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法與科學 智行居士著

佛法與科學 智行居士著

四、佛法與思惟科學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智行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佛法與思惟科學

佛法中之思惟科學極其豐富、非常高級。

我們知道,有不少的自然科學家曾求助於佛學,有不少的哲學家曾求助於佛學,還有不少的自然科學家、哲學家因學習佛法中的思惟科學而悟入(宇宙真理)。

佛法中講認識論,講思惟方法,講哲學,講邏輯學的經論是非常之多的。舉例說:中論、唯識可以說是這方面的專門著作。實際上,在每一部經論中幾乎均可找到非常高級的邏輯學、哲學。

今天,我僅從《金剛經》中舉一個例子來說。

《金剛經》中有一著名的哲學公式:「佛說——即非——是名——」

換個說法就是:「說是什麼,就不是什麼,也就是什麼。」這是我學習《金剛經》非常深刻的一點收穫。說它是個公式,是因為它通用,是真理,是可以套的。今天,我們就來套一套看:

說是個人,就不是個人,也就是個人;

說是同學,就不是同學,也就是同學;

說是時間,就不是時間,也就是時間;

說是西方,就不是西方,也就是西方;

……(這涉及到相對論、模糊理論、量子物理、測不準原理等知識,我們再回憶一下《道德經》中開篇也講: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如此等等。

為了辯明真理,我試著來解釋一下。

首先,通說一下。開頭一個「說是」,那是 假觀,假者,借也,是個概念,藉以說明某件事,某個人……等。第二個「就不是」,那是「空觀」,是說那個人,那件事本無自性,本無實體,本無一根你可以抓 住的「救命稻草」。第三個「也就是」,那是「中觀」,為了在一定範圍,一定條件下得到一種方便,暫且如此。(也就是所謂緣起性空者也。只講緣起,會著於 「有」,而只講性空,只會著於「無」,兩者都會出問題,只有圓融二者,既講緣起,又講性空,才能一切無礙,與宇宙實相相符,編者註)。

現在解釋第一例。

說是個人,這個人是一個概念,是一個抽象,它已經經過捨象,捨去了具象——捨去了男人,女人,白人,黑人,老人,小人……等。

就不是個人,是因為既然是抽象,是概念,它已經沒有了自體。我們睜開眼睛看到的,並不是這個「人」,而是具體的男人,女人,具體的張三、李四、王老五……。

末了,也就是個人。這是為了方便,因為我們講話時總不能一氣把張三、李四、王老五……全說出來。

現在解釋第二例。

說是同學,這同學二字也是一個概念,是人 們假借而來的一個名詞,事實上並沒有一個實際存在的某個同學。例如:我們班上有36位同學,這是為了說話方便而已,實際上拿不出一個「同學」本身來看一 看。我們看到的只不過是張三、李四、王老五。同學只不過是說明一種關係而已。全班就你一個人,就沒有同學。增添一位張三,可以說增添了一位同學,張三是你 的同學,你也是張三的同學,互為同學,也就是「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緣起性空」,並無一個實體的同學存在。

人們經過捨象,抽象,為了方便,創造了一個個概念,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最後人們常常把概念當真實,當作具象,從而自我矛盾,弄出許多怎麼也講不明白的問題。

這個問題在中國古老的經典《易經》裏也就 有了論述。(《易經》——你可以認為它是一部算卦的書,但的的確確它是一部記載著中國古老文化的巨著)。《易經》裏說:「形而上者謂之神,形而下者謂之 器。」所謂形,就是形象,是人們經眼耳鼻舌身可以感觸的東西;所謂上就是經過捨象,抽象思惟加工的過程;所謂神,是指精神概念。所謂下者,是求其形象之具 體者;而器就是一件件具體、實在的事或物。上面講的人,同學就是形而上的結果。再例如「糧食」二字,就是形而上,古人發現了各種各樣的農作物,它們的果 實,種子可以果腹,於是把這些各種各樣的果實種子,捨去一個個具象,經過抽象,上升為概念,也就是形而上,就得到了「糧食」這兩個字,反之,追求這些果 實、種子之具體、有形、實在者,就發現有大米、小米、麥子、玉米……等等各各不同,這也就是形而下。

