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正精進就有邪精進。
在佛陀的弟子群中,有一位名叫阿那律的,因為常常貪睡被佛呵斥,他便涕泣自責,不再睡眠,結果七天之後雙目失明。睡眠是眼睛的食糧,未到大悟澈了的境界,豈可不眠?佛祖憐憫他,教導他修天眼通,從此他不須依賴肉眼看了。
還有一位名叫輸屢那的佛弟子,也是因為過於精進,以至欲速不達,思悔欲退。佛知道後問他:你過去在家裏最喜歡做什麼事?他答:愛彈琴。佛問:弦鬆時如何?沒聲音了。弦扭得太緊時怎樣?會斷!不鬆不緊時如何?可以彈了。佛說:這就對啦!修行就像調琴弦,不能太鬆,太鬆就是懈怠;也不可太緊,太緊了就會斷掉,即使不斷,也會發出難聽的噪音,要鬆緊適度啊!這位弟子聽了佛的教誨,就改變了修行的態度。
佛陀說「制心一處,事無不辦。」我曾把佛這句話引申為「把全生命的情感、理智、精力投注到你所從事的研究發展上,讓它集中形成一個焦點,然後在那個焦點上,就會綻放出智能的花朵。」我對佛陀這句話的體會就是這樣。
所有成功的人,都善於集中他的生命力。大發明家愛迪生的故事,人人都知曉,他只受了兩年的小學教育,沒有任何學校的學歷證件和畢業文憑,但他發明了一千三百多種東西,憑什麼呢?憑著他對研究、發明的濃厚熱愛,以工作為享受,自動、自發,只有快樂,絕無壓迫感。他的成功就在於制心一處,精一不雜。如果不能制心一處,精力分散,將會一事無成;善於集中心力,才有創造力,也才能突破難關,開拓境域。
正精進在實踐上就是摒除雜念,集中心力。我們要進行思惟,先要確定主題,然後集中心力去思惟,沒有結論絕不思惟另外的問題。我們要工作,就應該心無二用,把感情、理智無保留地投入工作。對修行而言,則是精者不雜,也就是要不斷地淨化自己;進者不退,不要受到外在一切的牽制、干擾,安祥度自然會一天天的加深,親和力和同化力也自然會一天天的擴大、加強,這就是禪者的正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