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著

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著

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身殘心不殘

[日期:2016-07-0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身殘心不殘
  
  身體障礙有不同的等級、類別,造成障礙的原因也各有不同。有的是與生俱來的,例如有些小孩一出生就得了蒙古症,有的一出生就少了一條腿,或是聾啞、眼盲、畸形。有些身體障礙則是後天造成的,例如因為小兒麻痺症,或是意外事件、戰爭、災難等,而造成的顏面或肢體傷殘。
  
  因為後天因素而導致身體障礙的人,由於從身體健全到障礙的落差,最容易被自己的外表所困擾而灰心喪志。但如果心理輔導得宜,也能是一個心理健全的人, 雖然他在身體上有所缺憾,在體能上也比正常人差一點,但他的心智和正常人完全相同,只要工作職業選擇得當,還是能有優異的表現。
  
  我曾經遇過很多身體障礙的朋友,例如畫家洪聖焜先生,無論在美國或台灣都相當有名,他畫透視圖的技術在台灣可說無人可出其右。另外有一位為我看病的耳鼻喉科醫師,他的醫術特別高明,可見身體障礙並無損他們的專業能力。
  
  身體障礙的朋友如果要克服外相殘疾所帶來的困擾,重拾內在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心理輔導。無論是家屬或是親戚朋友,都要試著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觀念,讓他們明白,自己除了外表的缺陷,其他和一般人並沒有什麼差別,仍然能夠擁有健全的人生觀,並不需要自卑。
  
  不過,當人們身體的某部分有了殘缺時,產生自卑感是很自然的反應,心裡總是會有一點遺憾,覺得自己不如普通人。所以,我們可以鼓勵他們:「身體外表和個人價值是不相關的,更何況你的心智、才能與貢獻,都不輸給一般人,所以不需要自卑。」
  
  除了從觀念上幫助他們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從宗教信仰上幫助他們,因為透過宗教信仰,可以從根本上減輕身體障礙所造成的壓力和壓迫感,讓他們能夠調整觀念、轉變自我。
  
  佛教講因緣,其中一種是「增上緣」,也就是一般講的助緣。但不同的是,佛教認為助緣不僅是好的、有利的,有時逆境也是,這就是「逆增上緣」。因此,從 佛教的立場來看,生命所遭遇的一切橫逆都是逆增上緣,所以我們應該以平常心接受它、面對它,並轉過來運用它,讓自己更成長。而藉由拜懺、念佛、布施等方 式,可以幫助我們擺脫內心的矛盾情結,將自卑的想法轉變過來,獲得內心的平靜。當心態逐漸變得健康、開朗之後,就可以完全發揮自己的潛力,做到真正的「身 殘心不殘」。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你快樂嗎 -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第3頁:你快樂嗎 - 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第4頁:你快樂嗎 - 自找苦吃的人生
第5頁:你快樂嗎 - 「痛」並不等於「苦」 第6頁:你快樂嗎 - 你在苦中作樂嗎?
第7頁:你快樂嗎 - 心胸開朗,就不受環境局限 第8頁:什麼是苦 - 痛苦的發生與消失
第9頁:什麼是苦 - 一點也不苦 第10頁:什麼是苦 - 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第11頁:什麼是苦 - 不眷戀,也不逃避 第12頁:什麼是苦 - 好好善用「臭皮囊」
第13頁:什麼是苦 - 不斷變化的心念 第14頁:什麼是苦 - 遠離「苦」的感受
第15頁:什麼是苦 - 放下「自我」的幻覺 第16頁:什麼是苦 - 放下一切負擔
第17頁:什麼是苦 - 少欲知足真快樂 第18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第19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老化是自然現象 第20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身殘心不殘
第21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死亡並不可怕 第22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自由自在的人際關係
第23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第24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不再為情所困
第25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讓愛情發揮正面的力量 第26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第27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超越別離的痛苦 第28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第29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第30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第31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感謝抱怨的人 第32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第33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什麼都不求 第34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合乎因果的追求
第35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許一個不會落空的願 第36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沒有一個不變的「我」
第37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第38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不以自我為中心
第39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執著 第40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第41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第42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收心的練習
第43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無常就是永恆 第44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離煩惱,也不起煩惱
第45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快樂不需向外尋求 第46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第47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 第48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第49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貪著禪定之樂 第50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最快樂的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2-28 7:53:43
我不是打看见了我都不説心中的有神明保佑我我不会放弃心中的大,全家,找麻烦人心会听见他门説话吗还是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20:50:47
借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