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土決疑 釋龍舟、小粟栖、楊仁山

淨土決疑 釋龍舟、小粟栖、楊仁山

評《真宗教旨》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釋龍舟、小粟栖、楊仁山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評《真宗教旨》

        十餘年前,獲《真 宗教旨》一卷。悉心研究,覺與經意不合處頗多,遂參注行間,以備芻蕘之採。真心論道,不避忌諱,所謂個中人方談個中事也。近時泰西各國,辦理庶務,日求進 益,總不以成法為足。貴宗廣布佛教,勢將遍於地球,伏願參酌損益,駕近古而上之。故不憚繁言,陽似辯駁,陰實資助,祈大雅鑒之。

        極樂淨土,由彌陀願力所成。彌陀既發大願,勤修聖道,方得圓滿。經云︰「住空、無相、無願之法,無作無起,觀法如化。」此即聖道之極則也︰以聖道修成本願,若云 捨聖道,則是違本願矣!因果相違,豈得往生?經云︰「深信因果,不謗大乘。」良有以也。

        以淨土為入聖道之門,生淨土後,則一切聖道圓修圓證。若在初修時,唱言捨聖道,便是違背淨土宗旨矣!淨土門以三經一論為依,切須體究經論意旨,方名如來真子也

《真宗教旨》第一號云︰「第一祖龍樹菩薩,祖其作《易行品》,而不祖其講布華嚴、中論。」

        存上句,刪下句,可免掃拂聖道之弊。龍樹作《易行品》,祗分難易,不顯立掃。今真宗立淨土而掃聖道,與論意不符。龍樹說難行易行二道是活法,於聖道中開出 淨土一門,接引後學,此為同中別也。利根於現生中得念佛三昧,即證入聖道門;鈍根於往生後華開見佛,亦證入聖道門,此為別中同也。闡揚聖教者,須將死法說 成活法,不得將活法說成死法。佛教命脈,僅如懸絲,可不懼哉?

又 第二號云︰「本宗名淨土真宗,據『念佛成佛是真宗』之語。以親鸞上人為始祖,大織冠鎌足公之裔,而藤原有范公之男也;夫人玉日氏,攝政關白兼實公之女也。 初,源空大師倡淨土宗,風靡海內,門人三百餘,上人實為其上足。關白歸大師為大檀越,一日曰︰『大師持戒而念佛,弟子噉肉畜妻而念佛,無乃有勝劣耶?』大 師曰︰『同一念佛,何差之有?』曰︰『弟子有女,屈一上足為婿,以斷天下後世之疑。』大師以上人應,上人辭不可。是為開宗之緣由。」

        於佛教門中,專重淨土,於淨土門中,專重他力信心,可謂簡而又簡,捷而又捷矣!此法在家二眾行之相宜。出家五眾自有清規,若一概效之,則住世僧寶斷矣!末法萬年儀表,不可廢也。

又 第三號云︰「以聖道、淨土二門判一代教,大小半滿權實顯密為聖道門,是係此土入聖之教。《大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係往生淨土之教。又聖道門中有豎 出、豎超,法相、三論為豎出,華、天、密、禪為豎超。淨土門中有橫出、橫超,以諸行往生為橫出,是係自力;以念佛往生為橫超,是係他力」。

        聖道為十方剎土解脫之門徑,生西方淨土之人,亦由聖道而證妙果。修諸行者,若不念佛回向,亦不得往生。

又第四號云︰「方今係佛滅度二千八百二十五年,人劣才闇,不能踐聖道而登大果,是所以聖道不振也。以不可行之法,強於不能行之人,迫雞入水,豈理哉?」

        道綽逼雞入水之喻,為留形穢土之人而說,非為修聖道者說也。迫雞入水,即遭淹沒,未聞修聖道而墮落者。蓋聖道雖難速證,亦作淨土資糧,與彌陀因地同一修途,自然與果位光明相接也。

        專修淨土之語可說,不修聖道之語不可說。蓋淨土亦是聖道無量門中之一門,修淨土即攝一切聖道入一門。所謂他力信心者,廢自顯他也。不許自他相對,即成絕待 圓融法門矣!克實論之,信心者,自心所起也;他力者,自心所見之他力也。除卻現前一念,復何有哉?自他皆是假名,廢假名之自,而立假名之他,妙用無方。以 龜毛易兔角,幸勿執為實法也。

又 第六號云︰「於四十八願中,以第十八願為真實,其所被之機為正定聚,生真實報土。十九、二十為方便。十九之機,回向諸行,止至化土,故為邪定聚。二十之 機,或進入第十八,或退墮第十九,故為不定聚。開說第十八為大經,開說第十九為觀經,開說二十為小經。大經機教俱頓,觀經機教俱漸,小經教頓機漸。」

        生淨土者,蓋入正定聚,絕無邪定及不定聚,經有明文,處處可證。右以觀經所攝,判為邪定聚,則是聚九州鐵,鑄成一大錯矣!

