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關於佛教經論的研究方法 徐恒志居士著

關於佛教經論的研究方法 徐恒志居士著

一、端正學習教理的態度

[日期:2010-07-17] 來源:轉載  作者:徐恒志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端正學習教理的態度

(一)佛弟子應該研究佛教教理

我們知道,世間任何學問都有它一定的理論基礎,佛教是宇宙間的偉大真理,也是一種偉大的學術,三藏十二部多至八千餘卷,所說的義理廣大無邊,凡世間出世間的一切事物因果道理,佛法都有詳盡而精闢的發揮,而且所說的理,都圓滿融通,能具體反映客觀存在的真理。我們做為一個佛教弟子,之所以難能可貴,在於我們能有機會通過佛教教理的學習,來認識宇宙人生的基本道理。包括一般人們所無法知道的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以及諸行無常、諸法無我等道理,特別是認識每一眾生本具的真如實相境界。這一偉大、圓滿的客觀真理,除佛以外,沒有人能說得出來或說得這樣的具體。因此,做為一個佛教徒,尤其是青年佛子,應該認真地、逐步地來提高教理水平,鞏固自己的信仰,擴大自己的眼界,通達真俗二諦,做到深造自得,並使釋迦牟尼佛所遺留的這一份偉大的文化遺產,隨分隨力的予以接受和發揚光大,普使無量眾生開正知見,得甘露味。這確是一項重要的任務,也是我們一個重要的奮鬥方向!

(二)教理是實踐的指南

其次,我們知道佛教教理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而又能指導實踐的。為了使我們實踐不至於盲目,研究教理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理論和實踐正像車之兩輪,缺一不可。譬如凡夫,外道得世間禪定時(四禪八定),往往誤認為涅槃。如果他們能研究教理,便知道即使修到非想非非想定,雖已沒有粗煩惱,但還有十種細煩惱(觸、作意、受、想、思、欲、勝解、念、定、慧),仍是四陰和合,不免生死流轉。又如研究教理,知道「三不退」中必須斷見惑,方得位不退(藏教初果,別教初住,圓教初信位),這是很不容易的,但深信切願念佛,雖未斷見思煩惱,卻能仗信願力量,生極樂的同居土,而得位不退。這樣便知念佛法門的奇特,就會一心念佛了。所以明白教理,便能有助於我們勇猛精進地修習,在實踐過程中可以少走彎路。

(三)提高教理水準是開展弘法工作的必要保證

學佛的人必須提高佛教修養,這是自利。開展弘法工作,這是利人。自利利人,是我們終身的奮鬥目標,同時也只有提高修養,才能開展弘法工作;只有開展弘法工作,才能進一步提高修養,二者是分不開的。而穩步地提高教理水準,更是提高佛教修養、開展弘法工作的必要保證。作為一個佛教青年,更應該抓緊時間,不驕傲、不自卑、不得少為足、不知難而退,逐步充實和提高自己,成為釋迦牟尼佛偉大真理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成為一切苦惱眾生的迷途良導和施無畏者。

【書籍目錄】
第1頁:一、端正學習教理的態度 第2頁:二、研究經論的步驟
第3頁:三、研究經論的要求和方法 第4頁:四、學習教理的一些體會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