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法師、各位善知識:
今天的講題是:『科學與佛法』。在未講之 前,有兩點須加說明,第一,我選這個講題,似乎自不量力,因為我既非科學家,又非佛學家,雖說學的是工程,信佛二十多年,卻很少研究,對於科學與佛法,只 能說是膚淺的認識,我之所以大膽嘗試,以此為題,只是一種信心鼓勵,我相信用通俗講法,可以闡明科學與佛法的關係,供大家作為參考資料,引起追求真理的興 趣,至於進一步專門性的研究,有待法師和專家門來竟其全功。我相信,佛法是多方面的,可以用常識去理解,也可以用科學來說明。第二,這次以粵語講述,亦可 說是大膽的嘗試,以我生硬的粵語,可能詞不達意,但為求普及和免除翻譯之煩,試以粵語出之,希望各位原諒。
科學的定義及科學方法
何謂科學?簡單地講,科學是分科之學識, 是對事物現象之相互關係作有系統地研究,經過實驗證明成為公式化之知識,這種知識,便是科學知識,由此而獲得的結論,便是科學的結論。這種科學知識和結 論,雖然也是由人類經驗中得來,但科學方法是必須經過實驗的,一種假設須經實驗證明,才能確立,所以通過科學方法而作出的結論,一定能正確地解釋某一種事 象,因為依靠實驗的科學方法,才能避免主觀的臆測和判斷的錯誤。人類對於周圍的事物,各有各的看法和想法,這種看法和想法,多數是主觀的,不一定是對的, 譬如人類對天地的想法,起初以為地是平的,天是圓的,太陽是繞著地面而旋轉,現在大家都知道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這就是科學糾正了人類主觀的臆測。
科學知識及其演進
科學對於宇宙實相(REALITY)方面的認識和發展,近世紀來不斷有極其重大的發現,對於宇宙的構成,有了更進步,更具體的認識,現在分兩節來講:
(1) 對原子概念的演進:在十七世紀,人類對物質的認識,認為任何物體是由一種基本的,不可分的物質微粒所構成,這種物質微粒,稱為原子(ATOM),它的原 義,就是『不可分的』。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道爾登(JOHN DALTON)首創原子說(ATOMIC THEORY)認為宇宙間一切物質,均由有限的元素構成,元素由同類原子所構成,原子則不可再分。一九一三年,丹麥科學家波爾(BOYLE),經過實驗而 獲得的結論:原子可以分為兩部分,就是電子和核子,電子圍繞著核子而活動,核子堅實而電子含有磁力線。電學專家法拉第(FARADAY)描述原子的形狀, 好似星魚,身體小而手臂長,這一概念,甚為重要,已打破原有的原子獨立存在的概念,說明了物與物之間在互相攝拒、互相影響、相對地存在,這與佛法內『諸法 眾緣生』的哲理可以會通。
一九○五年,愛因斯坦(EINSTEIN) 預測物質與能力可以互相轉變,並認為極小的物質,可以變成極大的能力。他把物質和能的關係立出一個公式 EMC*C,E代表能,M代表物質,C代表光速,C就是光速的自乘,換句話說,物質乘光速自乘的數位,就是能。光速每秒三十萬公里,即是說極小的物質可以 轉成龐大到驚人的能量。如果把一磅煤轉化為能,就可變成為9.6乘以10的17次冪磅的能量。(一呎磅,就是把一磅量的物體,高舉一呎的能量。)
他的預測,已由原子分裂的成功而得到完全 的證實,原子不可分裂之說,終於打破了,確切地證實了物質和能可以互相轉變的,而更重要的,把不可想像的假設,——極小的物質變為極大的能力——成為現 實。這是科學史上極端重要和具有革命性的發展。毫無疑義,對於人類生產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整個歷史,都將有深遠的影響。
