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幸福之道 耕雲先生講述

幸福之道 耕雲先生講述

五、幸福的代價——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日期:2011-01-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耕雲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幸福的代價——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我們都知道,付出是獲得的前提,在想要獲得的時候,必須要先付出一些代價。講過了幸福的條件之後,再來談談幸福的代價是什麼?幸福的代價就是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參加童子軍的小朋友都知道日行一善,我們如果不能日行一善,那是很慚愧的。有人說日行一善很難,難在什麼地方呢?他說:我家收入有限,沒有多餘的錢做好事。六祖壇經講:功德不在施錢。有錢固然很好,沒有錢照樣可以做功德。

我們日行一善怎樣行呢?在座有很多是女士如果你每天買菜帶個菜籃子,恢復三十年以前的作風,不用塑膠袋,這就是一善。各位知道,我們太對不起天地了!地球在過去五千年來,還沒有現在五年污染得厲害,再污染下去,我們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我們是在自掘墳墓。大家或許說這塑膠袋是小事,可是它埋在地下多少年都不會腐爛,植物因此而不能紮根,土地也變成了廢土,如果再加以高溫,它會釋放出毒素。所以我們日行一善,人人都能做得到。

善事隨時可做。我們坐公車,看到年紀大的,可以讓位子,像我這樣的年紀就夠資格了。我不是要你讓位子給我坐,而是告訴你日行一善隨時都可以做得到。

我最近在電視上看到兩則報導:有一位老先生,原先身體很不好,他的兒女事業都有成就,他也不需要工作,閑得無聊,於是每天修補登山的道路。修補了一年以後,身體變得很健康,過去的慢性病都好了;而且跟一些老年人在山上搭個棚子,沒事就用山泉水泡「老人茶」喝,既健康又享受,他每天都在修,愈修愈健康。如果他換個方式,吃飽沒事幹,只想睡覺,或許老早就死了。人若是不動,早晚會懶出毛病來。這位老先生他付出了心力,他獲得了健康、獲得了喜悅、獲得了友誼,獲得的還真不少。

我們要日行一善,尤其在環保方面非常重要。各位看看今天的環境,快要變成垃圾國了,到處都是垃圾。

另一則報導說,有位老先生每天到山上去撿垃圾,因為登山烤肉的人留下了很多垃圾,罐頭盒、鋁箔包等等,把山區都破壞了,這位老先生就拿個袋子去撿,他並不是求人知道,而是感覺人應該為社會、為大眾做點有益的事,像這種都是不需要花錢,而能夠日行一善的。

接下來是周去一惡,一個禮拜去掉一點毛玻也許你會說我沒有毛病,那你是聖人,你不要叫我老師,我叫你老師好了!(哄笑)人若沒有缺點,那就是佛了。我們做一些善事,起碼每天做一件,做兩件功德更大,做三件那是多多益善,如能吻合「為而不有,善而不居」,那就更是功德無量了,但我們要去惡很不容易啊!

我有個小孩他沒事愛摳鼻孔,我勸他不要摳,我說你摳破了表皮,細菌會從微血管進去容易得鼻竇炎,最好用藥棉沾點雙氧水擦一擦。我說你這個毛病能不能改?他說能改。過了一個多月之後,我問他這個毛病改掉了沒有?他說改掉了,說著說著又摳了。可見人要去掉壞毛病是很困難的。

我們要修正自己,必須先訂個計劃,逐步把這些壞毛病都改掉,我們才會活得幸福。如果不肯付出代價,也就得不到任何東西。好比你到超級市場拿點東西回來,你必須先付出代價,你若是不付出代價而拿了東西,那你就是犯法。所以要付出日行一善,周去一惡的代價,我們才會健康、才會喜樂,因為為善最樂。那兩位修登山步道及撿拾山上垃圾的老先生,都是我們學習的物件,他們的所作所為就是菩薩行。

很多人有宗教偏見,信佛教的就說別的宗教不好,信別的宗教就說佛教不好,這是錯誤的。神職人員他可以這樣說,因為他靠這個吃飯,我們就不可以了,因為真正的宗教與藝術,都是人類的公產,不應該有門戶之見。

我在電視上看到有個整型的醫生,專門治療小孩的兔唇,雖然他是個牧師,但我認為他就是個活菩薩。

有人說舊約聖經很不科學,說人有原罪,人剛生下來就有罪了,這簡直太荒謬!但人確實是有原罪的,因為人有思想就有好惡,有好惡就有我執,有我執就有佔有欲,有佔有欲就有支配欲,然後就會造業,這就是罪啊!

為什麼叫原罪?亞當、夏娃住在伊甸園裏,經過了無量的時間,也不穿衣服,兩個人過得很好,等到吃了禁果以後,就發現你是女的,我是男的,你跟我長得不一樣,我們兩個沒有穿衣服,感覺很難為情。在沒有吃禁果以前,這些問題不存在,吃了禁果分別心就產生了,分別心一產生就有了二元思想,有了二元思想就有了矛盾,既有你我,就有了佔有欲。

你說小孩有沒有原罪?他有原罪!小孩一有知覺他就不做好事。我的小孩三歲的時候,給他買個玩具,他玩膩了,就擺在床底下,問他還玩不玩?他說:爸爸!丟掉好了,這個沒意思。過兩天隔壁的小朋友來了,一動他的玩具,他馬上動手打人家,說這是我的,你不能動!就憑這一點可以知道人確實是有原罪的。

人的分別心,就是原罪的基因,就是無始無明。人要是沒有分別心,耶穌的理念就可以實現了,他說「我的旨意行在地上就如同行在天上」,確實是如此。佛教叫人離分別,離分別就是滅原罪。舊約講亞當與夏娃或許只是一個寓言;不一定真有這兩個人,但是它說明了人的分別心、自我意識、自我執著;人的佔有欲、支配欲、人的二元思想是不對的,是破壞幸福的毒素。當我們瞭解到這一點以後,我們就會常常找自己的毛病,想辦法修正自己的缺點,而不要找別人的麻煩,不要看別人的缺點,我們活得會愈來愈快樂、愈來愈好。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使眾生幸福是佛出世的本懷 第2頁:二、安、和、福、祿、壽是真幸福
第3頁:三、幸福之道即是中道 第4頁:四、幸福的條件
第5頁:五、幸福的代價——日行一善,周去一惡 第6頁:六、幸福的能源——愛與慈悲
第7頁:七、反省的要項——去除幸福之賊 第8頁:八、幸福的昇華——成佛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