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切種識 如是如是變
以展轉力故 彼彼分別生
論 曰。一切種識謂本識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別。此生等流異熟士用增上果。故名一切種。除離系者非種生故。彼雖可證而非種果。要現起道斷結得故。有展轉義非此所 說。此說能生分別種故。此識為體故立識名。種離本識無別性故。種識二言簡非種識。有識非種種非識故。又種識言顯識中種。非持種識。後當說故。此識中種余緣 助故。即便如是如是轉變。謂從生位轉至熟時。顯變種多重言如是。謂一切種攝三熏習共不共等識種盡故。展轉力者謂八現識及彼相應相見分等。彼皆互有相助力 故。即現識等總名分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分別類多故言彼彼。此頌意說。雖無外緣由本識中有一切種轉變差別及以現行八種識等展轉力故彼彼分別而亦得生。何 假外緣方起分別。諸淨法起應知亦然。淨種現行為緣生故。
假定當下現在體會到這個境界,這個人就可以進入夢幻三昧、大乘菩薩的境界裡頭。在夢幻三昧修久了,那一切的物理東西、物質東西,沒有什麼障礙了,一切都沒有障礙;乃至定力更深的時候,所謂山河牆壁無礙而過去,一切自在了。這是補充的說明。
所以因此,本論《成唯識論》上,「未真覺位,不能自知」。現在我們理論上知道白天也是夢,但是這個理論知道了,你會講佛經、說佛法,也是說夢話,沒有真清醒;真清醒就成佛了。所以沒有到達真覺之位啊,因此自己不知道。
「至真覺時」,所謂真覺就是成佛,悟了、大徹大悟了。「亦能追覺」,也同夜裡做夢醒了一樣的,想到幾十年的人生一切所作所為,這也是個夢。
所以呀,我們一切眾生,「未得真覺,恆處夢中。」因為沒有得到真正清醒境界,永遠白天在做夢。夜裡不過是夢中的夢;白天正在做夢。所以法相唯識呢,直截了當就翻譯成「真覺」,別的經典翻譯成菩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等等,就是真覺。真正的覺悟了,才曉得現在還是在大夢中。
那麼他引用佛經,「故佛說為生死長夜」,所以佛經上感歎:一切眾生在生死長夜中。這個夜很長啊!如果三大阿僧祇劫不悟,就是這一夢夢了三大阿僧祇劫。這個三大阿僧祇劫都是長夜漫漫。那麼人呢?就是流浪在生死中。
「由斯未了,色境唯識。」什麼原因呢?就是不能真正徹底證悟到,一切的外色境界就是心意識所生的。沒有證到,所以永遠不能。理論上講了,偶然心裡頭有感覺的:「啊!這是一夢!」那不相干的。那是文學境界、偶然的感歎,偶然的感覺、感觸而已,不是真的。
由這個問題引出來下面的問題:「外色實無,可非內識境;他心實有,寧非自所緣。」好,他說由醒、夢這個道理,外面色法、外境同這一個物理世界這些東西,那麼以唯識的道理來講,本來是沒有、空的,也是心意識的共業所生的。
「可 非內識境。」當然,外境界在我們凡夫看起來,是我們的外面;這個茶杯、這個牆、這個山、這個天,是在我們的外面,不在裡面。在真正證到了心識、心性道理, 一切唯心識所生,這個山河大地大千世界,沒得內外,就是我們一體的,意識所生的。所以提出來假定的問題,外面如果是真的沒有,「可」——姑且許可你,還不 完全承認,並非是內識的境界;那麼,「他心實有,寧非自所緣」哪?哎,一切眾生都是同一個心識啊!我有思想,你也有思想,他也有思想嘛!他心(別人心)實 有,那真是有作用哦!我在這裡想喝茶,你正想喝酒呢!實實在在地有啊!「寧非自所緣」,他說那麼講起來,當我想喝茶,你也有識、我也有識,我們識、唯識是 相同的,他說那麼你就是我嘍!我也是你嘍!
換句話說,那麼我想這個人要來看我,我天天想、天天想,這個人應該有感應了,這就會來嘍!有時候 你想死了也沒有感應啊。可是有一種邪法、外道的邪法,或者密法裡頭也有這一種法門,他可以把人的心勾動,都是邪法。那就是承認說,他心雖然實有,也可以作 自所緣,我也可以使你受影響。這裡有個問題哦!
譬如說世界上很多了,有些畫符的,重符菉,中國有,道家畫符唸咒,有些重咒語的,會把別人弄得瘋了。你像密宗裡頭的增誅法也可以做得到。那麼由此看來他心實有,正是我之所緣,我可以影響他。不過這裡頭問題很多,你們學佛、搞唯識,學佛、真正的佛法要用思想的啊!不用頭腦那是永遠不會發智慧的。
我 現在幫助大家提問題,譬如催眠術,我坐著,你說要我催眠:「你睡了、睡了、睡了,你現在睡了,睡著了、睡著了……」哎,你慢慢真的睡了!催眠術,稍稍練得 高一點,這個境界的人,就可以做到哦!大家你跟我倆對坐著,然後:「你現在飛起來了啊,坐在虛空中,噢!離開了三寸了!差不多了。五寸了、八寸了!」哎, 你慢慢懸起來了!那就是證明他心實有哦!是我們自所緣嘍!對不對?——不對!
催眠術那個境界同這個都是問題,不同的。這裡頭還有,因此說, 「他心實有」,諸佛菩薩都成就了,那我們念佛、念佛,當然根據佛經說,唸唸念,佛就會受我們的感應,對不對?但是啊,佛天天要度盡眾生,我們受不了他的感 應啊!對不對?即使一個完全有成就的菩薩,他沒有辦法幫助每一個人,說他的心一動,使你悟道了——我們還是不能悟道哦!佛也做不到。假定是一體,那佛要度 盡一切眾生,他一念動就度盡一切眾生,我們得度了,我們修都不要修了!還要盤腿打坐、燒香磕頭,多麻煩!做得到嗎?做不到。
所以「他心實有,寧非自所緣」,「寧」就是白話「難道說」,難道說這個不是我們自己所緣的境界嗎?
