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二、依標略釋八
丁一、釋不記
第一、不記者,先法已盡,後佛正出,若此大乘非是正法,何故世尊初不記耶?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此不記故,知是佛說。
第一、「不記」。過去佛的佛法已滅盡了,後來釋迦牟尼佛出現世間,為眾生宣說很多佛法。若這些流通的大乘佛法,不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正法,為什麼釋尊在世時沒有預先說:「我滅度後,將會有人假造很多經,開頭也是『如是我聞,一時,佛在……』」呢?
「譬如未來有異,世尊即記」:我們從佛所說的經上,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常預說未來的事情,譬如什麼時代有惡國王或惡比丘破壞佛法等;但佛沒有說什麼時代有人寫出很多經典,冒充是佛所說。
「此不記故,知是佛說」:佛既沒有預先這麼講,就可以知道大乘是佛說的!
丁二、釋同行
第二、同行者,聲聞乘與大乘非先非後,一時同行,汝云何知此大乘獨非佛說?
第二、「同行」。大乘經典和小乘阿含經典,是不先不後、同時地流行在此世間。那麼,你怎麼知道唯獨大乘不是佛說,而《阿含經》是佛說的呢?
丁三、釋不行
第三、不行者,大乘深廣,非忖度人之所能信,況復能行?外道制諸論,彼種不可得,是故不行,由彼不行,故是佛說。
第三、「不行」。大乘佛法中所說的義理極深,文句也非常廣;《大般若經》六百卷,《華嚴經》恆河沙數偈。這樣義深文廣的大乘法,不是未覺悟聖道、虛妄分別之「忖度人」所能相信的,既然不信,又怎麼可能依之修行?
「外道制諸論,彼種不可得」:佛法外其他的宗教不相信佛法,當然就不會去讚歎弘揚它,所以他們所造的書本裡找不到大乘佛法。這裡雖然沒有說到小乘佛教學者,但同理可證,他們既不信大乘佛法,當然也不會去學習,所以小乘經論裡不會有大乘佛法的記錄。
《摩 訶般若波羅蜜經》中說:像般若波羅蜜這樣微妙的法門,誰能相信呢?佛答:正見成就人、得阿羅漢者、或阿鞞跋致菩薩才會相信。什麼程度可謂「正見成就人」? 小乘至初果才算成就。因為初果聖人見到第一義諦的真理,正知正見真實成就了,這一生死後,第二生再來人間、或在天上,不須有人教導,他的正知見能保持不 失。但凡夫就不一定了。我們今世用功修行,或許可以說有些正見,但死後再來人間,信不信佛法都不一定!
由 此可知,凡夫虛妄分別、沒有智慧,外道也沒有這樣的信心,他們既不能相信,也不會去學習,更別說流通這樣大智慧境界的深妙佛法了。而小乘佛教中的凡夫還是 「忖度人」,或許不相信大乘,但得了初果乃至阿羅漢的聖人,若聽聞大乘佛法、或讀了《般若經》,絕對能於大乘佛法生起信心的;而阿鞞跋致 --發無上菩提心到達不退轉程度的菩薩,當然更會相信。
丁四、釋成就
第四、成就者,若汝言:「餘得菩提者說有大乘,非是今佛說有大乘。」若作此執則反成我義。彼得菩提亦即是佛如是說故。
第 四、「成就」。若是你說:「是其他世界得無上菩提者說有大乘佛法,此土的釋迦牟尼佛只說了《阿含經》,沒有說有大乘佛法。」這種知見反倒成立了我所主張的 道理。因為,若說大乘經典是他方世界得了無上菩提的人所說的,誰是得無上菩提者?就是佛!而佛佛道同,若他方世界佛開示大乘,釋迦牟尼佛是佛,當然也說大 乘。所以,我主張「大乘是佛說」的道理就成立了。
丁五、釋體
第五、體者,若汝言:「餘佛有大乘體,此佛無大乘體。」若作此執亦成我義。大乘無異,體是一故。
第五、「體」。若你說:「他方佛有大乘佛法,但此土釋迦牟尼佛沒有說大乘佛法。」你這樣的執著,也能成立我所主張的道理。因為彼佛與此佛所說的大乘佛法,其體性一致,沒有差別。
丁六、釋非體
第六、非體者,若汝言:「此佛無大乘體。」則聲聞乘亦無體。若汝言:「聲聞乘是佛說故有體,大乘非佛說故無體。」若作此執有大過失。若無佛乘,而有佛出說聲聞乘者,理不應故。
第六、「非體」。若你以為:「釋迦牟尼佛沒有宣說大乘佛法。」這麼說,則聲聞乘佛法也沒有體。
若 你說:「小乘佛法是佛說的,所以有經體;而大乘不是佛說的,所以沒有經體。」這樣的執著有很大的過失!因為修學小乘佛法的最高成就,就是得阿羅漢果、入無 餘涅槃,不能成佛;而無大乘佛法即無佛乘,也就沒有人能依之修行而成佛,沒人成佛卻說有佛出世宣說聲聞乘的佛法,不合道理!
