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著

真正的快樂 聖嚴法師著

什麼是苦 - 放下「自我」的幻覺

[日期:2016-07-0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放下「自我」的幻覺
  
  一般人認為,活著的時候,自己的生命就是「我」;死亡以後,雖然身體消逝了,但是靈魂還在,就轉而把靈魂當成「我」。但是,狗有狗的靈魂、貓有貓的靈 魂,人也有人的靈魂,即使是人的靈魂,也有男人、女人之別。所以,在一次次的生死輪迴之中,靈魂並不是絕對不變的,只要靈魂一變化,「我」也就會跟著變 化。因此,佛法雖肯定身體、靈魂的存在,但它們都不是固定不變的,因此,我們也可以說,沒有一樣東西可以稱為「我」。
  
  第一次接觸「無我」觀念的人,大都會感到害怕,其實「無我」才是對自我真正的肯定。讓我們仔細想想,「我」究竟是什麼?是心?是身?還是身心之外所擁有的事物?所謂的思想、財產、名譽、價值判斷等,就是「我」嗎?或者只是「我的」罷了?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的名字叫做「聖嚴」,但是在台灣,就有五個名叫「聖嚴」的出家人,所以將來如果有人提到「聖嚴法師」,究竟指的是誰?還有,我 曾經在大英歷史博物館看到敦煌出土的古代經卷,裡面就有一位唐朝的法師與我同名,巧合的是,這位法師也姓張,和我俗家的姓一樣,也叫做「張聖嚴」。由此可 見,歷史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我的名字並不就是「我」。同理可知,我的身體不是我、我的名譽不是我,其他與我有關的一切也都不是我。因此,現在一般人所講 的「我」,都是虛幻的我,並不是真實的。
  
  但是一般人還是很怕無我的觀念,因為一講到無我,就覺得自己的價值、立場、目標、方向似乎都消失了。曾經有一位美國教授跟著我打禪七,在打坐狀況非常 好的時候卻要求回家。我問他:「你為什麼不坐了呢?」他回答:「我愈坐愈好,覺得這個世界愈來愈空虛、不重要。但是這樣不行,我還有一個太太,我怕我一開 悟,進入『無我』的境界,就可能不要太太了。我可以不要太太,但是太太不能沒有我,所以我想回家了。」他表示,基於慈悲的心理,他要回家幫助太太,所以他 不想打坐、開悟了。於是我告訴他:「你好愚癡啊!成了佛、開了悟的人,雖然沒有自私自利的我,卻有大慈大悲、大智大勇,也就是把小我擴大成無限、廣大的 我,不僅可以幫助自己的太太,還能救度更多眾生。」
  
  佛教認為,一切有形、無形的現象,在我們身邊不停地變換著,生活在這個變動不已的幻境當中,我們常常為自己編織苦惱的生死之網而毫不自覺。明白「無我」的道理,就可以幫助我們練習放下自我的幻覺,積極修行菩薩道。
  
  雖然眾生看佛是有「我」的,例如在《金剛經》中,釋迦牟尼佛就常以「我」自稱,但是在其他佛經裡,如來也常說:「我是佛」、「我在說法」、「我在度眾 生」,這些都是「假名我」,是為了讓眾生瞭解佛所說的法,才必須有個指稱的對象。事實上,佛的「我」就是「無我」,拿掉凡夫的自我,只剩下佛的無我,才是 究竟的我,也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發揮絕對正面的影響力。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你快樂嗎 - 真正的快樂是什麼?
第3頁:你快樂嗎 - 追求快樂是起點,不是目的 第4頁:你快樂嗎 - 自找苦吃的人生
第5頁:你快樂嗎 - 「痛」並不等於「苦」 第6頁:你快樂嗎 - 你在苦中作樂嗎?
第7頁:你快樂嗎 - 心胸開朗,就不受環境局限 第8頁:什麼是苦 - 痛苦的發生與消失
第9頁:什麼是苦 - 一點也不苦 第10頁:什麼是苦 - 知苦、體驗苦、不以為苦
第11頁:什麼是苦 - 不眷戀,也不逃避 第12頁:什麼是苦 - 好好善用「臭皮囊」
第13頁:什麼是苦 - 不斷變化的心念 第14頁:什麼是苦 - 遠離「苦」的感受
第15頁:什麼是苦 - 放下「自我」的幻覺 第16頁:什麼是苦 - 放下一切負擔
第17頁:什麼是苦 - 少欲知足真快樂 第18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即使生病,也不痛苦
第19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老化是自然現象 第20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身殘心不殘
第21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死亡並不可怕 第22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自由自在的人際關係
第23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真正懂得感情的人 第24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不再為情所困
第25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讓愛情發揮正面的力量 第26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心理健康了,身體才會健康
第27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超越別離的痛苦 第28頁:如何面對生死與聚散 - 有聚有散才能成長
第29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知足是幸福的起點 第30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在不斷的錯誤中學習
第31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感謝抱怨的人 第32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化自私的欲望為奉獻的願望
第33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什麼都不求 第34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合乎因果的追求
第35頁:找到幸福的起點 - 許一個不會落空的願 第36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沒有一個不變的「我」
第37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隨時轉換主觀的感受 第38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不以自我為中心
第39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感同身受,就能放下執著 第40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慈悲是為了保護自己
第41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因緣」就是自然現象 第42頁:轉化主觀的感受 - 收心的練習
第43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無常就是永恆 第44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離煩惱,也不起煩惱
第45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快樂不需向外尋求 第46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苦與樂只是主觀的感受
第47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樂 第48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為任何目的而奉獻
第49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不貪著禪定之樂 第50頁:得到真正的快樂 - 最快樂的人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3-12-28 7:53:43
我不是打看见了我都不説心中的有神明保佑我我不会放弃心中的大,全家,找麻烦人心会听见他门説话吗还是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8-19 20:50:47
借分享,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