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八大人覺經講記 聖嚴法師著

八大人覺經講記 聖嚴法師著

常念知足

[日期:2010-07-24]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聖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常念知足
  
  第三覺知,心無厭足,惟得多求,增長罪惡,菩薩不爾,常念知足,安貧守道,惟慧是業。
  
  大人覺知的第三項是:如果欲望之心永不滿足,只知多求的話,便會增長各種的罪惡行為。菩薩行者就不一樣了,應當經常想到必須知足,方能安於貧困,樂於道行,唯有開發離苦的智慧,才是自己的本業。
  
  知足和少欲是互為因果的,能少欲者必由於知足,能知足者必由於少欲,所以說了少欲之後,接著闡明知足的重要性。
  
  內有「無厭足」之心,即外有「多求」之行;人多求的對象,具體的說,大概是男女、飲食、名位、財富、權勢等,由於貪欲不止,永不滿足,便會將貪求的範 圍,從霸佔一事一物、一人一家、一鄉一族,擴展到征服、掠奪、奴役一地、一國、多國乃至全世界,為了達成目的,甚至不惜使用陰謀詭詐和戰爭殺戮,造成兵連 禍結,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為人間增長了滔天的罪惡。
  
  此處的「菩薩」,有兩層意思:1.是小乘的立場,以釋迦世尊未成正等正覺之前,歷劫修行的階段,皆名為菩薩。2.是大乘的立場,以發起大菩提心,誓願廣度眾生的人,不論凡聖,直到成佛為止,皆名菩薩。
  
  無論大乘小乘,所說的菩薩行者,都應該是少欲知足的。唯有能夠安身於貧困中的人,才能把守修行聖道的崗位,否則只要受到五欲之中任何一欲的鉤引誘惑,便會把持不住而被牽著鼻子走,向欲境中打滾去了,那就是離開了修行慧業的聖道。
  
  出家僧固然應該少欲知足,但一般人錯認,菩薩為了利益眾生,則不妨隨俗,可以享受凡人所追求的各種五欲。其實,僧俗的身分雖然有出家與居家之別,為了 修習聖道,都應該少欲知足。而且大乘的菩薩道是以小乘的解脫道為基礎,例如維摩、勝鬘等現居士身的大菩薩們,都是梵行清淨的聖者。這在本經的第七項中,也 特別有說明;否則不論是僧是俗,多欲而不知足者,必定會製造自害害人的罪惡行為。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前言
第3頁:經題釋義 第4頁:誦念本經
第5頁:修四念住 第6頁:少欲無為
第7頁:常念知足 第8頁:常行精進
第9頁:增長智慧 第10頁:怨親等施
第11頁:不染世樂 第12頁:代眾生苦
第13頁:總結全經 第14頁:勸誦滅罪
第15頁:附錄一 第16頁:附錄二 佛說八大人覺經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