        觀經被大機最極圓頓,一生可證初住位,與善財龍女齊肩,於觀中蒙佛授記是也,何得判為機教俱漸。

又第七號云︰「大經係真實教,無隱顯義;觀經係方便教,故有隱顯。以顯見之,為日想水想之觀;以隱取之,為觀佛本願之觀。一文兩義是為隱顯。」

        觀經從第三觀以去,皆是極樂妙境,無一非佛願力所成,不待隱取,方為觀佛本願也。

又第八號云︰「方今居大叢林,稱大和尚,外標賢善,內實貪吝,被綢緞、坐氈氈,尊大養望,瞞人自欺,豈稱君子?」

        不但此等人非正修行,即終身修苦行,衲衣一食,科頭洗足,晝夜不眠,或處禪堂,或居山洞,言負修行,不肯虛心看經學道,但以除妄念為功,日久功深,一念不起,便謂證道,殊不知恰成就一個無想外道,離佛法懸遠矣!功行淺者,命終之後,隨業輪轉,豈不哀哉?

又 第九號云︰「信心從他力而發,名他力信心。佛力為他力,明信佛智為信心。祖師曰︰歸命之心,非從我生,從佛敕生,故名他力信心。自力之徒,修雜行雜修,他 力之徒不修之。自力之信有九品,所生之土亦有九品,經曰胎生;他力之信,一相無別,所生之土,亦一無量光明土,經曰化生。」

        經云︰「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發此三心者,仍係自力也。若云從他力生,他力普遍平等,而眾生有信不信,豈非各由自力而生信乎?倘不仗自力,全 仗他力,則十方眾生皆應一時同生西方,目前何有四生六道,流轉受苦耶?能領佛敕者,自力也,故仍從自心生。

        所云不修者,如禪宗之無修無證乎?抑如世俗之隨波逐流乎?下文俗諦,非雜行雜修而何?

        九品之中,上品上生者,立刻見佛,得忍受記,以下諸品,均無胎生之事。大經所說之胎生,以疑惑無智所感,與上品之超越,中品之純篤,大相懸殊矣!

又第十號云︰「真俗之名,有重重之義。本宗假以安心門為真諦,以倫常門為俗諦。本宗既開許畜妻,不能無五倫。既有五倫,不能不履其道,是為俗諦。凡夫之罪雖大,較諸願力,不啻滄海一粟,所以不問 肉畜妻也。眾生之善為有漏,彌陀之報土為無漏;有漏之善,不可以生於無漏土。」

        第十號所說,盡是雜行雜修,何以前文力掃諸行,豈所掃者是出世行,而不掃者是世間行乎?夫世間行長生死業柒而出世行逆生死流。孰正孰反,必有能辨之者。

        倫常門是世善,世善尚不廢,何為偏廢出世善耶?一切世善,均在菩薩萬行中攝,但能回向淨土,則成往生業,否則人天果報而已。發菩提心者,一切世善皆成無漏;不發菩提心,雖修五度,總屬有漏。

又第十一號云︰「諸式入社之後,口授面稟。」

        華地時有外道邪宗,祕密傳授,不令他人得知。貴宗卷尾有口授面稟之語,令人見而生疑。似宜編輯成書,入社之人各領一冊,以便遵行。

        貴宗所奉者大經第十八願,今先錄願文,隨後解釋。經云︰「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此中有乃至二字,可見七日持名,減至一日,又從一日減至十念,是最少最促之行也,向下更無可減矣!大經下輩生者,正是此機;其上輩者,是十九願所被之機。

        今云十八願為正定聚,十九願為邪定聚,此即大違經意。十八願末言五逆謗法不得往生;凡與經意相違者,均是謗法。觀經下品下生,十惡五逆回心即生,未收謗 法。蓋謗法者,與彌陀願光相背也。今判十八願所被之機,生真實報土;十九之機,止至化土。此等抑揚,未知何所依據,請將經文確證,一一指出,以釋群疑。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評《真宗教旨》
第3頁:評《選擇集》 第4頁:陽駁陰資辯
第5頁:念佛圓通 第6頁:陽駁陰資辯續貂
第7頁:念佛圓通續貂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