現在答覆,「誰說他心,非自識境。但不說彼,是親所緣。」 他說你這個問題問得很奇怪。一切眾生同體。我們不用佛法的話,換一句話,也就是用我們原有的這個道理:「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誰說他心,非自 識境」啊?任何人一個心都有心識的作用,是同樣的心識作用。注意啊!是「任何一個眾生,都有同樣的心識作用。」——注意邏輯!我沒有說「任何一個眾生,都 是同樣的一個心識作用」,不是那麼講。注意哦!這就叫做學因明瞭,邏輯的問題,不要把話聽錯了。我說:「任何一個眾生,都同樣的是心識的作用。」
所 以那麼因此他也說,「誰說他心,非自(己的)識境」呢?這個「自」,各人單獨一個自。他說「自識,不說彼是親所緣。」你的心理意識作用跟我的心理意識作 用,各有各的親因緣的所緣。你不是我、我不是你,這個中間有差別。我的親所緣、思想只是在我這個範圍起了作用,沒有辦法起你那個範圍的作用。不是我經常說 到哲學的時候說一個笑話——並不是笑話,因為普通上課就不興講了;看人家自己智慧高就懂進去了,智慧不高就算了。我常說,中國人有句話,罵兩夫妻感情不好 是「同床異夢」,對不對?實際上世界上哪一個夫妻是同床同夢的呀?不可能的啊!一定異夢嘛!各做各的夢啊!哪有同夢的啊?既然偶然撞撞,哎呀你夢到什麼, 我昨天夜裡也夢到什麼……差不多?差得很遠哪!本來同床就異夢啊!異夢得很厲害呀!各做各的夢。為什麼呢?他每一個人的心識啊,自己有親因緣所生。至於你 的心理——疏所緣,不是沒有關聯;「疏」,親、疏要分開,一個近親、一個疏遠。
那麼下面理由說:「謂識生時,無實作用,非如手等,親執外物。」 所以就是我們這個識生出來的時候,譬如我們現在曉得心意識,我們什麼東西才看得到?大家體會一下,我們現在的人,在座我們大家自己體會,只有一樣東西,沒 有看到,這叫做「無色有對」。沒有現象,但是有相對的作用,在唯識學叫「無色有對」,你將來看佛經就懂了。還有個名詞「有色有對」,以前有個道友問過。譬 如我們意識、第六意識這個思想無色,看不見。這個思想是什麼?「有對」,可以有相對作用。我們知道自己在思想,只有第六意識這個思想我們知道;眼識、耳 識、鼻識、身識,你定力功夫不夠已經體會不出來了;意識是很清楚。但是意識境界我們心理思想,現在譬如說,這位劉教授坐在那裡;她假使在家裡,我不要拿起 電話打,我心裡打坐一想:嗯,劉世綸啊,你來吧!——她那裡並不能接得到啊!有沒有感應呢?你定力很高了以後啊,她那裡有感應;可是感應得不是像電話那麼 清楚。我們打電話有時候還聽錯了呢!她有一種感應,她忽然或者念頭剛剛會想到,譬如說:哎呀,好像老師那兒好久沒有去了,我要去看看老師了吧!唉,現在沒 有空。其實在想嘛。它有勾動的作用、有這個線路作用;但是不是親所緣。為什麼呢?「謂識生(起的)時(候),無實作用。」無實在的,起不了作用。
「非如手等,親執外物。」譬如不像我們手拿茶杯,這個茶杯就端起來,我們拿這個就端起來。這一段特別注意哦!尤其作功夫的人。「日等舒光,親照外境。」 譬如像太陽一出來,整個的山河大地,這光明出來統統照見了。可是我們意識起來,我們心裡也想起一個光明照見大家。譬如說,功夫很好、定力很高的人,在這裡 打坐修道,哎呀我要放一個光啊,照見大地眾生,無病無痛,沒有衣服穿的不要涼著噢!等等,我現在給你們修火觀啊,你們身上都自己帶電啊!——你在那裡發瘋 空想了一陣可以啊,願力是可以呀!別人冷的還是牙齒發抖耶!感冒的還是「啊嘁、啊嘁」啊!就是說,你識所生的不像那個樣子。
「但如鏡等,似外境現,名了他心,非親能了。」 所以你意識一動啊,像鏡子一樣,鏡子裡頭有別人的現象進來;我們鏡子一照,一照人有我們人的影像,所以「但如鏡等」。「似外境現」,注意這個「似」,鏡子 一照,譬如我們去照鏡子,鏡子裡頭有個我,你說那個我是什麼樣子啊?真的我嗎?當然不是哦,大家都知道那是我的影子,而且那個影子還不真的,你知道嗎?我 們現在看鏡子,我們的光線角度是這樣照進來的;照相機還顛倒的;普通的鏡子是左右這樣來的;焦點不同,上下這樣照的。所以我們看鏡子裡的實際並不是我們真 的面孔。所以我們人活了一輩子,自己面孔什麼樣子沒有看到過。你不要以為鏡子裡頭看過,沒有啊!這個焦點不同的,是這樣來的。所以鏡子裡頭的這一些外相, 好像「似」,古文就要注意,好像外面境界呈現了。那麼你呈現了,「哎呀,我懂了!」鏡子一照,「哎喲,我看到你是這個樣子啊!」鏡子裡看到,還不是真的原 樣子,真的樣子沒有看到過。所以「名了他心」,名稱上說,我瞭解了,你的心理我瞭解了。「非親能了」,不是真的,不是親因緣所能了的。
「親所了者,謂自所變。」如果能夠真證得親因緣,心能夠了,就是由八識起,七識能變變出來,七、八、第六意識自己的用,自己心裡這些作用、八識作用;親因緣,自己的能變所變的。「故契經言」,所以佛經上講,「契經」,佛說的經,哪一本經?《解深密經》,《解深密經》上說兩句話:「無有少法,能取余法。」 一切都是唯心造的,一切都是唯識所生,沒有說另外一個辦法;心外無法,除了心以外,沒有法。所以我們修一切的法,不管你密宗啊、什麼宗啊、華嚴宗,你宗死 了吧!乃至揚州粽子、湖州粽啊,你什麼粽都沒有辦法。都是唯心自修嘛!「哎喲我今天修這個法好哇!這個咒很靈光啊!」你自己在那裡迷糊,自己搗鬼。「無有 少法」,本來就是此心,此心我們本來在這裡頭。「噢,我心裡修那個法靈光。」靈光不靈光是你心理作用。佛在《解深密經》上說「無有少法,能取余法。」
