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中之寶 證嚴法師著

人中之寶 證嚴法師著

向人間苦難行去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向人間苦難行去

  三十五年來,
  慈濟的腳步沒有一天停息,
  未來的路還長遠,
  更要步步踏實勇往向前……


  每一天每一個時刻,我都充滿了感恩,尤其在慈濟三十五週年的這個時刻。

  第一、要感謝父母恩。感恩與父母有緣,有倖生在台灣、生在這個時代,得遇這麼多的善知識。報答父母恩最好的方法,就是好好疼惜父母給我們的身體,將良能奉獻給人群,為天下眾生付出。

  第二、要感謝三寶恩。感恩佛陀兩千多年前出生在人間,引導眾生從迷茫中覺醒過來;也感恩佛法的教化,成長了我的慧命。

  第三、要感謝天下眾生恩。慈濟人有幸踏上不同的國度,看盡天下眾生的苦難,印證佛陀的教理、反觀自己,而生起一分覺悟,走入菩薩道,這都應該感謝眾生恩。

  最後,還要感謝寰宇慈濟人。三十五年前,慈濟以花蓮為起點,現在已經普遍於全球,只要在慈濟人所到之處,就能在那塊土地上遍佈善種子。

  回顧歷史話從前

  記得三十五年前,我在花蓮靜思精舍後面供奉地藏菩薩的小廟「普明寺」裏,為幾位會員誦「藥師經」及一篇疏文。當時心裏好難過,因為出家時我曾發了三個願:第一、不做法會、不趕經懺;第二、不做寺院住持;第三、不收弟子。我雖抱著出世的精神修行,但是為了組織「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不得不以入世的方式走入人群。

  當時會員們都期待宗教能為他們的心靈注入一股安定的力量,希望我每月為他們誦經祝福;現在每月農曆二十四日的藥師法會,就是從三十五年前的三月二十四日這天開始的。

  至於收在家弟子,靜宏首開先例。那個時候,有一位莊是老菩薩時常來慈善寺聽我講經,她的一位老朋友邀請我到家中講《普門品》,靜宏就是來聽講的其中一位。

  一天,靜宏和兩位朋友來到普明寺,要求我為她們皈依。那時我很窮,只穿著一件白求恩色的短褂,靜宏一見到我就很虔誠地跪下,說:「我信佛很虔誠,但是選師父很挑剔,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皈依。我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穿著短衫的師父向我招手,跟我說:「你來,做我的弟子。」那個師父就是你!」

  在這樣的情況下,出因為我做了救濟工作需要人,所以就有條件地答應收靜宏等三人為在家弟子。

  我說:「第一、要有佛心。佛陀的心是慈悲的,你們必須有充分的慈悲心,願意救濟貧困。」

  「第二、要有師志。我的志願是做救濟工作,作我的弟子就要跟著我立志做救濟的工作。」

  「第三、做救濟需要錢,你們必須成為功德會會員,定期捐款,並且要去勸募。做到這三點,我才接受皈依。」

  就這樣,靜宏歡喜地答應這三個條件,我收她為弟子,取法號為靜宏,希望她有宏大的心願;另外一位是她的結拜姐妹,我取名靜緣,紀念大家有心來結這分好緣,另一位年紀較大的,取名為靜念,鼓勵她心心唸唸行在菩薩道中。她們三人就是我的第一批在家弟子。

  日子匆匆而過,轉眼已經三十五年了,這一路走來步步艱辛。花蓮的資深委員都已經上了年紀,像靜雯雖然頭髮都斑白了,還是笑得很開朗,她說:「二、三十年來,就是這樣跟隨著師父,開啟智慧;我們這群老委員比親姐妹還要親,出門走路都是手牽手。」

  台北三重的靜鈺夫妻也是三十年的資深委員,他們從一個會員開始,至今每月收款不曾間斷。
早期的月刊以徵信為主,詳列會員每筆捐款及金額,為了向會員負責,他們夫妻自第一期起,就用心地收集,至今已經完整保存了四百多期《慈濟》月刊,真的很讓人感動。

  還有靜奐,她現在已經九十歲了,還是拿著一個包包搭公車,這輛公車坐過換那輛,整個月不斷地在大台北地區繞,向一百多戶會員收功德款。她說:「師父救濟的工作沒停過,我們的腳步也不能停!」這種堅持「善用生命」的價值觀,正是人間的菩薩!

