幾所醫療網的設立,應該是台灣最好、最具有愛心的醫療機構,因為裏面的設備,處處都在為病人設想。

  人生的價值,莫過於生命。身體能夠健康地發揮良能,就是最美好的人生;一旦生病、失去使用功能時,也就失去生命的價值和意義。而要維護身體的功能,唯有善加預防,萬一發生意外,就要有完善的醫療救護。

  尊重生命的醫療建設,過程雖然很辛苦,但卻很有意義。所以很感恩所有的慈濟人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同心推動慈濟全省「醫療普遍化」的工作,不論勸募或是精神理念的傳達,大家都很用心。除了天天為四大志業付出之外,委員、慈誠隊還輪流回來醫院當志工、付出愛心,在工作中也上了一堂涵蓋生老病死的「生死觀」課程。

  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了解生命的意義,這是時時刻刻都不能放鬆的。依佛法而言,生命有難以止息的輪迴,所以,要時時做好心靈的調適,不管是過去、現在、未來,都要用心思惟、觀察,才能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

  時間的妙用

  前不久有位慈青(慈濟大專青年聯誼會成員簡稱)跑到我面前跟我說:「師公,您認得我嗎?您摸過我的頭耶!」「哦!那時候你多大呢?」「國小六年級。」「現在呢?」「已經讀大學了。」那時候,我可以伸手摸他的頭;現在卻已經高出我一個頭。時間的累積讓孩子茁壯成長,但也讓大人變老了,這就是人生的變遷。

  由此我們看到了時間在人事變遷上所留下的印記。若說:「人生無常,時間短暫。」那是指我們所面對的「現在」很短暫,一旦當下的這一秒過了,便成了永恒的歷史。

  曾經有一位大陸人士送我一塊石硯,他還特別拿出一張蓋了章的單子,證明這塊石頭有五億年的歷史。以這方石硯而言,是因為過去的時間不斷累積,未來不斷延續,五億年的時間,就從一分一秒中累積起來。

  我常說:「把握現在。」一切事物的成就都要靠時間。孩子的求學階段,也都要分秒必爭地用功,到了高中畢業考大學時,還要開夜車,日夜都不能浪費,用時間來累積學業。考上大學也要再認真努力,因為學無止境。

  我們確實要「把握當下,恒持剎那」,因為「現在」是非常短暫的,一不小心就過去了,所以我們不能忽略它;剎那可累積成永恒,只要能善用每一個短暫的現在,就能累積自我的成就,了解時間的妙用,就更要好好地珍惜時間。

  李居士的故事

  大家聽過李宗吉居士的故事嗎?他是福建廈門人,生於民國十五年。七歲時,不幸父親過世,寡母帶著孩子,生活淒涼。五十多年前的社會,生活真的很刻苦,但他卻能在刻苦中立志上進。

  李居士說自己幼年失學,沒什麼學問,但是他很認真,年少做童工時,每天一起床就把事情安排好,任勞任怨地做好手邊的工作。心中沒有其他的煩惱和貪求,生活過得很清凈單純。

  老闆想試探他是不是值得栽培,就故意把錢亂丟,讓他每天掃地時都會撿到錢。他總是把撿到的錢一一拿給老闆,試探了幾次後,老闆覺得這個孩子很值得栽培,才用心地栽培他。

  後來他投入航運事業,歷經艱辛,白手起家。當他的第一艘大船要啟航時,一般人都是請大官或明星來啟航,他則是請媽媽剪綵啟航。在他的心目中,最重要的是他的媽媽,這分孝心也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

  李居士忠孝節義俱全,以他現在老邁的年紀,每天還到陽明山媽媽的墓地上香、掃地;這對現在的人,尤其是成功的企業家而言,確實很難得,但是他天天持之以恒。

  事業成功後,他很盡心地回饋社會,尤其重視獎學金的設立,不只在台灣設立獎學金,也回饋大陸的鄉親們。人生,學歷的高低並不是成功的唯一要件,最重要的是不忘本,還有品格要照顧好,如此自然會有踏實、美滿的人生。

