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每一條生命都很可貴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仁的內容無所不包,涵蓋天下萬物,以仁心處世,可以滋養天下一切生靈。

  那天我在沙灘上散步,旁邊走著一個年輕人,我們都看見前面有位老人,不斷拾起一些小魚拋回海裏。這位老人那么善良,我立刻就明白了他的所作所為。他是在以愛滋養生靈,同時也滋養自己的生命啊。我旁邊的年輕人可能不太明白這一點,他趕了上去,問老人為什么要這么做。

  老人說:“擱淺的小魚如果留在岸上,太陽一出來就會死了。”年輕人聽了,不以為然地反駁道:“可是海灘一望無際,這種小魚也有好幾百萬條,你的努力能有什么影響呢?”

  老人瞧了瞧手裏的小魚,然後把它拋回海裏,快樂地說:“也許對大海是沒有影響,可是對這一條小魚卻有影響!”

  不起眼的生命得到重視——這恐怕就是善心的顯現吧。

  很早以前的印度,人民拜他們的神時,一般都殺動物當做祭品。他們認為這些祭品,可令神祇喜悅。於是神祇就答應人們的祈求,賜他們錢財,給他們種田的雨水。

  釣魚和狩獵——很多人沉迷於這樣的休閑活動,這看起來沒什么,但仔細一想,你就會發現這些行為實際上非常殘忍。

  周末,人們開始放松和休息,人們會去尋找不同的娛樂,有的人到郊外去釣魚和狩獵,這些人也許應該換個角度想想,如果他們就是魚和飛鳥,正在和自己的孩子享受幸福的家庭生活,這時,自己的孩子卻被釣走了或是打中了,他們會快樂嗎?那簡直是一件殘忍至極的事。把殺害生命當作自己的嗜好——這會使一個人的世界變得很可悲。一切事物都是相連的,當你殺害大地上的一切生靈的時候,你也在傷害你自己。

  當其他人做出了有利於世界的事情時,你應該生出隨喜的心,這樣等於你參與了一次善行。而當其他人傷害了世界上的生靈時,你應該堅決抵制,如果你認同,你就間接地加入了他人的惡行。

  60 年代,由於饑餓,有一個地區死了人,於是,有人組織了很多人,圍住兩個山頭,要捕殺山裏所有的猴子,用來填飽人們的肚子。人們伐光了兩座山上的樹,最終,三群猴子被人們圍困在一個小山包上。由於四周已經沒有樹木了,而且周圍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所以猴子很難逃跑,猴子拼命找地方躲藏。人們搭起窩棚准備在此打持久戰,還不時敲打一些很響的東西。只過了三天,猴子就已經撐不住了,看起來,它們想要突破人的包圍圈,人們准備大戰一場。已經開始收網了,林子並不大,人和猴子卻展開了異常激烈的戰鬥。人和猴子的戰鬥持續了整整一個白天,傍晚的時候才漸漸平息下來,地上到處都是死猴,於是就按照人頭份額來給大家分猴子。

  當時,兩個老獵手追著一只母猴一直追到光禿禿的山坡上,這只母猴把自己的小猴崽緊緊地抱在胸前,背上還背著其他的猴崽——這些猴崽是母猴從戰鬥中搶出來的。母猴火急火燎地逃跑,而兩個老獵手則緊緊追趕,並采取分頭包抄的戰術,一直在兜圈子,直到母猴的體力已經消耗殆盡,爬上了空地裏的一棵枯樹。母猴已經無路可退了,而對獵人來說,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他們都舉起了槍。這時,母猴的一個手勢讓他們停住了手。母猴開始給猴崽喂奶,兩只小猴都被她摟在懷裏,但小猴子並不怎么吃,似乎是不餓。母猴於是把兩只小猴子放到更高一些的樹杈上去,自己則爬上爬下地摘了很多樹葉,把自己的奶水擠到樹葉上,又把所有的樹葉放到小猴能拿到的地方。這時,母猴轉過了身,用前爪捂著眼睛正對著兩個老獵人,意思是他們可以開槍了。

  在落日淒豔的餘光中,老獵人終於放下了槍。這只母猴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母親,誰也不能對這樣的一位母親開槍。

  愛一向都是最能打動人心的一種感情,但“愛”也是最不容易完成的一種修養。不殺生是人們釋放愛的一種方式。

  經常習讀經書的人,應該聽說過一個小故事,那就是一個禪師為了搭救一只野雞,寧願讓獵人割下自己的耳朵,去代替那只即將被用來做菜的野雞。對於如今的我們來說,這樣的事情當然不會發生,但我們仍然應該明白,你殺死一只雞,它是悲慘的,它死的時候一定是懷著憤怒的(雖然我們大多數人覺得雞沒有什么感情),這很正常,一個活物被剝奪了生命,它難道會快樂嗎?

