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白尊者開示錄 普仁法師講述

白尊者開示錄 普仁法師講述

[日期:2010-12-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普仁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菩薩既發七種勝心﹐便當廣修六度。因實行菩薩道﹐方能成就佛果。何謂六度。一﹑布施度。二﹑持戒度。三﹑忍辱度。四﹑精進度。五﹑禪定度。六﹑智慧度。布施度﹐所以對治慳貪也。布施有二種。一﹑財施。二﹑法施。財施﹐不過修福﹐是有漏的。法施﹐乃是修慧﹐是無漏的。財施﹐能度人困厄﹐不能度人脫離生死。法施﹐能度人慧命﹐可以度人超出輪迴。所以六度之中﹐布施第一。而法施﹐尤較財施為重。若能財法兼施﹐方稱布施具足。但布施之時﹐當心存平等。財施時﹐當存救度心﹐不當存市恩心。法施時﹐當存濟世心﹐不當存名利心。如是方為布施度。

持戒者﹐所以對治惡法也。戒﹐為成佛根本。由凡夫生死之此岸﹐度登佛道涅槃之彼岸﹐其間所用之船﹐便是戒律。人若能持戒﹐此身便是佛﹐久後必到彼岸。故持戒者﹐當不為名動﹐不為利誘﹐不為威武所屈。此身可碎﹐此戒不可破。所謂守戒如喬嶽泰山﹐屹然不可動搖。此方為持戒。

忍辱度﹐所以對治瞋恚也。菩薩廣修萬行﹐為志願成佛故。菩薩志願成佛﹐為救度眾生故。菩薩救度眾生﹐為報恩故。菩薩為報恩故﹐而廣修萬行。其廣修萬行﹐都認作自己本分的事體。所以對於世間的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事﹐皆置之度外。對於橫逆拂心之事﹐皆安心忍受。即或遇人打我﹐罵我﹐甚至殺我﹐在菩薩心存報恩﹐視此等事﹐以為消我宿世業障﹐促我成佛因緣。所謂不因世上多煩惱﹐如何獲證無生忍。又菩薩亦非假飾外貌﹐硬認吃虧﹐以博容忍之名可比。

精進度﹐所以對治懈怠也。凡人修行佛道﹐如農夫種田﹐當不怕勤苦﹐方有收穫。又如商人營業﹐當不加間斷﹐方能獲利。農夫若怕勤苦﹐那田便荒廢了。商人若時作時輟﹐如何能望營業獲利。這個道理﹐是人人知道的。修佛道﹐與農夫的種田﹐商人的經商﹐是一樣的道理。要不可懈怠﹐要不可間斷。世間往往有人對於佛法很是信仰﹐但是因循坐廢﹐不肯勇猛發心修行。或有雖則發心修行﹐卻是今日做﹐明日不做。或是逢齋日做﹐非齋日便又不做。又有說﹐我現在世事未了﹐等世事了後﹐那時我便修行。不知人命無常﹐光陰迅速﹐時機一去﹐難以再得。凡真是菩薩發心﹐不當如此。因菩薩視眾生與己一體﹐眾生之苦﹐菩薩視如己身之苦。所謂眾生病﹐菩薩亦病。如救頭然﹐豈有待時的道理。所以菩薩發心修行﹐救度眾生﹐此心堅逾金石。勇猛精進﹐雖千萬億生﹐如同一日。不懈退﹐不間斷﹐盡未來際﹐不撓不屈。如此﹐方得成就佛果。

禪定度﹐所以對治散亂也。菩薩修習禪定度﹐可以使貪瞋癡三毒之念不起﹐成就無量功德。禪定之法﹐當先作空觀。觀世間一切法空﹐觀色受想行識五蘊空。如是次第作觀﹐漸漸進修﹐得成佛道。

智慧度﹐所以對治愚癡也。此度﹐為一切佛道之本。修上五度﹐是屬於功德方面。若不修此一度﹐則散為人天福報﹐仍不能出生死此岸﹐到涅槃彼岸。所以六度之首﹐在於布施。而六度之終﹐乃在智慧。若無此度﹐雖得證果﹐不過二乘而已。

我今已將生死輪迴之理﹐菩薩發心因緣﹐以及六度萬行為成佛之本﹐既已說明。願今在會聽眾﹐從此重實行﹐不尚虛言。盡形壽﹐勇猛做去﹐精進不退﹐久後必成正果。

【書籍目錄】
第1頁:白尊者應化紀略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普仁上師付囑 第8頁:印光大師示念佛法門
第9頁:印光大師鑑定念佛儀式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