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慈濟心燈 證嚴法師著

慈濟心燈 證嚴法師著

秋之卷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秋之卷

  佛陀的遺產

  氣大則咄咄催逼,終至氣盡而衰。

  量大則氣來順受,終能氣足而圓。

  有一次,羅睺羅和他的師父舍利弗出去托缽,途中,有一群無賴漢看他們一老一少,就前來戲弄。有人把泥沙放進舍利弗的缽內,舍利弗視若無睹也繼續往前走;羅睺羅走在後面被打了一拳,頓時,血從面頰流下來。但是,他倆仍繼續向前走。

  當遠離那些無賴漢後,舍利弗對羅睺羅說:「你不要生氣!佛陀教我們要憐憫眾生、起慈忍心,這正是我們修行的對境啊!」

  羅睺羅流著淚回答:「師父,我沒有生氣,也不埋怨,我很感謝佛陀遺傳給我慈的心念、忍的功能。佛陀一生為了眾生。辛勤地教化,而眾生仍充滿憎嫉、逞強欺弱,以致造成社會的禍害,天下的動亂。我是因為悲憫他們的無知才流淚啊!」

  明日黃花

  在生命的白紙上,聖人每天題上一篇好文章;

  凡夫卻匆匆翻過每張白紙。

  佛陀在過去生中,有一世身為國王。當時他即對佛法認真鑽研,並經常思索:何謂人生無常?

  有一天,他帶著許多宮女嬪妃到御花園散心。一朵朵黃花正艷麗地盛開著,令人賞心悅目。國王讓宮女嬪紀們四處嬉戲遊玩,自己走進涼亭休息;不一會兒,他竟睡著了。

  不久,國王醒來,見宮女嬪妃們在不遠處嬉笑玩耍,就好奇地走過去;到了她們身邊,國王長歎一聲:「唉,原來這就是無常啊!」

  宮女們聽到國王的歎息聲都覺得奇怪,趕緊跪下問:「國王,您為什麼歎息呢?」

  國王說:「剛才來時所看到的鬱鬱黃花,待我一覺醒來,它已飄零滿地了。無常這麼迅速,我們卻因耽於樂而不知自己的生命、權勢、財富隨時都有可能產生癡變化,多麼愚癡啊!」

  國王回宮之後,就捨棄王位,出家修行了。

  誠懇的求道者

  佛言:知佛恩者,見師則承事,不見則思維教誡;

  如孝子念父母,如人念飲食。

  有一位年輕人,以非常誠懇的心拜師求法,。雖然師父都沒有傳受他一點道法,但是多年來,他仍然死心塌地追隨師父。

  有一天,師父出門辦事回來,因為非常疲累,就往床上用力一坐,然後倒頭呼呼大睡,沒想到竟然把床腳震斷了一隻。他看到師父的床鋪只剩下三隻腳,就趕快蹲到床下,用肩膀支撐折斷的床腳,讓師父能安穩地躺在床上。

  第二天師父醒來,看到了弟子蹲在床邊,就問他為何蹲在那兒?他把事情的原委稟告師父,師父聽了深受感動,也感到很慚愧!因為這麼多年來,他都沒有教授弟子一點道法。從此,他開始認真地將自己的法門傳授給弟子。

  過了一段時間,師父試試弟子的誠意,於是有一天,他將鹽拌在水裡當酒,拿起鹽水對弟子說:「我想喝酒!」

  然後將整桶鹽水統統喝下,不久,他就開始嘔吐;吐完之後,他假裝酒醉,然後像說醉話一樣告訴弟子:「你若敬重我,就把地上的東西吃下。」

  說完,就假裝睡著了。

  他一面裝睡,一面偷偷觀察弟子的反應,沒想到弟子真的蹲下要把他吐出的東西吃下去。

  他見狀,趕緊伸手將弟子拉起來,非常感動地說:「你這一念誠心,令我無比感動!我全部的道,你已經學了八分;其餘的二分,我會再傳授給你。」

  天堂的鑰匙

  經云:若有善業,自然力故,受好業報;

