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皈依
許多人都認為只要心中有佛就足夠了,皈依不皈依的只是一個形式問題,用不著特別強調。說這話的人一般可分為兩種,第一類人士可能根本就不瞭解佛教,他們憑著不知道從哪裡得來的關於佛教的一鱗半爪的「知識」,經常在酒足飯飽之後,腆著裝滿了眾生血肉的大肚子,抹著兩片油光光的嘴皮大言不慚地說道:「不都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嘛,管那麼多幹嘛,吃!」;另一類人則可暫時歸屬於佛教徒之列,只不過他們的身份的確有些不倫不類:一方面也研讀佛經、聞思修行,一方面又覺得做一個他們自認為的真實意義上的佛子已是再好不過,何必還要頭上安頭、多此皈依一舉呢?因而一聽到有人說皈依發心之類的話,他們認為那是給劣等根基者的方便語,自己這樣的上上利根者根本無須多此一舉。
對第一類人我們可以反問他們,你自己已經醉得不辨東西,哪裡又能知道佛在哪裡。在沒能搞清楚什麼叫佛以及凡夫之前,最好別說醉話或夢囈。對第二類人則須曉之以理:若連皈依都未能如理如法進行的話,你是不是一個佛教徒都已很成問題。別人怎麼知道你是外道還是內道?況且皈依等於是正式邁入佛門,連門檻都未曾進得,你又如何獲取上師三寶的加持與佛法的傳承?所謂皈依者乃一切解脫之基,它能令進入佛門之人在相續中漸漸生起寧捨生命不捨三寶的決心,而這一點對任何欲求解脫者來說都至為重要。不論你是出於欲獲今生來世人天善趣安樂之目的而皈依,還是為自己能擺脫輪迴之苦而皈依,抑或為眾生同證佛果而皈依,都必須首先履行皈依儀式,並進而時時提醒自己不忘作為佛教徒所應負起的責任與義務,同時還可把自己交付於自他的監督之下,力爭在世人眼前樹立起一個佛教徒名至實歸的美好形象。故而無論從哪方面來講,皈依都不是可有可無的一種擺設,它實在是有自己深深的密意。若能以大乘之發心皈依,並明確皈依之對境,且真實生起從今乃至成佛間永不捨離佛、法、僧之心願,這樣的皈依實在是殊勝無比,它比那種不明所以的所謂究竟學佛要有意義、價值得多。
今天,二零零二年六月三日,在我住的成都八一賓館內,我就為來自美國的林心博士舉行了簡短而莊重的一次皈依儀式。
林博士是美國紐約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物理學專業的博士,他的本科教育是在上海復旦大學物理學系完成的。從小到大,他對佛教都抱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態度,並且一直堅持鑽研佛經。今天的皈依對他來說就像是水到渠成般自然,而且我相信,未來的他一定可以在學佛的道上走得更穩、更堅實。
我出生於浙江普陀山附近的一個小地方,可能是因從小就受佛教的熏陶,加之周圍的人們十有八九都信佛、拜佛的緣故,故我接受起佛法來要比一般受正規學校教育的同齡孩童自然、容易得多。對我而言,佛教揭示出的關於宇宙、生命的正見,從未曾引起我片刻的懷疑。我總在想,如果佛陀都不能宣示真諦、解答我們關於人生的疑惑,這個世界上恐怕也就沒有誰能敲開真理的大門了。這個道理並不深奧,翻開整個人類社會的思想發展史就可一目瞭然:在古今中外的剖析社會本質、試圖提供社會發展指南的理論與實踐體系之中,有哪一個已被時間與實踐證明為是唯一真理?有哪一個可以將我們從生死的迷茫中拯救過來?迄今為止,不論是醫學還是哲學,它們有關死亡的描述都讓人無法信服,我還怎麼可能再相信它們對別的領域的闡釋。既如此,為何不能把我們探尋的目光投向佛教呢?所以我一直對一個問題耿耿於懷,那就是假如我們從小就能在一種寬容、多元的文化氛圍中接受教育,人們對佛教普遍的無知與偏見肯定可以減少很多。而在過去的教育環境中,佛教已被先天地定名為封建思想的流毒、殘餘,它與迷信、自我麻醉早就被劃上了等號。這種公眾認識的誤區是如此強大,以致佛教、佛教徒甚至沒有發言的場合、機會去為自己掙得一席生存之地。如果是在一個開放的教育體制之下,情況就絕不會如此糟糕。(當然,現在的情況已比以往有所改善。)等我後來到了國外,這種感覺就更強烈了。是好是壞最好留待事實本身來證明,對佛教也應該這樣看待。
如果說兒時的親近佛教得益於周圍濃濃的佛教氛圍,那麼長大後的深入佛教則來自於自己獨立思考後的決心。剛開始時,受母親的影響,常常跟著她到廟裡燒香拜佛。到了能思索一些問題的年齡階段,我就自己找來佛教經典認真去看。我上學時,無神論幾乎是所有中國人都必須接受的唯一信仰。儘管當時的我才初涉佛理,但也已能看出粗俗的機械唯物主義再加庸俗的辯證法所可能導致的惡劣後果:人們以為人是只可以活一世的,人死之後便是徹底的斷滅、消失。這樣他就不必再擔心所作所為、所言所行的後果,這一切都將隨著肉體的死亡而煙消雲散。如此一來,我們便可以在這個世界上為所欲為了。
