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佛陀教你不生氣:佛陀的最佳EQ處方

對待痛苦的態度

[日期:2011-04-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佚名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般情況下,我們不會意識到懷孕與誕生所帶來的痛苦,但是,它卻是真切存在的。胎兒雖然在懷孕的母親體內,但是他和母親都擁有獨立的心髒,母親還是不能夠完全真切地體會到胎兒的心境與感觸。

  胎兒被局限在母親的子宮這個狹小的地方,蜷起手腳才能使這個子宮容納自己的身體,母親的每個動作都會讓這個小生命的生存空間發生巨大的變化,與此同時,他也會感覺到不舒適甚至是痛苦。在他吸收的食物中,過熱過冷,過鹹過辣的食物都會讓她難以接受。他只能待在母親排泄器官的附近,母親體內每次呼吸與消化的過程都會給他帶來很大的震動。

  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覺察到這些痛苦的存在,但是對於新生兒來說這是確實存在的。並且當他從母親的子宮中沖向外界時,又會經曆強烈地震撼。這個誕生新生命的過程很艱巨。當胎兒一次又一次地向產道擠壓的時候,他會感覺到強大的壓迫。在他完全脫離母親的身體之後,他又會感覺到寒冷與刺激。也許你不太相信,即使是產房溫暖的空氣,和柔軟的被毯對於他敏感的肌膚來說都是寒冷生澀的。除此之外,他的視力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我們的這個世界在他的眼中經常出現恐怖的視覺刺激。所以,我們有理由讓這新生的小生命以哭聲宣告自己的降生。

  很多人也許會說,自己已經完全不記得在母親體內孕育與出生時有這么多痛苦,這只是我們把這些經驗都忘記了,如果我們把事情忘記了,就會連當時的知覺也一同忘記。我們在母親的體內可不是很舒適的,而且出生的過程也非常艱難。因為我們的心智尚不能擁有善的智慧,我們的心不能像明鏡一樣照映外界事物的真相。一個人若是能把剛剛經曆過的痛苦經曆都忘掉的話,那么像這種誕生時的痛苦體驗就更不會記得了。

  有一次,一位師父問他的那些世俗弟子:“未曾受過佛理教化的人,會遭遇到快樂或痛苦的感受,也會遇到非苦非樂的感受;受過佛理熏陶的人,也同樣會遇到這些感受,如此說來,聽過佛理與未聽過佛理的人,他們的差別何在呢?”

  人們踴躍回答,有的人說沒有聽過佛理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應該以什么為准則,也得不到有益而正確的啟示。這位師父靜靜地聽著大家的回答,沒說什么,最後,有人提議大家都不要再抬杠了,還是聽聽師父的意見吧。就這樣,都市裏來的這些世俗弟子,聽到了以下的一段答語:“未曾受過佛理教化的人,遇到痛苦的感受,就萬分的悲痛,越來越迷惑,愈來愈恐怖,就好像中了一支箭之後又中了第二支箭,感覺越來越痛苦。但是,受過佛理熏習的人若是遇到痛苦的事情,絕對不會只是悲痛,不會自己亂了手腳,所以我說:‘不受第二支箭的痛苦。’”

  “遇到快樂的事情,譬如看到很美麗的花,受過佛理熏習的人也和一般人一樣,會引起快樂的感受,但是決不會因為快樂而迷失了自己。倘若在快樂中迷失了自己,則第二支箭就會帶來痛苦,所以我說:‘不受第二支箭的苦。’”

