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雪廬老人淨土選集 -- 佛七開示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乙丑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日期:2010-08-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李炳南老居士著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乙丑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弟子吳碧霞敬記 

務去慢障切求一心

各位老師、各位同修:今天來到這裏,首先聲明一件事:本人並非來講「開示」——這兩個字本人擔當不起,本人只是將自己的經驗拿來談談,彼此作參考而已。其次再聲明一句:這一席談話當中,一切俗套,皆可以免,只講究「一心不亂」,講的、聽的,都要以「一心不亂」為目標,不然一分心,便與打佛七不相應,請諸位收起心來,心無二用地聽!

談到「一心」,這是個老道場,諸位必定懂得,既懂得,要請問一句:「諸位有成就沒成就呢?」三十多年來,那位念到一心不亂了?要是年年打佛七,年年心亂,這打佛七豈不成了裝模作樣?然而,學佛的人,做事須求真實,開經偈上說:「願解如來真實義」,虛假的事,做也無益,既然如此,諸位不妨自問:「念到一心不亂了沒有?」

我不曉得諸位做到了沒有?倒是可以先問我自己。我的一心不亂,是有一定時間的,只在短短時間內得個一心不亂——說這話,已多少有些貢高我慢,自吹自擂了。下面我們就來談「貢高我慢」。我在這裏三十多年,打佛七談話也不知談過多少,講得太淺,諸位心心裏就暗暗輕視,想道:「你不必說了,這些話我早就聽過了。」諸位啊!難道真的都聽進去了嗎?若是一存這種心,便不得一心,便是得的貢高我慢,便是煩惱了,這話怎麼說呢?

諸位聽的經也多,看的也不少,算得上多聞了,但是,懂得的卻只是些名詞,至於真功夫,可以說是談不上——論到真理,「心、佛、眾生」平等不二,這道理誰懂得?談到佛,沒見過;談到眾生,大家或以為都見到了,只是心中存在的是這樣的思想:「他們是眾生,我可不是!」這就是貢高我慢,這樣學,就只學得煩惱,我們何嘗見得「心、佛、眾生」是平等的?大家表面平等,都是人,心中多不平等,這即是大煩惱!

論到煩惱,百法中,「貪、瞋、癡、慢、疑、不正見」屬根本煩惱,此外還有塵沙煩惱,根本無明,這三項都是病,人人有,人人不自知,愈是學佛念經,愈是不自知,煩惱愈重,總以為「我所念的書,所研究的經可不少了。」然而經即如藥,假使吃錯藥,不對症,到底有什麼利益?所以我們的不成就處,就在這貢高我慢上,別的不論,光是這條,便令人往後退轉,那還談得上一心不亂?

這麼說,要怎麼去除才好?要「心中真空,一念不起。」這是真理。原來本性是不動的,一動,就換了名義,叫做「心」,我們不是常說「起心動念」嗎?起心就是起念頭,一起念頭,就有了目標,便去造業,造了業就受果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諸報,還不能互相抵銷,是各作各報的。像現在我們得的報應,與下三道比較起來,還是好的,但是眾生包括九界,人只是其中之一,也只是暫時苦海出頭而已,卻還是多生多劫以來,不知幾時行了善,所暫得的善報,說是善報,因為得人身才得解脫,若不得人身,不要說是講佛法,連平常的語言溝通都有困難——禽有禽言,獸有獸語——再說這善報的人身到底由造何業得來,恐怕我們都不自知呢!

總之,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我們造造、報報,一直變化不休,那麼我們現在該怎麼辦?要推究方法之前,我們先明白:凡有身,便有苦,若無這四大假合之身,便沒有受苦之處了,想消罪業,須得從源頭來,源頭即是那個「心」,心沒有現象,卻是勾引我們淪落生死的原動力,我們因起心動念去造的業,累積多生多劫就不知有多少,經上說:假如惡業有體相者,盡虛空不能容受。這麼多的業,不要說佛念不好,就是念得好,是否即能消了塵點劫以來的惡業了?恐怕沒那麼簡單呢!譬如太陽照雪,雪化為水,但是雪山上的雪,何以終年不化?並不是太陽不照雪山啊!俗話說:「水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單單靠自己的力量,怎麼得「心空」?怎麼消罪業?如此說來,是一定得找幫忙的了,這就是二力——第二種力量!

