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的思想是:空靈、豁達、開闊、明朗的人間清流。
禪的生活是:積極、自在、簡樸、自適的安心方式。
禪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學著放下自私、自欺、自怨、自慢、自我枷鎖,才能海闊天空地任運飛翔。
禪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練習認識自我、肯定自我,然後粉碎自我,才是悟境的現前。
禪的目的是教人:學著將現實世界的八熱地獄,轉變為清涼國土的七寶蓮池;試著把自害害人的身口意三業,轉化成自利利他的慈悲與智慧。
本書不是禪,僅希望藉它來向讀者諸君透露一些關於禪的消息。
在本書問世之前,我曾出版過兩本類似的禪書:
一九八四年十二月,選收了二十五篇有關禪修的演講稿,名為《禪的生活》。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再輯繼續講出的二十四篇文稿,編為一書,以《拈花微笑》為名。
轉眼之間,已是一九九一年了,四年多來我雖照樣地為農禪寺的禪坐會開示,被整理成稿者卻不多見。原因是《人生》月刊連載我的另一冊書《學佛群疑》,達一年半之久,一則《人生》不缺稿件,二則我已沒有更多的時間刪改由錄音帶整理的講稿。
不過我在紐約的法鼓出版社,自從一九八二年出版《佛心》(Getting the Buddha Mind)以來,又於一九八七年出版《開悟的詩偈》(The Poetry of Enlightenment)及《信心銘》(Faith in Mind:a guide to ch'an practice),一九八八年出版《摩根灣牧牛》(Ox Herding at Morgan's Bay),一九九○年出版《寶鏡無境》(The Infinite Mirror)及《智慧之劍》(The Sword of Wisdom)。同時也由臺灣的東初出版社印行。以上八種中英文禪書,由其再版次數及發行量而言,應該算是我的各類著作之中,最受一般讀者所愛讀的。通過文字的媒介,我在東西兩個半球推廣不立文字的禪學,也產生了若干正面的影響。
本書《禪與悟》收錄的二十七篇文稿之中,僅有〈夢中說夢〉及〈有分別與無分別〉,是在農禪寺的禪坐會講出。其他講於國內各處者共十篇:淡江大學〈禪與纏〉、臺中市中興堂〈正道與邪道〉和〈悟與誤〉、臺北市國父紀念館〈情與理〉及〈善與惡〉、高雄市文化中心〈禪──如來如去〉、臺北縣永和國父紀念館〈人間淨土〉、臺北縣板橋體育館〈心淨國土淨〉、高雄女中禮堂〈禪──你.我.他〉及〈禪 ──多.一.無〉。其餘諸篇皆在美國及香港講出,例如:〈禪與悟〉講於波士頓哈佛大學,〈時空與生命的超越〉講於麻省羅爾大學,〈禪與日常生活〉講於華盛頓大學,〈禪 ──人類意識〉講於紐約大學,〈禪──擔水砍柴〉講於紐約莊嚴寺,〈禪──解脫自在〉、〈禪──平常身心〉則講於香港沙田大會堂。
本書所收文章,出於一九八六、一九八七、一九八九三個年頭的各佔一篇,一九八八年的共有八篇,一九九○年的多達十六篇。可見我在去(一九九○)年之內,演講次數很多,修改完成的文稿也不少。
本書的內容,因係通俗演講的體裁,講出時往往造成轟動,尤其是國內,場地小則小滿,大則大滿,每場聽眾,少則數百位,多則六、七千。因為我的演講對象,不論在國內或國外,八成是中上階層的知識分子,所以盡量用知性及理性的角度,介紹實用、易懂、健康而且層次分明的禪修理論及禪修方法。本書的出版,也等於讓讀者們,以短短數小時的時間,隨著我度過四年的歲月,一站又一站地聽完二十多場有關禪修的演講。甚至要比到現場獲得更多的訊息,因其經過錄音帶的整理,加上我的刪修增訂,比起講出之時,精簡充實了許多。一九九一年四月二日聖嚴自序於臺北北投農禪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