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 麥克爾.羅奇格西

當和尚遇到鑽石:一個佛學博士如何在商場中實踐佛法 麥克爾.羅奇格西

第36節 死亡冥想(2)

[日期:2011-04-2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麥克爾.羅奇格西、克莉絲蒂.麥娜麗喇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到了死亡冥想的最後一個階段,“今晚即是大限之日”的想法將觸發你的本能,開始深受人生最美好、最饒富意義的事物的吸引。通過內在思考與冥想的過程,你已經把思維往前推進,從萬事萬物皆有盡頭的角度來看待你的人生與事業。

  你或許已經擁有了可觀的財富;你已經滿足了生活的基本需求,甚至過得舒適,並且提供家人同等的享受。在工作方面,即使你的體力與精神已不若巔峰時期的強健敏銳,你仍舊擁有豐富的經驗,足以成功地完成任何的工作挑戰。

  就在此時,一些成功的商業家在晚年開始醉心於慈善事業。這不是因為他們無所事事才投入慈善工作,而是因為他們經曆了人生的風風雨雨、點點滴滴之後,具備了某種智能,得以准確地看出,慈善事業是運用累積多年的財富、權勢以及經驗,所能從事的一個最有意義的工作。這種類型的人,即是我們先前所談論的,從事業有其盡頭的觀點回顧他們的事業,然後開始了無可避免的過程,自問:“這么做值得嗎?”

  死亡冥想的要點在於,事先預期未來幾年的演變,並且在當前做出一些決定,以便在未來能夠以欣喜滿足的心情回顧過往。此舉不僅僅使最終的目標更加有趣,也使得整段旅程——你的整個事業生涯,更加樂趣橫生、更加愉悅。因此,你不妨立即嘗試死亡冥想。我相信,最後你將獲得一種心境。我們在下一個章節將加以描述,這一心境被稱之為“自他交換(exchangingselfandndothers)。

  在死亡冥想的過程中,你的心態必須前進至未來,如此你才能夠用萬物皆有盡時的心境回顧人生,並且帶著欣慰滿足之情,明白自己已經完成了整個事業生涯中最重要、最具意義的事情。公司與人之間沒有任何差異;如萬物的本質一般,它們被成立、被創造,它們擁有自己的生命,經曆種種過程,然後它們走下坡,最後結束營運。你必須用評價人生的觀點來評估你的事業;你必須走到事業的終點,然後加以審視回顧。

  而事業卻有終了之時。一個商業家即使在事業登峰造極、如日中天之際,也能夠真正認清世事無常,繁華皆有落盡之時的事實,那么他在商場上將站得更穩、更強。這種“萬物皆有盡時”的態度,使你的頭腦保持清晰明澈,人生的優先次序、輕重緩急也了然於心。佛陀清楚深入地洞見了他事業的盡頭——佛教的盡頭(即末法時期的來臨),並且經常提及佛教的衰亡,以保持自身和信眾的清明。《金剛經》包含了佛陀對於佛教衰亡的宣講。這段文字以須菩提向佛陀提出一個疑問為始:

  喔,世尊,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任何一個在末法時期的人,如何能夠正確地了解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的含意?

  世尊回答,喔,須菩提,你不應該問如你剛才所問的問題:“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任何一個在末法時期的人,如何能夠正確地了解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的含意?”⑤

  此處的爭議在於,在未來是否有任何一個人相信如《金剛經》這般闡釋佛之身相本質的古老經典,或有任何人對如此的經典產生極大的關注與愛好?為了提出此一爭議,須菩提以“喔,世尊,在未來,佛陀殊勝的教法即將被摧毀殆盡的最後五百年之中,將發生什么?”作為問題的起始。

  世尊回答:“喔,須菩提,你不應該問如你剛才所問的問題。”佛陀如是說的意義在於,須菩提不應該抱持不確定的心態,懷疑未來是否有任何人相信如《金剛經》這般的古老經典;而且,如果須菩提從未有此懷疑,他絕不會提出這一問題。

  於是佛陀又說:

  喔,須菩提,在未來,在末法時期的最後五百年,當佛陀殊勝的教法趨於毀滅殆盡之時,將出現偉大的勝者;他們持有戒律,持有美好的品質與智能。

  這些勝者偉大崇高。喔,須菩提,他們不僅僅恭敬地供養承事一位佛,或僅僅從一佛處積聚福德資糧,相反地,他們恭敬地供養承事無數無量、千千萬萬的諸佛,從無數無量、千千萬萬諸佛處積聚了福德資糧。在那時,如此偉大的勝者將來到世間。⑥

  《金剛經》記載,喔,須菩提,在未來,當佛陀殊勝的教法趨於毀滅殆盡之時,將出現偉大的勝者。他們將持有無上的戒律;他們將修持無上的禪定而擁有美好的品質;他們將持有無上的智能。

  這些偉大崇高的勝者不僅僅恭敬地供養承事一位佛,或僅僅從一佛處積聚福德資糧,相反地,他們恭敬地供養承事無數無量、千千萬萬的諸佛,從無數無量、千千萬萬諸佛處積聚了福德資糧。世尊說,這是我目前能夠洞察的事實。

  針對“末法時期的後五百年”,迦摩羅什羅大師的闡釋如下:

  此段經文中的“五百”是指一群五百,即如一句著名的話所指:“世尊的教授將持續五五百。”

