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雪山童子的故事

雪山童子的故事

[日期:2012-04-21] 來源:網友上載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有一位名叫雪山童子的求道者,只要有益於人群的事情,他都肯任勞任怨,犧牲自己,實踐種種苦行。因為他的作風如此,所以他能通情達理,看透人生的裏裏外外。同時,他深知生死苦惱是怎麼回事?所以,不論地上海底有任何寶物,他都不看在眼內,簡直把它視為塵土,無動於衷。他心目中只為求道,為了這個目的,他決心不惜放棄財產、妻兒、住宅、僕傭和一切身外物,甚至也不在乎拋棄肉身。他拋棄世上的一切,並非希望到得天上的世界,而只希望專心修道、證悟,體會生命的真正樂趣。
  
  不料,帝釋天對雪山童子的求法態度,與決心的程度,深表懷疑。帝釋天心想:
  
  「只要佛陀在世間,蕓蕓與生就能解除一切苦惱,就能獲得無限的幸福嗎?事實上,求道者固然大有人在,但可以說絕無成佛的人。雖然,肯發善心的人,比比皆是,但通常稍微週到麻煩,善心也立刻消失,而恢復原態了。正像水中的月亮,隨著水面波動而動搖,也如同難於成為名畫,而易於毀損的情況一樣,善心又何嘗不是?發心很難,退失容易。世人也常意志堅決,想要發善心,一旦面臨生死的苦境時,善心也就消失殆盡,這是很常見的例子。現在,雖說雪山童子發心苦行,暫時沒有苦惱,力求清淨,但是,這還不能令人相信。我何妨試試他的決心,就可知他能不能得悟了。因為車子有雙輪,才能運用自如;鳥類有了翅膀,才能在天空飛翔。行者又何嘗不是呢?持戒是何等嚴謹,如果行者沒有真正的智慧,也雖得有結果。福德與智慧,就如同車輛的兩個輪子。再舉一個譬喻來說,一條雌魚的胎內雖然懷有無數的魚卵,但能真正發育成長的,都微乎其微。同樣地,肯發善心的人士,比比皆是,卻極少人能貫徹始終。據說純金要歷經三項考驗,才能判斷真偽,即燒、打、磨。現在,何妨也用這三種大法來考驗雪山童子。」
  
  帝釋天化身為一個人見人怕的殺人羅剎,從天上降落到雪山。他走到以苦行求道的雪山童子身邊站住,雪山童子心無恐懼,辯才無礙,且能沈著地應付來著。
  
  「諸行無常,就是生滅之法。」
  
  恐怖的惡鬼高聲叫喊佛在過去世說的偈文。苦行者乍聽這半句詩偈,不禁喜不自勝。就像旅客在深山裏失去同伴,驚慌之下。找回了同伴;也像在黑暗中迷路時,再度遠到同伴;或像溺海中人,無意間遇到船隻;或像口渴的人,找到了泉水。總之,苦行者內心非常高興。的確,一切無常,所有生物皆有生滅。這正是自己所要追求的真理,他心想:「這不是天上的聲音嗎?」他立刻起立問道:「剛才那半句詩偈是誰說的呀?」
  
  他雖然左顧右盼,但除了那個恐怖的羅剎之外,不見任何人影。苦行者暗自尋思:到底誰為我打開解脫三界苦惱之門呢?我實在感激不盡。芸芸眾生在生死界上流轉,不料有一位觸醒的人,說出如此詩偈。芸芸眾生之中,有誰能教導我們無上奧妙的佛道呢?誰是生死苦海中的舵手呢?那位名醫能醫治世人迷妄的疾病呢?誰能說出半句詩偈,將覺悟之光投射到自己內心,而讓我心中的蓮花盛開呢?舉目四顧,除了羅剎,卻不見其他人影。
  
  然而羅剎不會說出如此令人感激的話。但若退一步想,也許這正是羅剎說出來的話。羅剎過去遇見諸佛,或曾聽過半句詩偈吧?
  
  若行者一想到此,決心要向恐怖的羅剎問個明白。
  
  「大士呵!你曾在那裏得到過去諸佛所說的半句詩偈呢?這半句偈文的意思是,前世、現世和來世是一貫,才是諸佛世尊的正確道理。世上所有眾生,常常被束縛在心識裏,終身在邪惡中渡過,根本不肯聽過去諸佛所說的佛道。大士呵!你曾在那裏聽到這樣寶貴的半偈呢?」
  
  「婆羅門呵!你問我這些事,有什麼用呢?我好幾天都沒東西吃,正處在斷食狀態裹。每天不分晝夜到處覓食,至今仍一無所獲。現在正是飢渴交加,在心煩意亂下,才說出那無聊的句子。你口口聲聲要那半偈,我那裏懂得什麼意思?你不必再與我談論這些問題了,我只有盼望食物到手哩!」
  
