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根據隋代的漢譯佛經目錄《法經錄》所載,《八大人覺經》是由西域安息國來華的安世高,於東漢建和二年至建寧三年(西元一四八──一七○年)之間譯出。本經究竟屬小乘或大乘聖典,古來也有不同的看法,隋代的費長房判之為小乘經典,唐代的道宣律師認為是大乘經;現代學者則大多將之歸為小乘經。
本經名為「八大人覺」,乃是有八個項目為諸佛菩薩之所覺悟,若能覺知此八個項目,便是大人,便是諸佛菩薩;而此八個項目亦能令諸眾生覺悟,令諸眾生轉生死之苦為解脫之樂,令諸眾生如諸佛菩薩那樣的成為大人。
由於這八個項目的內容及其精神,幾乎與《佛遺教經》一致,故被視為帶有原始聖典特色的所謂小乘經典。然在第五項的經文中有「菩薩常念」,第六項的經文中有「菩薩布施」,第八項的經文中有「發大乘心」,在第八項之後又有經文說「如此八事,乃是諸佛菩薩大人之所覺悟……令諸眾生覺生死苦。」這些表達的方式,均非《佛遺教經》的模式,確實有大乘聖典的氣概,因此也被認作是大乘的經典。
本經的經文,連經題只有三七五字,但其內容豐實,組織嚴謹,如此簡短精要,除了《心經》,於諸經之中尚無能出其右者。可是在中國的注經史上,關於此經的註釋並不多。於《卍續藏經》中,只收有兩種:1.明末蕅益智旭的《八大人覺經略解》數紙,極其簡略;2.清代續法的《八大人覺經疏》一卷,是以華嚴宗的教判方式,引經據典並旁徵儒道二家之言,細判詳釋,是標準的經疏體例;當代的《太虛大師全書》的「三乘共學」之中,收有一篇〈八大人覺經講記〉,弘一大師亦曾手書本經。
雖然如此,本經於近四百年來的漢文化圈中,仍是相當受到重視的。特別是太虛大師,將大乘佛教中極受重視的普賢、文殊、彌勒、觀音、地藏五大菩薩的功德,來配釋本經第四項至第八項的經文涵義,可以說他已把此經視作三乘共學的一部概要書了。
《八大人覺經》是安世高於西元二世紀中譯出,縱然可能不是世尊住世時所說的原貌,其集成的時代也相當的早,乃為素樸的大乘聖典,既保有原始佛教的面貌,也已帶有大乘菩薩的精神了。
若從《阿含藏》及《巴利藏》中探查,也有與《八大人覺經》近似的經文,例如《中阿含經》卷一八的〈八念經〉,內容與本經的文字雖略異,宗旨幾乎是一致的;由此可以說明,這八項大人之所覺悟、覺知的聖教,應該是佛陀所留遺教中的精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