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修煉篇 胡衛紅

聽南懷瑾大師講經——修煉篇 胡衛紅

沉湎過去,不如追求未來

[日期:2011-04-1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胡衛紅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沉湎過去,不如追求未來

  大而言之,也可以說是曆史錯了,是不能挽回的,但是你不要去懷念那過去的曆史,應該開創未來的。不過他唱給孔子聽,這個意義很深遠,等於對孔子說,你老是想把這個時代挽救過來,這是挽救不了的啊!算了吧!算了吧!這個時候想出來挽救這個時代,是危險極了,你這時如想出來從政,你可免了。

  經典回放

  選自《論語·微子第十八》

  【原文】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譯文】楚國的狂人接輿一面走過孔子的車子,一面唱著歌:“鳳凰呀,鳳凰呀!為什么這么倒黴?過去的不能再挽回,未來的還可以去追求。算了吧,算了吧!現在執政的人已經很危險了!”孔子下車,想同他談談,他卻趕快避開了,孔子沒法同他談。

  大師釋疑

  【注釋】

  接輿:據南大師解釋,接輿是道家人物,是楚國一個著名的狂人。

  諫:挽救,挽回。

  猶可追:還可以趕得上、來得及的意思。

  辟之:即“避之”。

  學儒一得:跟昨天劃清階限

  據南懷瑾大師介紹:“美國前幾年流行的嬉皮,他們所畫的祖師爺,都是我們中國人,其中兩個是禪宗的和尚:寒山、拾得,留長發拿掃帚的;還有像楚狂接輿,也是他們的祖師爺。還有我們晉朝的劉伶、阮籍兩個愛喝酒的,這些人他們都供起來,自稱是他們的祖師爺,這是他們學中國文化的一點點皮毛。所以楚狂並不是一個瘋子,接輿是他的名字,道家的書與‘高士傳’都說他姓陸,陸接輿說是楚狂,也是道家著名的隱士,學問人格都非常高。”

  從表面看,接輿確實有點美國嬉皮士的味道,率性而為,對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在乎,實際上,接輿卻有著非常深沉的思想。

  接輿是道家人物,道家的思想精華在於無為和順其自然。曆史發展到春秋時代,奴隸制度行將崩潰,人們的價值觀混亂,社會動蕩不安,確實很糟糕。但在道家看來,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用不著強行幹預,只需順其自然就行了。而孔子的觀點正好相反,他遠溯堯舜,上追周文,老想恢複古制。在道家看來,這是逆道而行,所以接輿忍不住跑去勸誡他,不要做這種徒勞無功的事。

  從表面看,接輿思想消極、頹廢,只顧自己快樂,對社會不負責任。實際上,這可能是負責任的方式不同。打個比方,一個父親看見蹣跚學步的孩子跌倒了,竟不去扶,等孩子自己站起來。難道是因為這個父親懶惰、不愛孩子嗎?他可能是在培養孩子的自立能力和堅強品格。又比如,一座房子很破了,不去修它,好像生活態度不積極。但有時候,把一座房子修複到它原來的模樣,不如設計一座新房子。孔子就是想把春秋這座破房子修複到周文王那座新房子的模樣。所以接輿認為他是在做傻事,勸他“來者猶可追”,把心思用到如何建一座新房子上。

  我認為,道家的觀點更有積極意義,但也不能說孔子做錯了。房子破了,在沒有條件建新房子的時候,修補舊房子,起碼能夠安居。另外,有些房子很珍貴,值得去修複。比如嶽陽樓、圓明園之類的文化遺產,不去修複它們,就是全世界的損失。只不過,孔子有時候把周朝這座破房子看得太珍貴了,哪怕它已經成為危房,仍然只考慮修複而不是重建,這確實有點逆道行事的味道。

  道家、儒家的大道理,我們似乎不用考慮得太多。但“來者猶可追”這句話,對我們卻很有積極意義。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很多不如意的事,也難免會遭遇失敗。與其為過去痛苦,不如含笑走向未來,這對人生不是更有積極意義嗎?

  第一,經營今天,跟昨天劃清界限。昨天永遠是終點,今天永遠是起點。把所有的失意留在昨天,從今天開始創造美好的生活,你就會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

  有一位婦人,丈夫因病去世,她失去了依靠,不得不出去找作。她以分期付款的方式買了一部舊車,去為一家出版公司推銷圖書。

  她工作辛苦,又孤獨,又沮喪。她每天有一百個擔心:怕付不出購車貸款,怕交不起房租,怕沒有足夠的食物吃,怕健康情形變壞而無錢看醫生……她覺得活著也沒什么希望,甚至想到自殺。

  有一天,婦人閱讀一本書,看到了一句令人振奮的話:“對一個聰明人來說,每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

  婦人細細品味這句話,忽然明白,自己一直活在昨天的不幸和明天的恐懼中,反而忽略了今天。可是,昨天的痛,自己已經承受過了,有必要反複兌付嗎?明天的痛,還沒有到來,有必要提前結算嗎?何不放下昨天的包袱和明天的煩惱,一門心思經營好今天?