人們的確太聰明了,但也常常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人們往往把概念當真實,把在一定時空中正確的東西,無限擴大,結果自己給自己找了一些說不清弄不明的問題,所以佛說:「不住於相」。

下面我們就解釋一下上邊舉的第三個例子 ——時間。時間是什麼?只不過是人們為了方便借用的一個假名而已。誰見過時間?誰能拿一個具體的時間來看看?!(愛因斯坦曾說過:時間、空間,是人類的錯 覺,編者註)不用急,好好想想再回答。手錶、鐘是時間麼?日出、日落、立個竹竿,觀察日影而看「時間」,那只能說明地球自身在旋轉,春、夏、秋、冬也只是 地球與太陽之間相對位置不同而已,哪有一個真實的時間?時間只不過是人類為了方便所創造的一個概念而已,它並無自性,更無真如實相。

人們說,一天24小時,這不是時間麼?

我說:這既對又不對。

古人定一天為十二時辰;今人定一天為24小時,這都是人定的,為了方便,否則事情就亂套了。

但是,什麼是一天呢?人們心目中的一天是 指一晝夜,即一個白天加一個夜晚,從今天早上太陽升起到明天早上太陽升起算一天。這是人為的,是非常有限的。譬如在月亮上,這就不能成立。科學家經過觀察 發現,月亮上一天(也就是一個白天加一個晚上)相當於地球上29天還多。其實,就在我們的地球上,有的地方就不是一天等於24小時。譬如地球的兩極——南 極和北極,在那裏一天相當於我們這裏一年。因為在那裏有半年是白天,半年是黑夜(南極和北極正好相反)。科學家們研究還發現,質量非常好的鐘錶,在地球上 和在宇宙空間走時就不一樣。所以一天等於24小時,又是不正確的。(再想,若一年是指地球繞太陽轉一周所化的時間,那如果此軌道直徑縮小或擴大不是一切就 亂套了嗎?)

我們學佛,得智慧,就不要把在一定條件下正確的東西,當作永恒的東西,尤其莫把概念當真理。

下面講方向這個問題。

不要忘記《金剛經》教給我們的這個公式:「佛說——即非——也就是——」,方向也一樣。

舉一個西方,那麼東方,南方,北方都是一 樣的。說是西方,這是人為確定的,它是一個假名。即非西方,是說並沒有一個真實的西方存在(佛經中說,「虛空無跡」);也就是西方,這是在一定範圍內,為 了說話,為了交流,為了分別,一句話,為了方便。拿我們成都市來說,不分個東南西北,你怎麼走路呢?

但是應用的範圍是有限的。譬如說,印度在 哪里?你當然會回答:在我們的西方。另外有一個人,他回答說印度在我國的東方。你說對不對呢?你說對,和剛才回答西方不就矛盾了嗎?你說不對,那麼這個人 說:我向東走,經過日本、太平洋,經過美國、大西洋,地中海,經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不是也到了印度麼?

再說,如果在北極頂尖上去修一間房子,四邊都開上門。那麼,你從任何一個門出去都是南方。在那裏已經沒有了東方、西方、北方。

如果你再辯論一下說:「我左手指向西方,是空間的西方,不圍繞地球表面轉。」好!我們畫一個圓表示地球,畫一條切線表示你左手指向的西方,這時正好是白天,你面向太陽。但是,當到了夜晚,地球自己轉了半圓(180度),你背向太陽,你的左手實際上指的已是東方了。

佛說:「如我伸手,本無上下。」

各位,能自己想通這個問題嗎?