長大後再思考這一問題,特別是在面對當前整個世界範圍內大面積存在的經濟生活、政治生活、社會生活中的諸多暗流、腐敗現象、極端的利益至上風尚時,深深的遺憾便油然而生。我們現階段所遇到的許多問題,不能不說與我們兒時、青年時所接受的教育有一定的關係。若未來還是把物質至上主義擺在首位,現行的教育體制還拒絕佛教的因果之說,則將來的社會前景更可堪憂慮。
很替自己慶幸的是,我當時並未因了別人的看法而捨棄對佛教的信仰,自己心中多多少少還對佛法有著一點正見。這點良知讓我陸陸續續把《心經》、《金剛經》、《妙法蓮花經》、《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論》等經論一一完整研讀再三,特別是上了大學之後,所學的物理學簡直就像是給佛法在作註腳,這讓我對佛法的信心更是空前增勝起來。很多同學以自詡的科學工作者的眼光笑我,他們總要在我面前理直氣壯地高聲喝斥道:「從未有任何一個科學家以任何一種科學實驗得到過關於佛教的任何一個定理,你別再五迷三道的了,好好掌握科學吧,那才是你作為一個知識分子所應獻身的事業。」每當此時,我都會同樣理直氣壯地反駁他們道:「佛法的研究範圍遠遠超越科學的認知水平之上,科學的探索領域尚未觸及佛法的研究範圍,對一個自己還未展開研究的事物,你怎麼能指望馬上就做出判斷呢?佛教揭示的是人心的奧秘,這根本就不是科學的探討範圍,故而越是嚴肅認真的科學家就越不會對科學還沒能涉足的領域亂發表看法。所以你們才真正不配承當科學家這一頭銜,有哪一個科學家會以對陌生問題的無知看法來標榜自己科學家的名分呢?所以你們才是五迷三道,總以為自己掌握了宇宙人生的全部真諦。如果科學已通達了所有令人們倍感懷疑、困惑的問題,那科學家還有什麼能存在於世的理由呢?他將不可能再代表人類的精英階層,他只不過是在重複前人的勞動成果而已。承認有科學家未知的領域,而這個領域幾千年來已經被無數的佛教修行人用自己的悲智與生命證實過,這才是科學家在面對這一問題時所應持有的態度。科學解答不了的,佛學都給你做了解答,老老實實深鑽都來不及,還著急著到處誹謗,你學的這是哪一門子科學,又是哪個科學大師教給你的?」
到美國攻讀博士學位後,我又恭讀了天台宗關於止觀方面的一些著作,並非常幸運地讀到了《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部書將三士道次第全部包括,它甚至將能令修行者即身獲得金剛持果位的無上大圓滿法也和盤托出,這實在令我歡喜不已。另外,現在我還在讀《華嚴經》,能暢遊在華嚴義海實在是三生有幸。
這麼多年來的學佛經歷讓我深深體悟到,如果說科學著重的是事實,它針對的方向主要朝著現象界的話,佛學則無疑可為它提供靈魂。因佛學以其大智照破了現象的虛幻不實,又以其大悲引領世人走出實執的輪迴。科學可使我們擺脫貧困的困擾,佛教則使我們不被物慾所累,並成為精神上的自由人。就現階段的世界環境來看,悲智正離我們越來越遠,貪、嗔、癡帶來的物慾橫流、爭鬥不休、急功近利正在世界範圍內愈演愈烈。如果每個人都肯捫心自問的話,相信大多數人日思夜想的不是金錢便是地位,要麼就是美色、醇酒、個人的小家庭,我們似乎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意願以及智慧去關, 心我以外的世界與世人。我們邁向外太空的腳步越來越大,但同時也越來越囿於自己心靈的小天地。我們不知道怎麼關心自己精神的渴求,也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麼,渾渾噩噩的生存就這樣被盲目的慾望引向深不可測的黑洞。
放眼全球,和平顯得如此得脆弱,戰爭似乎成了無處不在的陰影;貧富差距是如此得懸殊,不平衡、不平等的景象彷彿是人類抹不掉的標記;我們容忍了自他的墮落,並把它當成是最自然的人性……在貪、嗔、癡大行其道的當口,科學比歷史上的任何時期都表現得更加無能。原因到底在什麼地方,恐怕聰明人應能多少看出一點端倪:現代科技已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人類集中展示分別念的舞台,分別念越發達,科技就越「繁榮」,而這同時就使人類離自己原來清淨無生的狀態更遙遠。
當人們漸漸不知道自己是誰時,此時所謂的發展、進步、文明都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是為誰,又是為什麼而做這些?佛教恰好可在此時扮演它原本就該扮演的角色,因它直接對治的就是人的分別念,它首先要人們明瞭, 的就是「我是誰」這一自人類開始創造文明以來就一直困擾眾人的問題。而且當眾生的分別念越粗大、越熾盛,貪心也越發氾濫時,佛法的清涼甘霖也才越加顯示出它救人於水火的及時與威力。當我們在它的指引下,一步步認清輪迴是苦、妄念為空的本質後,心底無我天地寬,神與物游相往還的境界就一定可以現前。
