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博士訪談錄 索達吉堪布著

博士訪談錄 索達吉堪布著

附記

[日期:2012-12-29] 來源:網路轉載  作者:索達吉堪布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附記:

  就在本書即將付印之時,我又收到一封博士後的來信。來信者名圓悲,前不久剛到佛學院參學過,當時未曾留意她本人的一些個人情況,這次,承她在信中進行了詳細的自我介紹,使人得以大略窺見一位高級知識分子信仰佛教的來龍去脈。這封信來得真是巧,它為本書的圓滿完成又創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緣起。經圓悲本人同意,現將原信附錄於此以供讀者諸君參考。原信中原本有一大段對我本人所患疾病的問詢及圓悲女士提出的相應治療建議,因與《博士訪談錄》主旨無關,故刪去不用,至於別的內容則完全如實照錄,未作絲毫改動,特此說明。

  上師:

  您好!

  離開學院已十多天了,但我的心彷彿還留在那裡沒有回來。我思念著上師,思念著有緣相識的師父們,思念著學院的一草一木。那藍天、白雲、所有的一切,都成了我朝思暮想的對境。剛回來的一個星期裡,睡夢中,我經常都會回到學院,那種感覺用「魂牽夢繞」四個字來形容一點兒也不過分。從離開學院的那一刻起,我的心就開始哀傷、流淚,這種強烈的感情是我始料未及的,我簡直無法言喻。

  上師,說這些不相干的恐怕耽誤您的時間,我還是先作一下自我介紹吧:

  我是廣州的居士,工作於廣州某腫瘤醫院。一九九八年,從中國協和醫科大學獲得醫學博士學位以後,我就來到廣州某「腫瘤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博士後科研工作,然後就留在這裡繼續從事科研了,現正進行鼻咽癌的研究。接觸佛法始於二零零一年,當時看了兩本書,讓我震撼無比!一本是《西藏生死書》,另一本是《愛心中爆發的智慧》,第二本書打動我的主要原因即在於其中附錄、介紹了《心經》、《金剛經》的經文,這是我第一次正面接觸佛經,當時的唯一感覺就是震驚!原來佛法是這個樣子!原來佛法是如此的偉大!我不斷在腦海中把所學到的世間法與佛法進行對比,越對比越覺得佛法的不可思議!

  當時的感覺非常興奮,佛法,這才是我要找尋的,冥冥中一直想要找尋的東西。於是,我如饑似渴地閱讀這兩本書,每讀一遍都要不由自主地感歎道:「白活了三十年!以前是多麼得孤陋寡聞啊,若是把學習世間法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佛法上,那該多好啊。」我先生在聽我講了書裡的內容、我的感受,並大致瀏覽了兩本書之後,也頓時對佛法生起了無比的信心。寫到這裡,順便再向上師介紹一下我先生。他叫×××,任教於廣州某大學,是該大學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由於長期的體力透支,再加上給他看病的醫生用藥不當,原本生龍活虎的一個人就這樣活生生病倒在床,以至於有整整一年的時間都沒法工作。現在雖說身體已恢復大半,但仍經常性地處於身體不適的狀態中。不過,他的生病也許是我們學佛的一種助緣吧,我們兩個儘管事業蒸蒸日上,生活也算美滿幸福,但我們看待這些事情的心境已和以往以及世人大不相同了。兩人努力地把佛法的內涵融於日常生活中,晚上下班回家,我經常都要和他討論,雙方都會毫不客氣地指出對方某個行為背後隱藏的不良居心。當然,有些習氣很容易就扭轉了,但有一些就很頑固,我知道那是無始劫來的業障所致。我想,通過精進地聞思修行,這些都會有所轉變的。

  去年七月份,我倆朝拜了山西五台山,並有幸在塔院寺皈依了寂度老和尚。當時,我們就對五明佛學院充滿了嚮往,對法王、對上師您充滿了敬仰。因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幾乎每天都要利用午休時間上網瀏覽關於佛學院及寧瑪巴的資料、介紹,並下載了大量的法本。通過網絡,我才瞭解了佛學院、瞭解了敬愛的法王上師,還有您。我渴望到學院去,渴望聽上師講法,哪怕只有一堂課。所以,當那天凌晨,真的看到真實的您闊步走向法座時,我的內心激動極了,日思夜想的事情終於實現了!更讓我興奮的是,課後,您開許我和周圍對佛法有信心的人可以聽您講法的錄音,這樣,在聞思上,我就能和學院保持同步了。

  又寫了這麼多,像有千言萬語要對您傾訴,接下來真的該轉入您所患疾病這個正題了。

  ……

  我懇求上師能在慈悲天下眾生的同時,對自己的身體給予一點點關注!我現在最大的期望,就是您能夠得到盡快的治療!

  說了這麼多,都是從一個世俗人的角度而言的,如果有什麼不合適的語言,還請上師諒解。我想,關心上師的弟子應該有很多,自己只是想盡一點兒微薄之力。但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就會盡一萬分的努力,哪怕只能給上師帶來一些心理上的慰藉。

  隨信附上一些資料,祝您早日康復!吉祥如意!

  弟子圓悲(這是您八月六日為弟子取的法名)

  二零零三年八月二十日深夜

【書籍目錄】
第1頁:前 言 第2頁:第一章 - 佛教與科學衝突嗎?
第3頁:第二章 - 夢兆感應 第4頁:第三章 - 智慧是最佳財富
第5頁:第四章 - 佛教與物理學 第6頁:第五章 - 如何面對死亡
第7頁:第六章 - 精神的歸宿 第8頁:第七章 - 佛法妙不可言
第9頁:第八章 - 應下苦功 第10頁:第九章 - 戰勝苦難
第11頁:第十章 - 嚮往淨土 第12頁:第十一章 - 佛教需要嚴謹的邏輯推理
第13頁:第十二章 - 學佛並非精神有毛病 第14頁:第十三章 - 佛教要與社會相適應
第15頁:第十四章 - 佛法與唯心、唯物 第16頁:第十五章 - 真正的皈依
第17頁:第十六章 - 自性清淨 第18頁:第十七章 - 短暫的對話
第19頁:第十八章 - 放下情執 清淨梵行 第20頁:第十九章 - 科學的歸宿——佛教
第21頁:附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4-8-28 20:45:35
臺灣喝茶臺中喝茶高雄喝茶瀨:ig022 或小妹瀨97662p約妹官網www.fb742.com【telegram賬號:y6929】 看照約妹群組:t.me/y962733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3-7-2 15:32:31
难道不是众生平等吗,为何一定要用所谓高级知识分子来说明佛教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