談到認識論,談到哲學,就有人說:佛教是唯心論。並且振振有詞地說:「你們佛經上白紙黑字明明白白寫著萬法唯心嘛!」

這個說法看似有理,實際上無理。因為這樣說話的人要不是對佛法一竅不通;要不就是故意歪曲。

因為佛經均來自印度,是由梵文翻譯過來 的,此其一,其二,是漢字的含義多樣。就以這個「心」字來說,它可以解釋為人的心臟,人的大腦,可以解釋為精神,也可以解釋為認識。所謂萬法唯心,也就是 萬法唯識。世間的真理是要經過人們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覺知,去認識它。一切事物莫不如此。

半個世紀了,常常聽到人們說佛教是唯心論,自己看不到的事物就不承認其有,不承認其客觀存在。對此,我也很難置可否。直到最近讀《唯識三十頌詮句》才豁然開朗。現在把文中一段文字抄錄於後,與各位一同分享。

「云何為識。唯有二義。一、決定義。表有內心,說唯有識。二、簡別義,遮無外境,說唯有識。世間現見諸色法等,體雖非無,然是識相。識若起時,相方顯現。識若無者,相亦非有。由是故說諸色聲等,不離識故,名為唯識,非彼全無,名為唯識。」

這就是說,客觀世界所存在的一切事物,一切真理,需要人們用心去感知、覺知,用心去認識了知。否則,那些雖然客觀存在的事物,真理,怎麼能顯現得出來呢?

譬如說我們腳下踩著一個金礦,而且品位很 高,極富開採價值。但是在沒有勘測發現並實施開採以前,怎麼樣呢!客觀雖然存在,主觀(內心)卻還沒有認識到。雖然是個品位很高的金礦,從某種意義上說, 和沒有也無多大區別。只有當你勘探它,開發它——認識到它——這時才能實現它的價值。

世尊教導我們的這種思維方法無疑是十分正確的非常科學的,是完全符合客觀存規律的。

再說,怎麼能把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的教法來套當今的什麼唯心論,唯物論呢?!(那樣做不就是在偷換概念了嗎?)

要尊重古人,尊重祖先嘛!

其實,心和物怎麼可以完全分開呢?我大膽套用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的說法,「心即是物,物即是心,心不異物,物不異心」。我沒有一點玩弄遊戲的心思。這完全是我學習經論的體會,是我自身親身的經歷所證明的。

大約15 年前,我還在崗。我們單位一位科技人員研製了一種類似於心電儀的儀器。外形相像,原理相同,主要不同點在於這種儀器的靈敏度比一般的心電儀高了上千倍,從 而可以測量人體上極其微弱的生物電流。觀察其變化就可以測知身體某部位是否有病。儀器研製好後的一天,在實驗室裏,在場的約七八位科技人員,記得還有四川 大學的幾位教授,我們的工作是要對該儀器進行測試鑒定,以便向鑒定會提出測試報告。記得當時川大一位林教授(頭部禿頂)把兩根探針接觸到手擘的皮膚上。開 機後,記錄紙條向外走動,記錄筆在紙條中心線上畫出一條微弱的、有規律的振蕩曲線。我正站在林教授背後,想開個玩笑,心中一動——奇跡出現了,記錄筆被子 彈出紙條之外。滿座驚呼:「怎麼回事?!」我告訴大家,是我開了個玩笑。於是大家要求重覆一次。重覆開始,當我心中一動,記錄筆又彈出紙條外面去了。而我 站在林教授背後,和他保持著一定距離,而且這一次是大家聚精會神、瞪眼看著的。事實證明,當我心一動時,就有某種物質從我身上發出而射入林教授體內,從而 使他身體內的生物電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被儀器記錄下來。

科學講究實證,要求重覆,此後不久,我們 約請了三十多位對人體科學,對氣功有興趣的朋友在文殊院西方丈院內聚會。研製者本人坐在儀器前面,探針接觸手擘,與會的朋友們一一從他面前走過,有的想一 想,有的指一指,結果都能使記錄筆偏擺一定幅度。我在一旁觀看了全過程,也參與了「想一想」。這是科學實驗,反覆地實驗,證實了心和物有緊密的關係,從而 使我得出了上面心物不二的科學結論。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引子(也就是破題) 第2頁:二、佛法對自然科學之重大貢獻舉例
第3頁:三、宇宙之構成 第4頁:四、佛法與思惟科學
第5頁:結束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