「但識生時,似彼相現,名取彼物。」 所以啊,你說自己與別人、與他心,或者自己與[錄音中斷]……生病了,我趕快去看他,結果真的生病了、感冒了——似外境起,「似彼相現。」現在只講原理, 你說有沒有感應的作用?現在不談感應的問題。學唯識要非常邏輯,這個問題只對某一點,你不要岔進來別個問題;「感應」,感應另外再談。所以「似彼相現」, 只有這麼一個現象出現。這個現象出現,是虛幻的,還不是真實。
「名取彼物」,好像拿到一個東西。這講什麼呢?我們在這個裡頭曉得一個道理。 有些人打坐坐得好,尤其是道家,出陰神、出陽神,自己覺得出去了。那麼功夫很高的離開這個身體,還可以遠遊他方啊。乃至功夫最高的人,極樂世界、什麼世 界,正如經典上所講的,一念之間到極樂世界供養阿彌陀佛,所有極樂世界諸佛菩薩都供養遍了,馬上轉到東方、轉到南方、北方,十方世界一切菩薩前面供養遍了 ——不過一念之間,還坐在這裡。去了沒有?真去了!見到沒有?真見到!那是定境界。定境界那個也如鏡中像,那是陰神。等於說不是這個手端茶杯一樣實際上摸 得到的——唯識所現。那麼那個極樂世界(是)那個極樂世界,你的極樂世界(是)唯心淨土、你的極樂世界。所以一切境界,善境界、壞境界,說我夢到地獄去 了,不得了!打得我一身青了!你醒來身上還真的受了刑罰,有青了——這是上面前兩次講的問題,也是心意識作用,講心物一元的。
現在講唯識出去的,所以我們有許多修定的人,在這個境界裡自己不知道這個道理,把相似的境界當成神通、當成感應,全錯了!就是自己唯心搗鬼了。所以下面結論,「如緣他心,色等亦爾。」所以我們要攀緣別人心理,自己與他人之間,這心理攀緣同這個色法一樣,你只有這個影像,而不能真實拿到;只拿到影像,必能拿到真實。這是講識,尤其側重這一段,側重於這個第六意識、意識所生的這些境界,是如此。
要 想真正做到神通境界感應,那要破了、了了第八阿賴耶識,才有這個,懂得這個道理。懂了以後起怎麼樣的神通?像我現在端茶一樣,實際的功夫修持要得意生身以 後的事——八地菩薩以後的事。所以不是那麼簡單!因為一般學佛修道、學禪學密,學了一點點境界,認為這個就是了——絕不是。只能說你用功吧?很用功;有進 步吧?有進步。不是這個境界。這個道理。
那麼,「既有異境,何名唯識」。好了,他說根據你這個道理講, 那麼你們要提出一個問題,對不起啊,我現在又把原文拋開了。這裡我們剛才講完了,我們這裡很多學禪的,嘴巴會玩禪的很多啊!「自他不二!」自己只管講,都 沒有去想,要臉紅的呀!自他不二?你心裡想的就不是我想的,怎麼叫自他不二?我們自他就二!怎麼不二啊?你痛,我在快樂啊!你在發冷,我衣服穿夠了暖和的 很耶!自他就是二的啊!不是不二的啊!那個「自他不二」是形而上體來講。你說虛空不二可以呀,東方虛空同西方虛空、南方、北方虛空都是虛空,虛空這個樣 子,那是虛空的境界啊!至於南方、東方、西方每一方不在虛空以內的,實際上物質世界那硬不同耶!不要說我們這裡溫度假使今天是十六度的話,台南算不定今天 就是十八度耶!還是那麼小的一個小台灣來講。自他就是二啊!
至於說台南的上空同台北的上空虛空都是一樣,是那個不二啊。所以千萬不要狂妄 啊!「自他不二啊!」許多妄作聰明的人,已經不得了,「噢!悟了!悟了!」言旁一個口天誤,結果誤了一輩子,那真誤了!不是這個道理啊!千萬注意啊!老實 修行、老實參究啊!你說什麼是話頭?這些就是話頭。
懂了這個,好了,提出這個原文了:「既有異境」,既然說自他——一切眾生心性各有各的自識,「何名唯識」啊?他說那你為什麼叫它是唯?——「唯」就是只有這個——只有這個識呢?怎麼叫唯識?這是問題。答覆問題:「奇哉固執,觸處生疑。」這兩句話罵人的,佛在罵人。他說:奇怪啊!你好笨哪!你怎麼那麼固執!「觸處生疑」,碰到問題就解決不了,到處都是問題,他說你好笨!好奇怪!那麼固執,不懂得。
「豈唯識教,但說一識。」 注意哦!法相唯識就是佛經說一切唯心,不是說十方所有一切眾生就是那麼一個心哦!不是說十方一切眾生只有這麼一個阿賴耶識哦!很多聽到佛學的人、搞唯識都 是有這樣觀念:「同一個阿賴耶識。」——是「同阿賴耶識」,不是「同一個阿賴耶識」。所以,「豈唯識教,但說一識」啊!他說你要曉得唯識教只有一個嗎?識 只講一個識嗎?
什麼叫唯識?心意識作用。你要懂啊!
那麼他又問了,等於兩人對話:「不爾如何?」他說假使不是這樣,那怎麼樣呢?這個學生、譬如有個朋友又問了。下面答覆,好,你不懂啊?「汝應諦聽」,你仔細聽,我告訴你。
「若唯一識,寧有十方凡聖尊卑因果等別。誰為誰說,何法何求。故唯識言,有深意趣。」 他說,你把佛學觀念完全搞錯了。假使十方眾生只有一個識的話,都是一個阿賴耶識,我們不要修了,嘿!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早替我們修好了!因為他的阿賴耶 識已經解脫了嘛,我們跟著解脫了。這不是同《楞嚴經》上佛給阿難說的一樣嗎?佛問阿難:你怎麼搞的?阿難說:我想你是我哥哥嘛,你出家成佛了,我跟著哥哥 將來總有一天我也成佛嘛!我想我不要修的嘛!——哪有這回事的啊?親兄弟父子都沒有辦法,各要各人修啊!公修公得、婆修婆得、各修各得呀!諸佛菩薩只是一 個指導的明師,他沒有辦法幫你自了。如果是這樣,一切眾生、我們不需要修行了,早就給佛度完了嘛!
