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觸光柔軟 慧淨法師著

觸光柔軟 慧淨法師著

五、出家與個性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淨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出家與個性
淨宗法師

上人說:「出家人最好不要有個性。」

初聞此語,不覺一怔:人怎麼可能沒個性呢?那些有能力的人不都是個性很鮮明的人嗎?

轉而一想,上人說的話實在是妙!妙!太妙了!

個性是什麼?個性其實就是一種自我意識,一個人「有個性」其實代表這個人有強烈的我執。

與個性相反即是共性。一切萬法共性是什麼?就是佛性!法性!空性!

佛菩薩有個性嗎?沒有!他們完全證入佛性、法性、空性。眾生應以何身得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為男為女,無所不變,又哪裡有個性呢?

出家人最好不要有個性,是鑒於以下理由:

一、 佛法的教理否定個性。佛教以萬法因緣生,並沒有一個獨立的實體,也就是說絕對獨立的「個體」是不存在的。「個」既不存在,「個性」也就談不上了,如龜毛兔 角。以佛法來說,萬事萬物只是緣起性,緣起性即是空性。這是從絕對面上說的。從相對面上說,緣起的萬法,各有差別,不妨說有各自的特性,但這一切都是無常 的,如果執著它、堅固它、強化它,認為實有,就成為虛妄顛倒了。

二、佛法的修行磨滅個性。修行人,不論是聖道門還是淨土門,越來越沒有脾氣,越來越沒有個性,初如堅石,後似柔水,才算正道。修行的過程,就是磨滅個性的過程,直至個性淨盡,佛性全現,圓滿成佛,隨類應化。

三、僧人的儀相削弱個性。俗人為強化個性,往往會在衣服頭髮上做文章,以奇裝異服、古怪髮式標顯自己。出家人一律光頭,統一袈裟,著壞色衣,幾千年不變,一加入這個隊伍就如同一滴水入大海一般失去了原有的自己。外來的人初入寺院道場,見清一色的出家人,真是難以分辨。

四、 僧團的生活淘汰個性。同一信仰,同一修持,同一作息,同一規矩,同一待遇,沒有私產,不懷我心。僧團的同一運作如同大冶爐,正是要汰除個性的雜質,鑄就團 體的精粹。故在大叢林、大道場磨礪久的人,自然顯出一種出家人溫和安詳的氣質,隨遇而安,謙遜有禮,可左可右,能上能下,人們也就很難在他們身上發現張揚 的個性了。

五、 彌陀的名號消融個性。每天念的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真是奇妙!智者愚者、強者弱者、蠻橫者馴服者……男人女人、老人小孩、中國人外國人……不論是誰,一 旦念佛,一旦進入這句名號,他的個性就沒轍了,使不上勁了,泯滅了。大聲小聲、長聲短聲、出聲默聲,一切不論,只要念佛就完全歸入一句名號,任憑這句名號 顯現,個人起不了作用了。不信你試試:你再大聲,它還是一句名號,名號遍滿法界,你聲大能傳多遠?你是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上天入地,翻江倒 海,它還是一句名號,既逃不出,也動不得;你智慧廣大,學富五車,才高八斗,它還是一句名號,智慧一點也幫不上忙,一點也派不上用場。愚者、智者,念佛平 等往生。豈不是一入念佛,所謂的個性就通通消融,化為烏有了嗎?因為名號就是佛性,入佛性即滅個性,如光來暗滅,真是不可思議的大奇妙啊!

出家人,出家的念佛人,念佛的出家人,還要強調個性嗎?

沒有個性的人心柔軟。有十分個性,便有十分剛強;消一分個性,便增一分柔軟。

沒有個性的人恆順眾。凡夫眾生誰沒有點自己的個性脾氣?不過站在他人的立場,恆順眾生的需要,不放任自己的個性罷了。

沒有個性的人眾歡喜。沒有個性,並非懦弱無能。耍蠻使性,誰還不會?想一想,團體當中,人緣最好的都是那些沒有個性的人。他們總是在人群中隱沒了自己,從來不出頭招風,但卻深深地獲得大眾的敬愛。

有個性的人多煩惱。因為他時時要照顧他的個性,警惕他人冒犯。

有個性的人難相處。因為說不定惹了他的個性,比觸犯他的親生爹娘還讓他生惱。

有個性的人易惹事。在人群中,沒有個性的人好像一部收拾得乾脆利索的車,行進在大街上,左右無牽掛,出入無障礙;個性強的人,就像一部車橫掛著雜七雜八的長竹杆,行在巷道裡,處處是障礙,而他也一定是嫌人家的電線杆不是位置,衣服架得不是地方了。

話又說回來,如果我們看透了「個性」的虛偽與過患,不隨它轉,不做它的奴隸,用「南無阿彌陀佛」無量光明圈套牢它的額頭,讓它聽命於佛,為我所用,則個性也可成為弘法利生的猛將利器。如此則:

有個性的人有長處。因為個性就是他的長處。

有個性的人有能力。因為發揮他的長處,就能彰顯他的能力。

有個性的人能成事。因為能力發揮出來,就能成就一番事業。

希望我們的出家眾,以及所有的念佛人,為法為眾,好好打磨我們的個性,做一個柔軟的人,慈悲的人,消融個性而恆順眾生的人。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一、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
第3頁:二、「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略解 第4頁:三、念佛人
第5頁:四、出家頌 第6頁:五、出家與個性
第7頁:六、為彌陀盡形壽 第8頁:七、修行人藉境練心
第9頁:八、宗風學習五篇開示 第10頁:九、以誠感人
第11頁:十、緣苦眾生 第12頁:附錄一、修心八頌
第13頁:附錄二、和光同塵 第14頁:附錄三、自己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第15頁:附錄四、怨天尤人最損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