原子分裂及其它科學上的新發現,對於一般 宗教來說,不也啻投下了一枚原子彈,動搖了某些宗教的神造萬物的理論基礎。唯一的例外,就是佛教。科學的發展,不但不足以否定佛教的理論,而且替佛教的理 論作了有力的論證。在二千多年前,佛經中就用『芥子納須彌』來說明一種力量,這種力量收縮的時候,可藏之於芥子,釋放的時候,可以大過須彌山,(最 大的山,形容其大。)釋迦牟尼佛在過去講法華經時,一坐就是五十劫,(劫是億萬年的長時間)這就是佛家對時空的體證。在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理論上,如果乘數 倍於光速的飛機在太空飛行,時光同樣能不流或倒流,看到過去世的種種事物,這種科學的時空概念,與佛家的時空體證,正復相符。科學界的分裂原子,使極小的 物質變成極大的力量,打破了原子不能分裂的理論;在佛教的理論上,如能打破『我執』,同樣可以產生無可比喻的精神力量,不過物理上的力量,可以看到的,精 神上的力量,是無法衡量的。用比喻講,覺者破我執後所產生的大智慧與大慈悲,與物質界原子釋放後所產生的光和熱,極為相似。
(2) 靜的力學概念演進至相對論動的力學概念:牛頓的靜則恒靜,動則恒動的力學概念,對於地球上各種物理現象的應用是適合的,但對於太空外的大宇宙(MACRO COSMIC)和原子內部的小宇宙(MICRO COSMIC)牛頓的定理就無法應用。直到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問世,新的力學概念,代替了牛頓定理,它認為動靜相對,絕對動與絕對靜同樣沒有意義,所有一切 物質能力都在相對情形下而存在而發展,甚至時間與空間亦屬相對地存在,由空間的變動才能產生時間的概念。現在太空航行中已證實了這一點。對於此後 MINKOVSKY創立四度空間的理論,致關重要,所謂四度空間,即是長、闊、高三度空間加上時間,(也就是時間加空間)物質在三度空間記憶體在,並不能 充分描述動的宇宙,必須加添一時間因素進去,才能表達宇宙實相。這便是科學的宇宙觀,這種宇宙觀是科學家以數學方式推求出來的,科學家認識這四度空間的宇 宙雖是實相,但無法為我人意識所瞭解與思議出來,這正與佛法中所說的『一真法界』,或是『諸法實相』一樣,是不可思議的,至少在這一點上和現代科學家所作 出的結論是一致的,正如尢智表君在『佛教科學觀』中所說:『科學愈昌明,佛教的教義愈能發揚光大』。佛教的教義,不只經得起科學的考驗,而且科學上的新發 現,更有力地為佛教教義作了註解。
科學發達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1) 從一般的說,科學發達,促進了人類的物質文明,增進了生活的享受;而另一方面,也改變了人類的生活,特別在都市方面,由於工業發達,人口密集,工作繁忙, 生活緊張,都市病的患者日益增多,尤其是物質文明高漲的國家,最近報載,英國心理學家霍士稱:『英國成年人有四分之一都有精神病,原因是由於焦慮與恐懼所 致。(見一九六四年二月二十一日星島日報)其他工業發達的國家,都有類似的現象。即在本港,過去三月中,就發生了一百○二起自殺事件,這在農業社會時代, 是無法想像的,這可說是科學發達對人類所引致的一種不健康情緒。科學豐富了人類物資生活;也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的煩惱!推其原因,主要的不外下列數點:A、 過去維繫人心的道德觀念,宗教信仰,由於科學發達而逐漸被沖淡了。B、科學本身並未建立新的道德或新宗教,致使人類精神方出現了真空狀態,失卻了精神的寄 託。C、物質方面的成就,增加了人類對物欲的享受,所謂欲壑難填,是現代人苦惱的根源!人除了工作、享樂外,就惶惶然無所適從。
(2) 就特殊方面講,科學的發達,論證了四度空間的宇宙實相,建立了科學的宇宙觀,在哲學上自有其極重大的意義,但對一般人說來,艱深的數位公式,並無多大用 處。不過以佛學觀點看,這種科學宇宙觀,不違乎佛法內的宇宙觀,無異替佛教理論作了科學的說明!同時也構成了使科學與佛法融會貫通的橋梁,故對於佛教來 說,卻是極端重要的發展,必然的,有助於今後佛法的發揚光大!