  雖國王黨援力,不如業力。

  幾年前我到總統府,當時的李副總統和我談起宗教問題。

  他說:「這個社會,為什麼會這麼亂?大家都不肯犧牲,你爭我鬥,到底要爭到什麼?鬥什麼?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就像我,目前我是副總統,但是即使到了天堂,這副總統的頭銜也與我絲毫不想幹。地位再高、錢再多,都與天堂無關;只有一樣是和我們息息相關的,那就是要做一個好人;也就是要做一個『你愛人人,人人愛你』的人。這種行為才會與在堂有關係。」

  人活在這個世上,希望別人愛你,就必須先去愛人;爭鬥是不能達到目的的。

  哪裡是東方

  要檢討自己,不要依賴風水。

  有一位地位和教育程度都很高的人士對我說:「師父,我最近可能不會到花蓮。」

  我問他:「為什麼呢?」

  他說:「最近一位摸骨先生為我摸骨後,說我近日不宜去東方,包括日本、花蓮都不能去。」

  我說:「如果東方不可去,那房子的東方可不可去呢?你只往西或往南北走,那你如何回到原來的地方呢?更何況普天下的東方本來就難定,在台北說花蓮是東方,在花連則認為台東才叫東方,東方的過去才是東方,西方的過去才是西方,到底哪裡才是真正的東方呢?人只要心正則氣盛,自然隨時隨地都吉祥。何必被這些莫名的惶恐,束縛我們的心?」

  巴西人的終身大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閒事掛心頭,使是人間好時節。

  中國人有許多規矩,如結婚要合八字、看時辰;有人往生也要看時辰,以避免犯沖。其實,這些都是我們自設的規矩。

  有一次我有個俗家親戚從巴西回國,他告訴我:「由於平時大家都有忙,因此巴西人有個習慣:結婚都是利用星期日;另外,人若往生,必須在二十四小時之內出殯。」

  又說:「巴西人的墓地不必看風水,因為當地的墓園都是花園公墓。由政府規畫之後,請建築師設計。樓下是大廳,在假日可以提供全家人作為休閒之用,樓上則是放棺木的地方。在度假休閒時,可與自己的祖先們相聚,多親近啊!」

  巴西人民,不也生意照做、家庭生活過得美滿幸福嗎?

  公媽喜坐搖搖椅?

  迷信不如不信,要平安,先要心安。

  有一個人告訴我:「師父!我家常常不平安,地理師來看了之後,說神位的方向不對,我就把它移向另一方。但是另一個地理師來,又說放這個方向不對,前前後後共移了六次,我該怎麼辦呢?」

  我說:「你家的公媽怎麼這樣難侍候,整天椅子坐不穩?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人生就像是一個舞台,下台後把裝飾、配件拿下來,你是你、我是我,彼此再也沒有台上所扮演的關係了。」

  「我們的廳堂上有『公媽牌位』,最主要是要讓我們的子孫知道以前的祖先是從何處來?籍貫在哪裡?姓名是什麼?這是人生的根,讓我們知道如何尋根、常常回報父母恩,而不是要我們常常掛慮『公媽』的位置。所以,你只要心安就好了。」

  孔子的小老師

  無一事而不學,無一時而不學。《朱熹》

  孔子七十多歲的時候,有一次乘坐馬車經過一個地方,正好有個孩子在路上用泥土築起一座城。

  子路很急躁地對孩童說:「小孩子,你沒看到馬車來了嗎?怎麼不趕快閃開呢?」

  小孩子很安然自在地抬起頭說:「喂!自古以來,應該是馬讓城呢?還是城讓馬呢?」

  孔子在馬車上聽到,便趕緊下車,雙手打恭作揖地說:「孩子,你真是我的老師啊!我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都沒想到這個問題,竟讓你教我體會到這個道理。你真是我的老師啊!」

  賣米粿的夫婦

  看淡自己是般若,因有般若而自在;

  看重自己是執著,因生執著而煩惱。

  有對中年夫婦從台南來,他們是做小生意的,推著小推車,在路邊賣炸米粿。

  去年,他們看到「慈濟」的報導後,當天整晚都睡不著覺。太太建議說:「我們辛辛苦苦參加的兩個互助會,是不是把它標下來給師父建醫院呢?一來不怕被倒會,二來又是真正在種福田。」

