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鳴集
佛教與中國之命脈
一個國家的生存,與一個人的構造,大體上很是相同。有一具軀殼,還須有一副精魂。沒有軀殼,那精魂固然沒有寄託;若沒精魂,那軀殼又何能生存的下去?一般人都曉得土地、人民、主權三件是國家的要素,這不過只是一具軀殼,能維持這三件事團結繼續的向前生存與發展,卻是文化。要知這文化,便是國家的精魂。
文化是人民思想的指方鍼,能固結人民思想的向心力。一個國家,人民思想集中,所謂志同道合,自然精神纔會團結,有這樣生氣勃勃的精魂,纔能使軀殼暢旺的發展。對內一方說,可以減少政治上若干障礙,容易走上軌道;對外一方說,能以精誠合力,抵禦外侮。在過去的若干朝代,及現在的若干國家,一切政治家,都不放鬆這點。
但是各國有各國的立場,有各別的風俗習慣,這樣說來,就是各國有各國的文化。換句話說:就是各國有各國的精魂。究竟文化是什麼?這須要加以分析,一個國家出的聖賢哲士,他的言行學說,被人尊崇,多數的生了信仰,信仰再生了力量,漸漸的互相倡導,就成了傳統風習,便叫文化。這裏邊卻含著哲學與宗教的成分,仔細考察起來,恐怕宗教的成分,還佔大半。試看全世界的國家,不論那一國,他的風俗習慣,不都是充足的表現著宗教彩色。
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什麼?在哲學一方面來說,自然是儒家的倫理學,是以五倫八德為主體。在宗教一方面來說,當然是從印度遷移進來的佛學。這要從歷史及考據上來觀察,中國自古只有空泛的拜天拜神,實在無所謂宗教。至於崇拜老子的道教,要知老子當時並沒設立宗教,這是北魏信奉張道陵的寇謙之創立的,從他開始纔舉老子來作教主,舉張道陵為大宗,一切儀式,多是採自佛教。再說到後來其他的那些五花八門鬼神教,無有學說,甚至他的教主也並無其人,那就更夠不上宗教的條件了。這樣一考據,中國從古及今,唯一的「主人宗教」就是佛教;可以說中國的宗教就是佛教,可以說佛教就是中國的正統宗教,也未嘗不可說佛教是中國的專門學問。現代科學昌明,神權宗教恐怕是喪鐘初敲了。表面上看似熱鬧,仔細透視,他正幹迎合科學的工作,暗暗的設法變質。佛教卻因著科學發達,處處與他作了證明。除了野心家以外,凡世界真正研究學問的,統重視這門學問。不明世界學術史的,不深知中國內容的,自是有眼不見喜馬拉雅山。要想學大乘了義,實法受用,拾開佛海淵泉、持戒精嚴的中國,那便是緣木求魚了。
或者有人疑惑,佛教創自印度,中國何能拉來裝飾門面?這個問題在本刊的創刊號創刊辭裏,早有說明,不妨再摘錄出來,作個參考:「佛教雖是發生在印度,早已遷來我國,佛寶如世尊的舍利;法寶如善現律眾聖點記;僧寶如攜帶世尊衣缽西來的達摩,這幾件事,全部移到中國來了。回看印度,只錫蘭一隅,尚有小乘佛法,餘地卻無聲無臭了。統起來看,佛教已是中國的宗教,更是中國民族思想的文化維繫圈。」這一段確是事實問題,決非空口辯論。可以舉一比喻:我國古時的周朝,先雖西居鎬京,後來東遷到洛邑來。回顧鎬京,已成了荒涼的古跡,從此周朝令天下,朝諸候,既在洛邑,這豈不就是周朝的重興正統地,更可說東周的基礎立在洛邑,又可叫洛邑是東周的發祥地。佛教由印遷華,與這種情形,卻是一樣。若稱佛教是中國的主人宗教,或是正統宗教,還有什麼異議?再如近日一提到回教,不遲疑的就聯想到土耳其是主體;一提到耶教,不遲疑的就聯想到歐美是主體。其實回耶發源,統在亞洲,但是現在卻不能不承認,回是土國的宗教,耶是歐美的宗教。若提到佛教,自然也會聯想到中國是主體。這不但是因著三寶業已遷到中國來,佛法的海源今日也確在中國。