所以所謂一識啊,硬有十方三世的不同,還有凡夫、聖人,還有天人、還有地獄尊卑,乃至於一切因果報應、各種差別現象。假使都是一個識的話,只有一個心、一個識,一切眾生、萬有眾生同一個心的,「誰為誰說」,請問,誰來說法?「誰為」,哪一個在玩這個玩藝呀?「誰說」,說的又是誰呢? 那就是佛也是這個心、我也這個心,我就是佛嘛,我說給自己聽啊?「誰為誰說」。那又「何法何求」呢?何必去求法啊?你們出了家,又去燒了戒疤,在這裡還拼 命修,修個什麼啊?不要去燒嘍!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他早戒疤都給我們燒好了,他成功了就好了!那我們還要求法嗎?他說:你好笨啊!不過他好在假提出來, 是有這樣笨人問的話了,替我們問了,因為我們也不高明啊。他說,「故唯識言」,所以真正唯識道理「有深意趣」,你道理要懂。
現在講到唯識,「識言總顯,一切有情,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變相見,分位差別,及彼空理,所顯真如。」 所以怎麼叫一切唯心?「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的偈子。唯識各方面都常用:一切唯心,萬法唯識。什麼叫唯識呢?這 個識、心意識這個識,這是總代表、歸納性的名稱。譬如禪宗講明心見性,見個什麼心呢?你說見個裡頭的心,哎呀明天到菜場,現在大概中央菜場買得到,買個豬 心來看看我們就明心啦?——那不是的,這是個代名詞。這就是總顯告訴你,一切有情眾生、每一個人,心的作用分成八個識。這要注意哦!前面眼耳鼻舌身——前 五識,第六意識最重要,這個中間的這個老大,造業的都是它;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大家都知道。但是講唯識,八識都會講,六位心所就不容易。恐怕要考試,你六位心所就答不完了。心所起來有六位,所以要學《百法名門論》,煩惱、根本煩惱等,六個位置。我想今天大家沒有帶《楞伽大義》那本書,開頭那個法相表,如果有帶來,你一翻,六位心所就出來了。
六 位包括了五十一位心所,就是說把心分成八識,所起的作用——還是歸納性的哦,不是詳細分析哦!照現在科學的方法詳細來分析,那就不得了了。所以要六位心所 歸納。此心的能變與所變各有八識,六位心所。所以這個心啊,能變與所變,變出什麼?相、見,相分跟見分,這個你們書上應該要注起來,不然你將來忘記了, 「所變相見」——「哦,兩個人相見面了。」那就不對了。相分,相就是現象;見分,就是精神部分。我們看到現象那個相分,現象界、宇宙萬有就是相分。我們能 夠瞭解看得見宇宙萬有的這個,不是這個眼睛看見哦!這個見分不是指眼睛哦!眼睛是眼識的作用哦!也代表了眼睛功能的一部分、眼識的一部分。見分,我們心裡 瞭解、明瞭:這個是宇宙萬有。相分、見分兩個。宇宙萬有物理世界是我心識所變的「相分」——現象;精神瞭解它的,這個是「見分」。
好了,我 們現在注意啊,我們為了大家聽了這個課不要再馬虎,自己就要體會。我們八識也不管,八識跟心所兩個先體會一下。譬如我們現在坐在這裡(這是比方哦),或者 你們打坐,自己散亂的念頭,自己最煩了,這個念頭不能清淨。這個念頭起來,起滅這個當中——心所,一個思想、一個思想就是心所,心所變的,「好討厭!」這 個就是相分。現象嘛,一個思想、一個思想,一下想到:「哎呀,衣服洗了沒有收,糟糕!剛才忘記了給這個人打個電話。」此心又坐立不安了,坐不住了。不是兩 腿發麻,(是)心發癢了,要想下坐了,這都是心的相分。但是,你這個心的現象起來,你知道這個現象在幹什麼,這就是見分。
我現在在思想,曉 得自己在思想,這也是見分。拿小的部分先去體會。相分跟見分,它兩個同時在一起的。換句話,我們普通講「這個事情我瞭解了」,這個「瞭解」是見分。相分就 是個現象。所謂八識,六位心所一共是分成六位,五十一位心所,心裡所變出來的。八識是能變,心所是所變,所變出來的相分跟見分兩個。等於是能變是電,所變 等於是電燈、這個擴音器,比方啦!這是比方。不要聽成唯識就是擴音器,那就糟糕了!是比方。所以能變跟所變兩個在轉變。所謂唯識三變體。能變、所變,它兩 個,****,不是五陰的行陰在變,轉久了就變出來。譬如我們五個指頭這麼轉快了就變了相了,你看到不是五個指頭了,就是這樣在變。所變的相分與見分, 「分位差別」,因此在心理作用現象,每個位置分別的各有不同。這就是科學了。手都是手,但是這是大指頭、這是食指、這是中指、這是無名指、這是小指。你不 能說五個指頭都是手啊!是都是手,可是不同哦!譬如手是能變的,這個指頭是所變的現象。能變、所變、轉變作用統統不同,不能籠統的。所以有分位差別,各有 不同。(我們先休息。)
這是分析的,分析最後讓你瞭解什麼呢?「及彼空理所顯真如。」所謂修持,空相,所以《金剛經》告訴 你,無我相、無人相、諸法空相等等——相空。空不是理論哦,要實證到空,相空。「見」,見分,如如不動,呈現出來;最後「空理」,畢竟空,所呈現。空了以 後呢?空不是沒有哦!所以有一班人乃至講佛學的人,乃至於很嚴重,有些法師們、有些居士們,認為空、空了什麼都沒有,那同唯物論講法一樣了。因此有人誤 解,佛法是同唯物論一樣的,錯誤的嚴重非常大,大得不得了!空理所呈顯的,空了以後那個本體、那個東西、如來本性叫做真如。
這個真如呢?也 是個代名詞,不要當成真如真正有個東西。又不是真正東西,可是它又不空;可是它要空。空是方法,空到了最後,那個不空的;但是那個不空不是世俗的我們世間 法的一切有,不是像這個煙灰缸、不是像茶杯,空的像這樣一個東西;也不是像這個虛空,虛空還是相。所以這個是見分(見道的見),空理所顯的真如自性。為什 麼不加自性兩個字?加上自性,你就抓住了有個性了,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要瞭解、要記住,這個分位。
「識自相故」,第一,識自相,是一,就是八個識。「識相應故」, 這是一(****啊,這兩句),八個識。這八個識完全相應,隨時隨地**六位心所,就是五十一位心所。這八個識跟心所倆合起來,變出來兩個東西——相分 (現象)同見分(理性的精神部分)。第三,「分位」,各種等次不同,物質是物質,譬如現象,我們心理現象同物理現象分位不同。「四」,有真實自性,自性無 性的空性。