  先生聽了,非常贊成太太的建議。

  太大又問他:「我們的小攤子一遇颳風下雨就無法做生意。如果我們把會標下全部給師父,你的心會怎樣?」

  先生回道:「別人吃三餐,我們可以只吃兩餐啊!兩餐不繼,就吃一頓吧!」

  有一次他們專程來花蓮,到精舍已是傍晚時分。由於我的腳部扭傷,所以沒與我見面。因為隔天晚上還要做生意,他們第二天一早就搭六點多的車子回去了。

  有人問他們:「你們不是要見師父嗎?」

  他們說:「早上師父出來吃早餐時,我們已經遠遠地看到了,這樣我們就很滿足了。」

  延遲訂婚的年輕人

  能捨私利,才得公益。

  在籌建「慈濟醫院」時,有一位年輕人讓我好感動!他一聽到慈濟要建院,就和母親商量,準備將訂婚的金飾全部捐出,以響應建院。

  他說:「慈濟建院只有一次,而今年不訂婚,還有明年;明年不娶,還有後年。真正願意嫁給我的人,絕不會只看在金飾的分上。」

  一對感人的夫婦

  寶物不用如廢物。有智慧的人,能利用它而得福德。

  有一對夫婦,將他們儲蓄的珠寶盒捐獻出來。

  我問先生從事什麼行業?

  他說:「我白天上班,晚上開出租車。」

  他是在一次聽我講經之後,深深覺得:慈濟工作,人人有責。所以,他一回到家便和太太商量,太太馬上將戒指、項鏈、手鐲和孩子的帽花取下來交給他。

  她告訴先生:「我們有沒有這些東西都一樣;但是捐給師父,卻可以變成救人的事業。我們雖然沒錢,但是還有這些東西,就把這些金飾統統捐出去吧!」

  高雄也有一位幫人糊紙袋的年輕婦女,家境並不富裕。她從我講話的錄音帶中,得知我們要建醫院十分感動,便將脖子上的結婚項鏈和孩子彌月的金帽花,連同現金一萬元,托委員帶來給我。

  他們都不是富商巨賈,維持三餐溫飽並非易事,但是他們卻點燃了人性愛的光芒——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

  蜜汁的迷思

  眾生處在危如深井的三界中,無常如狂象,晝夜如二鼠,

  生命難保常安;若迷於世樂,則難逃墮落之苦。

  佛經中有一則故事:

  有一個人在曠野中,被一隻狂象追逐。他驚慌地逃到一口空井時,發現有一條樹根伸入井中,便順著樹根躲入井裡;快到井底時,看見有一隻大毒龍正張著血盆大口等他,旁邊還有四條毒蛇對他張舌吐信。他被眼前的情形嚇壞了,立即抓住樹根往上攀爬。不料,他的頭頂上方卻有一隻黑鼠和一隻白鼠正在嚙吃樹根。這時候,他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在驚惶無助之際,井上的一棵大樹忽然滴下一滴蜜在他的嘴裡;他細細品嚐那滴珍貴的蜜汁,竟迷於它的美味,而忘了要趕緊離開這口險井。

  我們可以藉著這則譬喻反觀自己:是不是也常被世間的欲樂所迷惑呢?

  屋漏偏逢連夜雨

  生活在幸福天地的人,經常無病呻吟,

  因為他不瞭解真正的病痛。

  宜蘭有一對李姓夫婦,每天將孩子打點妥當就一起上山工作;結束一天的工作,又一起回家。雖然貧窮,倒也享受了天倫之樂。

  但是好景不長,有一天兩夫妻上山工作時,孩子到海邊玩水,不幸慘遭滅頂。做父親的深感因工作而疏忽小孩,才使孩子遭到不幸,因此在事故發生之後半年,他就不再上山工作,而就近從事捕魚的工作。

  但是,他上船工作的第三天,船在海上遇到大風浪,從此再也沒有回來。這位婦人半年前失去一個兒子,半年後又失掉丈夫,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但是她為了撫養其餘的四個兒子,不得不強打起精神與毅力,繼續到山上工作。

  當她上山工作時,家裡兩個幼小的孩子,一個三歲、一個七歲,由於乏人照顧,在家裡玩火柴,不慎將一間茅屋燒燬。當時的她,真是痛不欲生!村裡的人,看到這位李姓婦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接連遭遇三次不幸,十分同情她。於是,村人便合力為她在海邊簡單地造了一間房子。但是房子蓋好不到三個月,又在一次颱風造成的水災中被沖毀了。

