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寬念純:靜思人文—證嚴法師最新作品系列 證嚴法師

心寬念純:靜思人文—證嚴法師最新作品系列 證嚴法師

真正的富有

[日期:2011-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人之所以不得自在,多數是因為得失之心,一般人若是有所付出,就希望有所回報。所謂:“富者患失,貧者患得。”家庭貧困或是有欠缺的時候,就會斤斤計較,想“得”到心中所要的。富有的人擁有財富、地位,卻也時時擔心有所損“失”,這都是人生不得自在的原因。

  當佛陀在舍衛國時,地方上有一位長者,這位長者有個獨生子。長者給兒子非常富裕的生活,但是這孩子卻非常貢高傲慢、欲望很大,對父母不孝順,對親戚長輩沒有恭敬心,對朋友沒有一點仁義,對家奴非常的刻薄。

  年邁的長者把家業付托給兒子,他卻變本加厲,對父母更加不孝,目無尊長。事實上,他的內心也很不快樂,他貪得無饜地想: 我今天有這么多財產是與生俱來的福,只要我再多求福,天神自會賜給我更多的財產。所以他時常對婆羅門梵志布施結緣,但這是為了求取福報,以得到更多的錢財。

  婆羅門梵志對他說,一個月要祭祀多少次,他總是言聽計從,幾乎每天擺香案祭天,而祭拜的牲禮無數,並供出許多珍寶。如此經過了五年,他的家財卻慢慢消耗掉,他的青春消逝,身體也慢慢衰弱了,但他的期待從沒有實現過。

  真正的富有不放棄的他,仍繼續求財,如此又過了三年,他已經到了傾家蕩產的地步,這時他心中很疑惑: 為什么我一直求福,卻從未得福?後來他聽人說,釋迦牟尼佛能開解眾生的迷惑。於是他到精舍向佛陀請示,懇求佛能賜他致富之道。

  佛陀知道他的生活情況及心態後,就告訴他,貧富之道有四種,所得也有四種: 一是施多得少;二是施少得多;三是施多得多;四是施少得少。

  佛陀解釋說:“什么樣的人是施多得少呢?就是平時不知付出愛心,只是一心求福。這種人平時不知敬重尊長,不曾孝順父母,連做人的基本觀念都沒有,卻想要求福,這樣的人盡管花了很多錢祭祀,還是無所得啊!第二種施少得多,是當眾生需要你時,能及時付出而不求回報;無求的心就是無量的功德。第三是施多得多,別人的事,他能身心投入、出錢出力,心無所求卻能得到豐足的回報。第四種是施少得少,這種人甚是慳貪,布施一點點,卻認為已布施很多,並計算著自己有多少功德,這種有所求的付出,布施出去不僅沒有得到功效,相反的還會造業啊!”

  聽佛陀的開示,就知道平時做人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敬重尊長、親愛周圍的人,甚至要福利人群,這才是真正造福的根源。假如為了“求”福而布施,甚至傷害生靈祭天,則沒有福可得啊!總之,最要緊的是: 不要有得失之心。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輯推薦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真正的富有 第4頁:生為善最美
第5頁:用煙條換鋼條 第6頁:世間最幸福的人
第7頁:懂得感恩,才有幸福 第8頁:想不開是世間最大的苦
第9頁:愛心、安心、顧好心 第10頁:將心比心得快樂
第11頁:苦樂一念間 第12頁:保持“靜”的境界
第13頁:父母情深 第14頁:母愛就像長流水
第15頁:賣專心 第16頁:甘願做,歡喜受
第17頁:善的熏習 第18頁:執迷不悟的女兒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