對科學應有之認識與評價
科學豐富了人類的知識經驗,科學提高了物 質的利用,科學滿足了人類的生活享受,科學也造成了足以毀滅人類的武器,科學究竟為人類帶來幸福抑或罪惡呢?這是運用科學的『人』自己的事,科學本身,原 是人類的一種工具,無所謂功過,譬如火,善用之,可以煮餐,不善用之可以成災。現在人類對人生宇宙的真理尚未有正確的普遍認識,內心的貪、瞋、癡、疑、慢 無法控制,在這時候忽然擁有了絕大毀滅力的核子彈,無異小孩子手執火把,實屬極為危險的事,我們需冷靜地去面對現實:
(1)科學在物質方面的成就,可以增加人類的幸福,也可毀滅整個文化,關鍵所在,還在人類怎樣去運用,是禍是福,仍在人類自己去選擇。
(2)科學對於精神方面的研究和成就,遠不如物質方面,相對地,在科學領域中,精神方面就顯得落後,因此,雙方發展失卻平衡,實是增加人類種種困惑、煩惱的主因。
(3)由於科學的發展,某些宗教的理論受到破壞;某些社會道德觀念受到影響;某些人精神上喪失信仰,造成人類精神上的空虛和彷徨。
(4)科學所作出的宇宙實相的數學公式,很少人能瞭解它的哲學意義,以致無法成為一般人追求真理之研究物件,科學所產生出來的『瑰寶』,卻無法為人普遍享用,以彌補科學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空虛!
這些事實,無論我們喜歡與否,無法否定它的存在,也無法使人類的歷史開倒車!今後人類精神上何去何從?應該把已有的豐富科學知識轉過來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本體;認識知識的本源,才能進而認識宇宙人生的實相和真理!於此,只有介紹佛法來解答及解決這個迫切的問題。
佛是什麼?
佛(BUDDHA) 是覺悟的人,就是徹底覺悟人生、宇宙實相(REALITY)的人。在我們這個世界裏,第一個大徹大悟的人,是印度釋迦牟尼(GOTAMA SAKYAMUNI)他徹悟宇宙人生真理,從徹底認識能知的自己是什麼?所知的物件又是什麼?其間又有什麼關係?宇宙間一切事理現象——物理的,生理的, 心理的,不離能知、所知以及其間因果變化的關係。這種一切事物變化及其因果關係,總而稱之,便是『法』,瞭解了這種法法之間的關係,去認識,去體證本來面 目,去究竟一切,去尋求覺悟,便是佛法!所以說『佛法不離世間法』,佛法就是對世間法的徹底覺悟。任何人能依法——佛法——而行(修持),人人都可覺悟! 亦即是人人都可成為覺者——佛。
法是什麼?
