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星雲大師與你談心 星雲法師

星雲大師與你談心 星雲法師

第二部分 -- 人間修行苦

[日期:2011-02-2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徒弟一見到我雙膝落地,淚水不止,她訴說摯友猝然而逝,死者一生助人不求回報,卻被朋友陷害無數,連畢生血汗買下的房子都因替朋友擔保而被法院查封;他的能力強,遭長官猜忌而不得翻身,連太太與好友過從甚密,他都責怪自己公務太忙,無暇陪伴而原諒太太,極力挽回婚姻……這樣一個正值壯年的人,無病無痛,好端端的走,這世間何公道之有?

我極力安撫她不平的悲痛,我讚頌她摯友的歡喜受報。他來人間修行,人間修行本就比出家修行苦,在世界上,什麼人都可能辜負我們,唯有因果是不會辜負我們的。學佛要學心裡的富貴,世間的好壞不要太認真,有時不好也好,人間修行本就要在社會上扮演吃虧的形象,慈悲、道德、忍辱、犧牲,都要歡喜承受;現實的世界本是五欲六塵的世界,人我紛爭的世界,重重災難的世界,更是身心無常的世界。我更讚頌她的摯友懂得從小我的人間到大我的人間,一個人要得到快樂,必須擴大小我,融自己於大我,從大我中懂得快樂。如同一枝蠟燭光,把它分傳給很多枝,每一枝都亮了,並不影響第一枝的光明,反而更增加空間的亮度。

有首偈語:“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猶如覓兔角。”佛道在哪裡?佛道在世間,佛道在大眾身上。經云:“諸法因緣生。”一個人要想獲得快樂,必須化私為公,化我為眾。

人更要從接受的人間到報恩的人間,從前的人“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韓信接受漂母一飯,後以千金相報。可是,現代人,你對他施以九十九分的恩惠,只有一分不如意,他就會永遠記恨你。人與人若能懷感恩之心,則仇恨、嫉妒便會消失於無形,是非煩惱亦匿跡於無影。

我面告徒弟:“佛門中人,生死乃一如也,既然有生,怎能無死?摯友是有了成就而去,倒是你,你要繼續人間修行,多保重,保住好身體才能精進事業。我六十多,每天為弘法事業忙碌不堪,深怕來不及做,不做會後悔,你更要為文教事業努力。”

事業要有成是很辛苦,伯爵山莊的莊主張姚宏影女士,先生去世多年,一片江山由她獨自打下,她七十一歲了,曾經對我說:“師父,我這一生都是在求人家,說好話的情況下,事業才成功的。”

所有領導者的心境皆如此啊!要做一個有成就的人,談何容易!

黎玉璽寫信告訴我要辭去記者職,做一年閉關專修,我常想在家徒眾對佛法的精進,真令人佩服,我曾對徒弟說福報好的人入寺出家,出家人的心願較易達成,要個育幼院,十方信眾的力量就自然匯集,要成就任何事業,助力自然就來,在家眾有時因緣不夠,所以要更艱苦精修。

才回到山上,一弟子對我說:“師父,我們都知道您在外弘法,像空中飛人,對時光長短、空間遠近早已忘記,也不會介意,非常辛苦,但可別忘了在本山您的徒弟也很需要您,請您留點時間給我們。”

我很受這些話感動,但我也訓之:“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若我的徒眾認為每天在我身邊跟前跟後的,才算親近我,那我可要失望了!

想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能讓更多的人享受法喜,也就忙得不知道什麼叫累。

連續一星期在空軍官校、蘭嶼、海軍陸戰隊、成功嶺、憲兵學校、金門及數個軍團弘法,勉勵他們多親近善知識,追求內在的體驗,才有力量!

我直覺軍中更需要佛法,因軍中生活是硬的,佛的生活是柔的;軍人是勇敢的,佛是慈悲的,如能勇敢加上慈悲就更好了。軍人重外在,佛講求內在。軍人要物質的生活,也要精神的生活,有心外的生活,也要有心內的生活,有前進的人生,也要有後退的人生,有開放的人生,也要有關閉的人生,有接受的人生,更要有感恩的人生。

聽說軍中素食風氣很盛,我告之素食可以培養耐性,老虎、獅子雖是肉食,但兇猛而後繼乏力;牛馬雖吃草,但個性柔和且有耐力!

在一座談會上,有人問道:對外界有人批評我是政治和尚的看法。以前對這問題,總覺我一切言行作為根本與政治無瓜葛,“非心非佛”,而不承認。不過,現在覺得“即心即佛”,政治和尚沒有什麼不好,“政”是大眾之事,沒有資格參政的是那些被褫奪公權的人,佛教負有改善社會、淨化人心之責,地藏菩薩肯到地獄去救度眾生,我們為什麼不能到群眾中去廣度眾生!非心也好,即心也好,我仍是我!

人處在現代的社會,要給人利“用”,才是有用之人,不計得失,把自己融在大眾裡,平等相處,才是做人處事之道。

有信眾問我的人生觀,我笑答:“以無為有,以退為進,以空為樂,以眾為我。”

徒眾亦問道:“如何親近師長?”

我答:“見解一致、思想統一、精神相依、甘苦與共、生死不易、榮辱不離、兩心相通、人我一如。”凡此皆人間修行也!
【書籍目錄】
第1頁:相關內容 -- 目錄 第2頁:相關內容 -- 師父序
第3頁:相關內容 -- 師父的大智慧我知道 第4頁:相關內容 -- “話”說這殊勝的“緣”
第5頁:相關內容 -- 三序因緣 第6頁:第一部分 -- 人間關係的開始
第7頁:第一部分 -- 得意與失意 第8頁:第一部分 -- 尋得人間好時節
第9頁:第一部分 -- 把“理”收起,“道”在當下 第10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1)
第11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2) 第12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3)
第13頁:第二部分 -- “禅”与“禅悟”(4) 第14頁:第二部分 -- “禪”與“禪悟”(5)
第15頁:第二部分 -- 人間修行苦 第16頁:竹焚不毀節人 不變隨緣(1)
第17頁:第二部分 -- 竹焚不毀節人 不變隨緣(2) 第18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1)
第19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2) 第20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3)
第21頁:第三部分 -- 莊子的鬥雞哲學(4) 第22頁:第三部分 -- “圓”的世界“水”的哲學(1)
第23頁:第三部分 -- “圓”的世界“水”的哲學(2) 第24頁:第三部分 -- 願我為石
第25頁:第三部分 -- 感念在心底 第26頁:第三部分 -- 常低頭方能得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