二,不是指兩個,是指多——比如在這道場中,有很多人,我們也可以說是兩類人,一類是講的,一類是聽的,所以說「二」,便包括了講的、翻譯的、聽的、辦事的......種種,這個「二」字,亦即表示「許多」。阿彌陀經上,十方佛都說:「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佛說與菩薩,菩薩再加以宣說,如此輾轉推廣,重重無盡,畢竟沒有終結,諸位想想看,到底多不多?所以惡業的力量固然大,十方佛的力量也很大啊!由十方佛來助我消業,那怕不成就呢?阿彌陀經上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念」的意思是:佛的心中有你,既有你,你若有事,他就來相助,這就是「護」。這麼說,我們就坐待佛來幫忙了嗎?

日本佛教有一宗叫真宗的,專講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的第十八願,以為只要信,佛就來接引往生,其實那有這麼方便的,求佛來接引,得具備信願行,有感應才行啊!

什麼是感應呢?就像你在這裏念佛(並不是唱佛)「念」是你的「心」,你心起念在佛,佛護念你,兩相和合,這就是感應。然而念的什麼佛?「念的是阿彌陀佛」若一會兒念阿彌陀佛,一會兒又念藥師佛,自己以為「反正都是念佛」那又錯了,那就不感應了,諸位且看,我這雙掌互擊出聲,是一種聲,以手拍桌,又是另一種聲,兩種並不一樣,所以釋迦牟尼佛教你念阿彌陀佛,你便念阿彌陀佛,謹遵聖言量,才能得利益哪!

以下再將祖師所教念佛的方法提出來供養諸位,果能如法而行,便可伏惑,得個假一心(一心有二,理一心是真理,事一心是表面相狀,是方便,所以稱做假一心)以後必得往生。

「念佛不必求多念」念佛不必求念得多。「但念百八心不亂」念一串念珠,一百零八聲,卻是一字也不亂。「其中若有一念差」這百八聲中,若是有一念念錯了。「掉轉珠頭都不算」把珠頭掉轉過來,方才念的,都叫白念。——這話多懇切!有一點要注意的是:「自念自聽」念時念得清清楚楚,聽時,也聽得清清楚楚,一旦念錯了,就再另念——諸位做正功課,便依偈中指示的方法,教它「一心不亂」,至於散念,便可以隨緣了。

以上聽明白了,就毋勞多說,回去照辦即是,下面以一首偈子作這次談話的總攝:

萬法精華六字包    聖言真量拔心茅

持名容易難除慢    無價寶珠從此拋

「萬法精華六字包」佛法無邊。中國叫做三藏(實則未翻譯的尚多)總名萬法。精華,是指真正精神,亦即重要的話。只念六字,就把三藏十二部都包括了,也就是說會講三藏十二部,才會講「南無阿彌陀佛」六字,若全藏念不完,念六字也一樣。

「聖言真量拔心茅」為何說六字括盡三藏呢?你要真正收心念這六字,心不往外跑,便是到了快開悟的時候了。然而,諸位開悟了嗎?沒有。為何沒有?因為心眼被茅草塞住了,所以不開竅,現在遵聖言量念這六字,就是拔了茅塞,開了竅了。

「持名容易難除慢」名是指阿彌陀佛的名號,阿彌陀佛另有本名,阿彌陀佛是他的號。持是拿著,不放下,也就是念,持名比念經等算來容易,可是也有難處,就是有貢高我慢,以為「我行了,我懂了!」有了這根本煩惱,便不成就—學佛第一步要無我—有了我,也往生,只可惜是往生六道,永不解脫,所以想解脫,必須先去我慢,怎樣去呢?佛家講究「六和合」(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記者按),一律平等。孔子也說「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是要去我慢。但是,這我慢卻很難去。

「無價寶珠從此拋」假如不去我慢,那如無價(表示價值極高)寶珠的三寶,就從此輕拋了。

諸位在這裏,試著用以上所說的方法作試驗,一切都放下,但求一心去!

【書籍目錄】
第1頁:壬子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2頁:甲寅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3頁:戊午年新春結七念佛開示 第4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之一
第5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上) 第6頁:戊午年靈山寺佛七開示(下)
第7頁:幸酉歲佛七開示 第8頁:壬戌佛七雪僧貢言
第9頁:快刀斬亂絲 第10頁:乙丑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1頁:庚申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第12頁:乙卯年靈山寺佛七開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