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死的幻覺 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生死的幻覺 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第32章 大圓滿總綱

[日期:2010-08-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佐欽白瑪格桑法王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32章 大圓滿總綱
  
  所有乘門的極頂、諸佛勝意的究竟、三身無別普賢尊導師所宣說的光明大圓滿續部中有很多共許與非共許的金剛境,這些法門首次傳入人間時是由持明大師極喜金剛接受的。極喜金剛大師從金剛薩垛那裡真實聽取了全部大圓滿法之後,與眾多智慧空行母一起來到鄔金國的北方日明山上,在那裡進行了心法大集結,把大圓滿法集結成二萬四千部續部,其中共有六百四十萬頌、三萬五千品、二萬一千卷和一百八十部裝訂本。將巴謝寧大師把所有的大圓滿法分類集結成心識部、法界部和秘訣部三部,其中秘訣部又被漢地熙日森哈大師合為四大分部。心識部有十八大續、三總續和二十一續;法界部有黑、白、花三續,其中每一續分為三分部以後有了九部法界;秘訣部有分散秘訣、言語秘訣、對症除魔秘訣和續法本文等,這些又分類集結成外分部、內分部、秘密分部和無上深密分部四分部。
  
  比瑪木扎大師、蓮花生大師和毗盧遮那大師三位尊者是大圓滿心法的三大傳人。比瑪木扎大師把心識、法界、秘訣三部大法的經續法義集結成無上深密秘訣——光明金剛藏解脫秘訣次第《比瑪心要》,並做了兩大分類:把此生解脫秘訣歸入講說傳承;中陰自現智慧中解脫的秘訣歸入耳聞傳承。在西藏學朵迪卓地區,蓮花生大師給益西措嘉空行母等十萬智慧空行母傳講了《空行心要》。毗盧遮那大師在藏東嘉絨地區給佛子玉扎寧波等徒眾傳授了由大師自己翻譯的心識、法界二部之續義和秘訣。後來,龍欽繞江全知大師把續教秘訣中的講說傳承和耳聞傳承法海都歸結起來,以大學士說教的形式著述出《七寶藏論》和《三安息法》等,並且以深密善士說法之舉創立了心要二母二子的釋說,從而使大圓滿法在西藏弘揚興盛起來。
  
  如此無上深密大圓滿法的殊勝續、教、秘訣,如果依法典而論的話,續部方面有十七根本深密法藏大續、十八法界廣明威焰續、加上護法忿怒母續為十九續;教言方面有金字部、玉字部、銅字部和螺字部四部;秘訣方面有一百一十九個秘訣心要。如此諸多法門的全部秘訣心要,都集結在全知大師龍欽繞江和被大師的智慧身三次攝受的大圓滿平等覺見大師吉美林巴二位尊者的教法、近傳加被未減以及「龍欽心髓」的母子法要之中。
  
  「大圓滿」這個名詞的含義可以理解為不是新修造的,而是萬法在本性法界本原如意具足而圓滿存在。「大圓滿」是本體自然智慧。心性本性中如何圓滿具有一切生死涅槃諸法呢?輪迴萬法就像夢幻一樣見其有而實無其有,而且都是明力執著再現;涅槃法眾就像太陽和陽光一樣無有分離地圓滿具在,其心性本身就是遍滿生死涅槃的智慧,所以,我們稱之為廣大圓滿。
  
  大圓滿法分為基位、道位和果位。
  
  基位大圓滿:是指所有有情眾生都擁有的心性本體本原無有修造的本性真相,其性相是空性的,其自性是明瞭的,其慈悲是遍滿的,三者的三個智慧與心性本體無二無別,這便是「基位大圓滿」。
  
  道位大圓滿:是指依靠法門的成熟灌頂和解脫秘訣使自己的身心成熟和解脫以後,就在心性廣大清淨平等的自性中,一切密宗金剛乘的道法圓滿具足了,修煉這樣的道法便是「道位大圓滿」。
  
  果位大圓滿:是指明見真性、修得覺證、行無取捨以後,真實體證本原正果本體而使清除迷妄習氣的三門成熟為三身,得證這樣的勝果便是「果位大圓滿」。
  
  其中基位是需要體證的對象,道位是能夠體證的方法,果位是最終體證後的所得。說得簡單具體一點,基位就是本原法性和如意成就,道位是立斷法門和頓超法門,果位是清淨身和智慧的一切功德。這一切就在本原法性如來藏的法界裡本初圓滿具在,不需要重新出力修造,所以我們稱其為「大圓滿」。
  
  基位大中觀用正確的見解認證了諸法本性空無,道位大手印真實體證了自性明空雙運,果位大圓滿悟出了脫離凡心的智慧「心性本體」。所以,集合大中觀、大手印、大圓滿三種法門的全部深密心要之大圓滿微妙正見,就是指無需修造的無境本初自在心性、在自然無造法性法界輕鬆入住。這裡所說的「無修無造中入住」,是指要入登法性脫離修造的境界,如果僅僅入住於沒有任何念想的空境裡,就會無法避免地步入無記或錯誤的阿賴耶之中。
  
  究竟智慧普賢尊的意旨,是無為任運成就之體,它沒有在佛的加被下得到昇華,也沒有在眾生的染污下腐化墮落,這樣的心性或諸佛本覺勝意,我們從本初開始就具有,只是現在需要由具格上師以明力大灌頂等來把它展示介紹給我們,這便是「未見大覺見」。覺見心性本體的內在光明可以體證所見諸法的本性真相,並且能永遠脫離迷妄黑暗。
  
  初修者觀修法門時會有眾多念想此起彼伏,其情景猶如一個小孩處在殺聲震天的戰場上。因此,要以修煉和增長功力來發展觀修和穩定觀修,如果僅僅觀注自己所得的那一點見解,那麼觀修會變成意念創設的執著,而我們要修取的諸佛智慧是脫離執取假相的離戲本原心性。
  
