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特將般若觀照法門的具體下手方法,作一歸納和介紹。
觀心方法的重點,是要隨時隨地回光返照當下的心念。在初下手時,宜於靜中進行,先結跏趺坐,調整身、息,放捨萬緣,合目斷光,細細靜看(觀即是看)自己起心動念的情況,這時定覺妄念忽來忽去,生滅不停。我只是一味耐心觀照,了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取不捨。由於妄想分別被自心所照,便能湛寂不動,隨著觀力的深入,無不逐步消於無形。妄念再起則再觀,反覆用功,這樣每日至少坐一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至一小時,在靜中觀照純熟,妄念自能逐步稀少,同時覺照的力量,也便逐步增強,漸漸看到一念不生,心源空寂。這時雖寂寂無念,卻了了常知,就與般若自性相應。這是第一步,可說是由照而住的「照住」功夫,也即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無住」功夫。
此後,不論行住坐臥,常常從這寂定的性體上起用觀照,妄念才現,立即察覺。用功日久,由於覺照時時現前,妄想執著起時,便能如片雪洪爐,頃刻消融。這時正是依圓覺自性之光明,照寂滅清淨之覺體。圓覺經說:「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可見徹證覺性,更無別法。這一階段的功夫,實際上正是心經所說「照見五蘊皆空」的「照見」功夫,也即金剛經所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生心」(生清淨之心)功夫。
這樣再繼續前進,漸漸體會到自性本來清淨,不必著意起照,入於忘照而終日未嘗離照的地步。圓覺經說:「有照有覺,俱名障礙,是故菩薩常覺不住,照與照者,同時寂滅。」功夫到這一層次,不觀而觀,心即非心,二執齊消,我法雙空,並空也空,證入「終日無住,終日生心;終日生心,終日無住」的境界。
此外,做觀心功夫,必須與六度萬行緊密結合起來,與種種順逆境界的磨練結合起來,以堅強的毅力,與自己的煩惱習氣奮鬥,見為我執,解而空之,情為我愛,轉而疏之,在障礙中忍得住、透得過,逐步功行純熟,做到於一切法不取不捨,證入「知是空華,即無輪轉」(圓覺經)便能迅速與空有不二、寂照同時的實相境界相應。
金剛經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乘起信論說:「於一切時,常念方便,隨順觀察,久習淳熟,其心得住。以心住故,漸漸猛利,隨順得入真如三昧,深伏煩惱,速成不退。」華嚴經十地品說:「此菩薩以深智慧,如是觀察,常勤修習方便慧,起殊勝道,安住不動,無有一念休息廢捨,行住坐臥,乃至睡夢,未曾暫與蓋障相應。」以上經論所說,都是學般若、化二執的寶貴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