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三、善屠牛喻二
戊一、喻顯
「諸姊妹!聽我說譬,夫智者因譬得解。譬如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解剝其牛,乘間而剝,不傷內肉,不傷外皮,解其肢節、筋骨,然後還以皮覆其上。若有人言:『此牛皮、肉全而不離』,為等說不?」
這是第三個譬喻。「諸姊妹!聽我說譬,夫智者因譬得解」:聽我再說一個譬喻,有智慧的人因為這個譬喻,就會明白第一義諦。
「譬 如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解剝其牛」:屠牛師、屠牛師的弟子,手裡拿著鋒利的刀子解剝這頭牛。「乘間而剝,不傷內肉,不傷外皮」:他知道牛體中間 有空隙,乘此空隙去解剝牛,所以不傷內肉,外皮也不會割得很碎。「解其肢節、筋骨,然後還以皮覆其上」:把外皮和肉乃至周身的肢節、筋骨都分開了,然後用 皮蓋覆在牛的肢節、筋骨上。「若有人言:『此牛皮、肉全而不離』,為等說不」:假設有人說此牛的皮肉等還是完整的、沒有分離,這樣說法對不對呢?
答言:「不也,尊者難陀!所以者何?彼善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利刀,乘間而剝,不傷皮肉、肢節、筋骨,悉皆斷截,還以皮覆上;皮、肉已離,非不離也。」
諸比丘尼回答說:不是的!雖然以皮覆蓋其上,但牛的皮和肉已經分離了,肢節、筋骨也已經截斷了,「非不離也」。
戊二、合法
「姊妹!我說所(斯)譬,今當說義:牛者,譬人身麤色,如篋毒蛇經廣說。肉者,謂內六入處。外皮者,謂外六入處。屠牛者,謂學見跡。皮、肉中間筋骨者,謂貪喜俱。利刀者,謂利智慧。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
「姊妹!我說所譬」:這個「所」字,應該是「斯」。「今當說義」:現在說它的涵義,也就是以喻合法的意思。
「牛者,譬人身麤色」:牛譬喻我們人麤顯的色法。「如篋毒蛇經廣說」:篋是盒子或箱子,箱子裡有四條毒蛇,譬喻人身內的地、水、火、風,猶如四條毒蛇。「肉」,譬喻眼、耳、鼻、舌、身、意等內六入處。「外皮」,譬喻色、聲、香、味、觸、法等外六入處。
「屠 牛者,謂學見跡」:屠牛師、屠牛弟子是譬喻學習佛法、修學聖道已經得初果須陀洹、見第一義諦之人。「跡」是痕跡,就是人所行走的道路。水泥舖的路,在上面 走看不見痕跡;若是泥濘路,有人走過就會現出足跡,循著足跡就知道這個人到什麼地方了。這是譬喻修無我觀、見第一義諦,是一切聖者走過來的道路,表示我們 現在修無我觀是可信賴的事情。
「皮、肉中間筋骨者」:皮和肉、肉和筋骨都是連在一起的。這譬喻什麼呢?「謂貪喜俱」:貪者,愛也。我們的愛著心遍一切處,就是執著。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一切時、一切處都有愛著心。
「利 刀者,謂利智慧」:屠牛師、屠牛弟子手執的利刀,譬喻銳利的智慧。何謂銳利的智慧?即我空的智慧,亦包括法空智慧在內。「多聞聖弟子以智慧利刀」:學習經 論、學習第一義諦名為多聞。這些都是佛的弟子,故名聖弟子。「以智慧利刀」:無我智慧即是刀。此智慧一定要學習經律論才能現起,由此智慧常常思惟觀察眼、 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色、受、想、行、識,這一切法無常、無我,加上奢摩他的輔助,是名修無我觀。能長時期修無我觀,這個智慧就 會越來越銳利,而能究竟斷除煩惱。
「斷截一切結、縛、使、煩惱、上煩惱、纏」:「結」者,合 義;煩惱現起時,就和苦惱合在一起,所以叫作「結」。煩惱活動時,就把我們的身心綁得死死的,甚難解開,故名為「縛」。「使」是煩惱對你下命令,你要聽煩 惱的使喚,這表示煩惱的力量很大,故名為「使」。結、縛、使皆是形容煩惱的相貌。
何謂「上煩 惱」?譬如魚潛藏水底,有時也游到水面上來;煩惱潛藏在我們內心深處,活動時就叫作「上煩惱」,即是煩惱的現行。「纏」,在這裡乃與「上煩惱」相對而言, 指煩惱未活動、仍隱藏於心的狀態,即是煩惱種子。如果我們靜坐只歡喜修奢摩他,而不願意修毗缽舍那,遇到境界時可能不感覺有什麼煩惱:「喔!我修禪定很成 功,我已經斷煩惱了!」若這樣想就錯了!因為這只是暫時將「上煩惱」停下來,但煩惱的種子還在。若不修毗缽舍那,不可能斷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