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做到安於本分、守本真心,才是真正實在的修行,也唯有能安於本分,才有統一的心靈、集中的心力去發掘真實的自己;發掘、認知、肯定了真實的自己,又能瞬有存、息有養地守住它,使自己不再迷失,秒秒自覺不再忘失,才是安分守己的真實義。從此那個分別的、原本不有、終歸幻滅的表層意識,便會黔驢技窮地不再興風作浪,從此河清海晏,野老謳歌,心國昇平了。這不僅是理性的訴求,而且是立竿見影的實證。修行如果不從這個地方著手、參究,便是假修行,就會因虛偽的因,得幻滅的果而落空。
有些人雖然找到了原本的自己,卻又造成了天大的誤會,他很忌諱起念,每起一念,就跟它對抗,其實這也不必。我們生活在這個現象界,有個基本使命,就是完成自我,兼利他人;完成自我即是找回迷失、埋沒了的真實自己,然後幫助有緣,找回他失落了的真我,這是我們的使命。
大家也許會問:佛法講無我,老師為什麼總是說要找回真實的自我?這是否矛盾?告訴各位,不矛盾。各位讀經要善讀,在楞嚴經上,世尊七處徵心,八還辨見:明、暗、通、塞……都可以還,那個不能還、還不掉的、無法歸類的、最後剩下的,不是你真實的自己又會是什麼呢?
佛說無我,是說不要把能分別、善嫉妒、生貪欲、起瞋恨……活在愚昧、錯誤中的表層意識當成真我,並非說沒有永恆不變的、真實的生命。各位可以從「真實的必定是原本的,原本是個什麼?」去參詳、突破,一旦斷惑,到達不疑之地,就會肯定你真實的自己了。
還有人以為見性成佛很難,其實並不難,佛者覺也,當你灼然澈見生命屬性時,同時你便也完成生命的覺醒了。
對於不落實修行的人而言,確實是人生如夢,到死一場空。一場空跟人生如夢是對你的表層意識來說的,對真實的、永恆不變的真我來說,它既不是夢幻,也不是頑空。
楞嚴會上,佛陀七處徵心,八還辨見,要你找回失落了的本心,找回你那真實的自己,以完成生命的覺醒。佛陀在臨涅槃前,更拈出了「常、樂、我、淨」,以彰顯生命的實相與真諦,本無偽我,豈是本無真我?須知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我是偽我,真我是生命的共相、心的原態,自他不二,本無差別,是生佛平等、自他不二的所以然。各位可從「見性」去探尋,什麼是見性?性就是屬性,找到生命的根本、共同的屬性時,就是見性成佛;佛者覺也,當下你便完成了生命的覺醒,這是很容易的;因為水性濕,火性熱,生命的屬性是什麼呢?你從這兒著手,把它濃縮、歸納到自己生命的屬性,鍥而不舍地參究下去,直到「哦!」的一聲,原來如此,你就找到原本的自己。見性而又肯決了真實的自己,就會放棄假我──表層意識。放棄、否定了表層意識,真實原本的自己呈現,即是所謂「斷命根」,只此便是懸崖撒手,自肯承當,從此與那個恩愛纏綿、怨恨蝕骨、貪瞋癡愛、七情六欲……的假我,毫不留情的與它割席斷交,這就叫做斷命根。
說到這裏大家別誤會,以為既然找到了真實的自我,就要把偽我丟掉,證到了真心就把表層意識揚棄。要知道揚棄表層意識是涅槃,在你尚未涅槃以前,表層意識仍然是你生活所必需的工具,豈能丟棄不用?只要它能恰如其分地作為你扮演人生角色的工具,不許它喧賓奪主來篡奪心國,驅使、主宰你就夠了。事實上,你也不能完全放棄、排斥你的表層意識,只要珍惜它、善用它、愛護它而不放縱它,經常洗滌、保持精純,讓它安全、好用,不出故障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