「如是諸法,皆不離識,總立識名。」因這一切法,都是心意識的境界,所以建立一個名稱叫識,總立一個名稱叫識。那麼既然叫識,為什麼加一個唯呢(唯識的唯)?唯就是只有這個識,我們普通的話:只有這個識,其他沒有。「唯言」,所以加一個「唯」,這個名稱,「但遮愚夫所執,定離諸識,實有色等。」 這個是為了遮住了,遮就是排遣了、排開了,一般的笨的人,死死地執著「離了一切識外,面真正有物理的世界」。這個愚夫啊,凡夫這個笨人,不是講普通人哦! 講小乘一切阿羅漢,還是愚夫哦。得了道的人入定,阿羅漢可以入定,外境界一切不相干;乃至可以入定多少劫數。但是你要曉得,你入定多少劫數,那個時間不是 因為你入定改變的哦!那個空間也不因為你入定而改變了。假定現在有一個人在佛的時候入定到現在,歷史還是經過兩三千年哦!並不因為你入定了,這個歷史不再 演變哦!因此小乘境界的人,「我只修心、了自心,外面不管,外面這個色法同我不相干。」所以佛、大乘的佛法認為——擔板漢,禪宗叫做擔板漢,背一個板走 路,就看到這一面,另一面看不見了。
所以「愚夫所執,定離諸識」,他們死死認定一切心識,那麼羅漢們***小乘人只在第六意識空的境界上自己在玩弄,第七識、第八識不能解釋。因此認為外界實在有,外色的境界,就是有物質世界,物理世界都存在——這就是把心物兩個分開了,所以是錯的。
「若如是知,唯識教意,便能無倒。」所以你進一步瞭解了一切唯識,這個「唯」字,只有識。這個「唯」是包括了什麼呢?包括了心物一元這個唯。所以,如果這樣瞭解了心意識「唯識教」的道理,「便能無倒」。這樣瞭解所謂唯識的道理,「便能無倒」,你的知見不會生出顛倒了,你就懂了,不會有顛倒。
所以你認清楚佛法這個道理,「善備資糧,速入法空,證無上覺,救拔含識,生死輪迴,非全撥無,惡取空者。」 所以你懂了,學佛先要明理,拿現在來講這是個大科學。你把理論搞清楚了,才好下手怎麼樣修行,不然都在那裡盲修瞎練。他說你懂了這個不顛倒的見解,「善備 資糧」,好好交本錢,學佛要本錢哦!資糧就是資本、糧食。哪兩樣資糧呢?福德資糧、智慧資糧。所以你們年輕同學注意哦!要修善、行善,是修福德;智慧—— 智慧要用思想研究經教來的哦!啊,我懶得看經教,我只曉得打坐。你沒得腦筋你當然不看經教了!那我有時候也懶得跟你講:「可以可以。」我說可以的意思啊, 你多去轉,投幾百個、幾千個胎來,當然可以。你這一生笨、懶一點,只好算了!——不肯用心。天下事要用心的。我們想吃一口飯、蓋一個房子都要用盡腦筋;你 想去學佛,不要用腦筋啊?那麼佛是個笨人。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東西,何必學它呢!所以要你「善備資糧」啊!——福德資糧、智慧資糧。
我們 學佛修道不成功,光修智慧的人,沒得福報。你看世間法,世間人書讀得好、文章寫得好,藝術、畫畫得好、詩作得好,窮一輩子,一定的!你看他如果有錢了,他 詩也作不好、文章也寫不好了。這兩個資糧是不會圓滿的。只有圓滿的人才是活神仙、就是佛了。又有智慧、又有福德,幾個做到啊?做不到的啊!有福報就沒有智 慧,有智慧的人沒有福報,這還是世間的道理,出世法更嚴重!所以啊,「善備資糧,速入法空」啊!快快地修行,證到法身,自度而後度他。「證無上覺」,證了 悟了,「救拔含識」,再回來度一切眾生。什麼叫度眾生?救世救人,拔除一切眾生在煩惱的苦海中,救度一切眾生出離輪迴的泥流中,所以「救拔含識」(一切眾 生,有情眾生都叫含識,也翻譯叫含靈;它這個生命裡頭有靈性、有思想、有知覺,所以叫含識,也叫含靈),使他們跳出生死輪迴。但是最後要空哦!空了你看, 空你要認清楚哦!「非全撥無,惡取空者。」唯物論也講空啊,人死如燈滅,死了就沒有什麼東西了,都是空的嘛。都是空的,可見果報也空嘛!既然空,因果報應 也空嘛,有個什麼因果報應啊?——這個就是邪見的惡取空,嚴重得很!
上面開始也跟你講,「空理所顯真如」,空是一個方法。等於這個房間現在我們人坐滿了,這是不空了。把大家都請出去了、東西都搬出來了,搬出來了以後,顯出這個房間是空的,是空置的房子。如果認為空就是什麼都沒有,那是全錯了!這叫做邪見的惡取空。如果這樣的空啊,「違背教理,能成是事。」這一種違背了佛所說的教理,絕不能成功。成佛開悟、成道這一切事做不到的。
「故定應信,一切唯識。」所以啊,教大家一定要相信。《華嚴經》上說,「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就是這個唯識的道理。應信一切唯心唯識所造。
好,這個問題講到這裡,又提出問題,「若唯有識,都無外緣,由何而生種種分別?」他說,假使照這樣講,心物是一元,一切物理世界只有識,沒有外境;外面物理現象一切的境界也不過是心意識所變的。那麼,怎麼樣生出來外境界一切各種分別狀況呢?「頌曰」,列出一個總綱,這一首詩,在中國就叫詩了,印度叫偈頌:
由一切種識 如是如是變
以展轉力故 彼彼分別生
這 叫詩,翻譯的詩,在印度原文梵文的不是這個樣子,比較清楚。不過素來的文學的東西啊,搞思想是素來搞不好的。思想的東西沒有辦法寫成文字,文學沒有辦法表 達思想,除非非常非常高明的手法。所以你們學寫文章啊,太難!你看這些文章他只能寫到這樣,科學性的,「由一切種識,如是如是變。」這樣這樣變。「如是」 就是「這樣」嘛。我們翻成白話是:「因為有一切識的種子,這個樣子、這個樣子變,變得呀,展轉團團轉;轉到後來啊,這樣這樣、那樣分別就生出來了。」這叫 什麼話呢?這就是白話詩。事實是這樣嘛!事實這個文字就是這樣。那你說是講些什麼啊?如果佛說法這樣難聽,我早不信了!你這個話都沒有講清楚的人,我還聽 你的啊!還叫你老師才怪呢!所以只有解釋。
第一句話,由「一切種識」,不是有一切種子,怎麼講法呢?「謂本識中,能生自果功能差別」。你要 曉得偈頌有個好處哦!剛才我那麼講了,沒有文學價值。你看我們中國人讀書,《易經》也好,什麼最複雜的,譬如算命卜卦的,那之討厭、囉嗦啊!哎,喜歡把它 編成一首詩。你看奇門遁甲很討厭哪,他就把它編一首歌大家就記住了:「陰陽之理妙難窮,二至還鄉一九宮。」都背來,都懂了、記住了。但是二至是什麼二至? 還鄉什麼一九宮啊?你必須懂了以後才能對上個總綱。佛法也是一樣。
