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正 北京大學 本科
人們喜愛的夏日時光很快就要溜走了。當漫山遍野的青青草地開始漸轉漸黃時,我就感到色達的夏天快要被秋季完全擠出我們的生活空間了。喇榮的四季就是這樣,春夏很短促,秋天更是短暫的過渡,接下來便是漫長的冬天了。每到冬天,我們就開始期盼下一年的春暖花開……
今晚的月夜有陣陣秋風吹過,微微透著一絲涼意。但清明的天空中那輪十五的圓月,卻給人帶來無盡的祥和與遐思,那清涼的甘露月光給每一個熾熱煩惱的眾生都送去了些許的平和與清爽。
月
光透過窗欞照進來,與室內的燈光互相輝映著。坐在書案旁,筆尖便開始流淌出日日盤旋在腦海裡的知識分子不同的人生軌跡來。今天我要描繪的是畢業於北大數學
系的果正的學佛心路,可能這次的記述緣起非常好吧,因為古印度的許多詩人總是愛用晴空裡的圓月來比擬眾生的清淨心,我想這份描摩用在果正身上也是再合適不
過的了。
印象當中的北大是中國許多莘莘學子們一直高懸心間的夢想。圓了自己求學之夢的果正又是如何走上圓滿自己求道之夢的旅程呢?那就讓我們在他的清淨心地上一覽他的心路風景吧。
很
小的時候,我就對一切生命有著一種莫名的敬畏。說得好聽些是「有善根」,不好聽就是「性情軟弱」。這也許和家庭環境有關,因我的父母都是善良而又老實的
人。記得那時常有鄉下的親友來訪,來時總會帶一些土產。而母親最怕的便是這些土產中有雞的影子,因為在城裡沒法養它們,殺又不忍,最後只好再送回去。
長
大後進得燕園,才發現在這裡依然得面對關於生命的尷尬措置問題,因北大的宿舍素以蟑螂多而著稱。本來對這種小東西我是十分厭惡的,有天晚上躺在床上,不經
意間居然看到有只蟑螂公然從我身上爬過。頓然生起的厭惡之情使我一下子就用書將它拍死。過後看著它的屍體,一個問題忽然浮上心頭:僅僅因為看著它感到噁心
便讓我殺掉了一個生命,那被殺的看到我這個「劊子手」又會有什麼樣的痛苦和憤恨呢?那個時候適逢報紙上正在討論一些人吃猴腦的問題,這更引起了我的自覺,
我開始思考,為什麼人們為了自己的一點點享受或惱怒就要不斷殺害生命呢?
對這方面的思考,迫使我開始關注一些哲學、宗教方面的書籍。最初由於受妥思托耶夫斯基小說的影響,我對基督教很有興趣。但在讀了一遍《聖經》後,我感覺瀰漫在其中的血腥氣實在難以令我對其產生認同感。
不
過對於佛教,如同許多青年人一樣,我起初也是抱著排斥態度的,總覺得有些「迷信」、「愚昧」的成份在裡面。一想到佛教,總是讓人聯想起建廟和磕頭,這不能
不說是末法時代佛教的悲哀。我的一位讀過許多佛教經典的同學曾說過:「在理性上我傾向於佛教,但在感性上卻傾向於基督教。」
只是
在偶然地讀過了一本關於佛教的小冊子後,我才發現原來我思考的許多問題,佛法早已為我們解決了。特別打動我心的是佛教眾生平等、自性自度的教義。由此我開
始進一步學習起佛法來,越深入便越發感到佛法的博大精深。漸漸地我開始按照一個佛教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在這個自我修煉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的心態越來越
平和了。
畢業時由於種種原因我一時沒找到工作,加之面臨感情方面的糾葛,故而心情十分低落。七月下旬我去了趟普陀和九華,並在九
華山呆了較長的一段時間,期間還在祇園寺裡正式皈依了三寶。那一段日子,我每天住在寺裡,上完早課後就出去爬山。有一次,我在從天台去古佛洞的路上迷了
路,結果走入了一條荒廢的古路。正彷徨之際,忽然雷電交加、大雨傾盆。無路可去中,我便坐在路邊的一棵樹下開始仰首望天、默念佛號。慢慢地,我感覺自己的
身體開始融入了這蒼茫的迷濛雨天中,與天地山川融為一體。當山間流動的清新空氣彌滿整個身心時,心頭不知怎地便悠悠然浮出那著名的四句偈來:「一切有為
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睜開眼,此時雨過天晴,天際一道彩虹橫貫西東。
離開九華山時,我一度萌發了出家的念
頭。在南京雞鳴寺,有一天偶遇了一位看上去很邋遢的老僧,當時他正在曬太陽。我坐在他身邊,還沒開口,他就忽然抬眼望著我道:「你知道你父母正為你擔心