  心願

  有一位八歲的小女孩告訴我:「師公,我的小腦長瘤,必須開刀,我好怕!」

  我安慰她:「別怕!要開刀時,醫師叔叔會讓妳睡覺,睡醒就開好了。」她說:「我從小到現在,最怕的就是刀子。」我說:「醫師叔叔會用很小的刀子,妳看不到的。不要怕,要勇敢。」她很乖巧地點點頭。

  她還說:「希望我的身體能健康起來,將來我要讀慈濟的學校。師公,您也要把身體照顧得很健康,將來帶我到慈濟唸書。」我說:「好啊!妳將來如果讀醫學院,畢業後也可以當醫師。」

  她又說:「師公,我還有幾張紙要給您。」我一看真的好心疼,我問她:「這是誰填上去的?」她說:「是我自己寫的遺體捐贈及器官捐贈書。」我問:「這是做什麼的,妳知道嗎?」她說:「我知道,爸爸、媽媽都跟我說過了。」我說:「妳好勇敢。」

  小女孩的生命到底能夠活多久?不知道,聽主治醫師說很不樂觀。但是這孩子真的很有智慧,也很有愛心,如果病能醫得好,當然最好;假如不能過關,她也要遺愛人間。

  另外,在新竹有一位老太太來看我,她已經一百歲了,但是行動非常伶俐,耳聰目明,走路不用人家扶,看起來差不多像七十歲左右。

  人生的道路有長有短,最重要的是把握當下的人生,我們能把握住生命的方向,這一刻就是寶貴的歷史,因此,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好好地珍惜。  有願就有力

  來自賴索托的吳居士,經歷了一九九八年當地的一場大暴動之後,自身又有一場與病魔搏鬥的浩劫。

  在暴動過後沒多久,有一天,他睡到半夜肚子突然很痛,當時正流行腸炎,醫師也診斷是腸炎,開了藥就拿回家吃。回去之後,不但沒有好轉還持續劇痛,於是轉往大醫院急診。

  在救護車內,他自己覺得很不樂觀,就對太太說:「萬一我怎麼了,妳不要讓我成為植物人,我不要拖累家庭。」之後就陷入昏迷狀態,但是,他心裏就發了兩個願:一是「如果註定屍骨要埋在非洲,那就『快去快來』做慈濟,要在非洲救黑人」;又發願「如能逃脫這一劫,那更要加倍地做慈濟,未來的歲月要完全奉獻給慈濟。」

  到醫院時,他已經動彈不得,但仍聽到醫師說:「這個人死了!心臟都不跳了。」當時他一直想告訴醫師:「我還沒死。」但是眼睛卻睜不開,嘴巴也說不出話,身體想要動一動也沒辦法;後來,因為他的太太一直請求醫師,才用電擊急救了將近半個小時,心跳竟慢慢恢復。

  當他再醒過來時,已經相隔十五天了。其實,原本他只是盲腸炎,因延誤就醫而變成腹膜炎,在醫院住了五十八天后,終於健康地出院了。我說:「你現在回來要加倍做,我不用等你『二十年』後再回來了。」

  這個經歷是他親身體驗的,其實,死的感覺到底是什麼?他真的是「死了又回來」。他和大家分享——死並不可怕,只要是自然的生老病死,不是自作孽的,真的也不會很難過。

  我們發心發願,這分愛的力量很大,發願的力量不可思議,所以有愛就有福,有願就有力。以他為例,他心中有愛、以愛予人,也因此救了自己;他終於突破難關再回來了!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 靜思書齋 第2頁:壹、凈覺之路(上)
第3頁:壹、凈覺之路(下) 第4頁:貳、心靈風光(上)
第5頁:貳、心靈風光(下) 第6頁:參、福田心耕(上)
第7頁:參、福田心耕(下) 第8頁:肆、知恩報恩(上)
第9頁:肆、知恩報恩(下) 第10頁:伍、希望清泉(上)
第11頁:伍、希望清泉(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