依照我們的常識,「法」可以分類,如下表:
法 |
理法 真空 |
[1]佛教哲理——實相及實踐方法的方便假說(理論屬知) [2]科學假設事物間(或心物間)相對關係的說明 [3]一般情見——不離主觀,對事物現象的理解。 |
|||
本體 |
屬四度空間——超時空,不可思議,唯證相應。 原則性的,普遍性的法本體——實相。 |
||||
事
|
方法 |
(實踐屬行)依因因果法則,求證實相的方法。 |
|||
現象 |
心理的 |
明瞭意識 |
知 |
||
情 |
|||||
意 |
|||||
潛意識(第八識) |
|||||
物理的 |
色聲香味觸等(主觀感覺物件) |
||||
由電子以至整個大宇宙(客觀物件) |
說明:
1、法本體是不可思議,不可說,唯證相應的。方便的說法,在本體裏事與理不是二件事。從事方面說,事物的實相,即是緣起而有的妙有。從理方面說,本體即是理性(真理)緣生而無自性的真空。妙有非實有,所以妙有顯真空之理性。真空非頑空。(執頑空,其實即執實有。)
2、佛教哲理是不可說本體的假說,是假立的,比如房屋的圖則(二度空間的)用以說明立體的房屋一樣;又如靜的照片,用以顯示動的人物一樣:哲理與本體的關係,亦復如是。
3、科學的假設,亦是實相的投影或圖則,不過因為它的出發點已假定事物是實有的,實存的,最後推論出事物是相對的有,相對的存在。但因為研究的是認識的物件,而非認識本體,所以無法體會『假』是『真』的圖則,想從認識物件中去求實相,好像從照相中去找真人,了無可得。
4、假如知道了科學假設是『假』的,即可與佛教哲理相融會貫通,以確立對實相的正確認識。
5、一般情見,因為不離愛(情感的)見(理智的)的主觀作用,把實相幻成不正確的圖則,有如戴了有色的眼鏡,看不出事物的本來面目。但是情見雖妄,妄的本質卻也不離實相,只要能除去有色眼鏡(除去情見)實相原在眼前!
一般覺證實相的步驟
1、從關係性——事物或心物之間相對關係,(因果關係)去瞭解一切法,去認識法的本性——諸法實相,以獲得正知和產生正信!(從假說裏體悟真理)
2、由正信而生的力量,依照因果法則,引發與實相相應之行為——修持。
3、由行為的逐步成熟,以至圓滿,(即是覺行圓滿)最後究竟,覺證一切法(人生、宇宙)的實相。一是覺;二是行;三是覺行圓滿,徹證諸法實相,便是佛。依此體證,依此修持而究竟一切徹悟人生宇宙的本體的方法,便是佛法。
佛法真理簡介
佛經上說明一切世間法的關係,常用「此有 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前二句,說明事物同時相對存在,後二句,說明異時因果關係。前者是橫的說明,後者是縱的說明。第一句和第 三句是『流轉門』,執此而不悟,就難脫出六道輪迴。第二和第四句是『還滅門』,能使人超脫生死。總說一切法,是因緣所生的(關係),是互依互成的相對存在 的。龍樹中論偈說得好:『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為假名,亦是中道義』。因為因緣生,所以無自性(無獨存, 實存的性質)故說為空,以破除執有、執實、執常等情見;又因為無自性,所以一切法是假名有的,以破執實、執空、執斷等情見。於『空』『假』都不執,徹悟空 假之理,即是中道。換言之,排除一切主觀的情見執著,觀察非空、非有的一切事物的本體,始能究竟、覺證諸法實相,徹悟人生。
這裏有兩點,須附帶說一說:1、 佛法是智信,不是迷信。佛法是最客觀的排除我執(主觀)的理智產物,是破除人類暗愚、幻覺和迷信的!有些人指佛法是迷信,只是對佛教的外表有所誤會,佛法 經長期來流傳,不免摻雜了當地原有鬼神信仰和某些宗教儀式,使人混淆水清。在中國和日本的佛教,就有摻雜了崇拜祖先或神道說教的色彩。這是學佛的人,應該 加以分別和澄清的。2、佛經的文字,過於深奧。高古的文字,使現代人難於理解。這一點,是急需設法改進的。用淺顯的現代文字語言來闡揚佛法,用科學的知識 來解釋佛法,彼此互相印證,使大家易於瞭解,易於起信。佛法是對機而說,說法不對機,等於閑言語,因此,也不應囿於固有方式,應該拈現代的題材,作佛經的 詮釋。使人易於瞭解,易於接受。
