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包容的智慧 星雲法師

包容的智慧 星雲法師

八、信遠 -- 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

[日期:2011-03-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星雲大師:

我記得台灣那次“九·二一”大地震,有戶人家供的佛像從桌面上倒下來,翻了幾滾,又站起來。我們有位法師嘆說,這佛很靈,地震都沒震碎。我說你錯了,這尊佛像是木材做的,所以沒有碎。佛像被地震震壞屬正常,重要的是,我心中的佛像沒有倒,我對佛教的信仰不會倒。

長樂先生:

中國社會在對佛教的複興問題上,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認識。一直以來,佛教在我們心目中都是一個富有愛心、善良的宗教。如果不給一個空間,一個確定的地位,當信仰危機出現的時候,邪教就會乘虛而入,這是我們需要正視的問題。

星雲大師:

在各種信仰中,正信的宗教給人的力量最大,尤其一旦對佛教的真理產生了信仰,則面對人生一切的橫逆、迫害,不但不以為苦,還能甘之如飴地接受。信仰真理的力量,使我們有更大的勇氣面對致命的打擊;使我們有寬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繼而改寫命運。而正信的宗教,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有歷史考據;二、世界公眾承認;三、人格道德完美;四、能力威勢具備。

長樂先生:

尼赫魯把佛陀的人格看做印度人民崇高精神力量和智慧的象徵。他擔任印度總理後,強調甘地的非暴力學說和包容哲學的重要性。他說:“我們從阿育王、甘地和其他思想家與政治家那裡,所繼承下來的'自己生存,也讓別人生存'的非暴力、寬容、共存的哲學,是解決我們現時代各種問題的唯一可行的方法。”

1954年6月,尼赫魯與周恩來簽訂了中印兩國政府聯合聲明,共同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聯合聲明中,尼赫魯就借用了佛教術語“潘查希拉”(Panchasila,即“五戒”)一詞來表述這“五項原則”,他說: “印度是佛教的祖國,向世界宣揚佛陀的和平主義,是我們每個佛子都應有的責任。”

星雲大師:

佛教所講的“因果業報”對人心的自律、社會的淨化,都有很大的裨益。我們佛弟子,只要一天身受佛恩,就要努力於佛法的弘揚光大。

長樂先生:

弘一法師在《李叔同說佛》這本書裡面也作了非常多的說明,他有一個重要的批註:“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現今研究這句話,更有特別的含義。我們不能讓乾坤有私,不能讓善和惡得不到它應有的回報。

一提到佛教,一提到因果輪迴,很多人就會說,現在你怎麼又迷信了?我要說的是,在新的歷史時期,選擇研究佛教,選擇弘揚佛的精神,不是倒退。如果說達摩大師當年把禪宗帶到中國,是佛教選擇了中國;那麼現在,是中國選擇了佛教。

星雲大師:

