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禪宗故事:馬祖與百丈山行,見野鴨飛過。馬祖問:"是什么?" 百丈答:"野鴨子。"馬祖問:"什么去處?"百丈說:"飛過去了。"馬祖於是扭住百丈鼻頭,百丈痛得大叫。馬祖說:"何曾飛去?" 在禪宗看來,浩瀚世界本來就沒有空間和時間的分別,野鴨飛過僅是一種虛妄的象征而已,怎可說什么飛過來、飛過去?
其實這個故事的本意是想讓我們回歸自我,反求諸己,自求自觀的意思。然而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職場上,我們的心都是關注飛過的飛鴨,而對自己忽視了。而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則是這個飛鴨。在工作當中,有多少人會對我們的工作結果評價呢?有多少同事會對我們的能力評說呢?無論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評價,都會對我們自己的態度和認識進行影響。人們經常說,最了解自己的人依然是自己。但是由於前面已經說過,人們太忙,導致心死,
我們從別人的評價中,可以更加立體地認識自己。但是如果我們內心不夠堅強,不夠內察,我們對別人的評價,非但不能立體地認識自己,反而會將自己對自己的認識變成一條線。而這條線,不是自己的,而是別人的眼縫。一個用眼縫看待的自己怎么會立體呢?
生活中如此,職場中亦是如此。承認自己做得不好,我們的工作才可以做到更好。承認我們做得很好,我們的工作才會做到比更好還好。
無論對錯,無論善惡,我還是那個我。改正自己錯誤的思想和行為,堅持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摒棄自己惡的念頭和沖動,弘揚自己身上的真善美,我們方可真正達到一個真實而高大的自我。只要這樣,我們方可對於別人的評價淡然處之。就如開頭的故事一般,我們在一個太熟悉的環境裏,經常聽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最後反而就產生了對自己的偏見。這個偏見最終讓自己自卑不已。然而,我們出去一走,卻發現,身邊人雖然是陌生人,卻反而會更加真實而客觀地對自己產生一種友好而欣賞的行動,這樣,我們才發現,我們本來就是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