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航法師著
佛學自漢入我國,迄今將二千年,中經魏晉六朝之翻譯、注疏、傳播,迎拒演變,至隋唐發揚光大,有如萬派競流,百花齊放者然。隋唐學術無可稱,可稱者唯佛學而己矣。詎知會昌法難之起,一不蹶振;降及趙宋,禪宗猶能獨樹一幟;然於義學無裨焉。元、明、清,六百餘載,幾入冬眠狀態;起而代之者,儒表佛裏之宋明理學耳。
隋季末葉,楊仁山等,起而提倡,並將我先德傳於扶桑千餘年之著作取回而流通之。嗣是,月霞之于華嚴,諦閑之于天台,印光之于淨土,弘一之于律學,虛雲、來果之于禪宗,歐陽漸、韓清淨之于唯識,皆有研作;而太虛大師之于整個佛學,更多傳承判攝之著述。法海波瀾,頓成壯闊之奇觀矣。
然佛學淵源廣遠,卷帙浩繁,名相特多,詞意艱深,故唐之法泰,每演攝論,道俗無受;玄奘譯大般若經竟,竊嘆義境過高,因人難於領受,不勝嗟惋!清末狀元翁同龢氏,讀成唯識論,猶彷彿於月下睹花;閱窺基之唯識述記,如墮五里霧中。今人國學修養不及古人,對於「文如鉤鎖,義若連環」,「言含萬象,字包千訓」之三藏教海,其不茫然面牆者幾稀?
慈航法師,有鑑於此,故其講演,為文,注疏經論,悉用現代語體,蓋在以通俗之技,收普及之功,非專為讀線裝書者說法也。法師弘法數十年,八宗俱揚,席不暇煖;而辯才無礙,深入淺出,故攝受甚眾,感被尤深。溯自民國十八年後,由國內而擴向海外。十九年講經於香港;旋赴緬甸,創仰光中國佛學會,駐錫達六年之久。二十四年返國,於珠江之廣州,長江之武漢、九江、南京、上海,各大都市,所講尤多。二十九年,復至緬甸、印度、錫蘭遊化,駐錫於馬來亞,巡迴於新加坡、馬六甲、吉隆坡、怡保、檳榔嶼;創辦菩提學院,人間佛教,時經九載。三十七年秋,應中壢圓光寺之請,來台主辦佛學院。三十八年,於汐止秀峰山,興建彌勒內院,教授僧徒,間亦應全島各縣市講經之請。四十一年九月,掩法華關於內院;四十三年六月,示寂於關中。綜其生平講演著作,不下二百餘萬言,無非悲願之宣流;而所揭「緣起、無我」之理論,即真「博愛」之究竟;「心造、無神」之理論,即真「平等」之究竟;「業感、無物」之理論,即其「自由」之究竟;洵為針對時代,不悖正宗,方便融通,利鈍普被,實有永其傳播之價值。況彙布著說,為遺囑一要端。故永久紀念會,決定編印全集,以之「紹隆佛種,淨化人間」,未嘗非雙重功德也。謹書緣起如是。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三月一日釋道安書於台灣汐止彌勒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