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濁惡末世,去聖時遙,聖賢隱伏,邪法熾盛,眾生之煩惱,無明、罪障,日益彌深。古云:「癡雲靉靉性天昏,識火交煎心鼎沸。」業浪滔天之際,災障日盛,正法日衰;我儕凡夫,福慧日淺,與佛陀正法,則愈益疏遠,對淨土念佛之緣,亦愈益淺薄,真修者日鮮也。其因緣略陳有四:
(一)夙無法緣之世人,不識苦盡道,不知求解脫。凡出生入死,曠劫沈倫,煩惱無明,日增深厚,未知生死可厭,涅槃可欣。
(二)夙有法緣,雖知求解脫,但邪法緣強,正法緣弱。以障深慧淺,無正智以辨識正邪之法,終應於邪法。崇逐於神通怪力,甚且呵佛罵祖。
(三)夙具法緣,雖聞佛法,但宿之善根福德因緣淺薄,不應於淨土念佛法門。甚且排為小乘、笑為權乘,或更斥為假設理想。瞎練盲修,嗤念佛為愚事。
(四)夙具佛法之緣,雖修學佛法,但道業未成,即欲救拔眾生。行人初心學佛,未達教理,未明行法,未識時機因緣,即隨所遇之緣,發心欲於濁惡末世,娑婆人間,救度眾生,慈悲精神雖可佳。但依佛陀正法剖析五濁惡世末法此時,娑婆業風實是浩大,塵境亦麤強無比,如是因緣靠自力修道難成也。再以正法之理探之,行人不退位未證,忍力未充,煩惱未斷,業識未枯,毫釐繫念即是生死業因,瞥爾而生,萬劫羈鎖,自他俱溺,有何益也。
綜上觀之,濁惡末法此際,我等芸芸眾生能達淨土彼岸者,寥無幾哉。其因何也?以無淨土念佛故。大集經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
末法唯依念佛方能得度生死,何以故。下略陳有三:
一、《法華經》云:「如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唯欲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彌陀疏鈔》云:「大事因緣者,引法華經文,彼經以如來出世,本欲度諸眾生,悉皆成佛,不得已故,全說三乘,後至機熟,會三歸一,方酬本意,故華嚴以後,法華以前,雖有種種法門,淺深不一,無非為此大事因緣,除此一大事外,更無二事。」又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諦信,何須遍歷三乘,久經多劫,不越一念,頓證菩提,豈非大事。」直指眾生以念佛心入佛知見也。
二、《彌陀疏鈔》云:「佛陀大悲憫念末法,為作津梁者。佛成道時已當濁世,況今末法,正入鬥爭,輾展陵夷,後之又後,皆賴此念佛神力,救拔餘生,豈非至極悲心,預垂濟度。」又云:「已當濁世者,人壽二萬時,即入劫濁,釋迦出時,人壽百歲,久經濁世,已為可憫。正入鬥爭者,前五百年,解脫堅固,漸次五百,禪定多聞而及塔寺,今當鬥爭堅固之時,更為可憫,後之又後,乃至法滅,倍更可憫。」佛陀宣說淨土念佛法門,其大悲憫念眾生有三重,第一重佛在世時,憐此五濁,說難信之法。第二重佛滅度後,福慧日淺,罪障益深;佛滅法者,速超生死。第三重如大本言,佛滅久遠,當來之世,經道滅盡。獨留此經住世度生,最後方滅。則知滔天之際,尚作慈航,大夜方沈,猶稱法炬。亦云:「譬之慈父,憂念後昆,心無盡故,置為生計,能使遠裔殘支,至於家破身貧,猶堪資藉,故曰至極悲心,預垂濟度。」
三、如來興出世,一代時教,宣說無量法門。彌陀疏鈔云:「特於無量法門出勝方便者。入道多門,本無揀擇,險夷曲直,難易攸分,則無量門中,念佛一門,最為方便。」其最為方便,即方便中之方便也。其最方便者,略陳有四:
(一)不值佛世,得常見佛方便。不值佛世,謂釋迦已過,慈氏未來。得常見佛有三義,一、臨終之際,佛來接引。二、已生之後,常見彌陀;三、禪觀之中,得睹聖相。
(二)不斷惑業,得出輪迴。小乘須斷盡見思,方出三界。大乘人直至命根斷盡,業識枯乾,始出生死,故云毫釐繫念,三途業因,瞥爾情生,萬劫羈鎖。今此念佛,但能伏妄,即得往生故。
(三)不修餘行,得波羅密方便。如布施必須三輪空寂;持戒則不缺不破,乃至隨定具足,方曰波羅密,誠非易修也。今茲念佛,不出一心,萬行具足故。
(四)不經多劫,得疾解脫方便。依餘法修,千生煉性,百劫調心,方得解脫。禪門雖云一生了道,亦乃多劫熏修。如永嘉云:吾早曾經多劫修,不是等閒生誑惑是也。今茲念佛,但稱念彌陀,疾登彼岸故。
此是佛陀至極悲心,憫念濁惡末法眾生,預垂濟度,遂於無量通途法門之餘,特開淨土念佛殊勝方便法門;即可免斷惑之困,又不必費多劫長修,但辦肯心,當生成就,人人可修,個個能成。亦即大集經所云:「萬修萬人去。」然觀今念佛得度者,亦稀少矣。
何以故?以其念佛行人,雖夙具念佛善根,但根多淺薄,雖修淨土念佛法門,口念彌陀,心馳五欲,繫念娑婆。或根性不善,空談淨土。印光大師云:「今之修淨業者,多皆不知宗旨,但依事相,與而言之,亦可云淨宗中人。奪而言之,實百有九十九,皆屬無淨土。」實即念佛人對往生之信願不真切也。
綜觀末法此際眾生念佛之善根、福德、因緣,非淨土念佛法緣不具,即念佛信願不真切。如《彌陀疏鈔》所云:「遂使彌陀慈父,垂手徒勤,倚門空望。」我等眾生豈非上孤佛化,下負己靈。今生遇此殊勝念佛法門,應如久客他鄉,乍聞家信,急念返鄉。我等眾生當如是信願,精肯念佛,急切求願往生,勿使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終日徒勤空望。今生多生,生生墮落,無有窮己也;一誤百誤,此生蹉過,多劫難逢也。您我有緣,狹路相逢如不薦,此回要見定還難。此乃念佛速證菩提偈之緣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