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人便是利己
在我當小和尚時,有一天廟裡來了一位行腳僧,他病得很重,身旁沒有人照料起居,我師父就告訴我:「有一天你也需要四處去行腳,若是病了也需要有人照
顧。」師父的意思是要我去照料那位病和尚,因此在那一陣子,我除了把自己的功課做好之外,也幫忙清洗打理那位行腳僧的衣食、湯藥和大小便器。
剛開始,我覺得這份多出來的工作很討厭,但是後來慢慢得到助人為善的樂趣;而且經過那段時間的磨練,我除了學會照顧他人,也學會如何照顧自己,就這樣,我多了一項看護病人的新技能。
一個人的一生,只要願意奉獻、學習,都是自我成長的機會,這些成長,包括人格的與心理的兩種層面;但是如果不用心,恍恍惚惚過日子,人生很快就在磋跎
中逝去。記得在我十來歲時,我的二哥在軋棉花,這種工作很辛苦,需要不停地用腳在機器上踩踏著,因此他希望我也能出力幫忙。當時我還小,只想玩不想幫忙,
我二哥就告訴我:「小弟,在草地上被放養的牛不久就會被人殺來當食物吃,但那些幫農夫辛勤耕田的牛,人們會說牠們是人的伙伴,一直飼養到老而捨不得殺來
吃。你要當哪一種牛呢?」被二哥這麼一說,我開始認真幫他工作,一有空就分擔他的辛勞,把幫助二哥的工作當作玩耍,也是很快樂的。
例如我出版生平第一本書,也是肇因於我的好管閒事。本來我在軍中,只需做好本份工作就夠了,但當時有一位法師和一位基督教的牧師大打筆戰,我為了幫那
位法師的忙,於是加入戰局,讀了許多書,寫成數萬字;這事件又促成了我日後研究宗教學,寫了一冊《比較宗教學》。透過勤勉的寫作,從此使我的思路更為清
明,也練就了一支多產的筆。
很多人抱怨軍中生活乏味,但是我的軍中生活卻相當充實。我把份內的工作做好之外,只要有機會幫助人、服務人時,我也不會錯過,結果自己所得的收穫反而更多。例如,當時我參與軍中刊物的特約採訪工作,雖然別人玩樂時我還得工作,但因為多一份付出,也使我多了一份進步。
身而為人,就要不停地求進步,其方法與原則,不外乎除了做好自己的本業外,也要多參與服務他人的活動。如此不但能調劑生活,同時也能拓展自我的深度及
廣度,為自己創造更寬闊的際遇,所以我要說︰「利人便是利己」,從我的人生歷程來看,的確印證了這句話。因此奉勸大家,尤其是年輕人,在努力於本業之餘,
也要多多協助他人,多參與公益的活動,自己才會有多層面、多角度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