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宣化上人開示錄(五) 宣化上人主講

宣化上人開示錄(五) 宣化上人主講

一切眾生都是佛教徒

[日期:2010-07-28]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九八三年五月九日開示
  
  南傳小乘的佛誕日和北傳大乘的佛誕日,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哪一天,只要虔誠紀念,莊嚴禮拜,就是佛誕日。因為法無定法的緣故,若是專在這些事情上研究,把頭髮累白了,眼睛弄花了,也研究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這樣把大好時光浪費掉了,是很可惜的。
  
  對於佛教,一般人各有執著,有人執著是印度佛教,有人執著是錫蘭佛教,又有人執著是中國佛教,或者是日本佛教等等。有種種不同的執著和看法,就把佛教變成有界限,有邊際,把佛教分了家了。其實佛教是無量無邊,沒有一定範圍的。所以我一向主張,不要把佛教劃出界限,要世界一家,團結一致才對。我常說:我所講的佛教,不是印度佛教,也不是中國佛教,而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佛教。詳細來說,就是沒有國籍的佛教,沒有種族的佛教,也是沒有人我的佛教。不但信仰佛教的人是佛教徒,就是不信仰佛教的人,也是佛教徒,為什麼?因為釋迦牟尼佛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由此可證,信佛的人也是眾生,不信佛的人也是眾生。
  
  有人說:「我不是眾生。」那麼你不是眾生是什麼?有人說:「我的名字叫天,我就是天。」你要知道,天也是眾生之一。有人說:「我的名字叫地,我就是地。」你要曉得,地也是眾生之一,也沒有超出眾生之外。盡虛空遍法界,都是眾生所居住的地方。十法界中的佛法界,那是超出眾生之外,其餘的九法界--菩薩、緣覺、聲聞、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還在眾生之內,所以都叫眾生。
  
  既然都是眾生,那麼我把不信佛教的人,算在佛教裏邊,那還有什麼不公平的呢?這是佛教的全體大用。佛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無論你信佛教,或者不信佛教,將來皆可成佛。為什麼?因為你跑不出眾生的圈子之外。你現在不信佛,將來會信佛;今生不信佛,來生會信佛,有一天你終究會信佛的,所以我把一切眾生都當做佛教徒。
  
  現在有不講道理的宗教,硬說只有獨一無二的神,才可以主宰世界,創造世界,控制宇宙,人沒有資格做神,只能做神的奴隸,受神支配。這種理論和佛教的宗旨恰好相反。佛教的宗旨是:「人人可以成佛。」現在的眾生,是我們過去的父母,未來的諸佛,如果對眾生發瞋恨心,等於瞋恨父母和諸佛,成為大逆不孝的人。所以我們對眾生要慈悲、要尊重,人與人之間,要以誠相待,互相援助,不要互相障礙、互相妒忌,這就是佛教最偉大之處。
  
  今天你們大家來到萬佛聖城,參加浴佛盛會,我不管你們信佛不信佛,浴佛不浴佛,我認可你們都是佛教徒。你信仰天主,也算是佛教徒;你信仰耶穌,也算是佛教徒;你信仰猶太教,或信回教等等,都算是佛教徒,絕不把你算到佛教之外,我們大家都是一家人,沒有彼此的分別。你們看!佛教多麼偉大!沒有排斥異教的思想。
  
  附錄:
  
  周果立文
  
  今天(一九八三年農曆四月初八)是浴佛節,回憶去年今日,清晨起來,忽然右腿感覺很不舒服,一會兒,不能動彈,痛如錘擊。蒙恩師上宣下化上人慈悲,用神咒加持,而止住疼痛,經休息半年,恢復健康,現今能繼續抄錄《華嚴經》,以了心願。今天感慨萬千,隨筆寫出感想。
  
  一九七五年春,筆者在日本幸遇上人,蒙收為弟子。是年秋來美,獻身於佛教,擔任抄錄經典工作,為報師恩,盡力工作,乃在觀世音菩薩座前發三大願:(一)利害不爭,(二)是非不辯,(三)恩怨不忘。這次在病中改為「恩怨不記」,專修忍辱法門,無論遇到什麼逆境,皆忍可於心,不做反駁。為什麼?因為自己的業障深重,藉此以消業障。
  
  人之患病,一定有原因。筆者這次患腿痛的前因後果,承上人的觀察,在宋朝曾為吏部尚書之職,因為辦案認真,害了三條人命,雖然為公,但無慈悲,所以種下業障。至今因緣成熟,要受此番病痛之報應,故因果是絲毫不爽的。
  
  犯罪人被斬首,其妻懸樑自盡,腹中尚有男嬰,害得他們家破人亡。女鬼找到筆者,要償還三條人命,上人費盡心機,調解無事,女鬼才捨怨而去。筆者甚為慚愧,甘心接受報應。謹誌以上因緣,勸勉諸同修,深信因果,慎種因果,早成道業,是所至盼!
  
  古德因果偈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
【書籍目錄】
第1頁:好因好果 第2頁:認假作真
第3頁:《楞嚴經》是諸經的骨髓 第4頁:發願出於真誠心
第5頁:萬事忍為貴 第6頁:住道場要隨眾
第7頁:煩惱即菩提 第8頁:如何斷煩惱
第9頁:一切眾生都是佛教徒 第10頁:做一個好的駕駛員
第11頁:「謀生」與「謀死」 第12頁:聽經、背經的方法
第13頁:真實的法味 第14頁:家賊難防
第15頁:對三寶不要有貢高我慢 第16頁:少說社會應酬話
第17頁:感激諸佛菩薩恩 第18頁:為何有超人的智慧?
第19頁:學佛法貴在實行 第20頁:佛教徒的本分
第21頁:什麼是性定? 第22頁:至誠孝順感天地
第23頁:果舜焚身供佛 第24頁:果能出家的因緣
第25頁:用智慧管理大眾飲食 第26頁:出版書籍要審查
第27頁:修道要惜福求慧 第28頁:脾氣是障道的因緣
第29頁:羅漢證道的境界 第30頁:為什麼要念佛
第31頁:人應該要盡孝道嗎? 第32頁:何謂善知識
第33頁: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第34頁:萬佛聖城不注重宣傳
第35頁:參禪要念茲在茲 第36頁:為何與道不相應
第37頁:講經說法要謹慎 第38頁:見賢思齊英勇士
第39頁:萬佛聖城六大宗旨 第40頁:修行人不可攀緣
第41頁:開五眼才見真龍 第42頁:人生如夢要清醒
第43頁:何謂五衰相現 第44頁:他非即我非
第45頁:修道人不可自私 第46頁:不辜負地藏菩薩的慈悲
第47頁:忍受無理的攻擊 第48頁:感化婦人孝公婆
第49頁:放下屠刀成孝子 第50頁:人生必經的過程
第51頁:一本難念的經 第52頁:培養高尚的人格
第53頁:重視下一代的教育 第54頁:好好讀書,幫助世界
第55頁:萬佛聖城義務教育 第56頁:兒童是國家的棟樑
第57頁:何謂敦品,何謂立德 第58頁:同性戀是自掘墳墓
第59頁:錢能招殺身之禍 第60頁:建立堅固的基礎
第61頁:儒教是佛教的根本 第62頁:大學之道
第63頁:禮運大同篇 第64頁:如何做一個有為的青年人
第65頁:不幸之中的幸運人 第66頁:行住坐臥有威儀
第67頁:讀書簡單之祕訣 第68頁:附錄 萬佛聖城七週年紀念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