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3‧婆羅門(16),精進地斷除渴愛之流,及捨棄欲欲。婆羅門,知見有為法的止息,以成為證悟無為涅槃的阿羅漢。
(註16)在這一章裡的婆羅門多數是指阿羅漢。
384‧當婆羅門善立了二法(即止禪與觀禪),智者(婆羅門)得以滅除一切束縛。
385‧無此岸、無彼岸(17)、無怖畏及無煩惱者,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註17)在此,此岸是內六處,彼岸是外六處。
386‧獨處修習禪定、無污垢、應作的皆辦、無漏及已到達最高境界(阿羅漢果)者,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387‧太陽日間照耀;月亮夜間明照;剎帝利以甲胄輝耀;婆羅門以禪定生輝;佛陀的光輝則晝夜不斷地普照。
388‧由於捨棄了邪惡,他被稱為婆羅門;由於行為清淨,他被稱為婆羅門;在滅除污垢之後,他被稱為出家人。
389‧莫攻擊婆羅門,婆羅門不應對攻擊者發怒;攻擊婆羅門是可恥的,對攻擊者發怒卻更為可恥。
390‧(無怨恨心)的婆羅門利益非小。當心不再執著喜樂,及已斷除害人之心時,其苦惱才會止息。
391‧不造身語意惡業、及防護這三處者,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392‧不論向誰聽聞正等正覺者的教法,聽者皆應禮敬說法者,如婆羅門禮敬聖火。
393‧並非由於髮結、或種族、或階級而令人成為婆羅門。只有證悟諦與法的人才是清淨的,才是婆羅門。(註:諦是四聖諦;法是九出世間法。)
394‧愚痴的人,你戴髮結有何用?你穿皮衣有何用?你只是外表清淨而已,內裡卻滿是整片欲林。
395‧身穿糞掃衣、清瘦筋脈顯露、及獨居林中修禪者,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396‧我不會只是因為他從婆羅門族的母胎中出生即稱他為婆羅門。若還未脫離煩惱,他只算是個低下的婆羅門。只有對無污垢與無執著的人,我才稱他為婆羅門。
397‧他已斷除一切束縛、無畏、無執著及已脫離諸煩惱,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398‧他已斷除(瞋恨之)韁、(貪欲之)皮帶、(邪見之)繩、(愚痴之)鎖、及已覺知真諦,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399‧他能忍受辱罵、歐打與困縛而無瞋、忍辱之力有如整支軍隊的力量,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0‧他無瞋有德、有戒行與離貪、制御諸根、此身為最後一身,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1‧如水不黏荷花葉,或如在針端上的芥子,他不執著於欲樂,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2‧他在此生得證滅苦(涅槃)已放下(五蘊)這負擔、及已解脫諸煩惱,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3‧他有甚深的智慧、能分辨道與非道、已證得最高境界(即阿羅漢果),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4‧他不與在家人交往,也不與出家人相混,離貪少欲,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5‧他已捨棄對一切強弱眾生動用武力,自己不殺生,也不叫人殺生,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6‧他對敵人亦不怨恨,對暴力者保持平和,無著於一切執著物,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7‧如在針端上的芥子,他的貪、瞋、我慢與虛偽皆已脫落,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8‧他言語柔和,說有益的實話,不以言語觸怒任何人,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09‧在這世上,無論東西是長或短,是大或小,是好或壞,他亦絕不會不與而取,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0‧他不欲求今生或來世,已解脫貪欲與煩惱,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l‧他沒有貪欲,已覺悟四聖諦而斷疑,已證悟不死的涅槃,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2‧在這世上,他已超越了善惡兩者,無憂無貪而清淨,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3‧如無雲之月,他清淨、澄潔與安詳,完全滅盡了對生存之欲,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4‧他已超越了危險的(貪欲)泥沼、艱難的(煩惱)路、生命之洋(生死輪迴)、愚痴的黑暗及四道瀑流,而到達彼岸(涅槃),修習禪定,無貪無疑無著及心寂靜,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5‧在這世上,他已捨棄了欲樂,離家而成為比丘,已斷除了欲欲與生存(即:有),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6‧在這世上,他已捨棄了貪欲,離家而成為比丘,已斷除了欲欲與生存(即:有),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7‧他已捨棄了對人生(欲樂)的執著,已經克服了對天界(欲樂)的執著,及完全脫離了一切執著,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8‧他已捨棄了享受欲樂,以及捨棄了不樂於獨處,證得平靜及無煩惱,已征服世界(即五蘊)及勤勇,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19‧他遍知一切眾生的死與生、不執著、善逝及覺證四聖諦,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20‧諸天、乾達婆或人都不知他(死後)的去處。他已滅盡了煩惱,是阿羅漢,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21‧他不執著於過去、未來與現在的五蘊,已解脫煩惱與執著,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422‧他如牛王般無畏、聖潔、勇猛,是增上戒定慧的尋求者,是戰勝(三魔王)的勝利者,無欲無煩惱、覺證四聖諦,我稱此人為婆羅門。(註:三個魔王是 kilesamara「煩惱魔」、 maranamara「死魔」、與 devaputtamara「天子魔」。)
423‧他能知過去世,能看到天界與惡道,已到了最後一生,通過道智成為阿羅漢,已圓滿地成就了一切,我稱此人為婆羅門。
《法句經》至此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