  就在這位婦人貧窮無助時,我們發現了這個個案,就和村人合力再為他們在頭城造了一間房子,並且按月資助他們的生活費用。

  有一天,我到宜蘭複查貧戶,心想:我們為她蓋的房子,大概也差不多完成了,便決定去看看她。到了她家,房子已經蓋好,牆是用磚砌的,屋頂覆蓋黑油紙,看起來滿堅固的,不過門卻鎖著沒人在。

  我們正想打聽婦人的去處時,鄰居們問我:「師父!您是不是從花蓮來的?」

  我說:「是啊!」

  他們說:「這位婦人真可憐,還好有您的幫助!昨晚她的孩子被毒蛇咬傷,現在人在醫院,可能很快就會出院回家了。」

  我說:「是不是傷勢不要緊?」

  他們說:「不是!是因為沒錢住院。因為醫生說要注射血清,但是她沒錢繳費,聽說今天早上她去辦出院手續。」

  我和委員不敢再久留,便馬上趕到醫院去。到了病房,看到這位婦人一臉「無語問蒼天」的無助模樣,真是令人同情。

  我問她:「孩子的情況怎樣了?」

  她手上拿著一張單子回答我:「我想辦出院手續。」

  我說:「妳不能辦出院手續。」

  「若不辦出院手續,我根本無力繳交血清費及醫藥費。」「孩子的腳都腫起來了,怎麼可以出院呢?你要讓他繼續住下去,慈濟會幫助你的。」

  經過我們的勸說,她才為孩子辦了繼續住院的手續。我鬆了一口氣,但是心卻隱隱作痛!為眼前這對可憐的母女,也為這人間的苦難眾生。

  飽與餓

  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因為沒有人能離群獨居。

  曾經有人問:「地獄的眾生想吃飯,卻因為筷子太長、手太短而吃不到飯,因此他們都餓得很痛苦;天堂的天人,他們的筷子和地獄眾生的筷子一樣長,卻能吃得又飽又快樂。這是為什麼呢?」

  我說:「因為地獄的眾生,心地都很自私,誰也不願意為別人付出,所以永遠也吃不到東西;而天人彼此都能互助、餵食對方,因此大家不但能吃得飽,同時也吃得很快樂。」

  可悲的是,前者的現象在人間社會卻也處處可見。

  誰比較愛誰

  兒女的歡笑,是父母的冬陽。

  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大,隨著兒子和媳婦來花蓮看我。我向她說:「老菩薩,妳真的好有福哦!」

  她非常高興地說:「我這樣就是老菩薩哦?」

  我說:「是啊!因為妳用愛心栽培這個菩薩子,所以他才能奉獻人群、利益社會;能夠奉獻人群、利益社會的人,就是菩薩啊!他既然是菩薩,妳就是老菩薩了!」

  她說:「師父,您真好,我很感謝您!因為您讓我的兒子和媳婦處得很好,我再也不用操心了。」

  我問她:「以前不好嗎?」

  她說:「以前他們兩個很會吵架。」

  聽說以前兩夫妻吵架時,常說誰怕誰?有一次我對他們說:「不要說誰怕誰?要說誰比較愛誰?」

  從此,這對夫妻如果有衝突時,就會同時想到「誰比較愛誰?」而互相有愛的競爭,能夠彼此禮讓、體諒對方,因而相處得很好。

  母愛的昇華

  能藉事練心,才能節制心靈無止境的飢渴,

  並體驗付出後的快樂與滿足。

  有一位才七歲的小孩,將他所有的儲蓄,以父親的名義捐給慈濟。

  這位媽媽才三十出頭而已,長得很秀氣。她聽了小孩對我說的話後,感動得流淚!

  她說:「師父!我什麼都滿足了。過去,我總覺得人生缺少了什麼,永遠有不能填滿的感覺;然而今天,我覺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

  她接著說:「我兒子有這分愛父親的善心,身為母親的我,怎能不如孩子呢?我要用我兒子的名義捐出三十萬元。」

  後來這位媽媽到美國學醫,希望將來學成,能為病苦的眾生服務。她在留學期間利用時間打工,以籌足她當初發心捐獻的三十萬元。

  她寫給兒子的信中說道:「媽媽沒有打越洋電話給你,忍著沒有聽到你的聲音,是想節省電話費捐給『慈濟』。雖然我們的時空距離隔得那麼遙遠,但心卻是牢牢地連在一起。孩子!你要體諒媽媽!」

  我們可以想像:她初到美國,人地生疏、舉目無親,生活一定非常艱苦,然而她卻能克服思念愛子之心,將私情昇華起來,化為奉獻的大愛長情,實在令人感動!

