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四無所畏(梵語catvari tathagatasya vaisaradyani),為十八不共法之一科,根據阿含經卷十九、卷四十二等所記載:
一、諸法現等覺無畏,又作一切智無所畏、正等覺無畏、等覺無畏。即所謂對於諸法皆覺知,住於正見無所屈伏,具無所怖畏之自信。
二、一切漏盡智無畏、又作漏永盡無畏、漏盡無所畏、漏盡無畏。即所謂斷盡一切煩惱而無外難怖畏。
三、障法不虛決定授記無畏,又作說障法無畏、說障道無所畏、障法無畏。即所謂闡示修行障礙之法,並對任何非難皆無所怖畏。
四、為證一切具足出道如性無畏、又作說出道無畏、說盡苦道無所畏、出苦道無畏。即所謂宣說出離之道而無所怖畏。
這是有關佛的四無所畏,畢竟佛已斷盡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大智大悲現大用,所展現的大自在無所畏之德。
何謂菩薩四無所畏?菩薩之四無所畏(梵語bodhisattvanam catvari vaisaradyani)。根據大智度論卷五、大乘義章卷十一等所記載:
一、聞陀羅尼受持演說其義得無所畏、又作能持無所畏、總持無所畏、總持不忘說法無畏、聞法不忘失故於眾中說法得無所畏、一切聞能持故得諸陀羅尼故常憶念不忘故眾中說法無所畏。即所謂菩薩能憶念教法,持之不忘,故於眾中說法時對所說之義理具有無所怖畏之自信。
二、由證無我惱亂他相現行俱生不通達威儀路三業清淨大守護成就無畏,又作知根無所畏、盡知法藥及知眾生根欲性心說法無畏、一切眾生諸根利鈍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故於眾中說法得無所畏、知一切眾生欲解脫因緣諸根利鈍隨其所應而為說法故菩薩在大眾中說法無所畏。即所謂了知眾生根性之利鈍,施與相應之說法,於此具有無所怖畏之自信。
三、常持法而不忘失畢竟通達慧方便救度有情見歡喜淨諸障難無畏,又作答報無所畏、善能問答說法無畏、答法無所畏、以言詞應答酬報其所問世無所畏、居一切眾生聽受問難應能隨意如法而答故於眾中諸法無所畏、不見若東方南西北方四維上下有來問難令我不能如法答者不見如是少許相故於眾中說法無所畏。即所謂對一切所問,能作如法便巧之答覆,更無所怖畏。
四、不忘失一切智心不放餘乘而求出離能得圓滿自在一切種利益有情無畏、又作決疑無所畏、能斷物疑說法無畏、決一切不退無上心不雜於他乘度諸有情遂得真實無畏、一切眾生聽受問難隨意如法答能巧斷一切眾生疑故菩薩在大眾中說法無所畏。即所謂聽受有情之問難,能如法為彼等分別解說,以開解物心及斷除疑網,說法教導而無所怖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