現在告訴你第一句話:「由一切種識」,一切種識啊,「謂本識中」,什麼是本識?第八阿賴耶識根本識。這個第八阿賴耶識啊,「能生自果(的)功能差別」。 我們每一個人,剛才佛說了,每一個人各有八個識哦。換句話,每個人都有一個心識。不是大家共同一個心識,不是。有共有的一部分;有不同的一部分。所以自己 本識當中啊,我們每一個眾生第八阿賴耶識本來具備了一切種子。這個要注意!所以人性裡頭是有獸性哦!也有畜生、地獄、餓鬼什麼。有時候我們發起脾氣恨起別 人來,自己就是餓鬼,那就是魔啊!自己看不見。那個時候拿個鏡子——所以有許多同學壞脾氣的,他自己不知道,我說真可惜啊!我要有個錄影機當場就給你那麼 一照,給你錄下給你自己看看——那個味道好看哪?是很難看!所以人性,你不要看我們一個人哦,六道輪迴都在這裡呦!有時候自己變餓鬼,餓得不得了了,餓得 胃**,那就是餓鬼地獄來了。口乾沒有水喝,同樣來了。人性裡頭就有獸性,獸性裡頭也有人性。你不要看動物看不起哦,動物比人好得多了!也不要看不起鬼 哦!鬼比人好辦。最討厭是人!人比鬼可怕,又髒、又臭、又可怕;又凶、又壞、又有傳染病(眾笑)!所以啊,自己的自識功能裡頭各種種性(都有)。
但 是我剛才說了壞的,自己本性裡頭也有菩薩、佛種性哦!所以為什麼要修善呢?我們修善一切等等,把自性功能中善的種性發動,慢慢把那個壞種性也變過來為純善 的,就成佛了。就是這個道理,這很簡單。其實啊,善、惡、不善不惡三樣都平等在裡頭,這個第八阿賴耶識,你要記住啊!「謂本識中,能生」——它自然能生, 「自果」——不是別人給你,不是佛菩薩給你——自果的功能差別。這個功能,所以我們現在科學也用「功能」,功能兩個字在自然裡頭、在哲學裡頭、在中國文化 裡頭用,是從唯識裡頭拿來用的,功能是這個裡頭(來的)。這兩個字用得好得很!有這個功能差別。那麼自己的阿賴耶識的種性帶來的,能都是什麼呢?四個:「等流、異熟、士用、增上」四個果位,四果。
什 麼是「等流果」呢?譬如我們大家都在輪迴裡頭生生死死,這就是等流果。所以等流啊,平等地、共同地像一股流水一樣流下來。譬如我們現在大家都在台灣,而且 大家都在台北,我們這個業力是等流的。還有今天要投票啊,大家都在選舉期間,比方啦!這是等流。我們這裡選舉,別人那裡、外國沒有選舉,不是今天,各有各 的事。這是業力不同的等流,比方啊!像一股流水一樣,等流,永遠流下來,切不斷的。你如果不等流啊,離開三界外,成道了。
「異熟」,異熟下面都有解釋,什麼叫異熟,這些果。異熟,異時、異地,這是因果報應。所以嚴格講起來我們現在這個生命在這裡就是異熟果。有自己的阿賴耶識的種性、父母精蟲卵子、社會環境、時代環境這許多加攏來,成熟了這一個果位。
「士用」,什麼是士用?士,就是代表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生下來的果報作用不同。因為有天才會畫畫,像我們看觀世音菩薩,看到何先生畫得怎麼那麼好!叫我畫起啊,把觀世音菩薩不曉得畫成一個什麼泥巴了!就沒有這麼個「士用」功能,天才沒有。
還 有「增上果」,譬如業力福報大的人,也是這個等流、這個時代來的,同一個時代,我們等流。「異熟」,可是每一個人家庭出身不同,我比方**。「士用」,每 一個人腦筋、體力不同。「增上果」,我得到了一個機會,這一個人好,當了皇帝,號令天下、救世救人——這個人的增上果福報來的。
譬如我們有些人,也是在這個時代「等流」來的;「異熟」,各人得了這個身體;「士用」,也蠻聰明,可是什麼增上果呢?一天到黑呀,「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別說想救人、救天下,自己都救不了了。在開會吧,「咳!咳!」他的增上果不好!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是業報。他說,這都是第八阿賴耶識自己種性裡頭功能所生的果報。「故名一切種」,所以嘛,第八阿賴耶識裡頭有一切種性不同,所以每一個人生來個性不同。是有個性不同哦!業報而來的,第八阿賴耶識果報不同。
另外有第五果,剛才只講了四果:等流、異熟、士用、增上,你們要記得哦!到期末來考試,就問問你們這個看啊!四果啊,加上蘋果,五果(眾笑)!不是蘋果——離系果,五果。「除離系者,非種生故。」有一個果叫什麼?「離系果」。系就是把你拴在那裡了;離開這個拴,就是解脫了,成道了,大阿羅漢離系,「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佛菩薩離繫了,心中沒得繫縛了、解脫了。但是離系果「非種生故」,不是種子所生的。這個道理懂吧?
我們現在生下來,自己作不了主啊!所以,有些同學問到,佛法是不是無神論?你們大家有些人都瞭解,不是的!相像。非主宰、無自然、緣生性空。這個是對你認識本體真如的一個方法了,是個方法上, 「緣生性空」,是解釋現象世界,它怎麼是無神論?但是呢,它也不是有神論;也可以說它也是多神論。它非神我之論,因為神我是建立在真如本體裡頭,是這麼一 個東西。所以這個地方你就要懂。「離系果,非種子生。」怎麼說呢?那麼你說離系果,你離了第八阿賴耶識,它哪裡來的這個功能?是第八阿賴耶識的功能啊!如 果說第八阿賴耶識裡頭本來有離系果的種子,好了,我們也不要修了,它生來就會解脫了嘛!可是我們第八阿賴耶識呢,這幾樣東西很強:等流、異熟、士用、增 上,非常強。「離系」呢?非要自己發心修持,修持了以後,才跳得出來三界。
「彼雖可證,而非種果。」所以啊,離系果是可以證得。初果羅漢、二果羅漢……四果羅漢,都可以是離系果裡頭的,可以修證到;「而非種果」,並不是第八阿賴耶識這個種子爆發了。爆發了要修哦!非要自心修自心啊!
「要現起道,斷結得故。」他說離系果啊,要現行,現在你好好修行,生起見道,見到了,然後斷除一切煩惱的結使(貪嗔癡慢的結使),才能夠得到羅漢果位、得到道的果位。你看我們許多同學,聰明得 很,講話、記日記、寫信來,哎喲,我幾乎要向他皈依膜拜!講的都對,那個道德的話比起道德都還道德,比老子還要老子!老子五千言《道德經》,(他)起碼有 萬言!可是一開口就丟人,一講話統統不對!他始終在等流、異熟裡頭,不能解脫。為什麼?心中結使沒有斷,他自己都不覺得,結果他自己都不知道,已經到了分裂境界了。所以人,你只有普通…… 像我的經驗看一個人,自己講些什麼話,自己在講話當中,自己曉得自己講得對、講得不對,這個態度對不對?——這個人已經有修持、了不起了!起碼很多生修持 下來的。不然一般人他講話,自己也不曉得講些什麼,莫名其妙。然後你告訴他:你這個不對!「是啊是啊!哦……」他也不會聽話,絕不會聽話的!而且他還…… 沒得辦法!業力呀!有時候真煩哪!我就不想做菩薩,**很討厭啊!一天到黑跟個神經病倆做一堆,自己也會變成凡夫去了!呵!