關 於「大乘是不是佛說」的問題,一定得將大乘經論好好讀一讀,小乘經論也深入研究研究,然後再重新想一想。如果對小乘經論一知半解,大乘經論也沒怎麼讀過、 認識得膚膚淺淺的,一旦聽說「大乘非佛說」,馬上就跟著人云亦云,這是不對的!應該先深入地認識、學習,然後再謹慎地加以思考。
《阿 含經》但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教令修四念處、入無餘涅槃;並沒有教你發大悲心成就佛道,常在世間弘揚佛法教化眾生。我曾在新加坡遇見一位近九 十歲的錫蘭比丘,我有意的請問他:「你將來到什麼地方去?」這人很聰明,回答我:「我將來還來人間,弘揚佛法!」我說:「你不得阿羅漢果、到無餘涅槃那裡 去嗎?」他答說:「不!我若得阿羅漢,我就完了!」
這個「完」字說的很明白,入了無餘涅槃就不能再來人間弘揚佛法,永久休息、不能再發生作用了,所以他就是「完了」!若認為:「得阿羅漢果入無餘涅槃是完了,所以我不得阿羅漢,我要做菩薩,再來人間弘揚佛法。」這樣子就得發大悲心才行!
大 乘佛法中的《華嚴經》、《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大寶積經》、《法華經》等,皆很明顯地勸發無上菩提心、不要入無餘涅槃,應於三大阿僧祇劫以大悲心廣度眾 生、積集福慧,圓滿了就得無上菩提,這時才有佛出現世間隨機說法 --也說小乘、也說大乘。若沒有大乘經,就無人能成佛,那麼不僅沒有大乘佛法,連小乘佛法也沒有了!所以,一定要有大乘佛法,道理如是。
丁七、釋能治
第七、能治者,由依此法修行得無分別智,由無分別智能破諸煩惱,由此因故,不得言無大乘。
第七、「能治」。由於依止大乘的法門努力修行,終究有一天成功了,得大乘無漏的無分別智,有見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除愛見煩惱,乃至無量無邊的惑業苦皆能消滅。修學大乘佛法,能令你得到如此深廣的功德利益,所以不能說沒有大乘。
丁八、釋文異
第八、文異者,大乘甚深,非如文義,不應一向隨文取義,言非佛語。
第 八、「文異」。大乘佛法特別的深奧,和小乘不同,若僅依文字表面所顯的道理,是無法解其深義的。如《法華經‧譬喻品》說:長者的宅舍起火了,他幼小無知的 兒子們困在火宅中,長者即以善巧方便把他們救出。這個故事很簡單,但你若不能體會其中所顯的深義,以為大乘佛法如此淺白,所以不是佛所說,那你就大錯特錯 了!
其實,文字雖淺白易懂,但其中蘊含無盡的深奧義味。智者大師的大智慧,看得深、也解釋得很圓滿,非一般凡夫的聰明所能做到。故云:「非如文義,不應一向隨文取義,言非佛語。」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