你說得很對,這是佛教的光榮。其實,中國佛教經過與中國本土文化幾千年的融合演變,早已水乳交融,難分你我了。時至今日,它已經不再是一門古老的宗教,而是一種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佛教是般若智慧,是辨識宇宙真相的道理,是認識自我的“千古長夜一明燈”。這個光明如果失去了,是黑暗,很可怕。
【書籍目錄】
第1頁:一、有容 -- 序: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1) 第2頁:一、有容 -- 序: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2)
第3頁:一、有容 --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1) 第4頁:一、有容 -- 柏林牆是被音樂電視摧毀的嗎? (2)
第5頁:一、有容 -- 醍醐灌頂“一句話” 第6頁:一、有容 -- 規律藏在“愛和良知”的鏡子裡
第7頁:一、有容 -- 你可以不信,但不必排斥 第8頁:一、有容 --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1)
第9頁:一、有容 -- 心靜,則萬物莫不自得(2) 第10頁:一、有容 -- 虛空包容萬有(1)
第11頁:一、有容 -- 虛空包容萬有(2) 第12頁:一、有容 -- 身臨其境,方知別有洞天
第13頁:一、有容 -- 生活本身就是神通 第14頁:二、伏惑 -- 不給別人留餘地,可能自己沒有立錐之地
第15頁:二、伏惑 --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1) 第16頁:二、伏惑 -- 最不聽話的是我們的心(2)
第17頁:二、伏惑 -- 王道與佛法的衝撞 第18頁:二、伏惑 -- 薪盡火傳,生命在於轉化
第19頁:二、伏惑 -- 良知就是知恥、知愧、知恩 第20頁:二、伏惑 -- 不能圓融人我關係,是最大悲哀
第21頁:二、伏惑 --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第22頁:二、伏惑 -- 不能圓融人我關係,是最大悲哀
第23頁:二、伏惑 -- 財富會空,真空能生妙有 第24頁:二、伏惑 -- 迷惑時的判斷:止於至善
第25頁:三、若水 -- 當提起時提起,當放下時放下 第26頁:三、若水 -- 只要自覺心安,東西南北都好
第27頁:三、若水 -- 在人群中實現使命 第28頁:三、若水 -- 中國的禪學進入世界的視野
第29頁:三、若水 -- 一天保有十分鐘的寧靜 第30頁:三、若水 -- 為凶手立一塊祭奠的石頭
第31頁:三、若水 -- 上與君王同坐,下與乞丐同行 第32頁:四、度己 -- 每天講三句讚美的話
第33頁:四、度己 -- 持久熱情,才能耐得住寂寞 第34頁:四、度己 -- 一切阻礙都是線索,所有陷阱都是路徑
第35頁:四、度己 -- 文化血型與世界華人 第36頁:四、度己 -- 對工作存有敬重之心
第37頁:四、度己 -- 信息多元遏止信息霸權 第38頁:四、度己 -- 深入才有洞察,熱愛才能感動
第39頁:四、度己 --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1) 第40頁:四、度己 -- 自省者自強,自律者自尊(2)
第41頁:五、变通 -- 退步原來是向前 第42頁:五、变通 -- 忍是智慧,忍是擔當
第43頁:五、变通 -- 在衝突中學習 第44頁:五、变通 -- 受保護的文化,榮耀與危險並存
第45頁:五、变通 -- 寬可容人,厚可載物 第46頁:五、变通 -- 寬恕讓未來變得開闊
第47頁:五、变通 -- 善待資源,兜里不能老是揣著弓和箭 第48頁:六、多元 -- 讓“平等”回歸人心
第49頁:六、多元 --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第50頁:六、多元 -- 信仰可改變一國之精神格局
第51頁:六、多元 -- 我們有什麼可自卑的呢? 第52頁:六、多元 --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1)
第53頁:六、多元 -- 禪者眼中,萬物皆美(2) 第54頁:六、多元 -- 意識形態是一道牆,佛教則是門窗
第55頁:六、多元 -- 瞻禮佛指,讓中國率先統一 第56頁:六、多元 -- 文化衝突走向文化融合
第57頁:七、管理 -- 柔性管理 自覺管理 感動管理(1) 第58頁:七、管理 -- 柔性管理 自覺管理 感動管理(2)
第59頁:七、管理 -- 十年前的一碗麵 第60頁:七、管理 -- 如果勝利意味著打敗所有人……
第61頁:七、管理 -- 和解是歷史的正途 第62頁:剛柔相濟,東方與西方的中庸
第63頁:菩薩心腸+現代管理 第64頁:七、管理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1)
第65頁:七、管理 --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2) 第66頁:七、管理 -- 西方的一分為二,東方的二分為三
第67頁:七、管理 -- 不管理就是高明的管理 第68頁:七、管理 -- 管人難,管心更難
第69頁:八、信遠 -- 善惡若不報,乾坤必有私 第70頁:八、信遠 -- 重振勇氣,向死而生
第71頁:八、信遠 -- 危機:危險之中有機會 第72頁:八、信遠 -- 憨商之道是聰明
第73頁:八、信遠 -- 我們欣賞身處困境仍微笑的人 第74頁:八、信遠 -- 以無聲的覺悟,求有聲的事業
第75頁:八、信遠 --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第76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1)
第77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2) 第78頁:八、信遠 -- 跋:智慧的藝術(3)
第79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1) 第80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2)
第81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3) 第82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4)
第83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5) 第84頁:八、信遠 -- 附錄:佛教智慧的真義(6)
第85頁:八、信遠 -- 附帖1:星雲大師的雲水日月 第86頁:八、信遠 -- 附帖2:星雲大師的借鑒與獨闢
第87頁:八、信遠 -- 附帖3:人間佛教現代律儀(1) 第88頁:八、信遠 -- 附帖3:人間佛教現代律儀(2)
推薦 打印 | 錄入: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