所以這個離系果啊,要現起道,這個道是什麼?見道。見道了以後修道——斷結,斷掉了這個結使,才能證得這個離系果。所以它都是阿賴耶識的種子自果來的。
「有展轉義,非此所說。」那麼,這些種子所生的果、因果的作用,等流、異熟、士用、增上,互相有展轉的關係、聯繫的關係。哪一部分加重了,哪一部分就減輕了。「非此所說」,所以離系果不是這個道理。
「此說能生分別種故」,現在我們講等流果、異熟果、士用果、增上果,這種因果關係啊,而說我們生命生下來能夠有思想、有分別。為什麼人會有思想?這個是第六意識分別來的,分別就是思想,思想就是分別。這個東西。
「此識為體,故立識名。」我們有第六意識能夠思維、能夠思想、能夠分別,這是靠第八阿賴耶識一個分識來的,所以叫作「識」。「種離本識,無別性故。」所以啊,第八阿賴耶識也可以叫它是種子識,我們一切種子的根根;也有名稱叫它是本識,是根本。
「種識二言,簡非種識。」種識這兩個名稱啊,「簡」,就是分析了,「非種識」,種是種的作用、識是識的作用。所以兩個不同的名詞,就是對於兩個不同的作用來講的。一定要帶這本書哦!看著這裡。
「有識非種,種非識故。」有的識就不是*種識,譬如前五識,因為種子呢,它本身也不是識。
「又種識言,顯識中種,非持種識。」再說,什麼叫種子?什麼叫識?這個理論,所謂種與識的不同。我們這個識的根本裡頭包含的有種子。譬如一個石榴、一個番石榴,或者我們打開一個番茄,譬如說番茄,番茄、番石榴等於是第八阿賴耶識,可是打開裡頭啊,有籽子,那個籽子將來種到地下又會生出番茄來。所以整個的裡頭的籽子同整個的合攏來,都叫一個番茄。但是番茄是番茄,你說裡頭是什麼?番茄的種子。種跟識,它是這樣差別。
他 說「顯識中種,非持種識。」這怎麼講呢?所以現在我們講,八識裡頭、人性裡頭有各種種性,這是講種性,這個識裡頭所發的種子;不是講本識的功能有個永遠維 持——譬如剛才比方那個番茄——並不是番茄自己有一個功能永遠使自己存在的,那個叫種子識——「持種識」,永遠保持它的***。關於持種識的道理,暫時不 講,「後當說故」,這一本書後面還有講到,現在不說。
「此識中種」,現在是講「識中種」,「余緣助故」, 我們每一個人生命生來阿賴耶識裡頭帶的有各種種性。什麼呢?大概的歸類,善的種性、惡的種性、無記種性,善性、惡性、無記性,各種種子很多。「此識中種」 它本性的功能,這是親因緣,所以講因緣,這個就是親因緣,力量大的、強的;其他的都是助緣。你第八阿賴耶識自己本性種性來的。所以每一個人,所以種性、這 個人個性不同。我最近常常聽到:老師啊,我慢慢改,你看我改得好多了!我只好說:嗯,好多了!那是我的假話。人能夠改得了本性、種子,你成佛了!改?! 「改了好多了,你看我好多了!」這句話已經不好多了!真改了以後,不問人家「你看我改了沒有?」「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像「老師啊,現在你看我改了很 多!」那個表現出已經是……根本是壞種子。自己沒有智慧,你怎麼樣說法呢?那麼普通應付他,教育法只好誘導了,騙一騙了:「是是是,你現在改得很多了,好 好再努力啊!」那是哄小孩的啊!改?!所以學佛在哪裡?根本上這一道最難!這一道下來,徹底地改過來,立地成佛!頓悟,就是悟這一下。禪宗說立地頓悟,你 還頓悟得了啊?就是這個智慧氣派。要在這裡。
所以啊,我們要曉得,一切人阿賴耶識裡頭所帶來的種子識;增加了以後,變成這個人,就是社會的環境教育;那麼,「即便如是如是」——這樣那樣、那樣這樣,哎,種種因緣把你裹上去,如是如是「轉變」。 譬如我帶來有一個藝術的天才,那麼我種性也有藝術天賦。碰到了,你不教我作畫,我也會畫。所以有些孩子有藝術、會畫畫的天才,他阿賴耶識種性帶來的。會畫 不一定都變成溥儒啊!不是一定**那個張大千。他的異熟不好,身體精神不對。所以有的人身體不對,只好拿牙齒來畫、拿肘來畫了,手指頭沒有了。這個異熟果 報不對。「士用」也不對,環境也不對,他生在一個戰亂的時代,所以他畫的畫都是烽火連天悲慘的,那就造成一個人不同了。這些因緣不同,「如是如是」,這 樣、那樣轉變。
「謂從生位,轉至熟時。」一切眾生那個種子還沒有得到助緣,那個生的。乃至我們剛才比方一個番茄的種子種下去,它要營養,得泥巴裡長大,得各種因緣的作用,又變成種子。「顯變種多」 啊!它為什麼叫做「如是如是」兩個字?「如是」翻譯成白話就是「這樣、那樣」。為什麼這樣、那樣呢?就是我們這個人,人性裡頭有這個種性。但是這一點種 性,開始由這個因素要變成成熟、構成一個東西,「顯變種多」,這個中間啊各種因緣,這樣、那樣的因緣碰到助緣。因緣是什麼?以後再講。這個變顯就很多。所以啊,為了加重語氣,所以「重言如是」,加重這個語氣是這樣、那樣變。這是講第二句這個偈子:「如是如是變」。
「謂一切種,攝三熏習,共不共等,識種盡故。」 他說,告訴我們,一切種性的種子,包含了三種熏習力量。怎麼說?這種子、種性那裡來呢?現行,我們現在的行為,作來生的種子,現在的習慣熏習,慢慢習慣 了,善、惡、無記,變成來生的種子。「攝三熏習,共不共等」,就形成了來生的共識,大家相同的、相共的、共有的;乃至不共的。識,構成來生啊,這一生的現 行變未來的種子;未來一出生的種子呢,又變成將來的現行了,這就叫業力。所以共、不共識,就是共業、不共業。
業,我們佛經上講業力,業是以 果來講的,識是因來講的。因是什麼變的?心意識變出來的,***因,這個道理。所以共識共業變出來什麼呢?我們整個的世界的環境,譬如我們現在生在二十世 紀的末期,這個世界美國、中國、日本國、歐洲等等國家,又是自由世界、共產主義世界,一切人都在不安,這個是我們的共業所生的依報不同。共業所生一切眾生 的依報的共業不同。依報就是土地、環境、整個的社會、時代。不共業呢?我們每一個人個人所得的因緣種性、個人受報不同。「識種盡故」,識跟種子這個道理就 是這個樣子,盡於此。