  老人的斧頭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一朝塵盡光生,

  照破山河萬朵。」

  佛經上有一則譬喻故事:

  有一位孤苦無依的老人,一生貧困,只靠伐木來維持生活,手中的斧頭已經跟隨他幾十年。

  有一天,一位從外地來的商人,無意中看見老人手中的斧頭時,忽然眼睛一亮!因為他看出這不是一把普通的斧頭,而是世間少見的寶物;可惜的是,這把斧頭被老人拿去劈薪砍柴,以致磨損了一大截。儘管如此,這位識寶的商人還是對老人說:「老伯,您手中的這把斧頭能否賣給我?」

  老人說:「怎麼可以呢?我這一生都靠這把斧頭伐木、劈柴,維持三餐啊!」

  商人又說:「那我用一百匹的錦緞和你交換,好嗎?」老人聽了,心裡很不舒服,以為商人在和他開玩笑,便不理會他。

  商人以為付出的還不夠,就說:「老伯,你是不是嫌我給的太少了?那我就付給你兩百匹吧!」

  老人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在正忙著,你卻在此糾纏我、浪費我的時間!」

  老人臉上露出不悅之色,商人看他這麼不高興,以為這種價格仍然不夠,就馬上改口說:「那五百匹!五百匹好嗎?」

  老人見他如此認真的態度,於是開始相信自己手中的斧頭,能換得五百匹貴重的布,竟然憂傷地哭了起來。

  商人以為老人捨不得賣斧頭,就安慰他說:「老伯,你不要再哭了!如果這樣還不夠的話,我再加到一千匹好啦!」

  老人聽了,嗚咽地說:「太多了,實在太多了!只是這幾十年來,我竟然不知寶物在我手中,還用它來伐木、砍柴。如今,這麼寶貴的東西磨損了大半截,叫我怎麼不傷心呢?」

  跑道場

  不先培養愛心和耐心,則學佛難成。

  有一位佛教徒經常跑道場打佛七,她第一次到精舍時就說:「師父,我今天能來很高興,差一點就來不成了。」

  我問她:「為什麼來不成呢?」

  她說:「先生不肯讓我來。因為幾天前,我接連打了兩次佛七。回家後,先生責備我不顧家庭,因此不讓我出來。」

  我說:「妳難道沒告訴他嗎?是不是家裡很忙?」

  她說:「家裡是做生意的,但是我認為精進比較重要。人生無常,修行這條路不趕快走怎麼行?所以,第一次打佛七時,我就不告而別;回去後,先生罵我出門也不說一聲。兩天之後,我告訴他要到高雄打佛七,先生又罵我家裡都還沒有整理好又要出去。前兩天回到家,兩人大吵了一頓!事後我的心情很不好,知道花蓮有打佛七的活動,心想來拜拜佛,心情或許會開朗些。」

  我說:「對不起!妳來這裡拜佛,心情是無法開朗的。因為妳來這裡拜佛時,家人正在起煩惱。由於妳的信佛,使全家人反對佛教,他們又會在社會造下多少口業?這都是因為妳沒做好家庭主婦的本分,難怪先生會反對妳。」

  痛苦與痛快

  人在痛苦時會發出呻吟;呻吟是聲音,笑也是聲音;

  呻吟給人憂愁,歡笑卻給人歡喜。

  有一位從嘉義來的脊椎瘤患者,右手腳已經稍有萎縮了。他在慈濟醫院辦好住院手續後,便和太大到精舍看我。

  他說:「幾年前,我們就參加『慈濟』了。我一直有個願,希望能來看看『慈濟』:這次開刀,正好兩願一次完成。」

  他要離開之前,要求我以最簡單的一句話,告訴他如何消掉業?