以上兩點,願已信佛者予以澄清,予以提倡。
佛法與科學間的橋梁——真理
緣於上面所說佛法和科學的關係,可見非但並不對立,而且有很多通同之點:科學的立場是客觀的,而佛法的立場絕對排除主觀的(我 執)。科學是理智的產物,曾經破除人類對物理上的謬見;佛法是理智的徹證,徹底地破除人類心理上的迷執和愚暗。科學家研究方法,依靠邏輯對各種錯綜複雜的 事物,進行演繹歸納,經過實驗而作出正確的結論。佛教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更深入地觀照,體證世間一切事物的真相,佛法和科學最終目的,同樣是追求真理! 真理可成為兩者的匯合點,亦是溝通兩者間的橋梁。因此,科學與佛法是互相發揚,相輔相成的。
過去許許多多科學上重大的發現,佛教不但 不像其他宗教的理論不耐科學的考驗而告破產,相反的,都成了佛法理論的有力註解,證實佛法的偉大和正確性。如上面所提的四度空間,在基本宇宙觀方面,科學 與佛法的知見,完全和協而一致,其他方面,多得不勝枚舉——尢智表居士在「佛教科學觀」一書裏,例舉得很多,各位可以參閱。
佛法與科學相輔相成
科學的發展,無疑已震撼了某些宗教的理 論,動搖了某些人的固有信仰,喪失了精神上的寄託,造成了精神上的空虛。但是對佛教來說,科學的發展,是科學替佛教作了科學性的驗證,有力地證實了佛法理 論的正確性。以科學的論證,充實了佛法的理論,加強了原有佛教徒的信心,同時也必然的擴張了佛教的新領域——成為更多人的新信仰!使彷惶歧途喪失信心的 人,對人生宇宙,重新建立新信仰,恢復精神和物質的平衡發展,這一點上,科學和佛教的結合,是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同時,運用現代科學的知能,以弘揚佛 法,論證佛法,必然使更多人容易起信——特別是服膺科學的知識份子。使科學與佛法為人類謀幸福的共同目標下,引導人類走向真、善、美、和諧幸福的境地。
佛法與科學異同之比較
科學與佛法有通同的目標,也有通同的特點,結果也相互助長,相輔相成,但兩者之間,顯然也有方法上的差異,現在把兩者異同之點表列如下:
區別 |
佛法 |
科學 |
方法 |
觀察物件,見諸法無常性,無我性,摒除主觀成見和欲求,使正確認識諸法實相。 |
觀察現象,創立假設,須依實驗證明,使主觀成見無所滲入。 |
觀察 |
內觀的(對認識的物件言) |
向外的(對主觀認識言) |
證成或發現 |
直證實相,非言說思議所及,但仍不妨相對地假立無量哲理及方法。 |
一切現象作用,都是相對地存在與發展。本體是不可思議的四度空間。 |
效用 |
徹底明白人生宇宙真相真理,根除憂悲苦惱,解脫生死束縛。 |
物理、化學、工程、醫藥等方面的物質成就,由於物質的偏面發展。使人類精神方面失去平衡。 |
現代科學的發展,對於物質方面的成就,無疑大過心理方面的,不及佛教對於心王心所等研究的深入,而心法的生滅變化,又較色法(物質的)靈活而難於捉摸,因此,心法和色法在科學上的發展是不平衡的。也因其如此,今後心法(心理學)在科學上的發展,自有其廣闊的前途。我對於心理學素少研究,但我確信,科學的心理研究及其成就,必將有助於佛理的闡揚,一如科學在色法上的成就,對佛法所作的貢獻一樣。
上面是我對科學與佛法粗淺的看法。也是希望引發各位的興趣,作更深的研討,來發揚佛法的微妙精義,使現代人得益!多謝各位的惠臨。
一九六四年八月二十三日講於香港中華佛教圖書館通俗佛學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