  好的,那只被我們殺死的雞,懷著憤怒死去了,然後我們把它烹制成食物,吃了下去。也就是說,我們吃下了一只憤怒的雞,憤怒隨著我們的吞下食物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就這樣,我們在殺生後不可避免地制造了憤怒,並吸收了憤怒。如果我單從“為善” 這一方面來勸告你,希望你不要殺生,你恐怕不會放在心上,但如果我對你說,殺生就意味著你要增加自己的怒氣,縮短自己的壽命,這時,你還會興趣盎然地把那只雞殺死,並吃下去嗎?

  大自然裏到處都是生命。人人都見過大樹,樹上有什么呢?通常人們可能會覺得,樹上就只有一些樹葉、樹枝而已,但實際上可沒有這么簡單呢。當你打算砍倒一棵樹的時候,如果你靜靜地站在樹的跟前,像一個自然之子一樣問那棵樹:“我要把你砍去做許多東西,你是否還有什么話要說?”,那么你會聽到來自你內心深處的一個回答:“請不要摧毀我的住所。你如果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痛苦,終會死亡。”你又說:“不,我必須把你砍倒。”這時那個熟悉的聲音又會說:“好,你可以砍。但請你不要從樹下面砍斷,像一般的砍樹那樣。你先爬到樹的最上面,逐漸往下一枝一枝砍,然後全樹砍完。”你可能會奇怪,怎么會聽到這樣的回答呢,這樣砍大樹不是更痛苦嗎?接下去,那個聲音又說:“你說得不錯。我是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著想,才建議你這樣做。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樹。如果一次砍倒,將會壓壞四周圍的小樹,並會殺死很多小動物。很多小鳥和昆蟲,會失去住所,許多小樹會被壓壞。但你一塊一塊砍,對它們的損傷可以減少。”

  這時你難道不會覺得:那棵樹寧肯挨數百次痛苦,卻不要讓小動物受苦。它是多么勇敢和仁慈!我要砍樹,只為我的享受和驕傲,我多么自私。我不要砍這棵樹,反要對它表示尊敬。如果你這樣想,那就對了,每一條命都是命,哪怕是一棵不會說話的樹,它也有自己的愛,也是懂得愛的,而你不會連一棵樹都不如吧。能做善事的時候就盡量做吧,能不傷害其他生物就盡量不要傷害吧,我們的世界實在是太緊密了啊。

【書籍目錄】
第1頁:源自內心的新氣象 第2頁:快樂和不快樂
第3頁:身心一體 第4頁:不和憤怒兜圈子
第5頁:修行花園裏的好園丁 第6頁:反躬自省靜人心
第7頁:寧靜的內心 第8頁:心靈的秘密
第9頁:減少痛苦 第10頁:照鏡子法
第11頁:傾聽他人 第12頁:把憤怒當作一個孩子
第13頁:痛苦源自內心 第14頁:修養離不了善意的監督
第15頁:我們的錯誤 第16頁:謙虛和包容
第17頁:嚴格自律使人重獲新生 第18頁:古法的深意
第19頁:把心放回心窩裏 第20頁:心靜好磨刀
第21頁:一顆感激之心 第22頁:惜福
第23頁:守財讓我們變得疲憊 第24頁:苦非苦
第25頁:尊重他人 第26頁:持有不動心
第27頁:身處逆境須用開拓法 第28頁:淡然面對世間悲苦
第29頁:醒悟 第30頁:你在想什么呢
第31頁:提醒自己勇猛精進 第32頁:心殘所以事殘
第33頁:對待痛苦的態度 第34頁:愁苦源於心
第35頁:疼痛的自省 第36頁: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第37頁:照管內心的油燈 第38頁:遲來的慚愧
第39頁:結束自己對自己的束縛 第40頁:虛名阻礙了我們
第41頁:內外兼顧的修養 第42頁:認知自己的不完滿
第43頁:每一條生命都很可貴 第44頁:堅持做好人
第45頁:心中的大世界 第46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第47頁:溫暖的愛 第48頁:悲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第49頁: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50頁:德高望自重
第51頁:取法天地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5 9:08:01
感謝,心情得到平靜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4 22:00:09
好喜歡喔!如果有書更好
第 2 楼
懺悔弟子 发表于 2013-6-18 0:30:24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分享這麼棒的生活佛法書籍!! 弟子願信受奉行!!
第 1 楼
幸福 发表于 2013-4-26 20:54:11
歡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