  我說:「你要專心。做事業時,就專心做事業;現在生病了,就要專心治療;有病障來時要歡喜接受。」

  他開完刀後,我去醫院看他,正問醫生:他醒了沒?真湊巧,他就在我說話時醒過來了,馬上開口說:「師父!您好!阿彌陀佛!」

  我問他:「有沒有信心?」

  他說:「我有信心,我要專心調養!」

  前天,我又去病房問他:「開刀後,還痛不痛?」

  他說:「還會痛。」

  我告訴他:「種苦因就得苦果;種樂因就得樂果。痛有兩個字:一個是痛快,另一個是痛苦。你如果要消業,痛就不要苦。如果病了,覺得既痛又苦,你就種了苦因,就會常常痛苦,你應該放開心胸,高興該來的終於來了!歡喜地接受它,在病中就可得到健康、快樂的果。」

  當我再去看他時,問他:「覺得好一點了嗎?」

  他回答得很有智慧,說:「師父!我很痛快。」

  病中的笑容

  病申的笑容,恰似烏雲散盡後的煦日。

  有位二十一歲的女孩,家住中壢,罹患心臟病多年。當她在桃園的醫院檢查出必須做開刀手術時,即堅持轉診「慈濟醫院」。她開刀後第四天,我前去探視,只見她精神奕奕地坐在床沿,和照顧她的姊姊談笑風生,看不出絲毫的病容。

  我問:「妳來開心啊?」

  「對呀!我來開心。」

  「妳開心,我們也『開心』。」

  她聽了又是一臉的笑意,在旁邊的姊姊也歡欣地表示:「看到她笑,我們全家都非常高興。」

  六尺巷

  愚癡者常在心地築起堅固之牆,禁錮自己;

  智慧者卻能拆掉這堵牆,讓人事更圓融。

  古時候有位進士張英,德學深厚,深得皇帝器重。

  有一次,他隨皇帝巡行四方。隔壁鄰居便趁機將兩家共享的一牆打掉,將自己的房子擴大了三尺。進士的兒子無法制止,只好寫信請父親回家處理。

  張英看過兒子的來信以後,並沒有動身回鄉,只寫了一首詩寄給兒子:

  千里家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兒子收到信後,就不再追究。這位鄰居輾轉得知張英寫了這樣的信,心生慚愧!不但退還原來的三尺土地,還自動退了三尺。

  張英回鄉後見到這種情形,也不願收回自己應得的三尺土地,於是成了鄰里皆知的「六尺巷」。

  手術檯上的誦經聲

  身病心不病,苦時能捨苦,痛時能捨痛,自然無痛苦。

  有一位委員的媽媽患了乳癌,來慈濟醫院就醫。

  她開完刀隔天,我去醫院探視。當病房的門打開時,沒看到病人在床上,原來她坐在窗戶旁的椅子上。

  我說:「妳昨天才開刀,怎麼現在就坐起來了?」

  她說:「我不覺得不舒服啊!昨天要進開刀房時,就一直聽到精舍誦經的聲音;醒來時,手術已經完成了,且身體也不覺得痛,晚上我就自己上廁所了。這裡的醫師不但醫術高明,而且很有愛心。」

  我說:「精舍和醫院距離十二公里,精舍的誦經聲,妳竟能聽得了了分明而忘記手術之痛,這是妳的誠心感應啊!」

  再生緣

  原諒別人是美德,原諒自己是損德。

  多原諒別人一次,就多一分福。

  多年前的某一天,母親打電話到花蓮,告訴我一件令她非常傷心的事——我的小弟在軍中被人失手打死了。母親問我該怎麼辦?

  當時,我很冷靜地安慰母親:

  「弟弟已經走了,再做任何舉動也無法起死回生。佛教講因果,若非過去世中有某種冤業,今生就不會遇上這種境況。您應該轉換心態,為那個失手殺人者的母親著想,她的心情一定比您更痛苦!因為她的心裡除了萬分愧疚之外,更害怕她的孩子會遭到嚴厲的處置。她孩子的命運正操縱在您的手中;只要您一念慈悲,設法替那個孩子脫罪,就可以放他一條生路。弟弟已經過世,您要以佛心普愛天下眾生,別人的孩子也是您的孩子啊!您一定要護著那個失手錯殺您兒子的人。」