  我們經常處於著急慌亂的情緒當中,因為我們遭遇了某件事情。

  有一個不怎么出名的作家,早年在家鄉一所農村中學教語文,業餘時間給報刊寫點小文章,老婆做點小生意,日子過得雖不算十分富足,卻也清靜自在。

  他羨慕城裏人的生活,覺得那才叫活得滋潤,於是他就帶著老婆孩子來到了沿海的一個大城市。老婆租了個攤位繼續做她的小生意,他沒有找到接收單位,就當了自由撰稿人。

  他們一開始租屋居住,房租很貴,為了節省開支,對環境就沒法考慮太多,樓下是一家工廠,各種機器設備發出的噪音,吵得他不得安寧。夜裏睡不好,白天腦袋昏昏沉沉像灌了漿糊,有時一連幾天構思不出一篇文章來。他為此很苦惱,卻沒有辦法。

  苦熬硬撐了幾年,他終於掙夠了錢,就向銀行貸款按揭買了房子。

  哪知住進新房子裏,情況更糟糕:樓上那戶人家常常夜裏不睡覺,雜亂的腳步聲,搬動桌椅的聲音,還有什么東西掉在地上的聲音……來自外面的幹擾還可以靠關死門窗抵擋一陣,而頭頂的騷擾卻讓他無處可逃!

  他去找那家人理論,但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找小區管理處反映,也無濟於事;他最後找了法院,卻沒法取證……那段時間,他憋了一肚子氣,人整整瘦了一圈,而他筆耕的園子裏則幾乎顆粒無收。

  又捱了幾年,他們把那套房子賣了,另外買了一套頂層的房子。一買一賣之間賠了好幾萬,把幾年的積蓄全都搭進去了。

  頂層的房子也沒有給他帶來好運。剛住進去不久,他們所在的城市就開始到處建設高架立交路,一條高架路就從他的窗下經過,於是轟轟隆隆的車聲便日夜不停,排山倒海,雷霆萬鈞……

  他發現,要想安靜,除非買別墅。而買別墅要一大筆錢,他又開始了為房子進行新一輪拼搏。可是,那筆錢八字還沒有一撇,他就病倒了。

  實在是撐不下去了,他又帶著老婆孩子回到農村老家……

  這之後,朋友去鄉下看他,他坐在自家的小院裏喝茶、看報,一副悠閑自在的樣子。院子裏除了屋簷下有幾只麻雀在嘰嘰喳喳低語呢喃之外,幾乎聽不到任何噪音。空氣清清爽爽的,不時有一陣淡淡的花香飄來。而他的氣色和精神明顯好多了。朋友和他喝茶聊天,問他准備什么時候回廣州,他說:“不回去了。”

  朋友大感意外:“他你的時候跟我說過,等身體養好了就回來的,怎么突然改變主意了呢?”

  他說:“原來是那么想的,等在大城市掙夠了錢,再找一個清靜的地方過日子。但這幸福太昂貴,我怕付不起這個代價。現在回過頭來看,當初花了那么多時間那么多力氣去追尋的東西,其實早就在我的身邊了——這是一種最便宜的,卻又是實實在在、觸手可及的幸福。”

  普通人消除痛苦的辦法是即時的,往往只能解決如饑餓就吃飯,寒冷就穿衣之類的小苦處。也能夠發現,人們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

  但是,這些辦法都只能解決一時之需,不能使問題從根本上解決掉。所以說這些辦法是不完全值得信賴和依靠的。比如,我們能靠吃一頓飯喝一次水解決我們今後所有的饑餓和幹渴的問題嗎?顯然是不能夠的。並且,我們吃飯喝水能夠讓我們立即擁有飽腹之感,那么吃飯喝水能夠解決除饑餓和幹渴之外的問題嗎?顯然也是不能夠的。再有,當我們這一次吃飯喝水之後不久,新的饑餓和幹渴的感覺又會刺激我們的感官,也有可能因為這次的進食而引起了疾病的發生,那又將帶來新的痛苦。