  就迦摩羅什羅大師的闡釋而論,“五五百”意指佛法將在世間延續兩千五百年。

  單單是“佛法將在世間留存多久”這個問題,就有來自各種古老經典的不同解釋與評注,其中包括佛陀的教授將延續一千年,或兩千年,或兩千五百年,或五千年。當我們仔細思量這些闡釋與評注背後的含意,就會發現其中並無沖突相悖之處。

  不同的闡釋互不抵觸的原因在於,有些經典把“五五百”解釋為:人們將持續修持佛法的長度;其他的經典則解釋為:佛教經典實際留存世間的長度;最後還有一些經典則認為是佛法在證悟者之地(LandoftheRealized,即印度)流傳的時間長度。

  在經典之中,關於各種勝者的描述不勝枚舉。在證悟者之地印度,有所謂的“贊布洲六勝者”(sixJewelsoftheWorldofDzambu),以及其他類似的勝者。在西藏,則有班智達(SakyaPandita)或布湯仁波切(ButonRinpoche)或三位國王——父親宗喀巴(JeTsongkapa)及其兩位嗣子。

  對於西方人士而言,閱讀此段經文,知悉世界主要宗教的創始者在該宗教創立之時,即預言他的宗教將在2500年之後從世間消失,是多么令人矚目。所有的機構,包括企業、政治團體、家庭,以及個人,皆普遍深信,任何成功運作的事物,其榮景將持續下去。

  然而,佛教哲學卻指出,萬事萬物皆受我們心中銘印的驅使,以及銘印所造成的觀感的驅使。而銘印如同樹木——樹木的種子被播入土中,發出嫩芽,長成樹木,開花結果。

  當種子的能量消耗殆盡之時,樹木將不可避免地枯朽死亡。既然周圍世界及我們自身都是受到心的種子的力量(業力)驅使所形成的觀感,那么我們自身與周遭世界,也將如同樹木的種子一般發芽茁壯,最後步入無可避免的死亡盡頭。

  即使我們的事業發展如日中天,即使我們的公司在市場上所向無敵,我們必須時時謹記萬事萬物皆有終了之時的道理。為了能夠從最清晰透徹的角度經營我們的人生與事業,我們在心理上,必須先行至我們退休的那一天,行至我們死亡的那一天,以及行至我們的公司告終的那一天,然後審視回顧我們的所作所為。它值得嗎?它充實而有意義嗎?它是我們度過短暫又難得的人生的最佳方式嗎?

  在下一個章節中,我們將提供幾個審視人生是否充滿意義的方法。別擔心,事情一定能夠兩全其美,你既能坐擁財富,又能擁有豐足的心靈。

  你的目標在於:(1)賺取巨額的財富;(2)保持強健的身心,如此才能夠享受財富;(3)用日後你將引以為榮的方式善用你的財富。善用金錢的最佳方式,往往也是經營公司、經營家庭,以及經營人生的最佳方式。

  譯注

  ①《金剛經》最後的偈語為:“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宣講世界上的一切事物皆是空幻不實的,故世人不應對世界有所執著。

  ②色、受、想、行、識五蘊,即類聚一切有為法的5種類別。

  ③原偈頌為:“觀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想如春時焰,諸行如芭蕉,諸識法如幻。”

  ④MasterKamalashila,大乘佛教中觀學派衍化出之瑜珈中觀派創始人寂護之弟子,於公元8世紀,應聘入藏從事譯經,宣揚中觀思想。

  ⑤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

  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

【書籍目錄】
第1頁:推薦序 第2頁:導讀
第3頁:前言 第4頁:第1節 智慧的來源(1)
第5頁:第2節 智慧的來源(2) 第6頁:第3節 金剛經的緣起(1)
第7頁:第4節 金剛經的緣起(2) 第8頁:第5節 金剛經的緣起(3)
第9頁:第6節 金剛經的緣起(4) 第10頁:第7節 潛能運用原則(1)
第11頁:第8節 潛能運用原則(2) 第12頁:第9節 潛能運用原則(3)
第13頁:第10節 潛能運用原則(4) 第14頁:第11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1)
第15頁:第12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2) 第16頁:第13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3)
第17頁:第14節 如何善用自性潛能(4) 第18頁:第15節 走出商場的黑暗森林
第19頁:第16節 真理的法則 第20頁:第17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1)
第21頁:第18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2) 第22頁:第19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3)
第23頁:第20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4) 第24頁:第21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5)
第25頁:第22節 問題及解決方案(6) 第26頁:第23節 真誠行動,如願成真
第27頁:第24節 了解使銘印更強大 第28頁:第25節 真誠的行動
第29頁:第26節 把心系於一呼一吸 第30頁:第27節 成為你希望成為的人
第31頁:第28節 鑽石戰場 第32頁:第29節 思考銘印的運作
第33頁:第30節 圓圈日的寂靜(1) 第34頁:第31節 圓圈日的寂靜(2)
第35頁:第32節 圓圈日的寂靜(3) 第36頁:第33節 化危機為轉機的空性
第37頁:第34節 無常之詩 第38頁:第35節 死亡冥想(1)
第39頁:第36節 死亡冥想(2) 第40頁:第37節 終極的經營法門
第41頁:第38節 美麗的刺探 第42頁:第39節 最終的財富
第43頁:第40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1) 第44頁:第41節 財富之源,無限經濟(2)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10-22 13:58:40
想提供一個訊息給你們。「當和尚遇到鑽石」作者今年"2012年12月"來台的講座與僻靜會活動哦~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75503102526857/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ages/Dia
☆鑽石光企管顧問有限公司官網http://www.diamondshine.tw/聯絡電話:0931-349738 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