  母親接受了我的建議——化悲痛為愛,以德報怨。

  在軍事法庭上,她告訴法官:「我兒子的精神不太好,可能因此才被誤殺,我不恨對方。」

  後來,母親保釋對方出獄。母親這種「化仇為愛」的菩薩心,令對方的父母萬分地感激;更給那位年輕人一個自新的機會。

  看輕病痛

  看重病痛,就是看輕自己;看輕自己,就不得超越。

  有一位因肺癌往生的慈濟委員,她在未聞佛法以前,一直埋怨自己的遭遇;接觸慈濟後,常聽我說:「病的時候,就要歡喜接受;專心地調養,把痛苦轉為痛快。」

  她聽了我的話,就想:「對呀!同樣是痛,為什麼不痛得快樂,而要痛得那麼辛苦呢?愈是苦,精神上的負擔就愈沉重,若能將痛轉為快樂,精神就輕鬆多了。我應該聽師父的話。」

  後來她的癌細胞開始擴散,但是仍表現得與常人無異;直到往生前兩天,才住進醫院。她一再告訴家人,不要將她送進加護病房。

  她說:「師父說過,來就自由地來,去就自由地去;不要將我送進加護病房,我要你們陪在身邊。」就這樣,她輕輕鬆鬆地走了。

  她病危時,女兒從巴西趕回來看她,她還一再提醒女兒要來見我。

  她的女兒告訴我:「媽媽再也見不到師父了。」

  我說:「十分病,妳媽媽用七分精神來支持,而克制癌細胞的侵襲,使自己有如常人一般,我很安慰!她真的做到不被病所苦,而能病得快樂、病得瀟灑!」

  諸行無常

  信心、毅力和勇氣三者俱備,則天下無難事。

  佛陀出家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他的心非常切切。在佛陀《本生經》和《般若經》中,有一段經文描述佛陀過去修行時,身體力行的精神。

  在雪山地方,有一位求道者獨自隱居在深山中追求真理,但是長時間以來,他的心中仍有一分無法啟開的矛盾。雖然如此,他仍然不斷地在尋找啟開心靈矛盾的方去。

  有一天,天帝忽然看到一道毫光從雪山地方直衝天宮。他看到了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天神:「這道毫光是怎麼來的呢?」

  天神回答:「雪山中有一位真修行者,可能是他的德行之光沖射到天上來。」

  天帝聽後說:「奇怪?自古以來,娑婆世界雖然出現很多修行人,卻都無法長久繼續這分恆心,沒多久就動搖了初心;就像倒映在水面的明月一樣,水動月就破。難道雪山那位修行者,是真心在修行求道嗎?」

  天神答道:「自古以來,雖然有無量無數的眾生發菩提心要修行,卻都很快就退了道心。但是這位修行者卻不一樣;他生生世世都在菩提道中再接再厲,從未退轉過。」

  天帝聽了說:「既然有這麼持之有恆的修行者,我就去試試他的求道心。」

  天帝說完,就化身到雪山,果然看到這位修行者。那時天將黎明,這位修行者坐在大樹下的石頭上,誦念著古代聖人所留下來的經文。他正為無法突破矛盾的心靈而感到苦惱之際時,突然聽到一股非常柔和清淨的聲音。他仔細地聽,聽到很清楚的一句偈文:「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他聽了之後,覺得好像有一道光注入他的心靈,長久以來的矛盾苦惱頓時消失了。他發現自己所要追求的法就在這裡,心中有如「久旱逢甘霖」般地歡喜!可惜,這句偈文只有一半而已,他想再聽下半句,卻再也聽不到任何聲音了。他急忙地四處找尋聲音的來處,結果發現在深澗中,有陣黑煙向上浮動;不久,就出現了一位面相醜陋的化鬼;他眼大如銅鈴,脖子非常細小,卻又肚大如鼓。

  修行者看到此鬼時,心中一點也不害怕。他想:既然四周都找不到人,那麼,剛才的聲音一定是這位化鬼發出來的,他既然會得到半段的偈文,一定是過去生中曾接受過聖賢之教。

  所以,他很虔誠地說:「大士啊!剛才那半段偈文,是不是從您口中歌頌出來的呢?如果是,請求您再把另外半段偈文教授給我好嗎?」

  化鬼說:「那句偈文,是從前一位在山中修行的賢者告訴我的。不錯,剛才的偈文只是前半段而已,你要我教授另半段當然沒問題!但是我很久沒吃東西了,肚子很餓!我哪有力氣傳授你另半段偈文呢?」

  修行者回道:「你是肉體飢餓,需要食物來維持生命;而我是精神的飢餓,需要妙法來延續慧命。我願意以我的身體,來交換另半段偈文。」

  化鬼聽了之後,同意交換條件,便說出另半段偈文:「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修行者聽了非常歡喜,他悟到世間一切都是無常,不管有形無形、是聲是色,皆是生滅無常啊!能透徹無常真理,則得自在永恆之樂!