  當人的心被巨大的痛苦侵襲的時候,往往會被眼前的混亂所蒙蔽,采取不理智的手段,企圖壓制、阻擋,甚至逃避痛苦的來臨。人們很容易在這種時候將痛苦的緣由歸咎於別人,設計著對他人進行報複,甚至使用暴力的手段達成目的,這是一種將自己的痛苦轉嫁給他人的極不善的行為。還有一些人,為了發泄自己心中的痛苦而酗酒,妄借酒氣毀壞他人的財物,麻痹自己的感受。更有甚者認為自殘,甚至是自殺就能讓自己的痛苦永遠的消失。

  這種行為無異於把痛苦變成絕望,除了增添新的痛苦之外,不能有任何的益處。難道我們能夠盼望於被拔掉樹根的樹能長出新芽嗎?但是,如果找到消除痛苦根源的辦法就能夠徹底地消除它。否則,即使眼下消除了舊的痛苦,那么不久之後還會在同樣的根源生出其他新的痛苦,不論你消除它多少次,它也會在其他的地方獲得重生的機會。

  有人說:“不管什么情況下,幸福都是一種秘密。”幸福是每個人自己的切身感受,鞋子的大小,只有自己的腳知道。別人所不知的,當然就是秘密了。

  由此可見,幸福是一種心境,是一種個人體味,更是對痛苦的徹底消滅。

  要想徹底的解除痛苦,應該想辦法使自己的內心獲得安寧。對於人來說,不僅難以控制自己的內心,並且也不可能如控制機器一樣,利用外界的力量來幫助我們自控,使我們內心的處境發生根本的變化。我們當然明白,利用外界的力量來迫使人心達到某種狀態是非常困難的事情。苦由心生,不短的時間裏所積累的負累不是用把快刀就能夠斬平的。我們應該做的是讓我們的心安撫我們的躁動和不安,讓產生痛苦根源的心來使痛苦消減。而不是利用強暴的手段來打擊痛苦,因為這樣的方式對於消解痛苦來說,於事無補。

  這些方法有利於我們消解“我執心”,從而使我們內心所感受到的痛苦得到緩解。我們還可以把這些痛苦轉移利用,以便來提高我們修養與德行的層次,以便將我們的煩惱一一消除,緩解我們內心的困擾與痛苦,逐漸獲得寧靜。如果是使用將他人的痛苦與我的痛苦交換體驗的修法,就能夠減輕遭受的痛苦。

  我們應該做的並且十分迫切的,是以“執愛他心”去代替“執愛自心”,將“執愛自心”完全的摒棄,也只有這樣做,才能獲得幸福安樂。

  當我們與痛苦和不幸面對面的時候,保持臨危不亂的心態是難能可貴的。試想,如果那時我們不思考出正確的方法去克服它,那么我們必會被它所控制。

  我們在日常的生活當中很容易看到這樣的人。你是否注意到有些人不論是在什么場合,他都顯得悶悶不樂,神情憂鬱,和別人打交道的時候,顯得煩躁不安,給別人 “他很不愉快”的感覺。他為什么會這樣呢?或者是為什么會有這樣類型的人呢?這是因為他們將自己的痛苦過於誇大,把自己完全沉浸在其中而不能自已。

  痛苦是什么?痛苦是在某些特定環境之下出現的情況。這種解釋可以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得到切實印證。我們回想是不是出現過這樣的情形:一個陌生人如果是對我們說了不好聽的話,我們會很不舒服,甚至會生氣。但是,如果是平日裏與自己親近要好的人也對自己說出了同樣的話,那么我們心裏所感受到的就不僅是不舒服那么輕微的感覺了。我們甚至會為此而大動肝火,心煩意亂,承受痛苦。在這個例子之中,同樣的行為給一個人所造成的痛苦是不相同的。

  還有一個例子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我們身體上的每個部位所受到的不同程度的痛苦,也是相對於某個特別的環境所存在的。如果我們在腿上用細小的針紮一下,我們可能會覺得很疼,但是我們再用錐子紮一下手臂的話,細針紮腿的疼痛相對它來說就不算什么了,試想,再用尖刀刺進肉體所產生的疼痛,將會使前面的兩種疼痛變得微乎其微。