  她將這句話貼在車子前面的擋風玻璃上。每天開車出發時,她就對自己說:“今天又是一個新的生命!”然後滿懷希望地上路。漸漸地,她學會了忘記過去,不想未來,只想如何幹好眼前的每一件事。從此,她的心情變得開朗起來。她的樂觀情緒甚至感染了她的客戶,銷售業績和個人收入都成倍增長。再也不用擔心沒錢付這付那了。

  一年後,她還找到了一個傾心相愛的男人,重新披上了婚紗。

  這位婦人也許不是因為一句話而改變,她受益於靈魂中迫切要求改變的強烈意念。當你對現狀不滿時,是否已決心跟昨天劃清界限?

  第二,用今天的努力彌補昨天的損失。我們經常會因為失誤或失敗而蒙受重大損失。坐在那裏哀聲歎氣、痛苦流淚,並不能找回損失,反而耽誤了今天的努力,那就蒙受了雙重損失。如果從現在開始努力創造,昨天的損失也許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英國史學家卡萊爾費盡心血,經過多年努力,總算完成了法國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將這本巨著的原件送給他的朋友米爾閱讀,請米爾批評指教。

  過了幾天,米爾臉色蒼白地跑來,向卡萊爾報告了一個不幸消息:這部珍貴手稿除了少數幾頁外,全被他家裏的女傭當作廢紙,丟入火爐中化為灰燼了。

  卡萊爾非常難過,這可是他多年的心血啊!更讓他苦惱的是,他撰寫稿件時,沒有留下任何記錄。當初他每寫完一章,隨手就把原來的筆記撕碎了。如果重寫,意味著他又得耗費數年努力。那種感覺就像剛爬完一座高山,筋疲力盡地下山後,還來不及歇一口氣,又不得不去重爬這座高山,想一想都覺得令人生畏。

  但第二天,卡萊爾已下定了決心。他振作精神,買了一大疊稿紙,重新動筆。他後來說:“這一切就像我把筆記簿拿給小學老師批改時,老師對我說:‘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寫得更好些!’”

  功夫不負苦心人,卡萊爾最終完成了他這部巨著。

  過去的時光不會倒流,但過去沒做好的事,可以做得更好。只要下定了決心,就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第三,設立新目標,嘗試新生活。在每個人的一生中,總會有幾次這樣的經曆:不得不放棄以前過慣了的生活,開始全新的生活。比哪,童年是無憂無慮的,可是生活不允許我們做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我們不得不離開家庭,去過學生生活。在學校的日子是美好的,又不得不走向社會。家鄉的氛圍是親切的,又不得不離開家鄉闖蕩……凡此種種,都會給我們帶來諸多不適應。這時候,我們不得不忍痛割愛,跟過去的生活揮手告別。如何調節心態呢?確立新目標,進行新的追求,就能從昨天的失落感中走出來。

  1945年,丘吉爾大選失利,黯然離開了政壇。他從權力巔峰跌落到平地,這樣的痛苦是普通人無法理解的。

  在一次家庭聚會中,丘吉爾突然產生了一個念頭:學畫。從未拿過畫筆的他,將學畫當成了每天的功課。他的繪畫技術進步很快,繪畫也成了他重要的精神支柱。晚年時,他曾感慨地說:如果不是繪畫給我的精神支持,恐怕我活不到今天。

  50多年後,他的一些作品被公之於眾。英國一位名叫約翰·萊沃裏的宮廷畫師對他的畫贊不絕口,由衷地說:“如果他當初投身繪畫而不是從政,我相信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畫家。”

  丘吉爾不僅在繪畫中得到了精神寄托,他還努力撰寫《第二次世界大戰回憶錄》,並於1951年正式發表,引起巨大轟動。兩年後,他因這部作品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丘吉爾從政壇巔峰走下來,又攀上了文壇巔峰,他的人生也擁有雙重的價值。

  人生就像爬山一樣,要么往上走,要么往下走。我們不能希望總是走上坡路,有時候,走下坡路也是每個人必然的經曆——爬到了山頂上,只有下坡路可走。怎么辦呢?不妨坦然地走下來,再去爬另一座山峰。這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

【書籍目錄】
第1頁:目  錄 第2頁:前  言
第3頁:做人是天下第一等學問 第4頁:先成人,後成事
第5頁:人要有所敬畏 第6頁:先掃一屋,再掃天下
第7頁:學問修養一用就靈 第8頁:最怕不是良駒,何愁沒有伯樂
第9頁:耐心經營你的人際關系 第10頁:交到真心朋友是一種福分
第11頁:跟有本事沒脾氣的人交朋友 第12頁:同情弱者是天下最高的學問
第13頁:助善莫助惡 第14頁:空思不如多學
第15頁:不要被學問捆住手腳 第16頁:學無常師,多方求教
第17頁:多看多聽少開口 第18頁:不要盲從“群眾心理”
第19頁:能赦小過是高人 第20頁:塞住耳朵聽讒言
第21頁:是誇是毀,心裏有底 第22頁:事無大小,全力以赴
第23頁:做一個行動家 第24頁:先拿出業績,再計較待遇
第25頁:患得患失,百事不成 第26頁:從大路上求富貴
第27頁:沉湎過去,不如追求未來 第28頁: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第29頁:第五種人格 第30頁:做人要空闊,做事要實在
第31頁:以出世態度做人,以入世態度做事 第32頁:學會“招兵”的本領
第33頁:在平凡中變為超人 第34頁:小聰明不如大智能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