  體證大圓滿微妙正見以後,可以自然脫離所有輪迴迷見,並且令一切迷妄無影無蹤。脫離迷妄就是無迷,無明迷妄清除以後剩下的只有離迷心性智慧了,這個智慧便是本原清淨無染的智慧,就像天上無論是否有雲,天空湛藍的本色永遠不會改變一樣。
  
  當直接體見心性本性以後,就能除滅疑惑並生出信心,對此堅持修煉下去就會得到穩定的心性覺證,依靠穩定的心性覺證可以除滅煩惱等障垢,令心性赤裸裸地展現出來。而當所見所聞都變成觀修過程或處在觀修的狀態中的時候,就會產生黑暗中點燃明燈般的堅定信心。這樣,就能夠在剎那的瞬間悟見法身真相,累世累劫的資糧也可以在剎那間積修成功,所以我們說這是無上捷徑道法。
  
  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一切萬法的本性都是空的,萬法就在空性之中多彩多姿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在心性智慧本體毫無變動的基礎上一切明力、幻化和莊嚴法相都展現了出來。但是,無論所展現的萬法如何多姿多彩,心性的本性從來就沒有發生過絲毫的增減和變動。另外,勝義的真諦不是在心識所經驗的範圍裡,所以我們無法用言語和文字來表達明白,但是,就像看水中的月亮可以認識月亮的輪廓一樣,用比喻說明可以道出事物的原形,因此,用造作的言詞能夠推知非造作的真義也是大圓滿法的一大特點。
  
  我們凡人初修者一開始不能悟見真義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過患,因為一切污濁之見可以逐步修煉成為智慧,原因是佛就在自己的身心之中,不需要向別處求取,這就好比大象在家中時無需尋足跡到森林中去找大象一樣。
  
  依靠三無動和四安置的法門來悟見心性真相,以及充分熟練眾多的自在安置心法以後,所有生死涅槃、快樂痛苦、好與壞、患得患失等心念會在法界廣大平等的勝境裡頓時斷滅,這就叫做「立斷」,這是大圓滿法性真現的正見。用法性自生之心觀修大圓滿法性正見,以及令這種觀修增長功力而修煉法門,這裡稱其為「行為」。誠如心法所說:「對見要有勇氣,對行保持謹慎」。我們絕對不能讓行為等同於正見,這一點非常重要。
  
  學修這門道法的人,在修習比喻說明的智慧而迎接微妙勝義覺證的時候,失去本性、脫離修造地觀修性相而出現明力迷妄的心念時,善惡因果的利害關係依然是存在的,所以,直至到達圓滿正覺佛的果地,我們一定要遵循世俗諦的因果規律,並且要努力奉行積福滅罪。我們應該想到前面多次提及的教言法義:「惟有積福滅罪的功德和覺悟上師的加被,才是體見勝義俱生智慧真相的原動力。」明智圓滿而入登本原界地以後成就法身和色身二身,這便是我們需要修取的正果。
  
  如是悟知大圓滿有寂本原大解脫見要的無上利根瑜伽士,在持有圓滿解脫本原勝義心要的基礎上,如果日夜不離光明法性和如意頓超法門,修煉成熟而四相圓滿具足,就可以即生即世入登本原法界的恆久果地;中根人士在脫離身體蘊網的那一刻,可以在法性中陰猶如子入母懷般地進入內在法性童子瓶身普賢尊的勝意法界,從而解脫成佛;下根人士可以在自性化身佛土成就現覺佛果。就這樣,得到究竟正果斷證功德圓滿的佛位以後,自業能夠真實體證法身而於法身法界從不動搖,他業兩個色身猶如如意寶樹和如意寶瓶一樣能夠施行無數應化利生事業,而恆久、遍滿、如意的本性將展現至這個輪迴空掉時為止。這是法性法界萬法能見不滅,諸法自法界展現而滅於法界的惟一法性明點。
【書籍目錄】
第1頁:佐欽白瑪格桑法王簡介 第2頁:譯者的話
第3頁:序 -- 我和我生長的地方 第4頁:第1章 昨天和明天的盡頭
第5頁:第2章 生命的奧秘 第6頁:第3章 無常的人生
第7頁:第4章 未來的神聖事業 第8頁:第5章 微妙正道的路徑
第9頁:第6章 內在的寂靜甘露 第10頁:第7章 邁向恆久快樂的步伐
第11頁:第8章 魔術遊戲般的無常 第12頁:第9章 虛妄和欺騙
第13頁:第10章 三苦囹圄 第14頁:第11章 永恆解脫的指路明燈
第15頁:第12章 如意寶藏 第16頁:第13章 緣起因果的規律
第17頁:第14章 西方極樂淨土 第18頁:第15章 正確永恆的微妙皈依
第19頁:第16章 微妙心寶 第20頁:第17章 清淨的明月
第21頁:第18章 無量福源 第22頁:第19章 殊勝身供施
第23頁:第20章 取得如意妙果的捷徑——上師相應法 第24頁:第21章 臨終的和合往生
第25頁:第22章 死亡徵兆——時間明鏡 第26頁:第23章 贖死與延年長生
第27頁:第24章 無常的死亡之路 第28頁:第25章 除滅二取迷妄頑症
第29頁:第26章 無念氣輪 第30頁:第27章 修煉三門的要法
第31頁:第28章 根除輪迴的污穢種子 第32頁:第29章 無動寂靜的禪定
第33頁:第30章 脈、氣和明點的作用 第34頁:第31章 成熟灌頂的重要性
第35頁:第32章 大圓滿總綱 第36頁:第33章 面對新世紀的話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