  「大士呵!倘若你能說出詩偈的全文,我將終身皈依你為師父。大士呵!你剛才所說的話,字句不全,道理也不夠充份。且只說半偈,為什麼呢?施予世人財產是有限的,惟獨教授佛道的利益無窮。我雖然只聽到半句詩偈,卻足以令我感激不盡。請你再說出下半偈好嗎?請你說那後半偈..」
  
  「婆羅門,你的明智令人敬畏。不過,只想到自己的事,未免太自私,我對你說過,目前,我又飢餓又疲倦,沒有力氣再說出下半偈了」
  
  「大士,你想吃什麼呢?請你快說。」
  
  「你最好不要問這件事。難道一定要從我口裏說出來嗎?這樣可怕的事也許會嚇壞你哩!」
  
  「你說會嚇死人,其實,這裏除了我以外,也沒有其他人在場。而且,我什麼也不畏懼,你說說看,到底要吃什麼?」
  
  「我要吃人體的烤肉,想喝人的鮮血。我的道德很淺薄,只知吃人肉、喝人血。無奈,世上的眾生除了兼備福德,還能得到上天的各種護衛。所以,我不能以自己的力量去殺死他們,我今天終日找尋食物,才漫步到這裏來,到目前為止,一無所獲,飢渴交加。」
  
  「大士,我明白了。倘若我能聽到那下半偈,我願意呈獻自己的肉體給你吃。縱使暫時保全性命,但死後的肉體,也會任由狼虎和鳥鷹等吞食。結果也得不到任何福報。倘若我能夠求法悟道,我願意捨棄這汙穢的身體,換得潔淨之身。」
  
  「難道你真想捨棄自已的肉體,換得僅有八個字的下半偈嗎?肯捨棄自己的肉體,說出來任誰也不相信。」
  
  「你真是孤陋寡聞。如果捨棄瓦器,能夠獲得七寶,那誰都樂意捨棄瓦器。我一直想捨棄汙穢的身體,以換得佛身。不料,你都不肯相信我所說的話。我就舉出偉大的證人來讓你瞧瞧。大梵天王、帝釋天和四天王大概能給我做個見證吧?此外,兼備天眼的眾菩薩也能給我保證吧?利益眾生的諸佛也能給我保證吧?」
  
  「既然你這麼說,我就姑且相信你了。倘若片你肯把自己的肉體呈獻給我,我就說出那後半偈來。」
  
  雪山童子聽到羅剎的話,內心又燃起求道的希望。接著,他脫下身上的鹿皮衣服,鋪成一個法座,恭恭敬敬地對羅剎說:「請您坐在這要吧!」然後,自己合掌跪下,求他說出後半句詩偈:
  
  「現在就請您說出那後半偈。」
  
  這時候,羅剎很嚴肅地說出了那後半偈:
  
  「滅了生滅,才能享受寂滅。」
  
  接著,羅剎反而催促雪山童子:
  
  「婆羅門,你已經聽到詩偈的全文了,你算是如願以嘗了。那你就得守約,快把肉體獻給我了。」
  
  雪山童子聽到那後半偈,更是無限歡喜。
  
  「在生滅無常的世上,只要飄泊於生與滅的對立上,就不能獲得真正的安心與滿足。只有超越生滅兩者,處在沒有生與滅等煩惱的絕對泣境界裏,才有真正的快樂,和真正的覺悟。」
  
  雖然,雪山童子恍然覺悟,也不惜要獻出自己的肉體,但他稍後一想,這樣一死,即使自己毫無怨言,但對世人卻沒有好處。於是,他想把這首詩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永遠流傳世上。不論身遠的石頭或牆壁,樹木或路旁,就伸手所及,立刻寫下這首詩偈,再著衣爬到樹上。樹神不懂他為什麼爬樹?就問他:
  
  「你要幹嘛?」
  
  「我拋棄自己的肉體。已經獲得一偈。」
  
  「只為了一首十六個字的詩偈嗎?這首詩偈真有如此價值?」
  
  「那是相當寶貴的詩偈。雖僅十六個字,卻是貫通前世、現世和來世等三世的諸佛教理。我為這個法而死,既不為名聲、利欲和財產,也不想做轉輪聖王、帝釋天或大梵大王。惟一期待的是,利益世上的一切眾生,僅此一念,而捨身於此。」
  
  他果然守約,為了這半偈,不顧一切從樹上蹤身跳下來了。
  
  但是,他的身體尚未著地以前,突然覺得有個柔軟的東西,在半空中捧住他。
  
  原來,那個恐怖的羅剎恢復帝釋天的本來面目,本著佛心接住他,並將他輕輕放在地上,然後恭恭敬敬地站在面前合掌,衷心讚嘆:
  
  「你才是真正的菩薩。對於世上的芸芸眾生,以及在迷妄中不能得悟者來說,正需要佛陀的正確教義,我所以敬愛佛的教理,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請您聽我由衷的讚嘆。將來開悟時,請您度我。」
  
  當時為了這半句詩偈,而不惜捨棄生命,苦行求道的雪山童子,正是現在的釋尊。這種為了半偈而奉獻生命的態度,正是學佛者的最佳典範。
  
  《大般涅槃經第十三》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