嗎?」一句話說得我頓時聳然動容,隨即便向他請教。他瞇著眼說:「有些事現在說了你也不明白,有些事到時候你自然就會明白了。道是那麼好求的嗎?你一輩子
能做個好兒子就不錯了。」這番教誨使我受益匪淺,當下我就決定返京歸家了。一回北京我就很快找到了工作。
回京後按照皈依師的指
導,我先從淨土開始起修。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淨土宗是下愚之人的修法,其實淨土法門是極為深奧的,簡單的一句「阿彌陀佛」概括了無上妙旨。就我個人的感受,
念佛首先就是定心。佛說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究底就是為了淨心,心淨則土淨,儒家不是也講「正心誠意」嗎?每次念到入神處,我就感到有一股氣隨著「阿彌陀
佛」四字從丹田直衝腦海,濁氣當然也就隨之四散而離開了。
不過隨著入佛愈深,我也愈加看到了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一方面,許多人
奢談佛學卻不願精進實修;另一方面,許多人深信不疑但就是不能如法正信。特別奇怪的是,許多人學了佛,苦惱反而更多了。所以我特別希望人人都能深入經藏,
得遇明師,自淨其意,放下執著。也只能如此才能學出個名堂來。
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感到對知識程度較高的現代人來說,最難理解的恐
怕就是因果輪迴了。甚至許多學佛多年的居士,心裡也將信將疑。都說小乘重業力,大乘重般若,其實我們應明瞭通達業力正是通達般若的基礎。不信因果輪迴,不
知人生從何而來、死往何處去,又談何解脫呢?這就像不信萬有引力卻要發射火箭一樣。我的理解是:因果輪迴不僅不是迷信,恰恰是最科學而樂觀的解決人生問題
的學說。你相信了它,你就能明白苦樂之所從來,並進而安然處之。同時也就知道了道德建設之必要,從而自覺、自然行之。最終藉著對因果不虛的洞徹,我們也才
能孜孜行於解脫之大道上。我就親自休會到明白因果對我心性的直接作用——比如世上許多惡事都是一時之氣引起的,如果我們能在嗔怒之前先反省一下自己,不惟
此世的自己,還有無數劫以來的與嗔怒對境的恩恩怨怨的關係,我相信大多數的嗔怒心就能變為懺悔心、寬容心了。在此基礎上,愛與慈悲、菩提心便都可在明瞭因
果輪迴、六道眾生輾轉互為父母兄弟的基礎上日漸增長起來。想當初,佛於菩提樹下證得正等覺後,曾驚歎於人人都有佛性而不能自覺,只因為貪嗔癡所蔽。其實我
們許多學佛人也一樣在大搞貪嗔癡,只不過換了一種表現方式而已。貪求法門,樣樣都學是不是貪?容不得一點不同意見,動輒斥對方為「魔」,是不是嗔?學了一
點東西就妄自尊大,處處看不慣別人,是不是癡?
當新世紀到來的時候,為了新的世界更加和平繁榮,為了「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一個佛教徒應該做些什麼呢?其實答案早已包含在我們日日誦習的那四宏誓願裡。
果
正的故事並不長,因為他的人生也才剛剛開始。不過,我相信讀者朋友們還是能從中感受到他日漸增盛的菩提心與大悲種子。在佛教的教義中,依眾生生起大悲心,
對任何一個修行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修行內容。彌勒菩薩在《現觀莊嚴論》中說:菩提心依靠可憐的眾生才能得以建立。如果我們對眾生生起慈愛之意的話,相續
當中一定會生起菩提心來。佛視眾生如愛子,這種境界連世間知識分子都感歎不已。拉克西米·拉那蘇博士就曾說過:「佛陀就像一位賢明的父親,看到自己的孩子
在熊熊的世俗烈火中玩耍嬉戲,於是就採用各種善巧方法將他們引離這火宅,趣向安全的歸宿——涅槃。」真希望果正以及所有的修行人都能以佛陀為榜樣,在拯救
他人的同時也拯救自己,最終能與眾生同登涅槃彼岸。
寫完果正的故事,我信步踱到沐浴在月之清輝下的庭院裡。不用抬頭,你都能感受到那無處不在的月光。向四周望去,學院的一間間木屋裡,一盞盞燈光已如群星般四散瀰漫在這遼闊的山間、高原。
月光與燈光無聲息地融匯在一起,我的心也沉入到無邊的深深靜穆中去了……