  通過上面幾個例子以及我們對疼痛程度的假設,證明了痛苦的存在的確是相對的。即使是巨大的苦痛,當我們經曆它時讓我們痛不欲生,但隨著時空慢慢地變遷,先前經曆的那么真真切切的苦難,到現在想起來只不過是些零星片斷而已。

  如何利用痛苦?在這之前,我們應該要敢於正視痛苦,不再像以往當痛苦來臨時選擇逃避的方式去對待它。即使我們逃避了非常長的時間,痛苦依然存在,沒有被祛除。具備了這個勇氣之後,我們才能在與之正面相對時,自在於心,而不受它的困擾,也不會削弱我們對痛苦的耐受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逃避是消極的表現,我們應該用積極的態度去消除痛苦。

  王太太非常不幸地被告知自己的丈夫幾個小時前在一場車禍中喪生,為此,她悲痛得死去活來。她的丈夫生前是一位頗有權勢的官員,因此,前來吊唁的人很多,不過她哪裏想到,她被人們關心,也就是這么最後一次。丈夫的去世使得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從前對她畢恭畢敬的人,現在也都不怎么重視她了;高層官員的各個家庭聚會的時候,也不再邀請她了,她實實在在地發現,自己被人們忽略了,這使她感到世態分外炎涼。還有,隨著經濟狀況的下降,她不得不改變生活方式,許多從前喜歡的東西都不再擁有了,這越發使她對生活喪失了興趣。

  很長一段時間,她覺得自己過得暗無天日,自殺的念頭一直盤踞在心裏,只不過,她還有那么一點求生的欲望,因此得以活下來。王太太有位朋友,是真正的朋友,多年不聯系,但有一天從別人口中得知王太太的近況後,立刻乘飛機趕來看她。這讓王太太十分感動,心裏非常溫暖。她的這位朋友平時修習佛法,看到她這么痛苦,就嘗試著勸她念佛,她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接受的朋友的建議。

  有一天傍晚,金燦燦的夕陽透過明亮的玻璃照到餐廳裏的桌子上,這時,王太太正好坐在這張桌子旁邊念一段佛經,光線照到了她看的那些字上,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溫暖,王太太一下子釋然了:連夕陽都如此美好,我為什么要離開這個世界呢?

  從這天起,王太太振作起來了,既然再痛苦也不可能讓生活回到過去,那就應該從這段痛苦當中吸取教訓,不再結交那些表面熱情內心冷漠的朋友,也不再把自己的生活寄希望於別人……

  這樣一來,王太太又找到了生活的出路。她找了一份工作,忙忙碌碌之中,也就漸漸淡忘了喪夫的痛苦。又過了兩年,王太太遇到了一個真心喜歡她、關心她的男人,雖然這個男人不是權貴人士,也沒有太多錢,但他們結婚了,原來的王太太現在變成了沈太太,而且,他們的生活簡單又幸福。

  這天,她躺在床上,早晨的陽光從外面射進來,照在她身上,她想起了兩年前的那個傍晚,她正在念的那段佛經被金燦燦的夕陽照耀,就是那么小小的一次啟發,讓她能夠走到今天,並再次獲得幸福,遠離了痛苦。

  我們應該明白,讓我們受苦的並不是痛苦本身,不是所有的痛苦都是有害於我們的。關鍵要靠我們如何正確地利用痛苦,將其化為一股為自己所用的力量,把我們的劣勢轉變為順勢。通常情況下,要達成某種目的,就一定要付出代價,經過一些磨難。既然這是必經的道路,那么我們在與挫折相遇時,就應該鼓起勇氣,把持住內心的平衡,不要讓阻礙將我們的精神擊潰。這時,我們所要重視的是如何使痛苦成為我們行動的助力,而不是執著於痛苦本身。