  這些資深委員都是慈濟的寶!看到他們,令人既歡喜又心酸。歡喜的是雖然她們白髮蒼蒼,還是忙著做慈濟事,問起她們的年齡,都說七十歲了,也有八十的,委員證端正地別在她們胸前,委員號分別是四號、六號、七號、八、九號……

  悠悠三十五載,生命逐漸凋零,現在要找到委員號一百以內的人已經很不容易了!人生的時光隧道一直走下去,總會到盡頭,是不是還有一個三十五年,大家可以再聚一堂?肯定沒有!因此,回首過去,是既歡喜又心酸。

  坎坷道上無盡感恩

  慈濟世界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值得我們回憶。花蓮靜思堂目前正展出慈濟三十五週年慶博覽會,從委員館一進去,我對看到的每張相片都有很深的感情,內心有說不盡的感恩。

  想起三十五年前的「竹筒歲月」,當時要籌募善款談何容易,每個月要救濟的資金,都是這個月有了,下個月的還不知道在哪,所以叫作「克難」慈濟功德會。

  已經八十多歲的靜行,做慈濟將近三十年了;二十年前,她為了要幫我蓋醫院,到美發院去勸募,那時候她的頭髮還是黑,老闆娘表示,願意出價五千元買她的頭髮。

  靜行捨不得剪去留了那麼久的頭髮,但是起起師父建醫院還差那麼多錢,就再去跟老闆娘談了兩次:「你要剪我的頭髮,我的心很痛,但是為了要蓋醫院救人,你多出一點,我少要一點——一萬五好不好?」

  聽到這個消息,我實在很感動,在那個年代,上了年紀的人都還習慣梳髮髻,靜行為了蓋醫院,竟然犧牲自己的「色相」!而她的精神也感動了美發院裏的老闆娘和小姐,很多人都捐了錢。還有台北的靜文,連續三年的時間到一家婦產科幫備,賺錢給我蓋醫院。她向對方要求:「一個月八千塊,我願意做三年,可以預支薪水嗎?」

  對方覺得奇怪,哪有請一個煮飯、清掃、洗衣的,還要預付三年的薪水?靜文將緣由說出來,並對醫師說:「我用人格保證,是因為要幫助師父趕快在花蓮蓋醫院。」

  婦產科醫師聽了很感動,有感於花蓮地區療資源的確欠缺,他就預付給她二十多萬,讓她湊成三十萬元捐了一間病房。

  三十五年來慈濟的腳步沒有一天停息,在地球的每個角落,慈濟人就像從地上涌出的菩薩,一點一滴充滿心血汗水的付出,將坎坷道路走成平坦。

  我常說:「一為無量,無量為一。」每個人就是一顆種子,種子種入土中,需要陽光、水分用心灌溉,長大後,年年都可結成纍纍的果實。若問我慈濟的會員有多少?我很清楚地知道:當初有三十個會員;現在,其實我也不知道,因為遍佈全球。

  我們為遍滿霜雪之地送去米糧、送去溫暖的棉被及厚棉襖……我們佈施的物質有限,卻能讓苦難貧困的眾生得到資助,重展歡顏。

  雖然自掏腰包、萬里迢迢去救人,但不論多麼辛苦的付出,去到多麼危險的地方,大家都無怨無悔;因為帶回來的,是無形精神與慧命的增長,所以每一個賑災回來的人都心得滿滿,說:「感恩啊!感恩那些人的示現,我才知道自己是這麼幸福。」

  我們要時時刻刻抱持著感恩心——感恩父母恩、感恩眾生恩、感恩普天下慈濟人同心協力的付出,才能延續慈濟的志業。未來的路還很長,三十五年在宇宙之間,只是一個小點而已;此時,我們已看到正確的方向,所以要更認真精進,步步踏實勇往向前,以這分大願大志,向人間苦難的地方前進。

  (講於民國九十年四月十六、十七、十八日)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希望,在當下
第3頁:用愛編織教育的搖籃 第4頁:菩薩的足跡
第5頁:讓心靈都是善種子 第6頁:感恩是回饋的開始
第7頁:苦難已過,幸福會來 第8頁:人中之寶
第9頁:千浪中的舵手 第10頁:一種修行
第11頁:來自遠方的呼聲 第12頁:遠離人間地獄
第13頁:美麗人生 第14頁:向人間苦難行去
第15頁:有心,不難 第16頁:救人的感覺真好
第17頁:人生的使命 第18頁:為大地「膚膚」
第19頁:驚世的災難,敬世的覺醒 第20頁:懺悔.祈禱.用心付出
第21頁:恒持竹筒歲月精神 第22頁:小善不為,大善難成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