所以佛教才在近年來的西歐、北美、澳洲、東南亞等地廣泛流行起來,人們日漸發現在佛法中竟蘊含了無盡的寶藏,只要能按照它的教導依次聞思實踐,自他的煩惱、痛苦、爭鬥乃至整個世界的無序、浮躁、顛倒都可以在不同層次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
國內外的學佛環境越來越向好的方向發展,這是因為東西方的人們在初涉佛法後就已感到受用不盡,故社會和人群才開始形成一種合力,共同歡迎佛法的到來。別的不說,僅我在菲律賓就曾目睹過傳法者在能容納幾萬人的體育場內為信眾宣講佛法的盛況。佛法應能在世界範圍內贏得眾人的尊重和信解,全世界所有智者中有誰創下了八萬四千法門去供根基不同的人們各得其所、各自隨症下藥?僅憑這一點,就足以使佛教特立獨行於世界宗教、信仰、哲學、實踐體系之林。
如果說世人是以狹隘的分別念走進自設的物質畸形發展的怪圈,對學佛者而言,同樣不能在佛法的萬千法門中妄自分別、互爭長短。對應自己根基的就是最佳法門,圓融不二方是學佛正途,對這一點我感觸尤深。近幾年來,我一直是顯密並重,這方面的行持讓我獲益匪淺。現在,我每天都要堅持坐禪四十至六十分鐘,並時時誦念六字大明咒,且力爭做到能以正念看顧好自己的心。人生苦短,時不我待,如今的我深刻體會到,不用來修行的生命實在就是一堆肉與骨的聚合而已,因此我想說,感謝佛陀,感謝佛法,從內心深處。
並不知道也不願妄想自己什麼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脫,反正目標在前,勇往直前就是了。但我自己卻總有一種擺脫不掉的遺憾,常常在無法戰勝煩惱、無力超脫欲望時冒了出來,那就是我還未曾正式皈依過,因此就老有種孤身在外、浪子獨自漂泊、尋覓的感慨。可能是因緣不濟,也可能是福淺障厚,每每碰到佛教中的名相義理、實修時的違緣障礙、生活中的重重網結,孤身一人、苦苦奮戰的感覺便油然而生。而且越深入學佛就越發體會到,佛法絕不僅僅只是經書上的文字,傳承的力量是不可思議的,而這些都需要師承。特別是在一個傳統上以信仰上帝、耶穌為主的國度裡,我的修為與我的身份更顯得有協調起來的必要。如果說每一個大乘修行人都兼有自利利他之使命的話,我連皈依都沒有皈依過,再說心中有佛豈不有些勉為其難?難道你心中裝著佛的表現便是置佛制定的規則以及佛的教言於不顧,自認為自己能凌駕於一切行為、形式之上?沒有了形式,你所謂的內容又從何得以體現?所以我才迫切地想皈依!
好在這些願望今天全都實現了。
內心的喜悅不用把它全都講出來,我還想留一部分等回到了美國再繼續細細品味。今後的修行方向已經更加明確了,那就是以菩提心為本,以般若中觀為見,以《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為修行指導,以回歸自性本體為旨歸,以等持力護持自己的見修行果,爭取不負今生、不負師恩。
說到這裡,不知怎的,腦海裡就又浮現出去年「9.11」的情景。當時的紐約的的確確可謂是一座恐慌的城市,到處是尖叫、流血、憤怒、悲傷、混亂以及惶惶不可終日的祈禱。當然了,報復的情緒不久也開始蔓延。這個時候,我依然一如既往地唸咒、打坐,佛法讓我能以平靜的心態對待這突如其來的變故,災難讓我更加體會到佛法的正確與穿透時空的力量;也讓我更為堅定了一個信念——世人若不按佛的教導去改造自我,這個世界總有一天會陷入你殺我、我殺你的血性循環。貪、嗔、癡的大戰已經初露端倪,可怕的噩夢正向我們一步步走來。
需要補充一點的是,「9.11」之前,我身邊就有很多東西方人士在修學佛法,他們當中的許多人無論在見解還是實修方面都要遠勝於我,這些人士成為了災難過後穩定人心的一支重要力量;「9.11」之後,有更多的人都皈依了佛門,我只是其中之一而已……
當林心博士將他的皈依感言傾訴完畢之後,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推開窗,華燈初上的成都之夜頃刻就撲面而來,儘管空氣中帶了幾許污濁的味道,但它畢竟是平和的。我並不希望一場場災難成為讓許多人被動感悟佛法的良機,但人類的愚蠢之處就在於,若不大難臨頭,很多人根本就不會去思考生命的本質與歸宿;而有些人即便大難已然來到眼前,他可能還是想不起要皈依三寶。
福自我立,命自我求,也只能希望人們都能好自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