中國的倫理哲學,因他是真的人道學問,所以光焰萬丈,照耀世界。就以現代來說,若論奇技淫巧,殺人武器,自然讓歐美兩洲高列上首;若說到人道學問上,恐怕他們還沒摸著中國的邊際。惟有佛學遷入中國以後,也是志同道合的關係,反使倫理學的文化力量增了百千倍,所有理論推不動的地方,被佛學一接應,處處卻皆著了邊際,因為倫理學只可化導君子,佛學是君子小人能使他各得勸戒。中國自漢唐以來,雖說政治教育都是儒家化,社會裏頭普遍的卻是外儒內佛。到了宋儒,雖有一部分的闢佛,骨子裏的話竟無不是佛,社會上對於儒家經典,固然是家絃戶誦,對於佛家,更是家家觀音,戶戶彌陀。中國社會裏的儒佛二學,好像油入麵中,早已混合一團,深入人心。似這樣的同一思想,億兆同心,是民族的團結象徵,是國家的充實元氣,最是可寶貴的!國父中山先生有句話說:佛教是造成民族,和維持民族的一種最雄大之自然力,這真是賢哲人的遠大眼光。
在最近幾十年以前,一直向上追到唐漢,每一個人,提到孔子,提到佛陀,那一種崇拜的表現,有說不出來情緒。已認定世間聖人,只有孔子;出世聖人,只有佛陀。這並不是一時的衝動,仔細的研究起來,也就真是如此。更自豪的誇贊:惟有中國纔有最高倫理;惟有中國纔有大乘佛法。因有了這等見解,聯帶的愛國思想,更加了濃厚。認為中國若是不存在了,倫理佛學都會被人推翻的。沒了倫理佛學,人性也就會喪盡了。
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細查孔家店裏貨物,就是五倫八德,俱是採辦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地道精品。開的這所孔家店,就是 國父中山先生的民族主義。固有道德一段,也是從孔家店裏採辦的。不幸胡說巴道(巴指川人某)一陣提倡,孔家店是倒閉了,聖言賢訓都把他投到糞坑裏去。卻大批的躉了一些非孝、公妻、棄禮、滅義的舶來品,充塞了社會。把青年學子的腦海裏,滿滿的灌輸了這些毒品,民族文化受了破壞,民族思想當然起了分化。幾千年的中國精魂,雖未完全死去,卻也消失了一半。大家「不歸楊則歸墨」,一個個向後轉,心都對外傾向,這是不是教國民解體?很團結的思想故意使他變成散沙,這是何苦?不必雄辯,結果政府流亡到臺灣來,是鐵的證據。
中國的軀殼,失去了一半,只餘臺灣一隅,精魂失去了一半,所存的只有宗教部分。大家都曉得要保衛臺灣,而不曉得保衛佛教。那就是管窺一斑,未見全貌。孔家店倒閉了,國家是什麼現象?若是佛家店再倒閉了,試問中國的文化全都滅盡以後,精魂全死,那一具半殘的軀殼,還能活的下去?不錯!政府現在也正在倡導固有道德,這當然是好的象徵。但須放寬時間,漸漸栽培,現在的這一半,豈可不加注意,本來儒家學說,一向是在朝的;佛家學說,一向是在野的。既是這樣,我們佛教徒,原有報國的當然責任,況且護國、施無畏、弘揚正法、呵斥邪魔,都是教義。當然盡上本分,來護教、弘教,培養中國精魂,固結民族思想,萬不可再放鬆一步!預備反攻大陸,須要鞏固後方。果能使全民思想,重新集中起來!愛中國文化,自然就愛中國民族,自然就愛中國國家。我想:要作到這等程度,就等於替國家增了百萬雄軍。這種貢獻,並不為小,要知護國就是護教,護教必須護國。上來曾經說過:佛教是中國民族的精魂,中國更是佛教的基本營,休戚相關!休戚相關!
現在臺灣,並沒有人公然宣傳邪說,也沒有人提倡打倒佛教,又何必這樣緊張多慮?中國聖人早有明訓「履霜堅冰至」。我還記得去年各報均載某校學生,竟然借口反對崇拜偶像,拒絕向總理遺像及國旗行禮,豈不可怕?在這風雨飄搖,國家精魂垂危的時候,不得不提高警覺,凡有違背民族固有道德的一切言論,我輩在野的固然不能越權過問,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就應當積極的搬出佛家的護國、孝親、無我、慈悲等教義來,權巧方便的善向對方化導。最低限度,要護持著民族主義不受影響。倘能把前面講的話回想一番,也就明白只是違犯民族主義固有道德的言行,便是間接著破壞佛教。這等人是要墮落的!佛徒能盡力相勸,固然是救國救教,卻也是救這造業的愚人。這決不是好與他人諍論,實在還是大慈大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