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菸做善事
問
最近反菸團體和菸商團體,為了菸害防治法案,在立法院吵了好幾架,菸商團體主張,吸菸者也有人權,如果法令太嚴,比如人行道也不能抽菸,就妨害吸菸者
的權利。反菸團體則認為,醫學已證明吸菸及二手菸的危害,保障自己及別人健康,應該適度規定。他們似乎各有道理,我們該怎麼看待這樣的爭議呢?
答
我是一個佛教僧侶,從我的信仰立場來看,吸菸並不是罪行。例如在南方,由於瘴氣與濕氣,容易造成某些疾病感染,因此佛經之中可以看到釋迦牟尼佛曾規定在哪些狀況下可允許抽菸的記載。一直到今天,上座部的佛教,像是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地區的佛教僧侶,還是可以抽菸的。
但是,以今天的時代環境,無論在公共場合或者參加會議,任何系統的佛教徒都不至於有抽菸的行為,因為大家都瞭解,在大自然的環境中,抽菸的行為比較不
會妨害到他人,可是在一個人口密集的場合,抽菸雖是個人自由,卻妨害到他人的健康和生活品質,這就是不道德了。對一個中國的比丘來說,抽菸有失威儀,犯了
威儀戒。雖不算大罪,但造成威儀的失態,不是很好。
現在〈菸害防治法〉立法的問題,引起了反菸團體跟菸商團體的對立,菸商團體考量的是為供應市場需求,反菸團體則是為了全民的健康著想。這種情形在國內
外都一樣。只要有抽菸的人,就會有製造菸草的廠商。另一方面,反菸團體主張立法禁菸,我認為雖有阻力,但值得鼓勵。其實哪裡可以抽菸,而哪裡禁止抽菸,更
是道德的問題。
為什麼反菸的團體希望透過立法防治菸害,因為我們國民的道德觀念仍有待提昇,有了法令的禁止或者罰金的處罰,可能大家會遵守。
因此我建議,抽菸的人除了愛惜自己的健康,也應該要考慮到其他人的感受,這是一種自愛,也是對他人的尊重。人行道是不是允許抽菸,室內可不可以抽菸,主要是抽菸的人應該要尊重同一場合裡其他人的感受。
我曾經看過一位癮君子,在飛機上待了七、八個小時,他看起來好難過,後來飛機到了某一個中繼站加油,他很快就衝到休息室抽菸,雖然休息室也是禁菸的,
但是他一看沒有人,就馬上拿起一根菸趕快的抽,抽完以後把菸藏起來。我很同情他,明知道這種行為不應該,可是他非抽不可。如果罰則很重,他可能就不敢抽
了。
很多人以為戒菸很難,可是到我們法鼓山參加禪修的學員,有些人只要經過三天,生理上的癮就沒有了,可是心理上的癮還在,因此回家以後要好好的練心。我要勸勉抽菸的人士,能夠戒菸是最好的,把買菸的錢省下來,可以做許多的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