「展轉力者」,第三句偈子講「展轉力故」。「即現識等,總名分別。虛妄分別,為自性故。」用我們現在的識性、這個思想、第六意識這個現行,我們現在一切的習慣,每個人個性不同,因為你種子帶來個性不同,現在表現個性不同[錄音中斷]……,各種各樣,你就在現識**就可以看過去來生的因果了,過去生來的這個因,這就是展轉力。
「謂八現識,及彼相應,相見分等。」 就是說八個阿賴耶識,現在起來的八個阿賴耶識,「及彼」,與彼八個阿賴耶識的心理相應,心所(五十一位心所)相分、見分等等所生的,它們統統有互相有幫助 的一個力量,互相自己就幫助了;不是幫助我們——八識互相幫助。就是現在心理的狀態給自己造業、自找煩惱。「即現識等」,所以現出來**。第六意識、前五 識,不管什麼識,總名叫做分別心。攏總的名,不詳細分析呢,就叫做分別心。
分別是什麼意思啊?「虛妄分別,為自性故。」所謂分別心啊,講它本 身都靠不住的,本身是個騙人的東西、虛假的,所以叫作妄想;妄就是靠不住的,每一個思想它不停留的,把握不住的。因為我們這個意識所生一切作用啊,所有現 在的生命活著都是唯識、心識,這個心識是虛妄的,「分別為自性故」,以「虛妄分別」,自己等於是認錯了,認為這是生命。
那麼怎麼是分別呢?「分別類多,故言彼彼。」 這個偈子第四句話。因為,如果講分別心這也是**,分別。所以我們佛法呢,把心理狀況、現行的這個唯識作用分別成「百法」,《俱捨論》分成八十多種、九十 多種,唯識宗分成一百多種,其實還是歸納性的。加上現代心理學,你要把它分析開呀,不曉得多少心理現狀。所以分別的種類很多。因此,在偈語上叫做「彼彼」 ——它們、它們。這個它們它們就包括了很多。
總而言之,「此頌意說」,這個經典上這個偈子的意思講,「雖無外緣,由本識中,有一切種,轉變差別。」雖然不靠外面的因緣,只講我們的每一個人生命帶來第八阿賴耶識的本識裡頭有一切種,具備了一切種;轉變,能起所生的轉變作用;「及以現行八種識等展轉力故」,現在我們活著生命,自己人生中現生八種識的展轉的力量,跟過去的種子因緣配合;「彼彼分別」,各種分別心,「而亦得生」。分別心,譬如說有些天才兒童,我們普通叫天才,有人數學特別好、有人文學特別好,這是現在普通講的話,在佛法的名詞呢?那就是他數學的分別功能特別強、文學的分別功能特別強,就是種子所帶來的。
「何假外緣,方起分別」。 他本性有這個功能,不依起,不是靠……所以有些人天生愛打坐、愛修道,所以你就看到了,有些人前生多生修那個無想定,或者是修那個懶道、懶惰道,所以這一 生也只想修懶惰道,萬事不要找我,我什麼都不想幹,所以出家,我跑到……出家人,不行不行!出家也麻煩,要守規矩,我乾脆搭一個茅棚。這種叫他多生累世外 道種性,逃避現實。那麼是不是修道的人?是修道的人。他要多少生能夠走上菩提正道?還不知道呢!我現在給你們講老實話哦!你們裡頭有很多人走這個路線的。
佛 法在世間啊,善備福德資糧,所以修了一輩子只來這裡打坐,萬事不管,樹葉子掉下來怕砸破了頭,這樣以為是修道——正是外道種性。我無以名之,叫它「懶 道」。懶道沒有用啊!但是呢,他多生累劫的這個種性裡頭是這個種性,他已經培養了很久很多了。這是他的個性。除非他的智慧自己覺醒了:「不對了!」所以我 們看儒家王陽明也真的了不起。王陽明先學天台宗,他能夠打坐已經有眼通了,都發了神通了——不對!道要入世,要救世,不***。那真了不起!這個自覺性多 高啊!普通人不能懂的。所以你看佛經講了半天,你看《瑜伽師地論》、《大智度論》最後才講到,菩薩地,***。他沒有 辦法,先把那個***。你要曉得像反省我們自己啊,人性天下沒有一個人不好逸惡勞的,都喜歡偷懶。為什麼我們喜歡修道呢?你嚴格反省自己,是這一個種性 ——偷懶的個性來的。(師對寫板書的同學:「好逸惡勞」四個字寫一下嘛,我以為你站起來了。)他非要我盯住,你多寫一下黑板也不說你不寫。嗯,好逸惡勞! (眾哄笑)哪,這就是好逸惡勞!
「諸淨法起,應知亦然。」所以我們學佛就是淨法起來。這個淨法起來,也是本身心性裡頭就有這個種性。「淨種現行,為緣生故。」因為本性裡頭有喜歡講道學佛的這個淨法的因緣,那麼現生碰到這個因緣、外緣,好,自然就進入了,這個因緣的關係。
現在這一節是講本識種性的這個認識的重要。不過如果沒有這個種子嘛,現在可以慢慢下種子了。
這 裡有問題的,這兩個問題有同學(提了),小問題,我們等一下再說。現在我們《成唯識論》到二百八十九頁,翻過來二九零頁。上一次我們講到關於八識,一心具 備八識。那麼所謂八識是心王,八識就是一個心的道理;分析開來,用八識講。所以每一個人、一切眾生,各有八識的作用,是同體性空、真如一體。但是一體啊, 不要想成好像我們世俗的觀念,同一樣的東西,譬如水,水性相同;水做成各種酒啊、茶啊,這個酒啊、茶啊本身八識的作用,不同於水性。這個道理要好好參一下 啊!很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搞複雜了。現在碰到是因緣的問題,所以由八識講到因緣的作用連帶,這是《成唯識論》在這一段連帶說到因緣。
講到因 緣、八識,也正碰到一個問題,上次有位同學都提到,正因為有佛教界的人士,說到佛教也是無神論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是幾十年的老問題,就是說西方哲學過來以 後引起的宗教哲學的問題。天主教、基督教、任何一個宗教,攻擊佛教的就說佛教是無神論。有些佛教徒當然不承認了,所以說佛教是有神論者。什麼是有神、無 神,根本也搞不清楚。佛教教內的朋友們,不管出家在家,清楚的人不多,並不是全體沒有。
有神論、無神論是西方哲學的專有名稱,中國也有,兩個不同。那麼,西方哲學講有神就是指宇宙只有……(妙音緣錄於2007-10-7錄畢。雨辰三校,玉樹臨風2011-05-20三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