  半身闖天下

  每個時刻都是生命的開始,也是生命的結束;

  要緊的是開創新生。

  台中有一位貧戶,平時做小生意維生。有一天,他被火車輾過下半身,整個下肢都被輾斷了,六尺之軀僅剩下三尺,所幸生命保住了。

  當時我鼓勵他:「人生並非只有兩條腿才能走路,世間的道路你才走不到一半,還有一半以上的人生路要走;你今年只有二十八歲,要拿出勇氣!只要記住母親剛生下你的時候,你也一樣不會走路。如今不幸遇到意外,應該要有再生的意志,即使少了兩條腿,還有兩隻手。從今天開始訓練自己,利用萬能的雙手去創造未來另一半的人生。」

  他流著淚對我說:「師父,我以為我這一生已經殘廢了。聽到師父的話,我立志決不殘廢!從今天開始,即使我坐不穩,也要將自己綁在輪椅上,利用我的雙手撫養兩個兒子。」

  他真的自立了。雖然不能站起來,他靠賣獎券也維持了一個小康家庭。

  一位日本畫家的心願

  最有力的人,是被侮辱而能忍得起的人。

  能忍辱又不存惡意則受人尊敬,成就一切。

  日本有一位名畫家,很多人都喜歡他的畫;但是他的畫卻很貴,而且要畫之前必須先談價格。

  有一天,一位藝妓來到他的畫室對他說:「聽說你的畫很有名,我想買一幅。」

  畫家問她:「妳出得起價錢嗎?」

  她說:「當然!但是,你必須在我指定的場所作畫。」畫家答道:「看妳出什麼樣的價錢,我就可以在什麼樣的場合作畫。」

  藝妓說:「好!那就請你在三天後,到我家來為我作畫吧!」

  三天後,這位畫家果然依約前往。原來,這位藝妓在當天約了很多社會名流到她的茶館去,存心要給這位畫家難堪!她看到畫家來了,就向眾人宣佈說:「你們看,大家都認為他的畫很了不起,可惜是一個要錢不要臉的人。他只值得在我的裙襬作畫啊!」

  這位畫家聽了她的諷刺,仍然若無其事地面帶笑容說:「請問妳要畫在哪裡呢?」

  藝妓拉起裙子說:「請妳跪下來,就在我的裙襬畫一幅畫吧!」

  這位畫家真的跪了下來,在她的裙子上作畫,大家都對畫家的行為感到不恥。

  後來,人們才知道:原來,他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他所居住的村莊時常會有風災、水災,五穀無法收成,因此村中有很多老弱婦孺三餐都無法溫飽,情況非常可憐。於是,他在村中設了一個秘密倉庫。每賺了錢,就買一糧食放在倉庫中:等到災害發生或有饑寒時,再拿出來賑濟貧困。

  那一年,他所住的村莊,對外交通的唯一一座橋被洪水沖走了。有很多人涉水不幸失足,他為了要整修那座橋,才拚命地賺錢。

  真相大白後,大家都讚歎畫家的慈悲和忍辱的工夫。

  智者盤珪禪師

  愚者自以為是,智者善轉「是」念。

  日本的盤珪禪師,有一天正要講經時,從大眾中走出一位修行者。他對禪師說:「禪師,我知道很多人都很敬仰你;但是很遺憾,今天的群眾中卻有一個人不服你。」

  禪師面帶笑容問道:「是誰呢?」

  修行者回答:「就是我,我不服你!」

  禪師說:「你是來與我討論佛法嗎?那就請你過來吧!」這位修行人就走過去。

  禪師接著對他說:「請你到這邊來。」他又依著禪師的話做。

  禪師又說:「不對,是這邊!」修行人又走到另一邊。

  最後禪師說:「感謝你服了我。」

【書籍目錄】
第1頁:緣起 第2頁:春之卷
第3頁:夏之卷 第4頁:秋之卷
第5頁:冬之卷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