  我曾經聽一個外國老兵講述了他的一段經曆。

  他回憶說:事情發生在1944年8月的一天午夜。兩天前他在戰役中受傷,雙腿暫時癱瘓了。為了挽救他的生命和雙腿,艦長下令由一個海軍下士駕一艘小船,趁著夜色把他送上岸去戰地醫院醫治。

  不幸,小船在一個海灣中迷失了方向,那名掌舵的下士驚慌失措,差點要拔槍自殺……

  這位士兵鎮定自如地勸告下士說:“你別開槍,我有一種神秘的預感,雖然我們在危機四伏的黑暗中飄蕩了四個小時,孤立無援,而且我還在淌血……不過我認為即使失敗也要有耐性,絕不要墮入絕望的深淵。”

  沒等他把話說完,突然前方岸上射向敵機的高射炮的爆炸火光閃亮了起來,原來他們的小船離碼頭還不到三海裏。脫險之後,老兵在回憶中這樣寫道:自從那夜之後,此番經曆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這個戲劇性事件竟包容了對生活真諦認識的整個態度。因為我有不可征服的信心,堅韌不拔,絕不失望,即使在最黑暗最危險的時刻,我相信命運還是能把我召向一個陌生而又神秘的目的地……

  憑借力量,我們能夠幫助在苦海之中掙紮的人們脫離苦海,祛除苦難,使他們獲得幸福。雖然,有的人會認為幫助別人生獲得幸福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是自己能力所不及的事情。但事實證明,這個疑問完全沒有必要,幫助別人獲得幸福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因為每個處於苦難之中的人都希望獲得別人的同情與慰籍,只要我們以行善之心行善舉,必會使你所幫助的人們從痛苦中解脫,重獲幸福。因此,這是正確利用痛苦的一種手段。

【書籍目錄】
第1頁:源自內心的新氣象 第2頁:快樂和不快樂
第3頁:身心一體 第4頁:不和憤怒兜圈子
第5頁:修行花園裏的好園丁 第6頁:反躬自省靜人心
第7頁:寧靜的內心 第8頁:心靈的秘密
第9頁:減少痛苦 第10頁:照鏡子法
第11頁:傾聽他人 第12頁:把憤怒當作一個孩子
第13頁:痛苦源自內心 第14頁:修養離不了善意的監督
第15頁:我們的錯誤 第16頁:謙虛和包容
第17頁:嚴格自律使人重獲新生 第18頁:古法的深意
第19頁:把心放回心窩裏 第20頁:心靜好磨刀
第21頁:一顆感激之心 第22頁:惜福
第23頁:守財讓我們變得疲憊 第24頁:苦非苦
第25頁:尊重他人 第26頁:持有不動心
第27頁:身處逆境須用開拓法 第28頁:淡然面對世間悲苦
第29頁:醒悟 第30頁:你在想什么呢
第31頁:提醒自己勇猛精進 第32頁:心殘所以事殘
第33頁:對待痛苦的態度 第34頁:愁苦源於心
第35頁:疼痛的自省 第36頁:吃虧是在給自己積福
第37頁:照管內心的油燈 第38頁:遲來的慚愧
第39頁:結束自己對自己的束縛 第40頁:虛名阻礙了我們
第41頁:內外兼顧的修養 第42頁:認知自己的不完滿
第43頁:每一條生命都很可貴 第44頁:堅持做好人
第45頁:心中的大世界 第46頁: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第47頁:溫暖的愛 第48頁:悲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第49頁:人到無求品自高 第50頁:德高望自重
第51頁:取法天地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5 9:08:01
感謝,心情得到平靜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9-4 22:00:09
好喜歡喔!如果有書更好
第 2 楼
懺悔弟子 发表于 2013-6-18 0:30:24
南無阿彌陀佛! 感謝分享這麼棒的生活佛法書籍!! 弟子願信受奉行!!
第 1 楼
幸福 发表于 2013-4-26 20:54:11
歡喜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